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波瀾再起

在王靜輝的建議下,汴都郊外的天罰島上的兵工廠已經加大了震天雷等大威力火器的生產,並且還加速生產新配方火藥,以供給外圍大宋原有兵工作坊生產其他火器。在汴都的這些兵工作坊全力生產的武器除了繼續補充汴都周圍防區禁軍武器的供應之外,全部都運送到西北戰場和北方宋遼防線。按照王靜輝的設想,這次對西夏的軍事衝突中一定要將西夏向外輸出矛盾的想法給打回去,對党項人的軍事打擊越猛烈,今後西北前線就越平靜,給大宋的變法改革創建一個相對和平的空間。

而加強宋遼邊境的防備主要是來威懾遼國不要輕舉妄動,爲此所有輸送給北方宋遼邊境的武器都是大張旗鼓的運送過去,一反過去千般掩飾,萬般遮蓋,明擺着就是給遼國的探子看,讓他們傳回大宋的消息好讓遼國的高層不要腦袋發昏來趁火打劫。說起宋夏遼三國的關係還到真有些歷史上魏蜀吳三國演義的意思,不過兩者之間的水平可差的實在是太多了,相比之下西夏更像是充數來的,真正的博弈雙方只有宋遼兩國。儘管宋遼兩國自襢淵之盟之後便很少見軍事衝突,並且遼國還成爲大宋馬匹的主要供應國,但並不代表兩國之間就真的太平無事了,私底下齷齪的事情依然是你來我往。

尤其是王靜輝向大宋統治高層推銷他那套文化加經濟軟手段侵略,更是讓遼國困苦不堪。雖然大面上遼國依然是風光依舊,但也有不少遼國有遠見地人指出宋遼兩國之間的貿易十分不平衡,但這些人並不是遼國的主流言論,不過當這些言論傳到王靜輝的耳朵裡後,也不禁讚歎遼國並非沒有能人,在這個時代能夠有這樣的眼光察覺經濟侵略的危害也是很難得,畢竟這東西還是後世大國之間對抗的手段。不過他並沒有手軟。而是建議樞密院把這些人的資料通過在手打遼國地那些“和尚”給收集回來,或是栽贓陷害,或是直接幹掉,這些人可是禍害,雖然這個時候他們的言論可能不能夠影響到遼國高層。

但長此以往終究是個隱患,對於這些遼國“精英”,那是絕對不能夠手軟的。儘管樞密院對王靜輝的建議感到很奇怪,但向皇帝趙頊彙報過後也得到這樣指示,他們也只好去秘密安排執行了,幸好這些人現在都是些無名之輩,要讓他們消失掉也容易的很。不過要費些手腳罷了。大宋暗中給遼國下拌子,並不代表遼國就是這麼好欺負地,遼國一方面通過支援西夏來打擊大宋,消耗大宋的國力;一方面自己親自出馬,來迫使大宋不能夠將其實力轉移到西北戰場。這樣的事情遼國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做了,每逢宋夏戰爭到了一個高潮。

宋朝軍隊佔上風的時候,也就是遼國在北方增兵制造兩國邊境緊張氣氛的時候,當年狄武襄和西夏征戰的時候,遼國就這麼做過。由於遼國這種舉動,大宋自襢淵之盟後,一直在京畿重地周圍部署不下五十萬的禁軍部隊,他們有着這個時代最優良地武器。接受最嚴格的訓練,除了騎兵方面比較薄弱,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具有威力的軍事力量,可就是因爲遼國的牽制,這些部隊動彈不得,生怕遼國重現真宗時代飲馬黃河緊逼汴都的一幕。爲了對付可能來自北方遼國的威脅,王靜輝建議皇帝趙頊、樞密使文彥博、參謀總長郭逵、王安石和司馬光等人。

將抽調一部分禁軍精銳部隊進駐河北諸路。要保住到手地綏州不失,除了要打擊党項人的報復行動之外,就必須應對契丹人從旁的威脅,既然大宋的決心已定,司馬光雖然不贊成兵逼西夏和遼國,但目前也唯有此策是最佳應對,所以便同意了,而其他幾個人都是主戰派,中間還少不了他們的說服。現在已經有十萬禁軍將防線向北推移,隨時準備應對遼國的軍事威脅。若不是考慮到河北諸路今年剛剛遭受旱災,當地還無法支持大批軍隊的進駐,不然派遣地軍隊將遠遠不止十萬禁軍,不過這派出去進駐河北的十萬禁軍是當之無愧的大宋軍事力量的精華,其中不僅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大型弓弩,還有三個萬人重裝步兵矩形方陣,被部署在真定府、定州、河間府一線,加上原有的當地駐軍,可以抵擋二十萬遼國軍隊的南侵攻勢。

