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

蔡伯俙瞧見了塔利班的心疼模樣,這貨在簽字畫押的時候手抽抽的就像是中風似得,被塔利班坑過兩次的蔡伯俙心中那叫一個痛快,終於讓這狡猾的一賜樂業人出血了!

但拉比和塔利班離開後,蔡伯俙便興奮的道:“官家!五千萬貫!整整五千萬貫嘞!這下咱們算是賺的盆滿鉢滿了!”

“瞧你那點出息!不就是五千萬貫嗎?還趕不上咱們大宋一亮的稅收總和,五千萬貫買我大宋的支持,買一個復國的機會,你覺得這筆生意到底是誰賺了?而且這五千萬貫甚至有着不用償還的可能,萬一一賜樂業人復國失敗了呢?即便復國成功,這五千萬貫也是分期支付,朕可沒有給他們定下具體時間,只說明每年必須歸還利息,他們可以自己定奪歸還本金,和歸還多少本金嘞!”

蔡伯俙聽了趙禎的話不解的問道:“官家,這豈不是讓他們可以永遠的拖欠下去嗎?”但當他看到趙禎充滿深意的眼神後隨即反應過來,一賜樂業人如果復國成功後一直不歸還本金還好。這樣每年大宋都可無償的收回利息,隨着時間越長,利息也越多,甚至可能已經超過了本金的價值。

“其實一賜樂業人購買咱們大宋的軍備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可以讓我大宋的軍械司壯大起來,招募更多的匠人,發放更好的福利,擴大規模,讓朝廷對軍械司的撥款減少等等,同時也降低了馬槊陌刀這些重器的成本。”

趙禎的話讓蔡伯俙深思,好像還真是這樣,望向塔利班與拉比的背影,蔡伯俙覺得這兩個興奮的一賜樂業人再次被官家坑了一道……

吃飽喝足,又做了一筆大買賣,趙禎現在非常的清閒,東京城熱鬧的景象讓人忍不住加入其中,御街上變成了步行街,小商小販的商品有的時候也讓人眼前一亮,而四周店鋪的夥計更是賣力的吆喝。

曹婆婆肉餅的香味依然在南門大街上肆意飄散,引得趙禎忍不住買上一塊邊走邊吃,車家炭,張家酒,劉好手家的饅頭把趙禎和蔡伯俙再次帶回往昔。

南門大街上的丁家素茶是出了名的香醇,走累了的趙禎自然而然的帶着人進去,一旁便是遼朝的都亭驛,如今的遼朝使臣非常的安穩,在東京城中一點也看不出往日的張狂,國內的亂局雲橘波詭,大宋的強盛一日勝過一日。

連原本退避三舍的商賈也把鋪子開到了都亭驛的邊上,金家木器,樑家珠子埔,一點也不畏懼遼人,都快把都亭驛的地給佔去了!

曾經的高陽正店還是有明媚的侍女在門外迎賓,但是進去的人寥寥無幾,大宋的白酒味甘醇厚,濃烈異常,早把這裡的羊羔酒給比了下去,誰還去高陽正店?即便是他家的羔羊酒不再限量,也無人問津了。

此時去高陽正店最多的人便是党項人,只有他們纔會圖個便宜去高陽正店,大宋的烈酒價格可不是他們能經常消費的。

東京城雖是大宋的國都,但卻有許多外國的商賈和使臣,雖沒有盛唐的萬國來朝,卻別有一番經濟繁榮的景象,許多使團都是在得到大宋戰勝遼朝,收復燕雲之地後前來朝貢的。

趙禎選取丁家素茶歇腳也是因爲對面便是大宋的萬國驛,這裡是許多使臣在東京城的落腳之地,這幾年時間東京城經濟飛速發展,現在東京城租一個獨立的小院基本上不可能,外國使者只能居住在客棧中,御史得知後便上疏奏請爲這些使臣設立專門的居住場所。

於是便有了這萬國驛站,這還是曾經的金銀彩帛交易市子,地方夠大,也不是百姓的私有財產,否則朝廷還真不知道該在哪裡建設專門的驛站嘞!

別看皇帝富有四海,但在大宋開國之初便是肯定了個人私有制的,即便是在趙禎要求重新編纂《皇宋憲法》之前,大宋便通過經義、敕令、律典、令典諸方式規制人們的民事生活,有了《皇宋憲法》之後更加保障各種類型的私人財產權利,這種保護既適用於普通百姓,也特別注意對弱勢羣體的救濟。

扎着沖天辮,穿着木屐塔拉塔拉走路的倭人引起趙禎的注意,轉頭對蔡伯俙問道:“派人打聽一下,今年朝見的使臣都是來自哪些國家,無比問清楚,還有重點問一下鴻臚寺,倭國的局勢如何……”

蔡伯俙不知道爲何官家突然留意倭國的情況,但既然這麼問,自己便要派人去打聽,自從黑手從大宋國內轉移到國外之後,蔡記便取代了黑手成爲官家的耳目了。

但和黑手相比,蔡記的耳目只能探聽消息,而不具備任何行動能力,所有的行動都是配合朝廷進行。這種權利的使用樣蔡伯俙很安心,他最多是充當耳目的作用,而不用作爲爪牙,通常給皇帝做爪牙的人死的都很慘……

趙禎也是突發奇想,當他看到身穿直垂上衣,下裙式服裝的日本武士時突然想起,自己和大宋都淡忘了東面的島國。

直垂上衣交領,三角形廣袖,胸前繫帶。袴的式樣分爲前後兩個時期,有時穿括袴,有時穿切袴。直垂的材料和紋樣選用另有特殊的規定,這衣服在倭國只有貴族才能穿戴,在平安時代還沒有流入民間。

那武士自然也就是出使大宋的貴族了,腰間的長刀雖然漂亮華麗,但卻並不適合用於戰鬥,最多用於禮儀之用,和大宋的橫刀相似,但卻是彎曲的刀身,沒有橫刀如君子般的寧折不彎,很容易分辨。

蔡伯俙打聽消息很快,鴻臚寺負責外交,而大宋駐紮在倭國石見地區的軍隊也是由他們負責,外交駐兵也是理所當然,在倭國的石見地區大宋擁有相當大的權力。

但這也使得倭國非常不滿,但此時的天皇權力並不大,攝政的關白畏懼大宋,更是不敢得罪,只要石見的大宋駐軍不參與倭國的內部戰爭便沒人去打擾石見,當地的百姓反而在倭國的動盪之中悠然生活起來……

這是蔡伯俙能獲取的有關倭國的全部消息,因爲大宋畢竟是上國,朝臣們和鴻臚寺對石見的駐軍約束的非常嚴格,當地駐軍也不能隨意干預,因爲之前,大宋的駐軍把石見的武士統統驅逐出去……現在的石見簡直是沒人管的地方。

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
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