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施壓

“什麼?!七十萬貫!”對面的党項使者拍着桌子站起來朝王靜輝大聲吼道。党項使者名爲阿里提,是個党項貴族,在西夏像他這樣依附梁氏的党項貴族還有很多,這次受樑太后之命來大宋進行和談。

阿里提的日子並不好過,臨走的時候樑太后根本就沒有告訴他實情,只是說樑格嵬兵敗而已,對他隱瞞了樑格嵬和樑乙埋已經死去的消息。宋夏兩國交兵又不是一次兩次了,打了十幾年雙方互有勝負,不過西夏佔得便宜更多些而已,不過現在大宋日趨強硬,自己來到汴都開封和大宋和談,不僅被涼了幾天不說,大宋的參知政事居然在和談條款中提出了戰俘等種種問題,更加讓阿里提憤怒的是大宋居然索要戰爭賠償十萬貫,就是在狄武襄收復靈武,党項最爲虛弱的時候也未曾給過大宋戰爭賠款,這簡直是讓阿里提火冒三丈。

這兩天不知怎得,大宋暫停了和談又換了一個人,在瞭解對手後才得知眼前這個年輕人恐怕是他所面臨最爲棘手的傢伙——大宋駙馬都尉、龍圖閣直學士王靜輝,若是普通駙馬甚至是中書省的相公做對手,阿里提也不會太緊張,但是他之所以知道王靜輝之名就是在於眼前這個年輕人買走了四年前大順城之戰中三萬党項俘虜,就是這個駙馬建議大宋地朝臣對党項提出了種種苛刻的條件。戰俘贖回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阿里提知道自己可能遇上大麻煩了,在來大宋的時候,樑太后就親自面授機宜——儘快與大宋達成和談協議,歲幣可以不要,但是戰俘必須拿下來!但偏偏宋庭派的是在戰俘問題上最爲強硬的小王駙馬來談判,這次棘手的程度讓阿里提心中不禁沉了沉,不過現在阿里提更爲憤怒的是前幾天和他談判的宋朝高官還多少是謙謙君子,但這個小王駙馬相對以前的談判對手,更像是個無賴,不僅俘虜問題寸步不讓。就連戰爭賠償地數字也突然增大到七十萬貫的數目!

“這難道就是大宋的狀元嗎?!”阿里提心中憤怒的想到。雖爲党項人,但阿里提卻是非常愛慕中華文明,相比本民族那繁雜繞口的語言,他更喜歡中華地文字,並且在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不僅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甚至對蘇軾、歐陽修等大宋名家的詩詞也是琅琅上口。

阿里提知道中華文明是信奉儒家的,對面的談判對手不僅僅是大宋的龍圖閣直學士,還是大宋上一任皇帝任期內唯一的一個狀元,他相信對手是深通儒家經典地,但就是這麼一個人,阿里提從對手的身上找不到任何一絲儒家的“忠恕”之意。

王靜輝看到對面滿臉憤怒的對手,笑咪咪的說道:“不錯。是七十萬貫!”

“王都尉,不要欺人太甚!幾日前貴國的中書省大臣們可是要的十萬貫,而且在下也對貴國的儒家非常精通,難道你們便一點也不講‘忠恕’、‘仁義’嗎?”

王靜輝聽後哈哈大笑,站起來雙手撐住桌面身體向前靠近阿里提肅容說道:“儒家的‘忠恕’、‘仁義’是對君子來說的,是對朋友來說地,而不是對強盜、對殺人狂來說的!貴國肆虐我大宋西北幾十年,殺人放火,劫虜我大宋百姓,簡直是比之強盜都不如!”

說完王靜輝也用力拍了下桌子。居然把他的桌子給拍塌了,嚇得在他身邊同坐了地一位翰林編修跳了起來,驚訝的看着駙馬。

“阿里提。你說你們國家是不是強盜?!是不是土匪?!對於你們的罪行簡直是罄竹難書,對你們講‘忠恕’、講‘仁義’,你難道以爲我大宋君臣是傻子嗎?!”

