第三六二章 漢都歸長安

西元269年七月十五日。長安西郊。

時值盛夏,烈日當空。加之這一年的關中地區仍然是持續的大旱,已經整整三個月滴雨未下。所以乾燥的空氣中,連知了的叫聲都聽不到了。

然而,就是在如此酷熱乾旱的時日裡。劉永、關彝帶頭,姜維、張翼、羅憲、霍弋等諸多季漢軍方高官,全都披掛整齊,嚴肅的站在長安西門外三十里處的官道上,靜靜的等待着。

不唯如此,在這些高官的身後,除了來忠、趙統、向充等中生代之外,趙毅、馬過、霍在、姜素等年輕將領,以及季漢目前在雍涼的大小官員,全部都穿戴整齊,按着順序,在關彝等人的身後站的規規矩矩。

在這些季漢官員的身後,是一大羣膚色面貌各異,衣冠也各有特點的人羣。

東吳派出的以孫皓之弟孫德爲首的使團、禿髮部爲首的在雍涼活動的十幾個部族。鄯善、于闐、疏勒、龜茲等四國爲首的西域五十五國使節……全部都神色嚴肅的聚集於此。

在這些人之外,無數的士兵面朝田壟,背朝路面,極其警惕的觀察着田地裡人頭涌動的百姓。若是誰敢在這個時候做出讓人不安的舉動,說不得,這如同標槍一樣站立的戰士。將毫無猶豫的對其展開撲殺。

路面之中,更有上百名提前到達的宦官,在各級黃門的帶領下,不停的用清水撲灑路面。使得這一截的路面始終保持了溼潤……

太陽慢慢的升高,時間慢慢的來到了午時。不知道是誰在人羣中喊了一句:“來了!”頓時引得無數一開始已經有些萎靡的人羣,齊齊的伸長了脖子,向着西邊的官道上凝望。

一杆巨大的火紅漢旗首先出現在了地平線上,之後是無數的旗幟和儀仗接二連三的出現。待得六匹白馬牽動的御攆終於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時。一人帶頭,無數人跟隨,成千上萬的人如同浪卷一般紛紛跪了下去。

“臣等恭迎陛下,還都長安!”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官員、百姓乃至異族、西域諸國使節,無一例外全部跪拜了下去。成千上萬低伏的人羣中,只有一隊打着明黃色旗幟的人昂然站立,顯得特別的突兀。

這當然是孫吳的代表。他們此時雖然心裡極爲震撼,但仍然驕傲的只是對着御攆之中的劉禪拱手爲禮。

從大羣百姓開始下跪開始,劉禪御攆上的帷幔就已經全部打開了。所以此時高高在上的劉禪當然看到了“鶴立雞羣”的東吳使團。對這樣的情景,他的嘴角也只是輕微的扯了扯,然後站起身來,衣袖輕輕一揮。自有無數的侍衛齊聲大呼:“陛下旨意,衆卿及各百姓免禮。”

“謝陛下!”

“有旨意,命甘陵王、大司馬、大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御前答話!”

“臣等遵旨。”

說起來很奇怪,從去年的六月雍涼大體底定開始,一年的時間裡。整個雍涼都是一羣軍人在治理。在成都的什麼尚書令、尚書僕射等傳統高級文官,幾乎一個都沒有被抽調到長安去。

即便如此,關大司馬和他的夥伴們,仍然完成了抵禦蝗災、旱災,分配降兵、安撫流民、賑濟災民,威壓異族、穩定世家、恢復生產等諸多事宜。非止完成了,而且完成得極好。整個雍涼的秩序迅速恢復,即便是在今年仍然大旱的情況下,整個雍涼仍然保持了穩定。

這說明了什麼?以關大司馬爲核心的班底,不光會打仗,也會治國。而且和以前關大司馬在涪陵郡舉步維艱發展七年,面對鄧艾鍾會仍然有些勉強比起來。關彝執掌蜀漢國政後不到五年就讓益州重新煥發生機並一舉北伐雍涼成功。一年時間就讓雍涼穩定並迅速發展……概而言之,關彝也好,以他爲核心的復興社也罷。能力越來越強,掌握的資源越來越多……這樣的一個集團徹底成型,如何不讓劉禪心驚肉跳?

所以劉禪纔開始試着做了一點點小動作。還好,這點小動作沒有被關彝發現。

現在來了長安,雙方再一次要直接交手了……

“諸位,北伐收復雍涼,大漢能夠還都長安。諸位居功至偉,辛苦了。”

“不敢,都是秉承丞相遺志。總算有生之年沒有辜負丞相所託。”

回答劉禪這句話的,是姜維。老頭子今年已經六十七歲了。他在這裡的一句話,算是徹底的和劉禪表明了態度:我們北伐跟你無關啊!我只是因爲丞相的情誼才堅持北伐的,可不是因爲你!

