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搶劫

樑格嵬下令洪州的大軍開赴保安軍的時候,在白于山中穿梭了三天的無心終於在嚮導的帶領下走出了白于山,橫向狂奔六百里來到了洪州以西二百里的草原上,在路上他們也碰到了小對的西夏兵士和幾個久居白于山中的部族,但部族能夠繞過去的就繞過去,碰上西夏巡邏小隊都毫不留情的幹掉,將戰場打掃乾淨後便繼續前進。在走出白于山,這支軍隊修整了一天之後,無心的隊伍只剩下兩天的乾糧了。

洪州現在是座大軍營,無心還沒有傻到在這個時候去掏敵人的老窩,只是派出去的幾個騎兵都反應從昨天夜裡開始洪州所有的軍營都開始拔營向大宋的方向前進。無心得到這個消息後用心默算了一下後便召集所有的百人隊長。

雖然無心很年輕,不過這幾天行軍中安排進退有度,對待將士也是非常和善。因爲西夏的巡邏隊人數至多也就是不過數十人,所遇到的戰鬥規模並不大,但無心作戰勇猛武藝高超,每次都是他第一個衝擊西夏騎兵隊,一個人敵住七八個党項兵還非常輕鬆,別的不說,僅是這身武藝便讓所有的人都很服氣。所有人來齊後,都坐在草地上,無心身前有塊大石頭,上面鋪着地圖。

“現在我們距離洪州不過二百里,如果要快速行軍的話用不了半天便可以趕到,不過這洪州乃是西夏和大宋對峙的前沿,守備森嚴不說,還有差不多新增的十萬大軍在那裡。今天派出去的偵騎回來彙報說新增援洪州的十萬党項軍隊已經開始向我大宋方向開拔前進了,而我們地乾糧也不多了。兩天的口糧省一省也就三四天的問題,所以把大家都召集起來看看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無心也坐在草地上,將現在的大致情況介紹了一下。

二十個小隊長聽後都紛紛交頭接耳,對於近在咫尺的十萬西夏大軍,他們並不在乎,大不了被發現了就撒鴨子跑人,反正他們都是騎軍。只要鑽進山溝,党項人就是再厲害也沒有辦法拿他們怎麼樣。不過糧食問題倒是迫在眉睫,他們都知道在這個位置上想得到來自大宋的補給是根本不可能的,馬兒還好說,這裡就是草原吃草便可以了,但人吃什麼?

無心看着自己地部下的樣子。知道他們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便甩甩馬鞭說道:“大家先靜一靜!這裡是不可能得到補給的。就算我們打獵也不可能捕獲到足夠的食物,況且這還是党項人的地盤,很容易被敵人發覺到我們地存在。我的建議便是去搶!”

“去搶?!”聽了無心地建議後,所有的人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心中都在犯嘀咕。這裡是宋夏邊境,党項人雖然不善守城,但爲了避免大宋的襲擊也像模像樣的建起了城池。只有落單的放牧者纔會住在草原上扎帳篷。兩千人雖然不多,但每天消耗的糧食也是非常可觀的,落單地放牧者就算搶了他們也沒有多少糧食,若是去搶城鎮,那不算高的城池便是他們騎兵的惡夢。

“將軍,我們都是騎兵,出來的時候也沒有帶上什麼攻城的工具,打城池會使我們遇到很大的麻煩。若是党項人向洪州報信,而我們又短時間攻不下來,那可就麻煩了!”一個小隊長說道。

無心笑着說道:“我們不用真刀真槍的去攻城而是去詐城!我們出來的時候都沒有穿大宋軍隊地衣服,只要選出三四十個武藝好的兄弟來,牽上百十匹馬裝做馬販子混進城去,待到晚上悄悄的佔領城門放其他人進城便可以了!當然,我們選取的目標當然不能是洪州那樣的大城。只要是個小城寨便可以了,只要有了糧食,在這大草原上有誰還能拿我們怎麼樣?!”

