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病危

大宋治平三年臘月十九,紫宸殿上朝,英宗趙曙正往御案上走,突然眩暈倒地,被內侍扶回寢宮,隨後三日大臣不得見,現在滿朝上下關於英宗身體狀況的傳聞漫天亂飛,讓人難辨真假。

王靜輝是駙馬,雖然沒有辦法進宮去看看英宗到底是怎麼樣了,但蜀國公主和潁王趙頊可以進宮,不過他們兩個人到現在都沒有回來,這他很擔心英宗趙曙的病情。現在他的腦袋裡面只剩下懊悔了:歷史上英宗趙曙就是在這個時候病故的,不過王靜輝記得史書上記載趙曙是十一月發病,拖了兩個月纔在正月初七大行的。他很後悔看到趙曙身體還算健康沒有給他仔細檢查一下,要不然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現在英宗趙曙對王靜輝來說是極爲重要的,因爲趙頊現在還是二十歲的小夥子,就算他再的本事,也沒有辦法讓趙頊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一旦趙曙大行趙頊繼位,那王靜輝不知道歷史還會不會重演。不管怎麼樣,趙曙在位的時間越久,對大宋的好處就越大,所以趙曙絕對不能在這個時候出問題。就算刨除政治因素,趙曙也是他必救的人,因爲蜀國公主是自己的妻子,而趙曙便是自己的老丈人,到了這個時候,他肯定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王靜輝取出自己從未來時空中帶來的藥箱,經過兩年的消耗,現在裡面的藥品已經快要消耗殆盡了,藥箱中地藥品主要都換成濟民製藥生產地中成藥了。尤其是給趙頊的藥品和治療蘇洵所需地藥品。消耗量巨大。要不是王靜輝是個中醫,光靠那些不對症的抗生素來治療肺結核。蘇洵能不能活到現在就很難說了。清點了剩餘的藥品後,王靜輝算算自己來大宋的時間也不短了,明年必須把這些藥品全部都用出去,否則藥品就變質失去效用了。

王靜輝耐心地等了四天後。蜀國公主和潁王趙頊都回來了,他們也是想到王靜輝是個非常有名氣的中醫,在宮廷御醫對趙曙的病情束手無策的時候,自然想到了他,這次回來便是請王靜輝入宮給英宗趙曙診治的。他們看到王靜輝的書案上擺着藥箱,便知道他已經做好的準備,二話不說便帶着王靜輝進宮。

在福寧殿後殿的病榻上,王靜輝見到了自己的老丈人。王靜輝輕摸趙曙的額頭,滾燙滾燙地,旁邊的高皇后聲音有些哽咽的說道:“聖上自四天前紫宸殿上朝暈倒後。便發起高燒,四天不退,衆御醫束手無策,不知駙馬有何良策……”

此時王靜輝便聽高皇后說話,邊給英宗趙曙切脈,並從藥箱中取出體溫計,輕輕掰開趙曙的嘴,讓他含住。把脈過後,便在內侍的配合下解開趙曙的睡衣用聽診器來檢查他的心肺情況。周圍站立的人不是韓琦、富弼、歐陽修趙桀之類的朝廷重臣,便是高皇后統領的後宮宗室的重要人物,連慈壽宮的曹老太太都來了,屋裡的氣氛十分緊張,所有的人都在看着王靜輝給趙曙診治。

雖然周圍地人心中對王靜輝的醫術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畢竟宮廷御醫都是大宋頂尖的醫生,王靜輝在杏林中雖然也是聲名鵲起,但和這些積威幾十年的名醫相比,還是差了很多,不過他們心中還是非常期待王靜輝能夠再次創造奇蹟,把英宗趙曙給救回來,畢竟趙曙繼位時間和仁宗相比簡直是忽略不計,如果國家統治者接連病故,那影響可是非常壞的。

王靜輝對着周圍人期待的眼光沒有理睬,從藥箱中取出血壓計來測量趙曙的血壓,經過剛纔的一番檢驗,他覺得趙曙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非常高,他以前給趙頊把脈的時候也曾發現過類似的症狀,這讓他不由得懷疑這種疾病該不會是家族遺傳吧,不過好在蜀國公主的身體健康,他是最爲關注的,雖然手頭上的醫療器械還十分簡陋,但可以確定自己妻子是絕對沒有這種病竈的痕跡的。

雖然王靜輝使用的體溫計、聽診器和血壓計在二十一世紀還是一個醫生最爲基本的裝備,但在這個時代旁邊的御醫哪裡見過,聽診器到還好說,他們也有雖然簡陋點,但功效還是不錯的,可其他的兩樣可就難了,最核心的部分都是玻璃製作的,連王靜輝都沒有辦法來仿造,他們更沒有用過了。也許是這些“裝備”的原因,旁邊的衆人心中都升起了希望。

看到王靜輝檢查完畢後,曹太后在旁邊問道:“駙馬,聖上的病情如何?”

