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晉國有新銳(二)

“陛下,現在洛陽發不出援兵的話,大司馬在關中的局勢就非常危險了!”

“哎,季彥,朕雖不知兵,但這點常識還是知道的。可是……難不成叫車騎將軍的部隊迴轉?”

“必須迴轉!立刻迴轉!”

“可是……好吧,季彥,就算車騎將軍的軍隊迴轉,但時間上是不是也來不及?”

“陛下,臣的意思不是讓車騎將軍這支部隊去支援大司馬,因爲時間上確實來不及。臣的意思是,讓這支部隊去潼關!”

“潼關?季彥的意思是,大司馬很可能會敗,而且關中會丟掉嗎?”

“是的,陛下!這蜀賊從陳倉道或者褒斜道進入關中都不可怕。因爲我軍糧道未斷,大司馬可以率軍徐徐撤退到長安依城固守。但是姜伯約從子午谷殺出就完全不同了。大司馬軍團的糧道肯定會被切斷,爲了回到長安,大司馬必須儘快和姜伯約展開野戰!而姜伯約的野戰之能……”

“這……”如果說丟掉涼州只是肉痛的話,那徹底丟掉關中就真的是傷筋動骨了。面對裴秀如此直白的悲觀態度,司馬炎真的無法接受。

看到司馬炎呆滯的表情,裴秀長嘆了一口氣:“陛下,臣只是往最壞的可能去考慮。不過大司馬的兵力到底是要比蜀賊要多一些的,萬一就在野戰中擊敗了蜀賊呢?到了那時,這支部隊就可以轉變成支援大司馬恢復隴西的有力後續。不過潼關對於洛陽來說實在是太重要,所以還請陛下早做準備!”

“好吧,那就下旨,讓車騎將軍率軍迴轉,然後去潼關吧。”

“呃……陛下,臣還有一議。”

“講。”

“陛下,車騎將軍之能不在軍略。這次率軍去荊州,有大將軍統一指揮,應該是無妨的。但若是真的關中決戰失敗,敵軍蜂擁而至潼關,以車騎將軍的能力,是不能獨當一面的。”

“那季彥的意思是要換將咯?可有人選?”

“有的!兗州武猛從事馬隆馬孝興,武藝高強,韜略出衆,可以爲潼關都督!”

“馬孝興啊……朕記得此人乃是令狐愚的門客吧?”

說起來,馬隆這位在歷史本位面上的西晉名將,此時的年紀應該也不算小了。

西元二五一年,曹魏太尉、都督揚州諸軍事王凌準備起兵討伐司馬懿。結果一仗沒打就失敗了。事後司馬懿揮動屠刀,除了夷滅王凌三族之外,也打着誅滅王凌餘黨同謀的名義到處誅殺政敵。其中兗州刺史令狐愚,雖說那時候已經死了兩年。但也被認爲是王凌的同謀,被開棺暴屍三日。三日之後,沒有任何人敢站出來給令狐愚收屍。只有當時在兗州擔任低級武官的馬隆,有感於令狐愚做兗州刺史期間爲當地做了許多好事,遂冒充令狐愚的門客,出面爲其收斂遺骸,併爲其重新修建墳墓。

這樣的舉動,馬隆個人的聲望是刷出來了。但也背上了“政治不可靠”的標籤,從而被中樞有意識的壓制。現如今,十七年了,他仍然還是兗州的武猛從事——用現在的官職來比對,大概相當於某省公安廳廳長。

雖然由於政治原因一直被壓制,但裴秀是什麼人?晉帝國沒有丞相這個職務,他這位尚書令其實就是大半個丞相。所以他其實一直都關注着馬隆。以前司馬炎固執的要用自己的親戚,他不好開口推薦。而現在嘛,由於時勢所迫,司馬炎已經重用異姓將領了。在這個時候把馬隆推出來,就可行了。

“陛下,馬孝興雖然確實當年爲令狐愚收斂遺骸,不過是感念令狐愚做兗州刺史時爲百姓做了好事。這樣的人,屬於知恩之人。陛下若是重用他,他也必將以忠誠回報陛下。當然,更重要的是,此人的兵法韜略無一不是上上之選,有此人坐鎮潼關,必能萬無一失!”

“好吧……那就也給兗州去一道旨意,讓那個馬孝興馬上來洛陽。”

“遵旨!”