所有的人一聽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他們都是出身獵戶,若是正規地戰陣交鋒,他們肯定會輸給正規的軍人,但若是化整爲零比個人武藝,那落單的士兵決非是他們的對手,若是真的的能夠混進四五十人,半夜奪個城門還是不成問題的。

“呵呵,大家不要忘了,這幾天我們襲擊過幾支西夏的巡邏小隊,也繳獲了不少党項士兵的衣服,三四十人的馬販子只帶上百匹馬是少了點,但中間一部分再扮成党項士兵,那便是完美無缺了。以往大宋守多攻少,自狄武襄之後大宋士兵就很少深入西夏內境,城防守備鬆懈已經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任誰也想不到我們居然能夠跑到這裡來!”無心笑呵呵的說道。

早在無心來西北之前,王靜輝便向他灌輸過“游擊戰”的一些概念,不過在這個時代要是深入敵國去搞破壞,顯然照搬後世的遊擊理論是不現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王靜輝覺得倒是蒙古人如蝗蟲入境一般的戰術更爲適合一些,只有以戰養戰才更符合這個時代的特點。不過王靜輝教無心像蒙古人一樣這麼殘忍,所到之處除了殺戮便是破壞,事實上這幾天無心他們只對西夏的士兵痛下殺手,而所遇到的部落則沒有動過手,只是繞開不暴露自己。

無心在路上襲擊西夏巡邏士兵的時候,便想到要用西夏士兵的衣服來進行矇騙,這支隊伍最主要的任務是到敵人的後方去搞破壞,攻城拔寨是不能指望這支部隊的,但若是想要靠打劫來獲得補給,剩下來的方法也只有靠詐了。

無心的提議獲得了所有人的同意後,便都圍上來在地圖上選取合適的目標,當然他們這次攻佔城寨主要是獲得補給,所選擇的目標當然是小些的城寨比較好。在嚮導的幫助小,無心他們終於確定一個名叫“烏倫寨”的小城寨作爲他們補給地目標,這個小城寨平時駐軍不過一千多人,只要無心他們能夠騙開城門。那對於他們來說剩下來的便好辦多了。

就這樣,轉天中午的時候有一支一行大約三十人的馬販子進入烏倫寨,臨近傍晚快要關城門的時候,又有一支四十人的西夏軍隊進入了城寨,比無心他們想象中要容易的多,進城容易,奪取城門也沒有費多大功夫。當天晚上下半夜地時候。無心率領着混進城的七十多人很利索的便奪取了城門,將城外的大部隊接應進城後,分別又奪取了其他幾個城門,將城寨內的兵營中團團圍住,一陣火箭亂放,兵營內便成了一片火海。無心的騎兵趁機收割着對手地生命。

這一仗勝得沒有任何懸念,不僅將烏倫寨的守軍殺了個片甲不留。

還得到了大批地補給。在戰鬥結束後,無心的手下分別將所獲得的糧食等補給全部裝車運走,將守城用的牀弩、投石機等機械破壞殆盡。最另無心他們高興的是小小的烏倫寨中居然有三四百匹戰馬,他們也沒有客氣,全部帶走,在天亮前離開了烏倫寨,留給隨後趕來的党項人一片狼藉地烏倫寨。

“啪!”的一聲。王靜輝將一枚白字放在棋盤上,對面坐着一身便裝的皇帝趙頊不禁大皺眉頭,在思索了半天之後用手抓起一把棋子放在棋盤上認輸。最近皇帝趙頊非常的鬱悶——無論這個時代任何一個棋手遇上王靜輝都是一件非常鬱悶的事情,不過皇帝趙頊還有更加鬱悶的事情——宋夏之戰。

魏國公韓琦的札子已經到了汴都,西夏的強力增兵已經被大宋所證實,現在三十萬党項兵在邊境上對大宋施加壓力,壓力最重地便是保安軍了,因爲那裡有十萬由樑格嵬率領的精銳部隊。皇帝趙頊對此感到非常憂慮。儘管魏國公韓琦對此一點兒也不擔心,他懷疑大宋這次能不能頂得住,如果戰局糜爛,他不介意打成消耗站,只要最後取得勝利便知足了。

這次宋夏衝突從一開始王靜輝便通盤掌握,皇帝趙頊此時第一個想到的人便是他了,看魏國公的札子。駙馬把自己的書童都送到前線去了,這不禁讓皇帝趙頊心中感到有些好笑——那幾個書童他也知道,雖然也都是不錯的人才,但這麼幾個人去西北又能夠起多大作用呢?

