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志向

“愛卿,你看看這道奏章!”皇帝趙頊微笑着將一本奏章徑直遞給王靜輝。

昨夜下了一場大雪,把正沉浸在春節歡樂中的汴都裝點的銀裝素裹,王靜輝本來還想好好睡個懶覺,自從他來到這個時空後,睡眠成了最令他苦惱的事情。每天只有兩個時辰的睡眠猶如一塊精準的時鐘,說是睡懶覺,不過是他賴在被窩中不肯出來罷了,睡是睡不着的。

不過就這賴牀的資格也被皇帝的催促給打碎,他不得不穿戴好乘車入宮面聖。和每次進宮不一樣,王靜輝把他的錢包裝的鼓鼓的,從皇宮門口的侍衛開始,進入皇宮後他每見到一個人都會發一個紅包,弄得所有見到他的宮內侍衛、太監、宮女等都眉開眼笑。換做旁人可是不敢這麼做的,但是王靜輝卻是不在乎,敢公開對皇宮內的人發紅包,估計自大宋立朝來除了皇帝之外還沒有誰這麼做過。王靜輝就這麼一路紅包一直髮到皇帝趙頊的面前,弄得皇帝趙頊都有些哭笑不得。

王靜輝打開奏章後仔細看了一遍,原來這本奏章是麻逸島總督蔡容上奏。蔡容是熙寧六年的探花、是華英書院出身,早在書院就讀的時候,蔡容的學識就深受書院各位先生的讚許,並且在《梅雪》、《大宋明鏡報》上有多篇有價值的文章發表,而書院學刊上所發表的文章就更多了。

當初蔡容的表現也曾引起過王靜輝的注意,但是真正讓王靜輝記住他的是蔡容在科舉考試榜上留名後,專門拜訪過王靜輝,蔡容希望王靜輝幫助他前往麻逸島爲官!有人希望到南洋爲官,這還是王靜輝第一次聽到。在王靜輝的影響下他名下的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的學生一旦科舉考中之後,有很大一部分到南方爲官。這在宋夏戰爭結束後又有所改動,兩大書院的學生也有很多人到西北爲官。但是卻從來沒有一個人主動去南洋。

王靜輝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那天蔡容來駙馬府拜會他的場景。以前他到華英書院去講學的時候,蔡容也多次旁聽過他的課,不過當時蔡容留給他的印象還是非常模糊的,只是一個典型的青年學子模樣。但是經過一番談話後,尤其是蔡容主動提出希望能夠到麻逸島爲官的時候,王靜輝才真正記住了他。蔡容給王靜輝留下的印象非常好,這不得不讓王靜輝想起了十年前的歐陽發,同樣是心懷高遠志向的年輕學子,也一樣不追逐名利心地單純的很。

“克劍,以探花的名次足可躋身館閣,三四年後得聖意出缺,十年以後不難再返回汴都開封就任六部之中,二三十年後若是運氣好的就是拜相也未必不可能……”王靜輝對蔡容說道。

“先生,學生是在看了許多先生所寫的文章後纔想到去南洋的。正如先生所說,‘南洋之地固然距大宋甚遠,但是其物產豐富,實爲大宋之命脈……’到現在爲止我大宋雖佔領了麻逸島和硫球,硫球都已經由樞密院派專人治理,爲何比硫球更爲重要的麻逸島在劃歸我大宋六年之後朝廷仍未派官員管理?學生讀過所有能夠找到的麻逸島資料,得知麻逸島上有我大宋最需要的銅、金、銀、木材還有大量可以種植水稻的高產良田,這麼一塊重要的士地若是沒有人去管理,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難得克劍有如此深遠的眼光,誠然如你所說,麻逸島對大宋的意義非常,隨着時間的流逝麻逸島的地位會日漸凸現出來。不過那裡現在還是處於原始狀態,島上除了我大宋的軍隊和俘虜之外,便只有尚未開化的土人。我大宋百姓都視南疆爲畏途,那是因爲南方瘴癘橫行,可是麻逸島的生存條件比南方還要惡劣……”王靜輝如實說道,其實蔡容能夠想到這點兒他已經非常滿意了,他甚至有心把蔡容安置到兩浙路去擔任一段時間的官員,然後憑藉他的力量輔助蔡容做出一番功績後再調回汴都委予重任。