……

七月二十九日,洛陽朝廷向南去的賈充隊發出轉向命令。八月一日上午,賈充接到命令,滿腹牢騷下也不敢怠慢,命令軍隊轉向。八月四日上午,一路急行軍的賈充隊回到洛陽——當然不用進城了,直接踏上了洛陽與長安之間的官道,向西急進。

可惜這時候的洛陽中軍,只有一塊中軍的皮,和其在魏明帝時期的鼎盛比起來,總體素質實在差得太遠。洛陽到潼關四百多裡,昔年張郃只用了不到兩天就全部走完,而這時候的賈充隊呢?一直到了八月七日的夜間才匆匆趕到潼關。就這,已經是拋棄部分掉隊士兵和所有輜重隊的結果了。

(此時古代騎兵的進軍速度有一句話可以參考。“三日五百,六日一千”這是讚揚夏侯淵統帥的騎兵機動性極高的話。基本上這個速度就是那個時代騎兵進軍速度的極致了。有了馬鐙後可能這個極限會稍微多那麼一點點。張郃當時的街亭突擊前半段主要是靠水路。而古代長途的話,水路可比陸路快捷多了。)

而八月八日的凌晨時分,龐定等人揹着杜預到了潼關。

知道了槐裡—茂陵大戰結果的賈充這時候當然是不敢再往西邊前進了。總算這時候杜預還在,在其建議下,賈充一邊給洛陽的司馬炎彙報,一邊下令所屬軍隊和原潼關守軍一起盡力完善潼關的守備工作。

而在蜀漢這一邊……

“大將軍,彝真的不認爲這個時候去取潼關能夠成功。需知此次戰事已經持續將近十月。我方士兵極爲疲憊不說,傷亡也不小啊。大將軍帶兵少了攻不下,帶兵多了,長安這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八月六日,蜀漢先頭部隊進入長安城。有多少呢?不足三萬人。

說起來,這一次蜀漢北伐,先期投入兵力十二萬,後期得到南安羌的全力支持並且搜刮本國最後的軍事力量後繼續投入了一萬五。所以總的參戰兵力是十三萬五千人。

在槐裡—茂陵大戰中,姜維投入兵力六萬人,最後陣亡超過兩萬,加上部分傷兵也不能上戰場。全軍上下也就三萬三千餘人能繼續戰鬥。而關彝這邊呢,在郿縣郊外以三萬兩千人硬撼周旨的三萬人,也打得極爲慘烈,陣亡人數超過一萬有餘。在茂陵一戰也有一定數量的傷亡,最後關彝這邊只剩下一萬三千餘人。

排除在隴西的一萬,在郿縣打掃戰場的幾千人、在子午谷和長安之間的幾千人以及已經進入馮翊郡的張翼隊一萬人。整個蜀漢在這場戰爭中,陣亡和重傷的士兵,也達到了五萬七千餘人。戰損率超過百分之四十。

當然,犧牲是巨大的,成績也是顯赫的。晉帝國原先在雍涼有十一萬大軍,後續又投入十六萬人。整整二十七萬人,除了王濬的那支兩萬人的部隊全身而退外,其他二十五萬,全都留在了雍涼。

這二十五萬人肯定不是全都戰死了,街亭、郿縣、茂陵、渭河沿岸甚至子午谷,到處都有大量的降兵。彙集起來恐怕又是不下十萬!這也是爲什麼姜維和關彝合兵一處後,明明有接近五萬的兵力,卻只能率領三萬人先期進入長安的原因。

而且由於關中的蝗災,現在關中平原上,起碼散在的分佈着原晉國關中軍團的四萬逃兵!這些傢伙爲了晉帝國再次聚集起來倒是不可能,但他們沒有吃的啊!沒有吃的,但卻能組織,而且戰鬥力還不弱,這就是盜匪集團的苗子!

所以關彝現在進了長安只覺得頭痛欲裂,只覺得兵力太少:趕緊的,別打了,好多事情要做呢!

可是姜維偏偏找他要兵去打潼關!

“子豐,我已經命令子暉不急着歸隊,讓他率領原先在子午谷保護糧道的五千人去取青泥隘了。這你也是同意了的。可是爲什麼你不讓我取潼關呢?”

這不一樣啊,我的大將軍。青泥隘呢,只是關中地區鏈接荊州的一道關卡。一來荊州軍團有陸抗牽制,二來有曹魏餘黨威脅側翼,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派出重兵來防守青泥隘。龍宇這時候去也就是個武裝巡遊。而最最關鍵的是,青泥隘和潼關的重要性能比麼?青泥隘和南陽郡的宛城之間還有一道武關呢!我們拿下青泥隘,估計晉國也就是“哦”一聲完事。你要是取了潼關,那晉國上下肯定集體發瘋!

再說了,我真的認爲你拿不下來潼關啊!

說到公安廳長,有聯想到祁同偉廳長的童鞋舉個手!