阿里提被王靜輝的憤怒給嚇的半天說不出話來,在這間房屋裡面,不僅有阿里提等四個党項使者,還有大宋方面的翰林院官員。在大宋官員的眼中,駙馬一想都是很和氣,好說話的名聲遠播四方。不過他們也被王靜輝給嚇傻了,本來和王靜輝同桌而坐地那個翰林編修更是被突然爆發的駙馬給嚇得跳起來站在一邊不知所措。

王靜輝非常享受一個勝利者的感覺,儘管戰敗者仍然還有很大的力量,但他手中握着的王牌不是一兩張,他和對手之間的關係更像貓和老鼠。阿里提比王靜輝要大上近二十歲,但王靜輝還是直呼其名:“阿里提,七十萬貫一文錢也不能少!實話告訴你,樑太后不過是把李清派到了嘉寧軍司來鎮守,除了這一支部隊能夠對我軍有些壓力之外,其餘皆不在我的眼中,不過宋夏交界的地方也不是白于山這麼一小段,能達到興慶府的路並非都要經過嘉寧軍司,若是你國不答應條款上包括戰爭賠償之內的所有條件,我大宋聖上可以一紙手詔讓魏國公率軍到興慶府朝樑太后去要!另外我還要告訴你一個消息,有機會還要請你到汴都城外十五里的一處莊園去遊覽一下——在那裡,我大宋皇帝已經給母子興建了一座宮殿,想必要比在興慶府住的舒服多了!”

說完,王靜輝便一拂袖子起身走出屋外,留下滿屋子的人在那裡發呆。阿里提也是既驚又怒,但是卻是無可奈何,畢竟現下形勢比人強,阿里提雖不是党項統治高層,但他也有很大的根基,對自己國家的內部事務還是洞若觀火的。他知道若是宋朝鐵了心趁着西夏內部虛弱強行進犯,除了李清手中的潑喜軍還可以正面作戰之外,其餘的精銳部隊以經經過兩次大規模會戰被大宋消耗殆盡了。就是李清和潑喜軍地態度也是頗令人玩味。最麻煩的便是李清是個漢人,與梁氏兄妹這樣的漢人不同,李清對大宋有着莫名其妙的好感,這是每個党項高層都知道的,只是李清手中握着重兵,並且長期遊離在西夏統治高層之外,可謂是潑喜軍到那裡,那裡便是李清做土皇帝,這可是西夏內部的一個重大隱患。

看到自己的頭兒都走了,屋內的大宋談判使節也都跟着走出去。不過他們早就看不到王靜輝的影兒了。阿里提半晌長嘆一聲也收拾了下東西獨自走了出去,今天是他和駙馬的第一次交鋒,駙馬與他以前所遇到地談判對手相比,那裡是“強硬”兩字可以道盡,簡直就是一幅喊打喊殺的模樣。他早就聽聞大宋有一個駙馬足智多謀但是對党項俘虜心狠手辣,現在看來不知爲何自己的對手對党項人不僅僅是半點好感都缺乏,恐怕是恨之入骨了,想到樑太后臨來的交代,阿里提心中也是茫然的很,解決地辦法也只有一個——讓李清和宋軍大打出手,大勝宋軍纔可以,不過現在看來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此阿里提心中是非常有數的,唯有搖頭離開。

“聖上,駙馬如此作爲是不是太過,臣恐如此下去會激怒党項人,西北又要戰事不斷了!”司馬光躬身說道。

皇帝趙頊現在正在中書省,他自繼位以來勤於政事,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出入中書省與樞密院這已經成爲他的習慣,對於帝國的政事他是從來不曾有過懈怠的。不過和王靜輝一同參加談判的人員把今天早上的談判過程繪聲繪色地向周圍人講述的時候,同樣的內容都已最快的速度傳到了皇帝趙頊和中書、樞密的耳朵裡,當皇帝趙頊擺駕中書省的時候。

司馬光當然會把這件事拿出來說事,在他眼中根本就不能讓駙馬來碰關於党項人的一切事務,恐怕連契丹人的事務也同樣不能讓駙馬碰。一旦駙馬接觸這些事情,恐怕所施展出來的手段不是常人所能夠受得了的,要是換了他是阿里提,恐怕就要和駙馬拼命了。

“聖上,臣覺得駙馬雖然有些做過了,但這是順應大局,党項人現在如同菜板上地魚肉,就是駙馬再過些。党項人亦是無可奈何的,不過還是聖上來勸導駙馬一些的好,畢竟阿里提不是樑太后!”王安石站出來說道。

皇帝趙頊聽後啞然失笑:“兩位愛卿地想法朕已經知道了,駙馬年輕氣盛,難免對党項人有些不客氣,但大局已定,党項人是翻不起什麼風浪的。駙馬在和談之後就來見朕了,之所以這麼強硬,無非是想盡快的把和談條款全部落實而已,駙馬想要從党項人口袋裡面掏出七十萬貫,最少也是五十萬貫,這個難度很大,必須給党項人以壓力纔可以達到目的!”