當然這樣地攻勢是威脅性質的,大宋現在當然不可能有實力去進攻遼國北伐,也沒有實力來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儘管遼國現在是處於慢慢的下降階段,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年來大宋除了開國時候太祖太宗北伐和和襢淵之盟外,一直都是遼國壓着大宋打,雖然大宋上下都是叫喊收復燕雲,但雙方的實力就擺在那裡,百萬遼國兵鋒所產生的陰影不是一時半刻所能夠消除的。王靜輝也信誓旦旦的向所有人說明,這十萬禁軍精銳不會長久的駐紮在河北,只要完成對遼國的牽制任務,就會在第一時間返回原來的防線,不會對遼國進行主動的挑釁,但絕對會有力的回擊任何遼國的試探行爲。

“改之,這樣就真的能夠牽制住遼國嗎?”司馬光問道。“君實先生,現在河北諸路一共有超過四十萬的作戰軍隊,而遼國在邊境部署不超過十五萬的軍隊,而且還沒有完全到位,要取得在北方的優勢,遼國的軍隊必須要超過三十萬,若要再現真宗年間遼軍兵逼汴都的景象,沒有超過四十萬地軍隊是不要想的!現在不同於真宗時代的是沿途重要城邑都有大型弓弩守城。並且還配有震天雷等大威力火器,不要說到黃河,一旦遼軍深入河北,他們的鋒芒就已經被削弱了。

最關鍵的是現在遼國沒有當年蕭太后那樣雄才大略的人了,也沒有時間聚集起四十萬兵馬來威脅大宋,就算他們有這個實力,等他們陳兵大宋邊境的時候,西北已經定下乾坤了!”王靜輝不遺餘力的給司馬光打氣。這老小子在歷史上有對敵國割讓國土地“前科”,在軍事上王靜輝就沒有記得看過司馬光那次站在主戰派的一邊,即手打便是王韶提出《平戎三策》這樣深具戰略意義的方案,他也是無動於衷,當真是出了名的保守派。不過像司馬光類似的想法在大宋君臣中是普遍地。

後世所說的“窩囊宋”並非沒有道理,到底還是宋朝軍事成績實在是慘不忍睹,在這樣基礎上建立起的信心實在脆弱的很。雖然在騎兵上大宋有着很大的差距,但這並不妨礙王靜輝重新建立大宋的軍事信心,因爲後世的人都知道騎兵不是火藥地對手,只要能夠發展出合適的火器,那騎兵的威脅就會大大降低。騎兵退出歷史的舞臺是歷史的必然!雖然王靜輝還無法在這個時代造出火槍、火炮,但歷史上連蒙古騎兵都在襄陽城下一次又一次的損兵折將,連皇帝地小命都搭在裡面,王靜輝實在想不出什麼理由實力遠遜於蒙古鐵騎的遼國騎兵是不可戰勝的,關鍵還是看人的因素。

後世朝鮮戰爭,共產黨手裡也沒有原子彈、沒有噴氣式戰鬥機、沒有足夠的重武器。還不照樣打得頭號超級大國在談判桌上簽字?!在這樣的對比下,契丹人的騎兵算什麼?!王靜輝已經大大地改進火藥的配方,還帶來了這個時代並沒有應用的荊輪機鉤用在了大型守城弓弩上,使得原本就非常有威力的宋朝牀弩彌補了發射準備時間長,操縱人數多的缺點,還在步兵上結合這個時代的單兵裝甲製造技術,復活了大秦戰陣。只要死抗到底,他不相信還抗不住遼國的攻勢。

除了有宋朝自身地軍事實力在身後做後盾,歷史上現在的遼國國力正處於急速下滑的階段,在以後的幾十年中除了在幾年後的河北大旱中,能夠趁大宋上下政局不穩的狀況下威脅大宋提出領土要求之外,沒有一次大規模的軍事交鋒。不是遼國不想打,而是實力衰退太嚴重。發動大規模戰爭沒有基礎,也就是小打小鬧佔些便宜罷了。況且大宋高層在他的建議下幾年來大量的向遼國派出“蛀蟲”,加上一系列的經濟壓榨,遼國的根基只有比歷史上更差,這也是王靜輝手中的籌碼。