王靜輝考慮了一會兒,慎重的說道:“聖上的心脈駁雜,應該是血脈運行不暢而引起的問題。聖上現在的高燒,臣倒是有一法可退,臣這裡還有師傅傳下密制針劑一支對高燒有很好的效果,還請太后允許臣爲聖上用藥!等聖上醒來後,臣和衆御醫纔好針對病情開方對聖上用藥,來治療聖上的病根!”

王靜輝在說這番話的時候,心中也是直打鼓:心腦血管疾病就是放在二十一世紀也是非常難纏的病症,現在的醫療條件這麼簡陋,要除病根談何容易?!不過好在中醫正好在這種疑難雜症面前,有着獨特的功效,連崇尚科技的老美同學,在這方面也不得不低下頭到中國來取經。完全治好英宗趙曙的病那是不可能的,但趙曙身邊有着這麼多成名幾十年的老中醫守候,採用中醫的治療方法至少延長他的壽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王靜輝從藥箱中拿出針劑和注射器給曹太后等人過目,並且說道:“此藥必須用這個注射器將藥液直接注射進聖上的身體,這樣藥物直接在血氣運行的時候來起作用,功效非平常藥物所能媲美。可惜師傅當年製作的這種藥品經過這幾年地使用。只留下了這一支,所以在聖上病重地時候。臣才獻出此藥,以給聖上退燒!”

曹太后看到王靜輝手中的針劑和注射器,心中也有些猶豫,這倒是不是怕王靜輝來毒害英宗趙曙。因爲他是駙馬也算是宗室中人,潁王趙頊已經成人,雖然年輕些,但繼承皇位是一點問題也沒有,這毒害皇帝地事情對王靜輝是一點好處也沒有。曹太后把目光望向了旁邊那些太醫,不過看到這些名滿天下的太醫各個臉上都有憂色,心中自然知道趙曙的性命危在旦夕,所以便說道:“那還請駙馬動手醫治吧!”

整個福寧殿雖然是高官雲集,但只有王靜輝眼前的曹太后說話最管用,他得到了太后地命令後。便從藥箱中取出消毒用的酒精,用棉球將趙曙的胳膊上塗抹了一下,便給他打了退燒針。雖然心痛在也沒有退燒針了,但王靜輝心中還是覺得非常值得,幸虧自己還留了這一支,否則就麻煩了。

打完退燒針後,王靜輝又開出了一張藥房交給旁邊的太醫們,讓他們來討論。在這方面這些太醫還是非常厲害的,剩下的便是等趙曙退燒醒過來。朝中重臣中留下韓琦和富弼兩人留守,曹太后回慈壽宮前讓高皇后留在牀邊守候,王靜輝和兩個太醫也留了下來,他讓蜀國公主先去曹太后那裡陪伴太后,潁王趙頊是絕對不可以離開的。其他重要的宗室子弟全部退出。

王靜輝在英宗趙曙的牀邊守候了三四個時辰後,趙曙的體溫逐漸恢復到了正常水平,他囑咐御膳房按照他開出來地菜單來製作藥膳稀粥,準備在趙曙醒來的時候進食。還沒有等御膳房的藥膳準備好,趙曙便已經醒了過來,經過王靜輝和留守的兩名太醫輪流診斷確認他暫時沒有什麼問題後,旁邊的高皇后、趙頊、韓琦和富弼便圍了上來。

王靜輝看到英宗趙曙醒過來後,心中便放下了一塊巨石——好險啊!如果英宗趙曙此時去世,那對於大宋和他來說都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只要燒退了清醒過來後,便可以用中藥來慢慢調理了。不過此時剛剛醒過來的趙曙還很虛弱,在王靜輝的勸說下,衆人才散開,內侍端着一碗按照王靜輝開出材料製作地藥膳稀粥走過來,高皇后接過碗筷來喂英宗趙曙進食。

趙曙吃完粥後便有昏睡過去,王靜輝和韓琦、富弼、趙頊四人留守,其他人都回去休息了。皇宮中有得是平時難得一見的中藥材,幾天來王靜輝和太醫院的衆位太醫們根據趙曙的病情精心的開方配藥,漸漸的趙曙病情緩解了不少,已經能夠下地走動。