“呯!”聽到姜維這話,劉禪只覺得自己瞬間天旋地轉——這關子豐就這樣了,怎麼你姜維也學着這樣呢?

可是他就不想想,當年姜維第九次北伐,是誰在鄧艾即將敗亡的時候背叛了姜維,下旨讓他撤軍的?當年司馬昭伐蜀,是誰在姜維還頂在劍閣的時候就下令投降的?你都背叛姜維兩次了,加上關彝幫助他達成了人生理想,你認爲他會站在哪一邊呢?

“呵呵呵,丞相遺願達成,朕也深感欣慰啊。如此,請衆卿前面引路,我們進城吧。”

“陛下,此時不應進城。”說這話的是車騎將軍張翼。

“是啊,陛下,臣羅憲也認爲此時不應進城。”

怎麼回事?連益州的兩個大軍頭也開始和朕唱反調了?你們表明態度也實在太早了吧?

“呵呵呵,那諸位愛卿覺得朕該往何處去呢?回成都?”

“陛下應該先往長陵拜祭高皇帝,宣告大漢還都長安。之後若有時間,再往霸陵拜祭文皇帝。之後再入長安,方是妥當。”這時候關彝終於發話了。而且說得很有道理,至少在這一點上劉禪無法反駁。

是劉禪真的很傻,不知道長安附近埋着自己的先祖嗎?當然不是。這其實是政治意義上的爭奪而已。

劉禪的意思是:我先進長安,再去長陵。是先帝王而後再子孫。關彝等人的意思是:你先去長陵再進長安,是先子孫再帝王——你能做皇帝,不是因爲你本人,而是因爲你是劉氏子孫。至於劉氏子孫裡是不是非得你在這個皇位上做着,那一切都可以商量。

這是軍方所有大佬在這個問題上的一次集體攤牌。而這樣的攤牌,居然也得到了甘陵王劉永的贊同。

“是啊,皇兄,漢家子孫數十年不入長安。當此之時,應該先遏陵,再進城。做弟弟的雖然已經來長安小半年了,但剛來長安的時候,也是先到長陵、霸陵祭拜後纔敢入城的。我劉氏子孫,人人皆當如此。”

“啊~~~善,確應如此!那就傳旨,擺駕長陵!”

長陵,乃是漢高祖劉邦和高後呂雉的合葬墓。按照漢代的禮法,皇帝和皇后死後,帝后合葬同塋不同陵。帝陵一般要比後陵高大得多。但是長陵是唯一的例外:帝陵與後陵完全等高,同等大小——西漢王朝的開創者從來都不是劉邦一人,而是真正的夫妻店。

至於霸陵,乃是漢文帝劉恆的陵寢。和西漢其他帝王的陵寢一般是平地起陵,有一個巨大的封土堆不同。霸陵是開山爲陵。這樣做的好處當然是節省人工和資金。

作爲漢帝國的第一代皇帝,劉邦的長陵在西漢諸帝王陵寢中以矮小著稱。加上劉恆的霸陵開山爲陵。非常具體而形象的表現出西漢立國之初的窘境:國家經濟崩潰,生民流離失所。在這樣的基礎上,數代帝王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篳路藍縷、前赴後繼。終於建立起雄極一時的大漢帝國。

大漢的帝位,是光榮,是權利,也是極大的責任。

“不孝子孫劉禪叩拜高皇帝,漢四百二十二年,逆臣曹丕篡位,神州蒙塵……孝文皇帝之子,中山靖王諱勝之後名備者,於次年在成都稱帝,昭續漢統,暫居益州一隅。自此凡四十八年,益州上下,無不以興復漢室爲念。四十八年間,累計興兵北伐十有七次。役於王事之忠臣良將不知凡幾……終於漢四百七十年光復雍涼,克定關中。祖宗興業之地,再樹漢家旗幟。不孝子孫劉禪在此稟報,漢歸長安矣!漢都再定長安矣!”