“以學生之見麻逸島的事務主要是由駐守將領在維持,他們可能對打仗很在行,但是在建設上面卻並不適合。麻逸島現在的條件是比較艱苦,但是其地位在我大宋來說卻是很重要。學生聽聞朝廷有心要大舉擴建麻逸島上的三座銅礦,如果沒有專門的人來統籌指導的話,那中間必然會產生驚人的浪費不說,在規劃建設上也會出一定的問題。學生在書院讀書的時候,除了書院要求的課程之外,還選修的數科、物科和醫科,這三門課程都得到了甲等成績,學生以爲自己所學最適合在麻逸島。”蔡容說道。

經過一番長談之後,王靜輝最終還是接受了蔡容,並且聯名王安石保舉了蔡容爲麻逸島總督,並且有權對渤泥事務做出處理。蔡容到了麻逸島後果然不負衆望,將麻逸島的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朝廷原定計劃內擴建三座礦山及其治煉設備作坊的工期也在他的協調下進展迅速。當然蔡容能夠在麻逸島幹得有聲有色這離不開王靜輝在背後的支持。在擴建礦山和作坊的工程中,王靜輝就在兩大書院招募了大批技術人員去支持蔡容,並且在奴隸的供應上也儘量保證麻逸島的建設。

蔡容在建設上起到的作用可圈可點,但是他最大的貢獻並不在這上面。蔡容把奴隸當中會說漢語的,並且在平時勞動中表現比較突出的奴隸挑選出來,讓他們擔任一定的低級職務,並且給予他們相對比較好的待遇,讓他們參與到奴隸的管理當中來。儘管麻逸島軍方對此有些微詞,但是卻被王靜輝暫時給壓了下來。他將戰俘變成奴隸除了爲了加快大宋基礎建設,更重要的是同化這些契丹人和党項人。民族之間的仇恨不會這麼快便被壓制下去。不過西夏已經亡國,遼國也相差不遠,未來的日子還很長,沒有必要在管理這些戰俘的時候通過苛刻的手段來讓這種仇恨繼續加深。

雖然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改良措施,但卻得到了王靜輝的讚許,而且在戰俘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影響。看管這些戰俘的宋軍對待戰俘的手段非常生硬,還真的把戰俘當成奴隸了,除了幹活之外便就是給這些戰俘帶上鐐銬嚴加看管。在這些宋軍看守下,奴隸們已經發生多次小規模動亂。

蔡容對奴隸們採取非常寬厚的管理方式,並且加大了對奴隸的生活改善措施,在他到任後的一年當中麻逸島奴隸死亡數量和前期相比有了顯著的下降,這反過來也促進了工程進度的提高。最讓人吃驚的一次便是當地土人襲擊礦場,結果蔡容發動奴隸們配合宋軍反擊,居然大勝當地土人。這件事在報到汴都開封后讓所有的官員對蔡容都刮目相看,這也讓大宋統治高層第一次對蔡容留下了非常不錯的印象。

這一次王靜輝所看到的奏章是蔡容的一份彙報,有點類似年終總結的意思。麻逸島經過這兩年的大規模建設後,每年可以產銅兩百萬斤(宋制一市斤等於今天的640克,兩百萬斤合今天的1280噸)。而且兩年前發現的金礦和銀礦同樣經過擴建後,每年可以爲朝廷提供銀八十萬兩,金十六萬兩(宋制一斤合16兩)。更重要的是在麻逸島南部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金銀礦,雖然規模還無法估算,但比先前所發現的兩座金銀礦的總儲量要大的多,而且礦石成色也不是先前的金銀礦所能夠相比。如果朝廷能夠加大力度進行建設的話,這座金銀礦到明年的時候產量就會超過現有的金銀礦!

當然奏章上還有新開拓良田十餘萬畝,加上先前的五萬畝,年產糧食可以達到一百二十萬石。除了可以滿足麻逸島本地奴隸和守軍的供應之外,還可以通過海運直接爲大宋年供應八十萬石糧食。大宋到今天還是大小災害不斷,不過像熙寧二年所發生的那樣的旱災是沒有了,八十萬石糧食可以有效的供應大宋南方,緩解那裡糧食緊張的局面。

“恭喜聖上,我大宋最近各方面好消息頻傳不斷,這實乃聖上英明治國所致!”王靜輝在看過奏章後,趁着皇帝趙頊高興的時候狠狠地拍了一記馬屁,差點兒沒有把自己的牙給酸倒。

“看來這拍馬屁也不是件容易事啊!”王靜輝心中暗暗想到。

皇帝趙頊聽後也是開懷大笑,最近大宋的好消息實在是太多了,收復燕雲使得皇帝趙頊更加信心滿滿,太祖太宗皇帝沒有辦到的事情,在他這一代上終於做了一個了斷。更讓他舒心的是王靜輝在和遼國談判的時候居然爭取到了每年遼國要向大宋交五萬貫的“歲幣”。儘管在今天五萬貫和大宋年歲入根本不成比例,但是這五萬貫歲幣卻讓每一個大宋人都找回了自信,而自宋真宗開始的恥辱也一併洗刷乾淨,論自豪感自然是他這個當皇帝的了。