如果遼國不識相悍然來攻,那他拼着大宋經濟再次出現財政赤字,也要打擊遼國的囂張氣焰,加速它的衰弱。反正大宋海外貿易已經開始展開,就算財政暫時出現了問題,那以大宋的經濟基礎加上海外貿易的配合,恢復元氣的速度一定要遠比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都要快得多。就當大宋上下爲忙活提防西夏人報復的時候,突然傳來楊定的奏章,當皇帝趙頊把楊定的奏章交給王靜輝閱覽的時候,他的嘴角露出手打了一絲冷笑——歷史上正是這個傢伙把保安給丟了,弄得大宋西北門戶打開,讓党項人以保安爲根據地來襲擊周邊地區,鬧得西北狼煙四起肆無忌憚。

“改之,楊定的這份奏章你怎麼看?!”皇帝趙頊坐在他的對面手裡拿着茶杯蓋慢慢的拂動茶杯裡面浮動的茶葉,他現在慢慢的越來越喜歡這個動作了,卻不知道這個動作是他潛意識中受到王靜輝的影響。旁邊還有司馬光與王安石坐陪,像這樣閒適寬鬆的談話環境在以往是很難想象的,畢竟王安石和司馬光是兩個火藥桶,他們兩人坐在一起的時候,若是討論學問必定是旁徵博引,就算說不到一起去也是增加友情,但兩個人討論國事,那便是一場災難,舌來脣往之間不斷的積蓄這爆發的力量,直至最後點燃火藥桶,兩人多半是拂袖而去。

不過有王靜輝在是皇帝趙頊手中最後的底牌了。經過幾個月的磨合,趙頊也意識到兩人之間也唯有王靜輝在的時候能夠心平氣和的討論國事,因爲駙馬可以滿足雙方的任何要求,也可以讓雙方說不出話來。不過令皇帝趙頊很難想象的是司馬光欣賞王靜輝的才情,更欣賞駙馬的豁達,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放棄翰林學士地,也並不是每個有錢人肯拿出自己的財富來做這麼多的好事;王安石對駙馬的感覺是最爲複雜的,駙馬曾經多次有意無意地將他的變法政策堵在家門口裡。

不過提出的政策連他自己都無法不動心,每次夜深人靜的時候翻開駙馬的各種策論和奏章,都能夠有不同的收穫,但駙馬那明滅變換不定的態度卻令他有中難以着力地感覺。這份奏章王安石和司馬光剛纔都已經看過了,這才傳到王靜輝的手中。他合上奏章雙手放在趙頊身前的桌上,笑着說道:“這個楊定可算得上功利中人,寶鏡和寶劍已經送到朝廷來了,但還有樣東西他自己給留下了!”司馬光還是一如既往的明確反對楊定的這份向西夏挑釁的奏章,不要說他反對,就連王安石也毫不猶豫地投上了反對票——若說種諤誘降嵬名山可以得到綏州,楊定這份奏章可就更加膽大包天了。

居然想要全其國!王安石就算是再好戰,在現在大宋所處的環境下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這簡直是癡人說夢。王靜輝的話讓司馬光和王安石都生出了一種錯覺——駙馬好像對楊定的計劃非常贊成,這不該是駙馬的穩健的作風啊!“駙馬,先不論楊定留下了什麼東西,單就是這份奏章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想借着歸還邊民熟戶地機會來進攻興慶府。這根本就是妄想!”司馬光的話流露了一絲對他的不滿,旁邊的手打王安石也點點頭,但沒有說話。皇帝趙頊對司馬光的話倒是不是很在意,因爲這樣狂妄的奏章肯定是被否定的,駙馬也不會做這樣地傻事,兩人早就交流過,對於西夏這幾年先擱置。

除了王韶的動作之外,不會有什麼再大的行動了,他倒是非常感興趣的問道:“愛卿,你說楊定會留下什麼東西呢?”王靜輝笑着說道:“這個楊定手不乾淨,歸還熟戶本就是党項蠻人的計策,所謂獻上寶鏡和寶劍不過是麻痹我大宋君臣的小把戲,也就是能夠騙騙如楊定那樣鼠目寸光之輩。楊定在奏章上把西夏說得這麼軟弱。難道狄武襄等我大宋西北將士不就成了草包了嗎?!不過是因爲他收受了西夏的財物才這樣做,樑乙埋兄妹也太小看我大宋了!”王靜輝的話把其他三個人都給逗樂了,皇帝趙頊說道:“楊定難道沒有接到朕的諭旨嗎?!如此庸才是該換個地方了!”王靜輝笑着說道:“聖上暫且息怒,楊定草包但也有他的用處!”司馬光聽後微微的皺了皺眉頭,他感覺駙馬好像又要對西夏生事,這不由得讓他又緊張起來,而趙頊安然問道:“計將安出?!”“這不過是樑乙埋小兒的無恥計策,臣估計党項人也是像學種諤將軍誘降嵬名山,不過楊定不是嵬名山,他可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嵬名山降我大宋還有條活路,但他楊定必死無疑!党項人是想趁楊定到西夏商議返還熟戶的時候,屯兵於保安附近,一旦手打楊定被殺,那党項人必然趁保安無守將的情況下發動突襲,佔據保安則可進退有度,那到時候就是我大宋的麻煩了,正好可以報種諤之仇!”王安石在一邊說道:“難道駙馬想將計就計來設計西夏嗎?”王靜輝笑道:“兩位相公對此早已經心中有數,下官不過是就事論事罷了。

