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莫測

天剛剛矇矇亮,一艘三層船樓的客船靜靜的準備停靠在楚州碼頭,雖然時間商早,但碼頭上已經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由於地處大宋最重要的運輸命脈,來自各地商船、客船都準備進入楚州運河港口卸貨或是補充補給,以至於船隻靠岸都需要等待。

一個臉色有些蒼白的青年男子站立在船頭,面容俊郎,身材修長,一身寬鬆的絲質白抱和披散在肩頭的長髮迎風飛揚,這一身裝束使他站在衆多船客中顯得格外卓爾不羣,待到客船靠岸的時候,帶着一名書童和幾個攜帶行禮的隨從從容的走下客船,一看就是有着非凡家世的貴公子。

如果王靜輝此時在碼頭的話,他一定會以爲自己見到鬼了——這個年輕人正是他第一次參加東陽郡王宴會的時候有過一面之緣的王靂王元澤,王安石的大兒子!這是一個和他老爹王安石一樣充滿爭議的人,一個思想極爲偏激,但又有着非凡的才華,不過他胸中的權謀之術更是讓王靜輝心中感到一陣陣的膽寒,如果王靜輝知道他來楚州的話,說不定會立刻逃走——王靂的心眼兒很小,自己坐上了大宋最年輕的學士,一定會招來他的嫉妒,如果放在別人身上他並不會在意,但這個王元澤太善於妒忌了,保不定自己已經被他給恨上了。

王靂這次來到楚州確實是專門爲王靜輝而來的,父親王安石知道王靜輝除了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駙馬外,還是一個杏林中大大有名的醫者,也許他在抗災防疫中地表現並不是讓人很注意。但他妙手挽救了英宗趙曙地生命。這可是衆多大內太醫都束手無策的事情,一下子讓他醫術名聲飛揚遠播。王靂來到楚州的目的之一便是請王靜輝給他看病,再就是他向父親保證要把這個“寒暑派”的大老闆拉到他們這個陣營當中,爲王安石日後的變法增添新地助力。

楚州的繁榮讓王靂心中極爲吃驚,他長期在汴都居住,但也遊歷過很多地方。如天下富庶的蘇杭和他老家金陵等地,但除了汴都開封外,沒有一座城市能夠與楚州城相提並論,雖然這裡看上去的常駐人口沒有其他地方多,但隨處可見的客棧酒樓告訴他:這裡就是一個小汴都,楚州他可是來過的,但好似一轉眼之間就換了一個城市,他知道這裡的變化全都和那個名滿天下的駙馬有着深刻的關係,不由得對王靜輝充滿了期待。

王靂和他的幾個隨從在楚州城內找了幾家客棧,但卻非常遺憾的被告知客滿。這使得他對楚州的繁榮更加驚訝,不過他自己已經失去了尋找客棧就住的興趣了,自己和書童來到一家茶樓,讓他的隨從把行李寄放在茶樓當中然後幾人分頭去找客棧。王靂知道要想最快的瞭解楚州便是在酒樓茶樓這樣人們經常消遣的地方,這裡三教九流的人物來回穿梭,很容易把各個方面的事情說出來。

雖說這次來楚州是專門爲王靜輝而來地,但王靂卻並不急於去找王靜輝,他和王靜輝有過兩次見面。不過都是在宴會當中,而且身爲駙馬和一個身上充滿傳奇色彩的小王學士,無論走到那裡都是光芒四射被大家所追捧,這使得王靂的心中對他真的很嫉妒。嫉妒歸嫉妒。王靜輝的出色雖然在嘴上讓心高氣傲的王靂表示毫不在意,但在心中還是有些佩服地。尤其是他在這次“尋找客棧”的事情上從側面見識了楚州的繁華後,心中更是對“小王學士”感到好奇。

這家茶樓規模頗大,來往的人也是很多,店小二一見王靂這身華貴的裝束,便知道他不是一個平常人,所以非常熱情的請王靂到樓上雅間就座,不過王靂到這裡來就是爲了打探消息的,所以便拒絕了店小二的好意沒有上三樓,只是在二樓上要了一個半開放的茶座,二樓雖然也是一個大廳,但茶座之間都是用屏風作爲遮擋,鄰座的茶客在談論什麼都能夠聽得一清二楚,正和他的心意。