司馬光微微一皺眉頭,說道:“駙馬所提出來的條款未免對西夏太苛刻了,能夠党項人能夠同意一半便已經是難得了,難道王改之還要給党項人什麼顏色看看?!”

“上午他來見朕,希望能夠讓樞密院融通一下,請那個阿里提去看場表演,說是當阿里提看完後,想讓西夏應下所有條款並非是難事!”

皇帝趙頊也是笑咪咪的說道。

“表演?!”司馬光和王安石驚訝的反問道。皇帝趙頊這幅表情在司馬光等人的眼中很容易聯想到駙馬那非常詭異地笑容,通常當駙馬出現這幅表情的時候,桶出來的簍子都不會小。上午的時候還在和談中大發無名之火,轉臉就到皇帝那裡要求讓党項使者看錶演,恐怕這“表演”不是歌舞吧?!

王安石笑着說道:“能夠求到樞府,王改之該不會是像讓樞府把火器拿出來給阿里提看看吧?!”

王安石剛說完,所有大臣都非常領會的點點頭——樞密院在這個時候除了火器能夠給党項人一點顏色看看,也拿不出手什麼東西了。

皇帝趙頊點點頭笑着說道:“介甫先生所料不差,駙馬是想讓樞府給阿里提一點顏色看看,並且這次‘表演’也不是光給党項人看,還有各國地使節和汴都的百姓!”

“王改之這是借勢壓人。有魏國公在西北來鎮住党項人,樞府這麼一來,不僅僅可以大大的震懾党項人,看來連契丹人也算上了,若是党項人狗急跳牆向契丹人求救,聯合對我大宋,那確實不是一件好事,這麼以來通過契丹的使節也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臣早聞軍中有震天雷等火器,但從來沒有見過,想來這次可有機會一觀了!”參知政事曾公亮笑着說道。

皇帝趙頊笑着說道:“愛卿所說正和駙馬不謀而合。現在党項也就是向契丹求救一條路可走了,儘管宋遼之間未必會發生戰爭,但契丹人總會提出敲詐的,駙馬也正是擔心這點兒才如此安排!”

司馬光說道:“這麼如此做來,是不是會泄露火器的秘密?”

皇帝趙頊笑着說道:“火藥的配方是駙馬改進的。現在大宋的火器所使用地火藥全都在朕的‘天罰島’上,那裡重兵把手與外界完全隔離不說,周圍全是水,人也是隻進不出,防衛上比朕的皇宮還好,党項人還是契丹人休想從朕的眼皮底下把火藥配方偷走!再者說來火器是好,不過製造費用有些貴了,党項和契丹就是知道其配方。以他們的國力也難以裝備軍隊,再等上一段時間,駙馬便可以做出更加廉價地火藥了,到時候契丹和党項……哼!”

衆位大臣聽後也是點頭——這火器實在是太貴了!衆位大臣都是中書省的高級官員,都雖然不知道戰場上火器是如何風光的,但他們都對火器是“恨之入骨”,用這東西簡直打仗不如說是朝外面撒錢,不過好在大宋通過海運將火器以六七倍的價格賣給高麗和倭國,中間補足了很大的差價,才使得大宋的軍事開支沒有因爲大規模裝備火器而出現太過明顯的增長。

不過皇帝趙頊的後半句話讓所有地大臣又都想到了駙馬王靜輝。最近駙馬做出來的新東西可不少,不過一氣拿出這麼多的新奇玩藝,多半是因爲……想到這裡。屋裡面的衆位大臣都用比較古怪的眼光看了司馬光一眼,司馬光當然也很清楚這種目光所包含的含義,臉上不禁有些發燙。

王安石站出來說道:“聖上,近日中書省接到楚州知州薛向之的信件,說是高麗將會派出一個重要的使節來大宋,估計使節可能是高麗王族……”

皇帝趙頊問道:“高麗使者來訪的事情就交給禮部來負責好了!”

王安石說道:“根據薛向之的來信,高麗使者這次來大宋,除了朝拜聖上之外。還希望我大宋能夠向高麗出售更多地震天雷和其他火器!”

聽了王安石的話後,皇帝趙頊本來想要走也停下了腳步,好奇的問道:“這兩年高麗好象大量購買震天雷,他們究竟想要做什麼?!”

王安石說道:“具體情況臣也不是很清楚,不過這與遼國有很大地關係。高麗北部接壤遼國,不過遼國對那裡的管理並不是很嚴格,當地的女直部落經常騷擾高麗,但是這些女直部落後面有遼國做支持,高麗人對此既恨又怕,長期以來都是忍過算完,高麗人也向遼國納貢稱臣,但是中間有很大的矛盾,估計高麗想要聯合我們來對抗遼國,購買火器也是如此!”