不過西夏肯定要報復種諤奪取綏州之仇,我大宋千防萬防終究是落了下乘,所謂老虎還有打盹兒的時候,難保不讓党項人鑽了空子。”“駙馬難道想借此來消弭宋夏爭端?恐怕是這仇越結越深吧!”司馬光皺着眉頭說道。“不然!據臣所知三年前諒祚在大順城下身死之後,樑乙埋兄妹便趁機篡奪了西夏政權,但以前諒祚的跟隨者並不願意受樑乙埋兄妹的擺佈,這兩派爭來鬥去現在想來也快要差不多分出一個結果來了。根據樞密院的密報,梁氏手打兄妹佔據優勢那已經是鐵定的事情了,但西夏內部的團結便是我大宋的麻煩,必須讓這兩派的實力處於不相上下的狀態才更符合大宋的利益!”“愛卿想借此來打擊梁氏兄妹的勢力?!”皇帝趙頊在一旁問道。

第9章 揚名第358章 挑撥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11章 手術第17章 身份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124章 財源第220章 三封信第108章 糧食第375章 海上第80章 參謀第4章 鑑寶第64章 懇求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1章 英雄第434章 定局第281章 西北第327章 埋伏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67章 扭轉第179章 地權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65章 叛亂第306章 斷仇第274章 進步第415章 諷刺第3章 壯麗第412章 抉擇第126章 長相守第170章 預示第179章 地權第217章 試製第288章 序幕第154章 軍火第167章 種子第392章 謎底第329章 削藩第173章 拒受第271章 重建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36章 上崗第204章 激將第95章 徵兆第249章 陣地第150章 賭局第315章 完勝第135章 互算第111章 巧合第158章 芥蒂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309章 烏龍第136章 科舉第114章 大師第116章 伏筆第311章 釋疑第395章 內訌第57章 天機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98章 俘虜第292章 西征第202章 攻守第302章 取捨第115章 苦惱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32章 求助第52章 心意第315章 完勝第365章 叛亂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433章 出擊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374章 創意第152章 歸來第74章 心事第304章 交換第406章 錦州第399章 接力第395章 內訌第22章 想法第145章 急招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92章 郵政第182章 殺心第99章 包公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105章 銀行第33章 拜訪第48章 治療(上)第48章 治療(上)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263章 遇襲第210章 獵人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40章 釣魚第332章 送行第278章 顧忌第63章 路難第60章 將至第330章 壓力
第9章 揚名第358章 挑撥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11章 手術第17章 身份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124章 財源第220章 三封信第108章 糧食第375章 海上第80章 參謀第4章 鑑寶第64章 懇求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1章 英雄第434章 定局第281章 西北第327章 埋伏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67章 扭轉第179章 地權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65章 叛亂第306章 斷仇第274章 進步第415章 諷刺第3章 壯麗第412章 抉擇第126章 長相守第170章 預示第179章 地權第217章 試製第288章 序幕第154章 軍火第167章 種子第392章 謎底第329章 削藩第173章 拒受第271章 重建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36章 上崗第204章 激將第95章 徵兆第249章 陣地第150章 賭局第315章 完勝第135章 互算第111章 巧合第158章 芥蒂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309章 烏龍第136章 科舉第114章 大師第116章 伏筆第311章 釋疑第395章 內訌第57章 天機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98章 俘虜第292章 西征第202章 攻守第302章 取捨第115章 苦惱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32章 求助第52章 心意第315章 完勝第365章 叛亂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433章 出擊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374章 創意第152章 歸來第74章 心事第304章 交換第406章 錦州第399章 接力第395章 內訌第22章 想法第145章 急招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92章 郵政第182章 殺心第99章 包公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105章 銀行第33章 拜訪第48章 治療(上)第48章 治療(上)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263章 遇襲第210章 獵人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40章 釣魚第332章 送行第278章 顧忌第63章 路難第60章 將至第330章 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