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六章 橫掃如卷席(一)(爲書友履誠加更)

爲了這一次科舉,季漢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而且由於穿越者的關係,這次的閱卷採取了每個閱卷官都只固定批閱某一部分試卷的方法。所以,這一次科舉,成績出來得很快。

三月二十五日開考,二十七日結束。到了四月十五日的清晨,從朱雀體育場路過的人們就發現,本次考試的成績榜單和三科成績排在前五百名的人員已經全部公佈!

得益於體育場的巨大,所以諸葛京命人在體育場的三十個出口處全部張貼了本次科考的被錄取人員名單。與此同時,爲了表明公平,還圍着體育場外圍做了一圈的展板,張貼本次部分參考人員的原始試卷。

在一羣羣帶着希冀,忐忑不安的洶涌人流中。趙毅的長子趙普在家將們的護衛下,總算擠到了一張貼着成績單的大榜前。

擡頭,往着最上面的那個名字一掃。“呼~~”趙普頓時鬆了一大口氣。

關家的兩位少爺這幾年不知道去了哪裡,問家中的長輩全都諱莫如深。張遵家、簡單家、孫剛家……復興社的核心是元從派,而元從派家裡的孩子,除了趙普之外,其他的要麼年紀還小仍在念書。要麼年紀很大早就出仕。除了關復和關輝兩人外,就趙普一個人是念完了五年蒙學和四年龍首原學院的。

所以,這一次科舉。趙普的壓力極大:九年的書念下來,要通過科舉是輕而易舉的。但是作爲元從派們集體派出的唯一代表,趙普的任務是拿下狀元!以此證明關大司馬新式教育的成功。

還好還好,三科成績,第一科只拿了第三。後面兩科都是第一。總分加在一起,總算是把這開天闢地第一次科舉的狀元給拿到手了!

……

“陛下,以上就是本次科舉前三科的總排名。根據本次科舉舉辦前的規定,本次考試的前五百名將參加最後的體測,只要通過,就將正式被朝廷錄用。”

“嗯~大司馬,朕怎麼沒有看到如王敦、祖逖、陶侃等人的名字呢?”

因爲穿越者的原因,劉諶也是對後世的一些知名人物有印象的。這其中,皇帝陛下當然對祖逖的印象最好。這次知道祖逖來參考後,當然也非常關注。

“呵呵呵,陛下,到底還是年紀太小了,有些事情根本就看不明白,這成績當然也不理想。不過這些人,臣已經派人去邀請他們就此留在長安蒙學或者龍首原學院入學了。”

“善。大司馬,那便如此吧。不過,在體測通過後,這些人還是從郎官開始任職嗎?”

“然也,先做一年郎官。然後派到各縣從吏員做起。唯有熟悉了最基層的事務,才能在將來進入朝堂後有效的掌控局勢。”

“嗯,這一點朕深表認同,那便如此吧。大司馬,體測是明日開始吧?”

“是的。”

“善,中書令,明日朕也去朱雀體育場看一看,請中書令吩咐下面的人安排一下。”

“臣領旨。”

敘事已畢,關彝正準備告辭的時候,一個小黃門匆匆的跑了進來:“拜見陛下,拜見大司馬。交州急報!”

“嗯?!怎麼回事?速速拿上來!”

匆匆看完關索的急報,劉諶滿臉狐疑的對着關彝道:“大司馬,朕沒有看錯吧?這幾年,朕沒有打東吳的主意。這孫皓居然敢發動五萬大軍對我大漢的南交州進行侵犯?”

“呃……陛下,臣也有點恍惚。這五萬大軍集結不是一件小事。可是最近臣沒有聽到司聞曹的報告啊。”

“黃門,速速招司聞令呂仲樂進殿!”

說起來,自274年六月晉國滅亡以來。漢吳兩國已經保持了三年的和平。

以孫皓的性格來說,這實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一方面,是東吳的國內前兩年一直都有水患。另一方面,是孫皓需要吞下會稽世家在會稽郡老巢的產業。所以,在季漢忙於整合關東,對東吳暫時沒有動手的前提下。孫皓也保持了安靜。

