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

bookmark

年關之後,基本上就沒有商賈往西域去了,玉門關已經徹底封死,關門不開,隔絕了這條商路的最大通道。

長城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使大宋與西域之間內外禁絕,無有往來。

這條繁盛異常的絲綢之路,徹底淪爲荒廢之地,但這並不意味着大宋在這裡的控制消失了,相反,西域都護府的實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強。

大宋北京路的局勢基本上被控制,此地已經和大宋境內的州府差不多,所以趙禎便撤回了一部分的十六衛,禁軍是大宋的爪牙和主力,而十六衛亦不可小覷。

當然十六衛並非全部撤走,還要留下一部分訓練當地百姓,這是最爲穩妥的計劃,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和問題,撤走的十六衛再次回到大宋的各州府之中,他們大多是請壯勞力,也是家中的頂樑柱。

帶着朝廷錢財的他們回到家中,自然會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這是毋庸置疑也是百姓們最爲盼望的事情。

禁軍必須要掌握在京畿路,他們是趙禎維護皇權的利器,對於他來說,什麼禮法,什麼正朔,都沒有軍權來的重要,這是維護大宋統治的基礎,也是一國之根本。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精銳要用在刀刃上,十六衛的主要職責是維護大宋國內的穩定,消除一切不利影響,同時也要防備地方上起義的內衛軍隊。

趙禎在勤政殿中對着泥人宣佈自己的計劃,空蕩蕩的大殿中迴盪着他的聲音:“朕的大軍將會不斷的潺流至伊州的西域都護府,消無聲息但卻迅雷不及掩耳!”

指了指沙盤上的堡壘:“可別小瞧朕的這次出兵,在我大宋掌握了確切情報之後,以高昌爲先,龜茲爲次,奪取整個西州回鶻!再一次爲基礎,逐漸向整個黑汗推進,直至恆邏斯!”

趙禎轉身走到唐太宗的泥人面前,笑着說道:“當初你在恆邏斯折戟沉沙,朕把你找回場子,待百年之後,若是真的在地下遇到了,可莫要着急。”

趙禎打算把西域的控制範圍一直擴大至恆邏斯,這裡是大宋,或是說華夏王朝能夠到的最遠距離,位置在後世烏茲別克的首都塔什干附近。

不單單是如此,趙禎打算把勢力範圍延伸至整個帕米爾高原也就是蔥嶺,而一部分青海地區的黃頭回鶻也將被大宋吞併,這不是象徵意義的征伐,而是赤裸裸的侵略。

趙禎對西域早已垂涎三尺,現在他是想明白了,與其和西域合作,不如直接吞併,只有握在自己手中的東西纔是最好的,最安全的,所以大宋這次西征可並非是懲罰,而是吞併。

現在的大宋可是佔着大義,西域人對大宋商賈最先動手,那就是給了大宋以最好的藉口,大宋現在有了新的商路和新的市場,經濟上的壓力驟減,率先對西域進行了經濟打擊。

趙禎的套路便是如此,若是出兵某處,最想要做的便是對當地的經濟進行打擊,遼朝如此,西夏如此,倭國和遼東亦如此。

在此之後便是心理上的施壓和摧毀,至於如何進行心理施壓,趙禎已經想到了一個極好的辦法,在藏品中緩緩渡步,來到那柄寬闊的八面漢劍處,上面錯綜複雜的菱形花紋在燭光下反射着別樣之美。

趙禎單手持劍已經覺得稍有重量,原本以他的身體這劍在手中劈砍拼殺半個時辰不成問題,可現在,趙禎無奈苦笑,望着自己的胳膊苦笑:“這也不知是不是朕最後一次御駕親征了,可終究要這麼做!”

猛地提起漢劍,在空中挽出一道劍花,劍身斬破空氣發出的嗚嗚聲,彷彿是它興奮的嚎叫,是啊!長劍就是帝王之兵,就該飲血纔是!

趙禎下定決心,吞併整個西域對大宋來說意義和重大,也是實現自己計劃的重要部分,不能有萬分之一的意外,必須拿下,再者說,遼朝虎視眈眈,自己攻取西域的同時也是在對遼朝商路的打擊。

看到希望的遼人絕不會放棄已經到手的肥肉,定然會對大宋的攻擊進行反擊,聯合西域人共同對抗大宋不用說也是如此,西域人同樣也不傻,這時候他們唯一能依靠的只有遼朝了。

這不單單是遼朝最後的機會,也是遼朝崛起的希望,豈能善罷甘休?

所以趙禎做好了完全準備,御駕親征以雷霆之威震懾整個西域,同時也告訴遼朝大宋的決心,若是你遼朝妄圖參與其中,只能引發和大宋的決戰。

到這裡趙禎已經沒有了退路,也沒有了改變計劃的可能,事實上所有的計劃都是環環相套,以西域做伐,以天竺爲引,對吐蕃和遼朝進行壓制。

還劍入鞘,趙禎沒有放下天子劍,而是把它懸在腰間,只要是大宋進入戰爭狀態開始,趙禎便會佩劍於側,提醒自己也告訴所有人,大宋的戰事就是皇帝的戰事,隨時都有可能御駕親征出現在前線之上。

腰間一沉,趙禎便回憶起了戰場上的點點滴滴,回憶起了當初御駕親征率領大軍攻伐燕雲的一幕,同時也想起了自己砍下耶律宗真腦袋的一幕,這種奇妙的感覺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在御案後坐下,趙禎喃喃自語:“不光是軍人分爲戰爭和準備戰爭,帝王也應該如此啊!”

御駕親征是必須的,但卻不是現在,大宋的軍隊已經開始向伊州集結,待人數達到十萬人左右的時候,趙禎要會前往西域都護府御駕親征。

這還只是開始,伊州的西域都護府只是開始,大宋還將在龜茲設立安西都護府,這裡纔是大宋控制西域的中心,而趙禎對這片疆域的名字都想好了,新疆!

新疆便是新的疆土,新的疆域,也將成爲大宋較爲特殊的存在,對新疆的規劃也將是大宋西北走廊絲綢之路的主要地區,沒有什麼地方能替代它的位置。

趙禎不會把這裡拱手讓人,成爲遼朝的合作伙伴,一旦西域易主,首當其衝的便是大宋的寧夏路,西域除了是絲綢之路以外,還是一頂“鋼盔”。

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
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