“聖上不用擔心西北的軍事,只需在汴都靜觀其變便可以了,相信以魏國公地能力,對付區區党項蠻人還用不着這麼費勁!昔日夏主諒祚率二十萬大軍猛攻大順城,連他自己都身死大順城之下,現在是魏國公坐鎮西北,陸詵掌管保安軍,聖上還有什麼擔心的呢?”王靜輝一邊收拾棋子,一邊對愁眉苦臉的趙頊笑着說道。

“魏國公聲望素隆,不過得密報聞西夏國相樑乙埋也在魏國公的對面,不是坐鎮洪州便是嘉寧軍司,朕不過是有些擔心罷了!”

“先不說當年的二十萬大軍變成了十萬,當今的保安軍可非昔日之大順城可比,我大宋早就有所防備,就是今日西夏主將樑格嵬離夏主諒祚之才遠矣!無論在兵員戰備還是主帥上,我大宋皆是處處蓋過党項蠻子,聖上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現在朝廷的掄才大典馬上就要開始了,聖上不如把西北的事情先放一放關心一下爲國選材的事情吧!”

“愛卿說的好輕鬆,朕可沒有你那好命可以四處逍遙,不過聽說愛卿也有不少學生參加這次進士考?”皇帝趙頊打趣的說道。

“臣有何資格敢妄稱人師?!不過是發現了幾個好苗子,盡臣之所能培養罷了,不過這中間也少不了蘇子瞻三父子的功勞,當然還有歐陽永叔先生等在旁出力,但是這次大比能不能考上,這還要看他們是否真是胸中有才!”

皇帝趙頊笑呵呵的端起一杯茶說道:“愛卿就不用再謙虛了,科舉考試那邊都準備的怎麼樣了?這段時間王相和司馬相公都比較忙些,這些瑣碎的事情都要你來辦了!”

“科舉考試都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來趕赴考試的各地士子都已報名完畢,都在汴都的客棧住下了,若是貧困人家地學子。臣也囑咐華英書院一率接收,保證沒一個趕考的士子都沒有什麼後顧之憂!”王靜輝笑着說道:“王相他們現在都住在中書省,隨時應對西夏那邊傳來的消息,以便做出反應,臣和他們相比可是輕鬆多了!”

皇帝趙頊聽後點點頭,問道:“愛卿對西北就這麼有信心?”

王靜輝說道:“該做的臣子們都已經做了,自三年前諒祚身死大順城。若不是那一戰党項人傷了元氣,加之內部後派和帝派爭權奪利內耗嚴重,西夏早就想方設法來報復了,這次種諤誘降嵬名山得了綏州,只不過是誘發了這次新仇舊恨而已!不過這三年來大宋也沒有閒着,沒有巨大的對外軍事開支。剩下的這筆錢用在天罰島上,大量的火器除了補充禁軍之外。十之八九都是用送到了西北前線,這麼長時間積累下來也不是個小數目了,相比之下西北地城防只有比三年前更加強大,現在西夏不過二十萬兵馬壓境,遠比不上以前,臣所想魏國公坐鎮西北當可有驚無險!”

皇帝趙頊聽後點點頭,說道:“愛卿把手下的那幾個書童送往西北魏國公帳下效力。算是愛卿有心了!”

“他們幾個雖然還是孩子,但經臣多年調教已得了臣三四分本事,現在朝廷有事,臣又不能離開汴都,所以只好派弟子來替臣出力了。臣在西北那邊也有些產業,讓他們過去代爲打理,若魏國公有什麼需要也可以及時配合!”

皇帝趙頊知道駙馬所說的不過是場面上的話而已,他從韓琦的來信中已經得知駙馬除了把幾個弟子送去西北效力之外。同時還送去了很多郎中、工匠來保障西北的戰事,還捐獻了大量地糧草銀錢作爲補充,不說別的,那五千匹戰馬就幫了韓琦不少地忙。這些功勞都被駙馬一言輕鬆帶過,這份舉重若輕的本事讓皇帝趙頊心中也是非常折服,換做其他人恐怕早就忙不迭的請功了。

“愛卿在西北做的事情,朕不會忘記、更不會虧待了愛卿!”皇帝趙頊知道現在多說些什麼也不管用。王靜輝什麼都不缺,又不愛當官,所以他琢磨着等西北安定下來後,在那裡劃出一片土地賞給駙馬。

“多謝聖上,不過聖上還是不用爲臣而分心了,臣所捐獻的不過是些瓶瓶罐罐和西夏貿易所得,算起來也不值什麼錢,不過就是臣名下的產業可以生產,讓臣佔了便宜罷了!現在朝廷在西北有事,正是用錢用物之時,臣正好捐出來算是爲民做些好事了!”