“愛卿薦人有功,這蔡容頗有才幹,麻逸島這麼荒蠻的地方居然打理的井井有條,朕要重重賞他!”皇帝趙頊笑呵呵的說道。

“聖上,麻逸島的開發不過纔剛剛開始,以後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至少臣知道到現在麻逸島上我大宋總共開墾了不過不到二十萬畝的良田而已。整個麻逸島可供種植的良田遠不止這麼多,還可以進一步進行開發。如果操作得當的話,二三十年後麻逸島將會變成我大宋的糧倉,我大宋就算遇上再大的自然災害也不用畏懼了!”王靜輝笑着說道。

“說得好!朕要派更多的廂軍到麻逸島上開墾土地種植糧食,不過這麻逸島上現在更值得去做的還是開礦。根據蔡容的奏章,麻逸島的銅礦儲量十分豐富,也正應證了愛卿當初對此島礦藏儲量的分析,麻逸島居然以一島的銅礦可比我整個大宋所有的銅礦。這不能不叫朕感到驚奇!”皇帝趙頊微微笑着說道。

“呵呵,後世的菲律賓銅儲量位居全世界前列,就算不是第一,至少弄個前三四名還是沒有問題的。而整個中國大陸的銅礦儲量加在一起也不會排進前五。現在搬過來直接照用自然是沒有問題的。相比之下菲律賓的面積纔有多大,找礦自然要比在大宋的境內找礦容易的多。可惜就是離的稍微有些遠了,開採不易……”王靜輝心中暗暗想到。

“朕今天召見愛卿是想詢問愛卿一件事是否可行。”皇帝趙頊換了更舒服的姿勢慢慢說道。

“聖上所問何事,臣若有心得必會盡力!”

“這也是從蔡容的奏章中朕纔想到的。我大宋以前因爲缺少銅,所以制錢未必都是銅錢,再加上各州、路都有鑄幣的權力,所以製作出來的錢幣種類衆多,有用鐵甚至是錫來制錢。朕想這麻逸島的銅礦如果再加大力度開發,至少制銅錢不用愁沒有銅了……”皇帝趙頊慢慢地說道。

“聖上是想收回各州的制錢的權力,並且淘汰除銅錢之外所有的錢幣?”王靜輝問道。

皇帝趙頊聽後笑着說道:“愛卿猜想的正是朕心中所想的事情,不知愛卿對此有什麼建議?朕想聽聽愛卿的建議之後,交給王介甫和司馬君實他們來作討論!”

王靜輝沉思片刻說道:“聖上,臣對這錢幣也略有研究,而且臣以爲小小錢幣關係着我大宋今後的發展,萬萬不可輕易作出重大改變,否則將會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百姓生活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雖然不見得會出現王小波、李順之流,但是民怨總是有些的。聖上也知道臣產業當中有興國銀行,至於工商銀行是和其他商人合建的,這兩家銀行都發行了銀票和金票並且在戶部做了備案,其實這些都是爲了證實臣心中的一些想法而做的實驗,也是爲我大宋今後在錢幣上進行改進先行積累一些經驗而已。”

“這兩家銀行發行金票和銀票的事情愛卿也曾和朕說起過,這倒是讓朕想起了數十年前益州商人聯合發行交鈔的事情。到最後這些商人發行交鈔還是引起了一陣混亂,最終爲官府所禁,由朝廷來發行交鈔。朕當時還記得愛卿把那道奏章呈送上來之後,司馬君實還曾以舊事提出過質疑……”皇帝趙頊的記性非常好,三年前的事情到現在還記得非常清楚。

王靜輝笑着說道:“君實相公所慮並非沒有道理,臣所做的事情和當年那些益州商人所做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可以說是一模一樣。若說不同的是臣對這兩家銀行有着絕對的控制權力,所以在臣的掌控之下不會發生當年益州商人亂髮交鈔之禍。不過當年臣還是和君實先生簽字畫押,由朝廷出人專門在兩家銀行中監控金票和銀票的發行和使用狀況。”

