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太原糧食多

十月初八,關彝一戰下晉陽。消息傳出,晉陽附近的盂縣、狼夢、榆次等城,紛紛投降。

“大司馬,經過清點,晉陽城內有存糧三十萬石,附近幾個縣城各有糧食一兩萬不等。加上我軍帶來的剩餘糧食,一共約莫四十萬石,足夠我軍三月消耗。”

“這點糧食不夠。消息傳開後,上黨的杜元凱定然會有動作,到時候我們的糧道說不定會斷掉。”這時候的晉陽,其實秋收不久,老百姓手裡的糧食是有不少的,但是這一次季漢又不是來偷雞一把就撤退的。所以這搶老百姓糧食的事情,不能做。

“兄長,我軍現在將近八萬人。便是杜元凱要斷我糧道,我軍還是可以和其來一場會戰的。”

“呵呵,國威啊,話不是這麼說的。我軍的糧道從馮翊郡過來,輸送距離很長不說,而且既要渡河又要翻山。那杜元凱完全可以派出一支規模不大但機動力很強的部隊對我糧道進行襲擾。其主力則緊守關隘不與我交戰。如此幾個月下來,我軍就難以維持了。”

“那兄長的意思是?”

“糧食的事情你們暫時不用管,我有解決的辦法,倒是我軍這支部隊的行止,現在不能困守晉陽城,要趕緊的動起來。”

“請大司馬示下。”

“留下一萬人鎮守晉陽,其他的六萬人,立即南下界休,先把太原郡的南大門給關上!”

“遵命!”

十月十一日,在初步穩定了太原郡的形勢後,季漢的軍隊開始動了起來。十月十三日,主力部隊七萬人抵達祁縣。

“右賢王,這個地方,就是以前曹孟德分配給你們的牧場吧?”

“正是如此,可恨那中部和左部的雜碎們貪心不足,不斷逼迫我等。我等不得已只有西遷到呂梁山下。但也正是如此,才使得我匈奴右部從離大司馬最遠變成了離大司馬最近。”

“所以啊,世事變幻,總有定數。右賢王,您是立志做匈奴大單于的人,這心胸可得寬廣一些。對待中部和左部匈奴,可不能是剛纔那副表情啊。”

“多謝大司馬提醒。只是大司馬,現在中部和左部其實說起來是兩部,但都在劉豹那老匹夫的掌控之下,小王……”

“呵呵呵,這樣啊,右賢王。現在本官忙着率軍南下去堵住杜元凱的軍隊,實在沒有力氣幫忙。而且我們華夏講究的乃是先禮後兵。不如你先派出使者,去離石告知那劉豹一聲。約他找時間面談。如果這廝來了,那就一切好說,若是不來,呵呵,我這一隊的後軍可是還有七萬人在黃河西岸呢。到時候他們渡河後就不去翻呂梁山了,而是直接西進走離石這一線……”

“好,就照大司馬說的辦。”

安排好了劉猛,關彝對趙毅道:“國威你們率軍繼續前進吧,伯定,率領親衛隊跟我去一個地方。”

關彝要去的,是東漢司徒王允王子師的墳塋。

王允的生平就不必多說,這位本有機會拯救東漢的漢臣,最後因爲性格問題徹底毀滅了東漢復興的希望不說,還連累自己一家被李傕等人清算,夷滅三族。

還好,當時李傕郭汜等人能夠控制的也就是關中那一塊,關東這邊是沒有哪個諸侯鳥他們的。所以,當年跟隨王允在長安出仕的王家人全都掉了腦袋,而留在老家的王家人全都活了下來。

等到漢獻帝在曹操的支持下安定了下來了,還是追述王允的功勞,封其嫡孫爲亭侯,並出錢把王允的屍骨遷回其在太原郡祁縣的老家安葬。

關彝這個時候去祭拜王允的墳塋,其實就一個意思:太原王氏啊,我都這個態度了,你們還不趕緊靠過來?

在當前這個時代,太原王氏比起他們的另一支親戚琅琊王氏來,聲勢要弱上許多。在歷史本位面上,整個東晉南北朝時期,琅琊王氏都一直比太原王氏顯赫得多。但是,笑到最後,成爲五姓七望的,卻是太原王氏。造成這樣的局面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兩點便是:其一,太原王氏的女兒很多,膚白貌美家教好,各種聯姻非常成功!得到了河北各大世家的集體支持。其二,由於這裡臨近草原,所以很多異族南遷漢化後,在取漢姓的時候都不自覺的向着太原王氏靠攏。這些異族在改姓王氏後,爲了自己家族的聲望,都會極力的擡高太原王氏的聲望……

“草民王懿,拜見大漢大司馬。大司馬戎馬倥傯之中,能夠拔冗前來祭奠曾祖墳塋,王家上下,銘感五內。”

“呵呵呵,仲德賢弟不必如此。王司徒乃是我大漢的忠臣,現在大漢既然回到了太原,在吾皇暫時不能親至的情況下,本官理當前來祭拜。”

虛僞的客套之後,關彝開始主動的把話題朝着正事上引:“我大漢意欲一統天下,發兵東征。雖說此舉符合天下大義,但到底是讓太原的百姓們糟了兵災,仲德一家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吧?”