在要了一壺楚州‘特產’的手炒茶後,王靂便和書童坐在屏風遮擋的座位上品茶。王靂喝到這種手炒茶葉他並不陌生——相傳這也是出自那位駙馬之手,雖然現在在大宋還不怎麼流行,但整個皇宮已經取消了進貢龍鳳團茶,改由產地進貢這種手炒茶葉。因爲精細加工後的龍鳳團茶口感上居然還比不上駙馬送來的手炒茶葉,而且手炒茶葉加工簡單,保存時間長,衆多好處使得皇帝下詔廢除了進貢龍鳳團茶。英宗趙曙的這一舉動讓御史臺的司馬光破天荒的誇獎了皇帝——龍鳳團茶造價昂貴,皇帝對臣子爲了表示恩寵又時常賜茶,使得皇宮需要進貢的龍鳳團茶數量極大,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皇家開支,一向希望能夠削減皇家開支的司馬光當然希望進貢龍鳳團茶改成手炒茶葉,但只這一個小小的改變,便可以使皇宮開銷減少四五萬貫之多,雖然與總開銷相比這還是不值一提,但已經是很難得了。司馬光看上的不是這四五萬貫,而是當手炒茶葉全面替代龍鳳團茶的時候,天下的財富將會在這一小小的舉動上產生巨大的效益——保存期限更長、口感味道更好、價格更家低廉的茶葉將會使大宋的茶稅有着顯著的增加,並且還可以降低因爲進貢龍鳳團茶的費用,不用爲此而勞民傷財,這在他的眼中是一項善舉!

王靂輕輕的用茶蓋撥了一下浮在上面的茶葉,心中一動,這茶蓋也是駙馬做出來的!他的嘴角邊上浮現了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盛傳駙馬崇尚奇巧之物,常常發明一些小東西,御史臺老是遞上彈章來揪他的小辮子,一向謹慎小心的駙馬爺居然在這個問題上一步不退反而對這些彈章不屑一顧。這讓御史臺地衆位御史臉上感到很沒有面子。官司打到了皇帝面前,誰知駙馬一份“神秘”地奏章讓英宗趙曙和宰輔韓琦等人堅定的站在了他地一邊。那幾個多事的御史看了這份不算是自辨的奏章,上面僅有幾組數字——這些士大夫眼中的“奇巧之物”無聲裁汰了近三萬多廂軍,最要命地是由此產生的賦稅有百萬貫之多!

王靂是翰林學士王安石的兒子,自然對這件事非常清楚,他雖然是個狂放不羈的文人,但這一點上對王靜輝的做法也是“譭譽參半”:他是看不起這些“小東西”的,但這些“小東西”卻能夠解決困擾大宋幾十年的弊政,這讓他和王安石也不禁面面相覷,說不出話來。

“聽說了沒有,去高麗的貨船有二十多隻船回來了!”

“怎麼這麼快?!不是說最早也要等到八月才能回來嗎?現在才六月啊!”

“你不知道,這些船是運油料的,聽說高麗那邊油料很貴,這二十多艘船一靠岸便把所有的存貨給買乾淨了,現在立馬又跑回來裝船再去一趟!”

“這麼好賣?!要是仔細算起來這運送油料去高麗也賺不了幾個錢。但如果這麼一年來回三四趟,那也賺地不少了!”

“你知道什麼?!這些船可都是官家的船,民船是不允許運油料的!現在楚州大大小小的榨油作坊都玩命似的從外地買進油菜籽、花生還有豆子,開足工給這二十艘貨船生產油料呢!……”

王靂聽了這段對話也覺得不對,他雖然是個書生,但卻不是那種死讀書的人,現在跑高麗不說沿途的風浪,就是時間上也沒有這麼快!他不知道這二十艘貨船是直屬樞密院的,這可都是見不得光地走私船。英宗趙曙的腦袋已經被遼國向大宋走私海鹽給衝昏了腦袋,發誓要讓這個無賴鄰居好看,所以指示樞密院配合王靜輝來做這件事,對外宣稱便是去高麗返航,其實是從遼國返航裝貨的。這一趟下來也讓樞密院高興了半天:由於部署在遼國的那些“和尚”的幫忙,一路上非常順利。而且還賣了一個好價錢,從上到下都撈足了好處,一次除去成本還獲利近八萬貫,得到了英宗趙曙的嘉獎。

“現在各地官府正在統計貧家士子和孤寡老人呢,聽說小王駙馬要救濟這些人,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或是贍養到老!”