第三八二章 進擊的關索(二)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九十五章 鍾會的運氣(二)第五十七章 輝煌的一年(二)第二九一章 關中大決戰(十六)第四八三章 洛陽是雒陽(十一)第六十五章 人生不如意(二)第一七二章 鹽場拍賣會(二)第二二八章 入場的東吳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三一一章 關中的復甦(五)第三二三章 大司馬一家(一)第四二三章 太原糧食多第五三四章 橫掃如卷席(九)(爲書友~咚~加更)第四九四章 最強的敵人(三)第三七三章 西城攻防戰(二)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四七六章 洛陽是雒陽(四)第二九八章 異族的未來(一)第一二六章 復興反擊戰(八)第五三八章 橫掃如卷席(十三)第五三五章 橫掃如卷席(十)第五一九章 世家的改變第一四六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三六三章 閒子變重子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一九八章 真彩雲之南(二)第一六八章 司馬家的人(二)第二十六章 深耕涪陵郡(三)第四十一章 蝴蝶的翅膀(七)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三一一章 關中的復甦(五)第五一八章 太祖屠龍術第二九六章 晉國有新銳(五)第一五三章 戰爭與和平(九)關於2018年的更新說明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第四八九章 一碗紅糖水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二七八章 關中大決戰(三)第四十章 蝴蝶的翅膀(六)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一三三章 復興殲滅戰(一)第二六五章 蝗災如約至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七十一章 佈局江陽郡(三)第三零九章 關中的復甦(三)第九十七章 鍾會的運氣(三)第四五三章 一退和一進(三)第二七九章 關中大決戰(四)第一一三章 誰敢說投降(二)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四十八章 步家的黑手(三)第三九八章 異族的準備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第一九五章 新生的晉國(三)第一四九章 戰爭與和平(五)第三三五章 杜武庫點兵(一)第一六一章 權力的遊戲(五)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三零零章 異族的未來(三)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第二零九章 羣鴉的盛宴(五)第五十六章 輝煌的一年(一)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三六零章 刑不上大夫(四)第九十章 天地已變色(四)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一八八章 魏晉之禪代(一)第二八七章 關中大決戰(十二)第五四二章 一甲子之後第六十六章 人生不如意(三)第三九四章 文明的交匯(四)第二四五章 街亭爭奪戰(五)第二二五章 北伐的廟算(一)第一二零章 復興反擊戰(二)第二一二章 羣鴉的盛宴(八)第一四二章 復興殲滅戰(九)第四二七章 彼此的將略第八十九章 天地已變色(三)第三八二章 進擊的關索(二)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三九五章 向大海進軍第一六八章 司馬家的人(二)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第一九九章 真彩雲之南(三)第十四章 尚書檯一日第十六章 三代的理想(一)第五三七章 橫掃如卷席(十二)第三八四章 西城之反擊(一)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一三八章 復興殲滅戰(六)第八十章 彈指三年間(三)
第三八二章 進擊的關索(二)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九十五章 鍾會的運氣(二)第五十七章 輝煌的一年(二)第二九一章 關中大決戰(十六)第四八三章 洛陽是雒陽(十一)第六十五章 人生不如意(二)第一七二章 鹽場拍賣會(二)第二二八章 入場的東吳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三一一章 關中的復甦(五)第三二三章 大司馬一家(一)第四二三章 太原糧食多第五三四章 橫掃如卷席(九)(爲書友~咚~加更)第四九四章 最強的敵人(三)第三七三章 西城攻防戰(二)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四七六章 洛陽是雒陽(四)第二九八章 異族的未來(一)第一二六章 復興反擊戰(八)第五三八章 橫掃如卷席(十三)第五三五章 橫掃如卷席(十)第五一九章 世家的改變第一四六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三六三章 閒子變重子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一九八章 真彩雲之南(二)第一六八章 司馬家的人(二)第二十六章 深耕涪陵郡(三)第四十一章 蝴蝶的翅膀(七)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三一一章 關中的復甦(五)第五一八章 太祖屠龍術第二九六章 晉國有新銳(五)第一五三章 戰爭與和平(九)關於2018年的更新說明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第四八九章 一碗紅糖水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二七八章 關中大決戰(三)第四十章 蝴蝶的翅膀(六)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一三三章 復興殲滅戰(一)第二六五章 蝗災如約至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七十一章 佈局江陽郡(三)第三零九章 關中的復甦(三)第九十七章 鍾會的運氣(三)第四五三章 一退和一進(三)第二七九章 關中大決戰(四)第一一三章 誰敢說投降(二)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四十八章 步家的黑手(三)第三九八章 異族的準備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第一九五章 新生的晉國(三)第一四九章 戰爭與和平(五)第三三五章 杜武庫點兵(一)第一六一章 權力的遊戲(五)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三零零章 異族的未來(三)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第二零九章 羣鴉的盛宴(五)第五十六章 輝煌的一年(一)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三六零章 刑不上大夫(四)第九十章 天地已變色(四)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一八八章 魏晉之禪代(一)第二八七章 關中大決戰(十二)第五四二章 一甲子之後第六十六章 人生不如意(三)第三九四章 文明的交匯(四)第二四五章 街亭爭奪戰(五)第二二五章 北伐的廟算(一)第一二零章 復興反擊戰(二)第二一二章 羣鴉的盛宴(八)第一四二章 復興殲滅戰(九)第四二七章 彼此的將略第八十九章 天地已變色(三)第三八二章 進擊的關索(二)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三九五章 向大海進軍第一六八章 司馬家的人(二)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第一九九章 真彩雲之南(三)第十四章 尚書檯一日第十六章 三代的理想(一)第五三七章 橫掃如卷席(十二)第三八四章 西城之反擊(一)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一三八章 復興殲滅戰(六)第八十章 彈指三年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