“還好,大司馬麾下的軍隊軍紀很好,草民並沒有感到什麼不適。”

“那就好啊。呃,這個仲德啊,實不相瞞,爲了躲開杜元凱的幷州和司州之間給我安排的兩個鉗子,我不得已率軍翻閱呂梁山。這糧道很不穩定。所以,不知仲德何以教我啊?”

“大司馬,我們太原王家呢,乃是翦公後裔。其家訓呢,便是忠於當朝。草民的曾祖子師公食漢祿,便爲漢室盡忠。叔祖彥雲公(淮南一叛裡被司馬懿夷滅三族的王凌)食魏祿,便爲曹氏奮鬥到最後一刻。而我王懿,現在吃的是晉國的糧食啊。”

我呸!你們家王允先不去說他,就說那個王凌吧,哪裡是爲了曹魏奮鬥到最後一刻啊?一仗都沒打,看到司馬懿來了就直接投降了。還以爲就此認輸司馬懿會放過自己,哪曉得那位鷹視狼顧的老賊那麼狠。而你王懿呢?呵呵,若是沒有我,你在將來可是先投靠石勒,然後因爲石虎過於殘暴,又跑到東晉投靠琅琊王氏啊。

“嗯,王家一門忠烈,彝是極爲感佩的。那麼,彝就在這裡徵辟仲德爲我大漢的太原太守如何?這樣仲德可就是食漢祿了啊。”

“哎,非是王懿恬不知恥,實在是爲了太原郡數萬百姓,不得已勉爲其難吧。”

“善!那就這樣說定了。如此,仲德有以教我?”

“大司馬,這晉陽城及其周圍,都是大山內的河谷盆地,每年的產出是不少的。而且由於近三年來王士治鎮守幷州,嚴查走私。幷州的商路其實是斷了的。這就造成幷州內各大世家的倉庫了裝滿了糧食卻無法換來其他的貨物……”

“原來如此,本官明白了。那麼,此事就交給仲德操辦如何?本官先期要一百萬石糧食。價錢什麼的都好說,不要錢要我復興社商品的一律打九折!”

“下官領命,必不負大司馬所託!”

這麼快就自稱下官了?你這廝還真是個官迷啊。咦?你這傢伙怎麼還不走?

“大司馬,下官還有一事相求。”

“王……太守請講。”

“下官族中有一女子,年方二九,已經仰慕大司馬多年了……”

嘖嘖……“啊,哈哈,這個啊,仲德啊,本官已經三十九歲了,怕是不太合適吧?”

“哪裡,大司馬天下英雄,便是九十九歲又如何呢?”

你這廝還能再無恥一點麼?!哎,不管怎麼說,在徹底擊敗杜元凱的幷州軍團前,只要能穩住糧食的來源。稍微付出點犧牲,也不是不可以吧。

“如此,這個事情本官就應下了。只是現在我軍還在打仗,具體的事項還是等戰後再詳談吧。”

“這是當然。如此,下官就趕緊去做事了。大司馬放心,一月之內,一百萬石糧食,絕對一粒不少的送入大司馬指定的府庫!”