但是,三年過去了,會稽世家在其老巢的產業已經被孫皓吞下了。而且276年這一年,是東吳難得的一個豐年。因此,孫皓自然就有了別樣的心思。

當今天下,漢吳並存。這樣的局面並不會持續太久。這是全天下的人都看得很清楚的事情。

季漢現在的國力,大約是東吳的六到七倍。之所以現在不動手,是因爲家裡的事情實在太多。待得騰出手來,那就是犁庭掃穴一般的全面進攻。這一點,孫皓也看得很清楚。

因此,若是不想祖輩辛苦建立起來的基業就這麼斷送在自己手裡,作爲東吳的皇帝。孫皓必須要有所作爲。

如何作爲?只能是學諸葛亮,以攻代守了。

現在,漢吳兩國的邊境總體穩定。但是對於吳國來說,當年被王頎利用交州叛亂割裂出去的南交州三郡,真的猶如芒刺在背:那裡遠離建業、江陵等核心城市。東吳中央的輻射能力本來就很弱。若是不先把南交州收回來,將來漢吳在長江一線決戰,吳國的主力全部投放在北線。而南方卻突然出來一支奇兵,那可真夠東吳受的。

再說了,由於東吳掌控了東南沿海的絕大部分區域,導致現在季漢的海貿極度依賴南交州三郡。一旦這三郡得而復失。那麼季漢的海貿就徹底完了蛋。

關東的世家這兩年被季漢政府搞得有點慘,但是孫皓一直期待的季漢全國大叛亂卻始終沒有到來。究其原因,除了季漢本身根基打得牢實,軍隊掌控有力之外。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關彝給這些關東世家指出了工商這條路,讓世家有了新的生髮門道。

所以,孫皓的想法就是:朕趁着你的主要精力在北方,先把你的南交州拿下來。在徹底消除大吳的後患之外,還能逼得失去了大量土地和人口的世家變得無路可走。到時候,朕卻可以通過更爲便捷的海貿與關東世家建立聯繫……

有了這個想法,當然就要付諸於實踐。自登基以來,孫皓主持的多次軍事行動都吃癟了,再加上如丁奉、施績、陸抗等良將先後亡故。所以這一次,孫皓難得的極爲謹慎和耐心。

他和東吳交州刺史陶璜緊密配合,以多批次的,每次極少量的轉移部隊到北交州。這樣的行動是如此的隱秘,便是連坐鎮淮南的鐘會都不知曉。再加上呂雅的司聞曹這些年來一直忙着協助軍方鎮壓、控制關東世家。對東吳投放的力量偏少。所以,這一次突襲,居然成功了!

說實在的,以前季漢還是蜀漢的時候就從來瞧不起東吳。在滅了晉國之後,全國上下更是沒有把東吳當回事。因此,東吳的這一次突襲,居然一下子攻下了雉雞關,打開了南交州的北大門!

“陛下,現在看來,由於雉雞關的失守,南交州的局面已經很難維持。臣提議,直接頒旨給交州刺史,若事不可爲,可以捨棄南交州三郡,退往南中。”

關彝說這話的原因,一方面是南交州現在距離長安實在太遠,朝廷的救援已經顯得緩不濟急。在失去了雉雞關這道最大的屏障後,光靠南交州三郡的狹小空間,無法和吳軍抗衡。另一方面則是,在歷史本位面,蜀漢滅亡後,南交州也曾短暫的脫離東吳歸屬西晉。但是到底距離中原太遠,在孫皓調集主力攻打後。南交州還是被東吳拿下了。

如果光是這樣還不要緊,關鍵是歷史本位面上的南交州守將毛炅和楊稷,最後死得都很慘。關彝可不想自己的三叔也遭到不測。

“大司馬的意見,朕同意了。只是南交州三郡是我大漢現在唯一的出海口。若是這三郡丟了,那我們的海貿?”

“陛下,臣一直都想再等個一兩年,國內局勢徹底穩定之後再行伐吳。不過既然東吳自己找死,那就不必再考慮其他了。陛下,臣請起四十萬大軍,一舉滅亡東吳!”

履誠書友好像是第一個對本書進行打賞的書友呢,後來我們也建立了很不錯的私交。感謝您一年多來對本書的支持!