皇帝趙頊聽後點點頭,說道:“高麗的貿易都是我們來控制的,駙馬還因爲高麗國力薄弱而削弱貿易往來,這震天雷等火器本身就是造價高昂,我們又是以四五倍的價格賣給高麗人,他們的國力能夠擔負地起嗎?”

王安石說道:“具體怎樣還無從得知,因爲大宋和高麗陸上隔着遼國,中間又隔着大海,往來不便,消息也比較閉塞,在駙馬主持海運以前,我大宋和高麗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密切,現在狀況雖然好轉,但中間的距離也不是一天所能夠消除的。不過高麗盛產人蔘,功效比大宋的人蔘要好的多,價格昂貴,還有衆多的物產,根據楚州市舶司官員的估算,每年兩國之間貿易達到一百萬貫到兩百萬貫還是不成問題的。只要有貿易便有稅收,不僅我大宋從海運中所獲利甚多,就連高麗也是一樣,不過我大宋更加佔便宜罷了,即便如此高麗獲利也不在一個小數目,以此來購買火器還是承擔的起的。”

皇帝趙頊朝衆人說道:“各位愛卿,以爲如何?”

司馬光說道:“高麗要是來買火器,可以增多,但要控制,畢竟臣聽說當初駙馬主持楚州海運的時候,海途之上也曾遇到高麗海盜打劫,我大宋的船隻上可以裝備火器,想那高麗人也可以,雖然路上不通高麗,但在海上,大宋有着重要的厲害,若是用來偷襲我大宋商船,那後果不堪設想!”

第119章 體檢第126章 長相守第238章 宴請第180章 默契第34章 波瀾第390章 摩擦第362章 分裂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187章 烽火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278章 顧忌第284章 野心第191章 風滿樓第32章 求助第410章 鐵與血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129章 銷路第353章 合力第134章 王靂第85章 外放第138章 新事業第183章 情報第319章 天變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426章 圈套第333章 緩兵第9章 揚名第234章 去職第228章 渴望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309章 烏龍第23章 請帖第217章 試製第53章 爭取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384章 公益第281章 西北第294章 平安歸來第387章 法律第250章 堅持第286章 契機第380章 功成第274章 進步第131章 新時代第302章 取捨第217章 試製第32章 求助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124章 財源第280章 毒藥第354章 圖利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136章 科舉第412章 抉擇第9章 揚名第414章 做戲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2章 觀光第315章 完勝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29章 文化產業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389章 貿易第400章 女直第383章 取捨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226章 改變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194章 冰封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65章 反覆第236章 人情第374章 創意第2章 觀光第113章 推銷第306章 斷仇第154章 軍火第356章 圖謀第413章 清單第324章 淡出第329章 削藩第162章 首富第362章 分裂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416章 勒索第101章 來信第3章 壯麗第261章 答辯第14章 策論第278章 顧忌第232章 武策第120章 志向第41章 點撥第394章 生疑第291章 蛻變第67章 扭轉第189章 說親第402章 劍拔弩張
第119章 體檢第126章 長相守第238章 宴請第180章 默契第34章 波瀾第390章 摩擦第362章 分裂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187章 烽火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278章 顧忌第284章 野心第191章 風滿樓第32章 求助第410章 鐵與血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129章 銷路第353章 合力第134章 王靂第85章 外放第138章 新事業第183章 情報第319章 天變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426章 圈套第333章 緩兵第9章 揚名第234章 去職第228章 渴望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309章 烏龍第23章 請帖第217章 試製第53章 爭取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384章 公益第281章 西北第294章 平安歸來第387章 法律第250章 堅持第286章 契機第380章 功成第274章 進步第131章 新時代第302章 取捨第217章 試製第32章 求助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124章 財源第280章 毒藥第354章 圖利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136章 科舉第412章 抉擇第9章 揚名第414章 做戲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2章 觀光第315章 完勝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29章 文化產業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389章 貿易第400章 女直第383章 取捨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226章 改變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194章 冰封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65章 反覆第236章 人情第374章 創意第2章 觀光第113章 推銷第306章 斷仇第154章 軍火第356章 圖謀第413章 清單第324章 淡出第329章 削藩第162章 首富第362章 分裂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416章 勒索第101章 來信第3章 壯麗第261章 答辯第14章 策論第278章 顧忌第232章 武策第120章 志向第41章 點撥第394章 生疑第291章 蛻變第67章 扭轉第189章 說親第402章 劍拔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