第三八一章 進擊的關索(一)第三六三章 閒子變重子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聞曹(三)第五一五章 有人造反了(一)第一零零章 鄧艾的決心(一)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四七七章 洛陽是雒陽(五)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八十五章 風雲初涌動(三)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十七章 三代的理想(二)第五零八章 江山真如畫(二)第四六四章 無奈的晉臣(一)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三零六章 戰後的餘波(六)第二九七章 晉國有新銳(六)第四六八章 大陸澤之戰(三)第九十三章 沓中大轉進(三)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五十九章 幕後的交易(二)第三二二章 詭異的建業(四)第五四零章 事了拂衣去(一)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三二零章 詭異的建業(二)第四七三章 洛陽是雒陽(一)第二四六章 街亭爭奪戰(六)第二二八章 入場的東吳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一八三章 名將的無奈第一四六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二三五章 北伐進行時(四)第二三六章 北伐進行時(六)第三三二章 世家的方向(二)第二零五章 羣鴉的盛宴(一)第七十五章 無愧於曹姓(一)第三八八章 局面的反轉(三)第五十八章 幕後的交易(一)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二七四章 中線和東線(二)第二二三章 吾乃司聞曹(四)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四八八章 軍隊的重置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二八四章 關中大決戰(九)第四二一章 一戰取晉陽第二五八章 郿縣防禦戰(三)第六十七章 新鮮的血液(一)第三四一章 國家的未來(三)第四四八章 匈奴與鮮卑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二八九章 關中大決戰(十四)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三六二章 漢都歸長安第一七八章 希望的田野(三)第五一零章 碾壓的快感(一)第四八四章 晉祚今終焉(一)第四七二章 大陸澤之戰(七)第八十二章 彈指三年間(五)第四九三章 最強的敵人(二)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三八七章 局面的反轉(二)第一七五章 桓王之再生(二)第一六九章 司馬家的刀第二四四章 街亭爭奪戰(四)第三六四章 金色的麥浪第二零五章 羣鴉的盛宴(一)第六十九章 佈局江陽郡(一)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二五九章 郿縣防禦戰(四)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第二二六章 北伐的廟算(二)第一八七章 江南的新風(四)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四五一章 一退和一進(一)第一五六章 戰爭與和平(十二)第一七一章 鹽場拍賣會(一)第三零六章 戰後的餘波(六)第四一四章 全國總動員(二)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一二六章 復興反擊戰(八)第三八零章 處處是南中(四)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第二七五章 中線和東線(三)第二三三章 北伐進行時(二)第三六五章 曹魏再揚旗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三七四章 西城攻防戰(三)第四十二章 蝴蝶的翅膀(八)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五三三章 橫掃如卷席(八)第五零九章 江山真如畫(三)(爲天山唐門書友加更)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五二三章 第一次科舉(一)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
第三八一章 進擊的關索(一)第三六三章 閒子變重子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聞曹(三)第五一五章 有人造反了(一)第一零零章 鄧艾的決心(一)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四七七章 洛陽是雒陽(五)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八十五章 風雲初涌動(三)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十七章 三代的理想(二)第五零八章 江山真如畫(二)第四六四章 無奈的晉臣(一)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三零六章 戰後的餘波(六)第二九七章 晉國有新銳(六)第四六八章 大陸澤之戰(三)第九十三章 沓中大轉進(三)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五十九章 幕後的交易(二)第三二二章 詭異的建業(四)第五四零章 事了拂衣去(一)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三二零章 詭異的建業(二)第四七三章 洛陽是雒陽(一)第二四六章 街亭爭奪戰(六)第二二八章 入場的東吳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一八三章 名將的無奈第一四六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二三五章 北伐進行時(四)第二三六章 北伐進行時(六)第三三二章 世家的方向(二)第二零五章 羣鴉的盛宴(一)第七十五章 無愧於曹姓(一)第三八八章 局面的反轉(三)第五十八章 幕後的交易(一)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二七四章 中線和東線(二)第二二三章 吾乃司聞曹(四)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四八八章 軍隊的重置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二八四章 關中大決戰(九)第四二一章 一戰取晉陽第二五八章 郿縣防禦戰(三)第六十七章 新鮮的血液(一)第三四一章 國家的未來(三)第四四八章 匈奴與鮮卑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二八九章 關中大決戰(十四)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三六二章 漢都歸長安第一七八章 希望的田野(三)第五一零章 碾壓的快感(一)第四八四章 晉祚今終焉(一)第四七二章 大陸澤之戰(七)第八十二章 彈指三年間(五)第四九三章 最強的敵人(二)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三八七章 局面的反轉(二)第一七五章 桓王之再生(二)第一六九章 司馬家的刀第二四四章 街亭爭奪戰(四)第三六四章 金色的麥浪第二零五章 羣鴉的盛宴(一)第六十九章 佈局江陽郡(一)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二五九章 郿縣防禦戰(四)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第二二六章 北伐的廟算(二)第一八七章 江南的新風(四)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四五一章 一退和一進(一)第一五六章 戰爭與和平(十二)第一七一章 鹽場拍賣會(一)第三零六章 戰後的餘波(六)第四一四章 全國總動員(二)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一二六章 復興反擊戰(八)第三八零章 處處是南中(四)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第二七五章 中線和東線(三)第二三三章 北伐進行時(二)第三六五章 曹魏再揚旗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三七四章 西城攻防戰(三)第四十二章 蝴蝶的翅膀(八)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五三三章 橫掃如卷席(八)第五零九章 江山真如畫(三)(爲天山唐門書友加更)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五二三章 第一次科舉(一)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