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八十二章 彈指三年間(五)第五十章 真正的初陣(二)第二六四章 異樣的春耕(四)第五四二章 一甲子之後第四七三章 洛陽是雒陽(一)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三七八章 處處是南中(二)第一九二章 大司馬很忙(三)第二零零章 真彩雲之南(四)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三四七章 一路向西行(二)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三三五章 杜武庫點兵(一)第一九一章 大司馬很忙(二)第六十二章 請放馬過來(三)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四七九章 洛陽是雒陽(七)第五零一章 魂兮歸來兮(二)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四九二章 最強的敵人(一)第八十四章 風雲初涌動(二)第一九零章 大司馬很忙(一)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三九九章 如此之政變(一)第二八六章 關中大決戰(十一)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四一五章 全國總動員(三)第四一七章 兵發蒲阪津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三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十一)第三三九章 國家的未來(一)第三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十)第二九七章 晉國有新銳(六)第三八六章 局面的反轉(一)第二二七章 北伐的廟算(三)第一六五章 抄家進行時(三)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五二七章 橫掃如卷席(二)第一七零章 殺完給顆糖第一九五章 新生的晉國(三)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頭第二八零章 關中大決戰(五)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十一章 來個下馬威第一六七章 司馬家的人(一)第三二五章 都是牆頭草(一)第二零七章 羣鴉的盛宴(三)第五零一章 魂兮歸來兮(二)第二二九章 晉國的太子第一八一章 希望的田野(六)第一四二章 復興殲滅戰(九)第二一六章 羣鴉的盛宴(十二)第四八四章 晉祚今終焉(一)第四八三章 洛陽是雒陽(十一)第五十八章 幕後的交易(一)第二六三章 異樣的春耕(三)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第一一二章 誰敢說投降(一)第五一八章 太祖屠龍術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四一四章 全國總動員(二)第二五九章 郿縣防禦戰(四)第二四七章 石苞的奮迅(一)第一八零章 希望的田野(五)第三九四章 文明的交匯(四)第三一一章 關中的復甦(五)第二九九章 異族的未來(二)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東渡第二三九章 洛陽和建業(一)第三二六章 都是牆頭草(二)第一四七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頭第四二一章 一戰取晉陽第六十一章 請放馬過來(二)第三一七章 河套征伐戰(四)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第一三三章 復興殲滅戰(一)第一二六章 復興反擊戰(八)第二一五章 羣鴉的盛宴(十一)第二六五章 蝗災如約至第二四八章 石苞的奮迅(二)第二一八章 羣鴉的盛宴(十四)第四四零章 幷州之會戰(一)第三五八章 刑不上大夫(二)第九十五章 鍾會的運氣(二)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五一零章 碾壓的快感(一)第四三八章 會戰之前奏(四)第十八章 三代的理想(三)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三九三章 文明的交匯(三)第一五三章 戰爭與和平(九)第一五七章 權力的遊戲(一)
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八十二章 彈指三年間(五)第五十章 真正的初陣(二)第二六四章 異樣的春耕(四)第五四二章 一甲子之後第四七三章 洛陽是雒陽(一)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三七八章 處處是南中(二)第一九二章 大司馬很忙(三)第二零零章 真彩雲之南(四)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三四七章 一路向西行(二)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三三五章 杜武庫點兵(一)第一九一章 大司馬很忙(二)第六十二章 請放馬過來(三)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四七九章 洛陽是雒陽(七)第五零一章 魂兮歸來兮(二)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四九二章 最強的敵人(一)第八十四章 風雲初涌動(二)第一九零章 大司馬很忙(一)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三九九章 如此之政變(一)第二八六章 關中大決戰(十一)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四一五章 全國總動員(三)第四一七章 兵發蒲阪津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三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十一)第三三九章 國家的未來(一)第三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十)第二九七章 晉國有新銳(六)第三八六章 局面的反轉(一)第二二七章 北伐的廟算(三)第一六五章 抄家進行時(三)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五二七章 橫掃如卷席(二)第一七零章 殺完給顆糖第一九五章 新生的晉國(三)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頭第二八零章 關中大決戰(五)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十一章 來個下馬威第一六七章 司馬家的人(一)第三二五章 都是牆頭草(一)第二零七章 羣鴉的盛宴(三)第五零一章 魂兮歸來兮(二)第二二九章 晉國的太子第一八一章 希望的田野(六)第一四二章 復興殲滅戰(九)第二一六章 羣鴉的盛宴(十二)第四八四章 晉祚今終焉(一)第四八三章 洛陽是雒陽(十一)第五十八章 幕後的交易(一)第二六三章 異樣的春耕(三)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第一一二章 誰敢說投降(一)第五一八章 太祖屠龍術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四一四章 全國總動員(二)第二五九章 郿縣防禦戰(四)第二四七章 石苞的奮迅(一)第一八零章 希望的田野(五)第三九四章 文明的交匯(四)第三一一章 關中的復甦(五)第二九九章 異族的未來(二)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東渡第二三九章 洛陽和建業(一)第三二六章 都是牆頭草(二)第一四七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頭第四二一章 一戰取晉陽第六十一章 請放馬過來(二)第三一七章 河套征伐戰(四)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第一三三章 復興殲滅戰(一)第一二六章 復興反擊戰(八)第二一五章 羣鴉的盛宴(十一)第二六五章 蝗災如約至第二四八章 石苞的奮迅(二)第二一八章 羣鴉的盛宴(十四)第四四零章 幷州之會戰(一)第三五八章 刑不上大夫(二)第九十五章 鍾會的運氣(二)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五一零章 碾壓的快感(一)第四三八章 會戰之前奏(四)第十八章 三代的理想(三)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三九三章 文明的交匯(三)第一五三章 戰爭與和平(九)第一五七章 權力的遊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