英宗趙曙這次生病可是給了王靜輝一個很大地教訓,無論趙曙是他老丈人,還是他心目中大宋中興最理想的皇帝,他都要務必延長趙曙的壽命,儘管以趙曙的體質來看,這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他還是搜腸刮肚來想辦法。

在藥物治療上,王靜輝將自己還在完善中的速效救心丸的配方拿出來讓太醫院來製作,雖然藥不對症,但救心丸對心腦血管疾病還是非常有效果的,長期服用也能降低像這樣的發病概率。在飲食上,他開出了一列禁忌食品交給御膳房,並且和太醫院商定了一個針對趙曙身體狀況而設計的一系列藥膳;以前他曾經爲了解決趙頊頭痛的毛病,而用銀杏葉混合在茶葉當中泡茶喝,趙頊照辦後效果還不錯,所以銀杏茶也是趙曙的飲品了。在鍛鍊上當然是把他的太極拳給貢獻出來了,雖然不知道有沒有用,但讓老丈人打打太極拳還是有好處的。

由於大宋統治高層現在已經開始對廂兵進行改制了,如果順利的話,其改制規模會越來越大,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刻趙曙萬萬不能掉鏈子,不然趙頊上臺肯定對韓琦、富弼等保守派的作風不滿而大舉更換朝臣那樣可就不妙了。

經過給英宗趙曙治病這一折騰後,等趙曙恢復到王靜輝放心的時候,已經到了正月初十了。他身爲地方官,上任盡四個月。倒是有一個月在汴都過的。爲了避免御史臺的火力掃描,他和嬌妻蜀國公主正月十六便離開汴都開封回楚州去了。

回到楚州後。王靜輝除了視察各地水利工程質量外,便是指揮手下各縣對道路橋樑等交通設施進行修正,同時他還把各種“過境費”地稅率統一到一個稅種上來,交由知州府直接控制掌管。各縣縣衙無權代收,進出楚州地各地商人只用繳納一次稅費後,便可以獲得楚州知州府簽發的通行證在楚州暢通無阻。

這項稅法改革當然遭到了很多官員地抵制,不過好在王靜輝把通判薛向之給搞定了,並約下:試行一年,如果效果不好導致楚州財政緊張的話,將會恢復原有的稅制。這已經是薛向之能夠做出的最大讓步了,王靜輝能夠取得這樣地戰績也感到非常滿意:以楚州優越的地理位置,南北客商爲了降低販貨成本,到時候肯定會蜂擁進入楚州。雖然單個收稅是比以前少了,但經不住“薄利多銷”啊!這也是王靜輝爲什麼對楚州境內的交通設施格外注重的原因了。

馬上就要過完正月了,爲了不影響農業的發展計劃,王靜輝派人到福建東路去賣占城稻的稻種。通過向有經驗的農民詢問,王靜輝才得知這個時候還沒有出現雙季稻的種植,至少在長江以北還沒有出現,他可是記得除了黃河以北還有一些氣侯比較寒冷的地方不能種植雙季稻外,其他地區都是雙季稻的種植範圍。自己地地盤正好能夠種植雙季稻。試想現在大宋畝產水平好的情況下在三四石之間(約合240公斤),如果能夠大範圍的種植雙季稻的話,那將是農業上的巨大進步。這個時候的人口還沒有千年以後那樣氾濫成災,整個大宋人口加起來最多一個億出頭,雙季稻大範圍推廣後,那對現在正處於小災不斷頻發的宋朝來說。其意義是巨大的。

對於中國古代地水稻的種類,王靜輝就知道大名鼎鼎的占城稻,這是因爲他讀過有很多關於宋朝的史書中,都提起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江淮兩浙大旱,宋真宗派人到福建調運三十萬鬥占城稻種分給受災地區播種,不久連河南和河北都種上了占城稻,占城稻可謂是播種範圍最廣的水稻了。

王靜輝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雖然也曾經在鄉下生活過,但對於種田完全是個門外漢,不過他並不着急,他派往福建購買地佔城稻稻種也是少量的,他想專門挑出幾個水利條件不錯的村子盡心試種,楚州農民已經有了種植水稻的經驗,關鍵就看雙季稻能不能夠試種成功了。一旦明年他的雙季稻攻略成功,便一邊開始在整個楚州推廣,一邊上報朝廷,準備在整個長江以南的地區進行推廣,以現在的人口來計算,到時候不出十年,大宋的糧食問題將會得到極大的緩解。百姓能夠吃飽肚子,這樣才能夠爲社會變革提供更穩健的基礎。