“平心而論當年益州那些商人聯合發行交鈔確實對當地的商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畢竟益州那裡多是用鐵錢進行交易,二十貫鐵錢才相當於三四貫銅錢,像他們這樣做生意非常大的話,光是攜帶錢幣交易也是令人非常苦惱。當年是他們做錯了,也受到了懲罰,不過當初仁宗皇帝沒有因噎廢食,反而把交鈔發行收歸朝廷,這也比交鏟控制在少數人手中沒有保障要強的多,至少天下的商人都因此而受益匪淺。”皇帝趙頊看來是提前做了一些功課,對交鈔的掌故記得非常清楚,說起來侃侃而談如數家珍。

“聖上,恕臣之言,其實以現在大宋商人經營生意的規模來看,銅錢交易之不便已經不用再說,在大宗商業交易之中必然會淘汰銅錢,就是交鈔在面值數額上也有很大的不足,這也是臣爲什麼還要發行銀票和金票的緣故了。這兩種票據面值數額巨大,正是大宗生意商人最爲喜歡進行交易的地方。”王靜輝笑着說道。

皇帝趙頊聽後想了一會兒笑着說道:“說了半天朕還是被愛卿給糊弄了,朕找你商談的是是否替換地方上的一些貨幣,愛卿轉了半天則是想讓朕同意朝廷發行金票和銀票吧?!”

王靜輝聽後一愣,隨後不禁莞爾,笑着說道:“這是臣走神了,臣的本意並不在這上面。儘管臣希望朝廷能夠以我大宋朝廷的信譽來發行金票和銀票,但是現在還並不是時候,此事還需要仔細斟酌一番纔可做定論進行實施。不過這些都與聖上剛纔所提出的問題有着很深的關係,如果聖上給臣一點時間的話,臣可以好好思量一番寫一道札子呈上來供聖上和各位大臣做個參考。”

第148章 風起第186章 漂白第9章 揚名第43章 轉機第358章 挑撥第319章 天變第9章 揚名第433章 出擊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07章 樑太后第18章 印鈔機第207章 樑太后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31章 新時代第312章 反治第102章 安石第96章 吏治第261章 答辯第160章 驚雷第115章 苦惱第220章 三封信第205章 血戰第189章 說親第420章 馬屁第425章 正名第380章 功成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64章 勘查第232章 武策第183章 情報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80章 功成第107章 無謂第31章 安排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357章 迷霧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356章 圖謀第210章 獵人第278章 顧忌第263章 遇襲第301章 設套第62章 亡羊補牢第45章 試探第357章 迷霧第101章 來信第263章 遇襲第223章 收帳第358章 挑撥第407章 補給第31章 安排第101章 來信第230章 施壓第421章 創新第223章 收帳第51章 難眠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325章 內應第335章 定西軍第256章 神壇第319章 天變第318章 藉口第148章 風起第255章 發現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5章 技驚四座第429章 轉移第258章 統計局第372章 新書第258章 統計局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412章 抉擇第296章 反間第34章 波瀾第108章 糧食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218章 狼外婆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384章 公益第328章 歸宋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62章 分裂第412章 抉擇第202章 攻守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63章 路難第17章 身份第26章 漣漪第57章 天機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27章 新年第332章 送行第131章 新時代第413章 清單第146章 傳位第45章 試探第408章 逆襲第251章 乘風第250章 堅持
第148章 風起第186章 漂白第9章 揚名第43章 轉機第358章 挑撥第319章 天變第9章 揚名第433章 出擊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07章 樑太后第18章 印鈔機第207章 樑太后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31章 新時代第312章 反治第102章 安石第96章 吏治第261章 答辯第160章 驚雷第115章 苦惱第220章 三封信第205章 血戰第189章 說親第420章 馬屁第425章 正名第380章 功成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64章 勘查第232章 武策第183章 情報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80章 功成第107章 無謂第31章 安排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357章 迷霧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356章 圖謀第210章 獵人第278章 顧忌第263章 遇襲第301章 設套第62章 亡羊補牢第45章 試探第357章 迷霧第101章 來信第263章 遇襲第223章 收帳第358章 挑撥第407章 補給第31章 安排第101章 來信第230章 施壓第421章 創新第223章 收帳第51章 難眠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325章 內應第335章 定西軍第256章 神壇第319章 天變第318章 藉口第148章 風起第255章 發現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5章 技驚四座第429章 轉移第258章 統計局第372章 新書第258章 統計局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412章 抉擇第296章 反間第34章 波瀾第108章 糧食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218章 狼外婆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384章 公益第328章 歸宋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62章 分裂第412章 抉擇第202章 攻守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63章 路難第17章 身份第26章 漣漪第57章 天機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27章 新年第332章 送行第131章 新時代第413章 清單第146章 傳位第45章 試探第408章 逆襲第251章 乘風第250章 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