“該不會要漲稅了吧?!要做成這件事需要多少錢啊!”一個身材有些肥胖但穿着一看就是個商人地茶客緊張的說道。

“呸!一看你就是外地來的土包子,小王駙馬來到楚州後什麼時候漲過稅?!連你們外地商人過楚州的時候也不都是隻交一次過境稅,別的地方你見過嗎?!這是我們楚州商會和小王駙馬打算用會費來接濟的,不是楚州的財稅!”一個鄰桌的茶客得意洋洋的說道。

“是啊!我家有個親戚在知州府當差,他說這些人可走好運了,碰上小王駙馬這樣菩薩心腸的好官!就是連商人也會感激他的:小王駙馬不僅不打算漲商稅,還要準備減稅呢!”

王靂在一邊豎起耳朵聽後,心中不禁冷笑一聲,所謂楚州商會要接濟貧寒士子完成學業,還有接濟孤寡老人,這他也聽說過——王靜輝也曾給王安石寫信來尋求支持他的“勳章行動”。

“用榮譽來掏商人的腰包,這個方法不能不說王靜輝心計高明,連這種借花獻佛的事情都能幹的如此堂而皇之,不得不‘佩服’!”王靂心中冷冷的想到。王靂精於權術,對王靜輝玩的這套把戲在他眼中看來不過是小孩玩泥巴一樣簡單,不過讓他佩服的是駙馬抓住了商人心中的隱痛,藉此機會辦成了事,這可是一件大大的善舉,在士林中會使王靜輝的聲名更上一層樓,朝廷大佬也會非常讚賞,至於那些原來彈劾過王靜輝的諫官恐怕也只有到外地釣魚一條路可走了。

在王靂的眼中,只要你是官員和政治沾上邊,那他在衡量你做事的時候就會完全從政治上地得失來考量,王靜輝所做地事情在他的眼中便成爲爲圖高官向上爬。沽名釣譽地行爲。這可把王靜輝給冤枉了。他已經是駙馬了,再往上爬還有什麼用?難道這不是給那些諫官口實說他造反嗎?!

當王靂還在茶樓上通過別人的嘴巴來描述王靜輝的時候,王靜輝正在書房中接英宗趙曙的詔書。這是迴應他前段時間發到汴都奏章地詔書,英宗趙曙總算是同意了他關於用“金錢換名譽”的計劃,不過僅是在楚州試行,看看結果怎麼樣再做最後的打算。

王靜輝從趙公公手中接到這份詔書後。心中也有些不是很舒服:他感到自己現在向朝廷進言得到通過的難度似乎越來越大了,這讓一向順風順水的他感到有些失落——這可是你們老趙家的江山!

“可能是自己久在外地,聖眷下降了吧!”王靜輝在心中自我安慰道。他不知道的是汴都開封現在正在醞釀着一場權力風暴:英宗趙曙打算開始啓用新人來給他的執政班子補充新血,希望大宋能夠快些向前“奔跑”!

王靜輝在這些已經在政壇中摸爬滾打一輩子的老油條面前還是太嫩了,他的政治嗅覺實在是太遲鈍。英宗趙曙繼位已經五年了,他已經渡過了開始險情迭出地時期,大宋的政局已經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有能力來行使一個皇帝的權力了。韓琦等老臣雖然助他登上了皇位,而且還幫助他穩定朝局成功的清除了曹太后的對政局的影響力,但他們畢竟年紀大了。不太適合繼續待在這個位置上和他一起共同治理這個龐大的帝國,所以英宗開始在尋找新一代地執政班子成員,達到慢慢換血的目的。

王靜輝對汴都開封發生的事情一點也沒有感覺,現在他只是感覺自己的建議似乎獲得通過的難度要比以前大了點,這是因爲和他交好地一些保守派大員都要面臨退役的危險。雖然英宗嘴上沒有說出這個意思,但這些人精早就預料到這樣的結果,在他們看來能夠保持一天的權力便是一天的,在這個時代在一個位置上幹到死的官員大有人在。所以爲了保證權力,他們必須謹慎自己的言行,王靜輝身爲外戚倍受諫官的關注,對他有所疏遠也是正常的事情。

朝中政治版圖在慢慢的變質,這一切都不是王靜輝所知道的,就是韓琦等人和他關係非常密切。但涉及到他的身份和當初的利益關係也不會多說太多,免得到時候引火燒身。

不管怎麼樣,這還是自己所期待的結果,王靜輝並沒有把自己和高層逐漸疏遠的關係放在心上,因爲他知道英宗趙曙或是大宋統治高層非常窮,即便是現在財政略微有所好轉,但如果還需要取得更大的進展,離開他王靜輝是不可能的,只要他能夠回到汴都開封,王靜輝覺得一切都會回到跟過去一樣。