第三八零章 處處是南中(四)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二八零章 關中大決戰(五)第一二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一八章 表裡之山河第四五五章 焦點是冀州第三八九章 局面的反轉(四)第七十三章 開始暴兵吧(二)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三五零章 一路向西行(五)第三五九章 刑不上大夫(三)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四四九章 將軍馬下亡(一)第三七八章 處處是南中(二)第五二六章 橫掃如卷席(一)(爲書友履誠加更)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第二一四章 羣鴉的盛宴(十)第十七章 三代的理想(二)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第三六三章 閒子變重子第三三一章 世家的方向(一)第二八五章 關中大決戰(十)第三八五章 西城之反擊(二)第五四零章 事了拂衣去(一)第四八二章 洛陽是雒陽(十)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四六零章 君臣一心否(一)第三二六章 都是牆頭草(二)第一二四章 復興反擊戰(六)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一六零章 權力的遊戲(四)第一八三章 名將的無奈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三四零章 國家的未來(二)第一二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七六章 洛陽是雒陽(四)第九十一章 沓中大轉進(一)第三三九章 國家的未來(一)第五二七章 橫掃如卷席(二)第三九二章 文明的交匯(二)第五三八章 橫掃如卷席(十三)第二九六章 晉國有新銳(五)第五章 求知涪陵郡(三)第三七五章 永安烏龜流(一)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第一五二章 戰爭與和平(八)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一五六章 戰爭與和平(十二)第六十四章 人生不如意(一)第一四八章 戰爭與和平(四)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五一零章 碾壓的快感(一)第一二二章 復興反擊戰(四)第四二零章 瞌睡遇枕頭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二四四章 街亭爭奪戰(四)第一六七章 司馬家的人(一)第四五一章 一退和一進(一)第二七六章 關中大決戰(一)第八十九章 天地已變色(三)第四六一章 君臣一心否(二)第二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一)第一六六章 抄家進行時(四)第四七八章 洛陽是雒陽(六)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二六四章 異樣的春耕(四)第二六九章 決戰的序幕(二)第二二九章 晉國的太子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八章 裙帶何其多第九十九章 你是白癡麼第二五零章 關彝的日常(二)第五零六章 小衛求學記(五)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六二章 漢都歸長安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二五八章 郿縣防禦戰(三)第四八二章 洛陽是雒陽(十)第三十一章 深耕涪陵郡(八)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聞曹(三)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第一七八章 希望的田野(三)第四三六章 會戰之前奏(二)第四二三章 太原糧食多第一零零章 鄧艾的決心(一)第四八八章 軍隊的重置第四三七章 會戰之前奏(三)第三二一章 詭異的建業(三)第二三一章 晉國的應對(二)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
第三八零章 處處是南中(四)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二八零章 關中大決戰(五)第一二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一八章 表裡之山河第四五五章 焦點是冀州第三八九章 局面的反轉(四)第七十三章 開始暴兵吧(二)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三五零章 一路向西行(五)第三五九章 刑不上大夫(三)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四四九章 將軍馬下亡(一)第三七八章 處處是南中(二)第五二六章 橫掃如卷席(一)(爲書友履誠加更)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第二一四章 羣鴉的盛宴(十)第十七章 三代的理想(二)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第三六三章 閒子變重子第三三一章 世家的方向(一)第二八五章 關中大決戰(十)第三八五章 西城之反擊(二)第五四零章 事了拂衣去(一)第四八二章 洛陽是雒陽(十)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四六零章 君臣一心否(一)第三二六章 都是牆頭草(二)第一二四章 復興反擊戰(六)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一六零章 權力的遊戲(四)第一八三章 名將的無奈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三四零章 國家的未來(二)第一二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七六章 洛陽是雒陽(四)第九十一章 沓中大轉進(一)第三三九章 國家的未來(一)第五二七章 橫掃如卷席(二)第三九二章 文明的交匯(二)第五三八章 橫掃如卷席(十三)第二九六章 晉國有新銳(五)第五章 求知涪陵郡(三)第三七五章 永安烏龜流(一)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第一五二章 戰爭與和平(八)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一五六章 戰爭與和平(十二)第六十四章 人生不如意(一)第一四八章 戰爭與和平(四)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五一零章 碾壓的快感(一)第一二二章 復興反擊戰(四)第四二零章 瞌睡遇枕頭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二四四章 街亭爭奪戰(四)第一六七章 司馬家的人(一)第四五一章 一退和一進(一)第二七六章 關中大決戰(一)第八十九章 天地已變色(三)第四六一章 君臣一心否(二)第二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一)第一六六章 抄家進行時(四)第四七八章 洛陽是雒陽(六)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二六四章 異樣的春耕(四)第二六九章 決戰的序幕(二)第二二九章 晉國的太子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八章 裙帶何其多第九十九章 你是白癡麼第二五零章 關彝的日常(二)第五零六章 小衛求學記(五)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六二章 漢都歸長安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二五八章 郿縣防禦戰(三)第四八二章 洛陽是雒陽(十)第三十一章 深耕涪陵郡(八)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聞曹(三)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第一七八章 希望的田野(三)第四三六章 會戰之前奏(二)第四二三章 太原糧食多第一零零章 鄧艾的決心(一)第四八八章 軍隊的重置第四三七章 會戰之前奏(三)第三二一章 詭異的建業(三)第二三一章 晉國的應對(二)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