除了用占城稻進行雙季稻試種外,王靜輝最拿手的便是沼氣池了,在他還是個軍醫的時候,所在部隊就修建了沼氣池,除了給伙房供應燃料外,後勤還用沼氣肥來給菜園作物施肥,省下了買花費和農藥的經費,後來部隊還給周圍的村莊推廣沼氣池,所以這麼好的東西王靜輝當然不會忘記。

現在天氣已經慢慢轉暖,正是推廣沼氣池的時候,王靜輝在後院讓人按照他所畫的圖紙用水泥建造了一個沼氣池,將家畜的糞便和水稻等農作物廢棄的秸稈填充到裡面去。過了一段時間後,王靜輝又再一次招集楚州各縣的官員到他這裡來開會,會議的主題便是通過展示沼氣池的功用來推廣到全州。

當所有的官員看到一根由許多竹子連接起來的管道末端跳動的火焰的時候,都發出一陣嘖嘖的讚歎聲,也有些有見識的官員認爲王靜輝是不是在這裡找到了四川煮鹽用的氣井,不過看看周圍的環境也不像打過氣井的樣子。

王靜輝這才把沼氣池的圖紙拿出來,給他們講解沼氣池的種種好處,來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在楚州的農村中,百姓還都是使用木柴做爲燃料,王靜輝還順便給他的屬下灌輸了些水土保持的知識。這沼氣池修建簡便容易,其中填料也是家畜糞便和農作物的秸稈,一家來這麼兩三個,不僅做飯不用使用木柴,還可以供應肥料,沼氣肥的功效要遠遠大於傳統堆漚的農家肥。王靜輝還清楚的記得管後勤的人說這沼氣肥能夠使農作物的產量提高十分之一,他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沼氣肥的好處多多那是肯定的了。

第137章 試探第391章 突襲第99章 包公第210章 獵人第425章 正名第30章 經濟侵略第295章 主戰第119章 體檢第111章 巧合第217章 試製第100章 成果第107章 無謂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62章 亡羊補牢第286章 契機第55章 難治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136章 科舉第324章 淡出第255章 發現第205章 血戰第230章 施壓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43章 轉機第38章 收徒第134章 王靂第421章 創新第414章 做戲第248章 迴歸第313章 亂局第424章 留學生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195章 放火第261章 答辯第428章 安內第167章 種子第37章 修書第311章 釋疑第171章 暢談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11章 手術第243章 測度第111章 巧合第212章 正名第45章 試探第423章 抽血第146章 傳位第126章 長相守第69章 醫道第95章 徵兆第171章 暢談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158章 芥蒂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135章 互算第188章 實力第268章 預警第107章 無謂第269章 應對第381章 硫球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167章 種子第331章 捨棄第137章 試探第336章 鐵與血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260章 紅利第303章 縱橫第48章 治療(下)第257章 變而變第115章 苦惱第180章 默契第105章 銀行第411章 功成第263章 遇襲第126章 長相守第44章 目的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117章 見面第89章 貪污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145章 急招第249章 陣地第433章 出擊第423章 抽血第239章 沉醉第273章 奠基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216章 亮旗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362章 分裂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24章 赴宴第263章 遇襲第174章 質疑第322章 期待第54章 上邪第53章 爭取
第137章 試探第391章 突襲第99章 包公第210章 獵人第425章 正名第30章 經濟侵略第295章 主戰第119章 體檢第111章 巧合第217章 試製第100章 成果第107章 無謂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62章 亡羊補牢第286章 契機第55章 難治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136章 科舉第324章 淡出第255章 發現第205章 血戰第230章 施壓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43章 轉機第38章 收徒第134章 王靂第421章 創新第414章 做戲第248章 迴歸第313章 亂局第424章 留學生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195章 放火第261章 答辯第428章 安內第167章 種子第37章 修書第311章 釋疑第171章 暢談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11章 手術第243章 測度第111章 巧合第212章 正名第45章 試探第423章 抽血第146章 傳位第126章 長相守第69章 醫道第95章 徵兆第171章 暢談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158章 芥蒂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135章 互算第188章 實力第268章 預警第107章 無謂第269章 應對第381章 硫球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167章 種子第331章 捨棄第137章 試探第336章 鐵與血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260章 紅利第303章 縱橫第48章 治療(下)第257章 變而變第115章 苦惱第180章 默契第105章 銀行第411章 功成第263章 遇襲第126章 長相守第44章 目的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117章 見面第89章 貪污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145章 急招第249章 陣地第433章 出擊第423章 抽血第239章 沉醉第273章 奠基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216章 亮旗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362章 分裂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24章 赴宴第263章 遇襲第174章 質疑第322章 期待第54章 上邪第53章 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