不過王靜輝對王安石和趙頊的關係日益密切還是非常擔心的。潁王趙頊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是王靜輝不關心,徐氏也會非常關注,留在汴都坐鎮的劉賬房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王靜輝寫信來彙報他名下產業的現狀,在徐老的授意下,自然也會摻雜了許多關於趙頊頻繁接見王安石的消息。

而且趙頊在來信當中對王安石才能的誇獎也讓王靜輝非常擔心:半年前曾經風光一陣的御史中丞王陶便是潁王府邸的老人!可以說,潁王府邸的老人不但是潁王的老師,而且也是搭上晉升的快車道,翰林學士的地位已經不低了,再進一步便是御史中丞、參知政事甚至於左右僕射這樣真正統治階層核心官員了!

熟知歷史的王靜輝自然不願意看到王安石搭上這班快車,雖說英宗趙曙對王安石的注意力還沒有這麼高,不過一旦潁王趙頊有朝一日繼位,那帶來的後果同樣也是非常嚴重的!古代宮廷政治對王靜輝來說是個極爲深奧的課題,在這個問題上他甚至不如自己的妻子蜀國公主,平時他自以爲自己做事小心謹慎不會得罪人,但蜀國公主就在他身邊不時提出意見,他都會接受修改自己的策略,但是現在對於王安石在政治上是越讓他晚上臺越好。

王安石在王靜輝的心中是擁有巨大破壞力的,這不僅表現在國家經濟上,更表現在政治上。王靜輝希望自己能夠在王安石上臺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希望能夠利用王安石的破壞力來打破宋朝政治的陳舊傳統,這對於他來說不能不說是在進行一場危險的遊戲,更像是在走鋼絲!

第171章 暢談第201章 追殺第16章 借書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52章 心意第411章 功成第140章 和平第9章 揚名第318章 藉口第270章 推薦第313章 亂局第298章 憂心第84章 思想準備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358章 挑撥第234章 去職第189章 說親第230章 施壓第276章 事故第260章 紅利第292章 西征第88章 天價第59章 潛移默化第318章 藉口第78章 制舉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97章 搶劫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72章 妙用第78章 制舉第209章 轉變第424章 留學生第285章 退卻第298章 憂心第231章 誘惑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31章 誘惑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10章 孤寂第139章 關節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261章 答辯第119章 體檢第100章 成果第22章 想法第220章 三封信第151章 同行第419章 志向第328章 歸宋第407章 補給第241章 持平第111章 巧合第152章 歸來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36章 上崗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252章 攤牌第204章 激將第204章 激將第7章 讓利第276章 事故第14章 策論第393章 扯動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42章 地產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72章 妙用第375章 海上第276章 事故第257章 變而變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323章 倒計時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204章 激將第89章 貪污第133章 莫測第1章 英雄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375章 海上第93章 病危第426章 圈套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0章 經濟侵略第37章 修書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15章 完勝第266章 有別第71章 奇思第383章 取捨第260章 紅利第407章 補給第16章 借書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387章 法律第430章 相聚第68章 平息第234章 去職第291章 蛻變
第171章 暢談第201章 追殺第16章 借書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52章 心意第411章 功成第140章 和平第9章 揚名第318章 藉口第270章 推薦第313章 亂局第298章 憂心第84章 思想準備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358章 挑撥第234章 去職第189章 說親第230章 施壓第276章 事故第260章 紅利第292章 西征第88章 天價第59章 潛移默化第318章 藉口第78章 制舉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97章 搶劫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72章 妙用第78章 制舉第209章 轉變第424章 留學生第285章 退卻第298章 憂心第231章 誘惑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31章 誘惑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10章 孤寂第139章 關節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261章 答辯第119章 體檢第100章 成果第22章 想法第220章 三封信第151章 同行第419章 志向第328章 歸宋第407章 補給第241章 持平第111章 巧合第152章 歸來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36章 上崗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252章 攤牌第204章 激將第204章 激將第7章 讓利第276章 事故第14章 策論第393章 扯動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42章 地產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72章 妙用第375章 海上第276章 事故第257章 變而變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323章 倒計時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204章 激將第89章 貪污第133章 莫測第1章 英雄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375章 海上第93章 病危第426章 圈套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0章 經濟侵略第37章 修書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15章 完勝第266章 有別第71章 奇思第383章 取捨第260章 紅利第407章 補給第16章 借書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387章 法律第430章 相聚第68章 平息第234章 去職第291章 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