皇帝趙頊聽後笑了笑:“駙馬求財有道連朕都要跟在你這個妹夫身邊沾光,不過這終究是你個人之財物,朝廷不會虧待你的!”趙頊知道王靜輝名下地產業都是極爲賺錢的產業,商務印書館簡直就比朝廷的鑄幣作坊還能賺錢,那玻璃作坊利潤更是驚人,若是運到皇宮中的作坊裡鍍上銀做成玻璃鏡子,僅僅一塊便有萬貫之價,端的是天降橫財。

“愛卿的學識是天下人所共知的,朕想你教出來的學生也不會差到那裡去。朕就破例一回,若是你地學生沒有考中,朕也會賞賜他們一個同進士出身,根據他們自身所學給他們一個差事幹!”皇帝趙頊這段日子老是擔心西北有什麼變故,今天王靜輝三言兩語便化解了他大部分的顧慮,也是難得的高興,索性就大方的許諾給駙馬,這確實是天大的賞賜。

王靜輝站起來躬身向皇帝趙頊說道:“謝聖上龍恩,但這樣的賞賜臣斷不敢受!聖上此爲定會招來御史和羣臣的反對,圖自給聖上增添煩惱,但凡此例一開可給後來者所效仿,以後也是朝廷中地一大隱患!再者臣也相信蘇家三父子、歐陽永叔先生、司馬君實先生等人教導有方,若是這些孩子還不能在考場上憑藉自己的本事來取得功名那也是沒有什麼說的,若是聖上賜給他們功名,恐怕只會令幾位先生面皮上難堪!臣萬萬不能受此恩寵!”

終宋一代,科舉考試取士治國不計其數,而皇帝賜下的同進士出身的官員更是多如牛毛,正是因爲進士出身的官員都是靠自己的真本事考出來的,所以對同進士出身的官員心生輕視。王靜輝雖然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但卻不希望以這種方式來取得功名,這樣以後也會使他們遇到很多麻煩,況且他相信李慎等人會在這次大比中會大放光芒,師生兩人都是狀元出身,那將是士林中的一段佳話!

第183章 情報第256章 神壇第323章 倒計時第84章 思想準備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49章 道義第225章 舌戰第93章 病危第21章 出書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322章 期待第118章 不悔第25章 技驚四座第267章 緩行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134章 王靂第99章 包公第95章 徵兆第118章 不悔第354章 圖利第61章 雨至第406章 錦州第56章 因勢利導第304章 交換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339章 殺伐西夏(三)第245章 訟師第114章 大師第152章 歸來第100章 成果第278章 顧忌第17章 身份第72章 妙用第403章 稅法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432章 劫船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76章 裝備第85章 外放第390章 摩擦第293章 質疑第42章 得失之間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3章 請帖第404章 來州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25章 內應第100章 成果第90章 前奏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72章 妙用第414章 做戲第106章 賞賜第312章 反治第58章 憂慮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70章 漸變第114章 大師第353章 合力第69章 醫道第94章 農書第170章 預示第389章 貿易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98章 脅迫第77章 兩難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245章 訟師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49章 陣地第4章 鑑寶第40章 釣魚第159章 命苦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269章 應對第148章 風起第38章 收徒第150章 賭局第99章 包公第298章 憂心第64章 懇求第255章 發現第386章 疑惑第399章 接力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115章 退讓第5章 競拍第206章 兵敗第43章 轉機第95章 徵兆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348章 試刀第24章 赴宴第179章 地權第280章 毒藥第32章 求助第43章 轉機第422章 根本第239章 沉醉
第183章 情報第256章 神壇第323章 倒計時第84章 思想準備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49章 道義第225章 舌戰第93章 病危第21章 出書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322章 期待第118章 不悔第25章 技驚四座第267章 緩行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134章 王靂第99章 包公第95章 徵兆第118章 不悔第354章 圖利第61章 雨至第406章 錦州第56章 因勢利導第304章 交換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339章 殺伐西夏(三)第245章 訟師第114章 大師第152章 歸來第100章 成果第278章 顧忌第17章 身份第72章 妙用第403章 稅法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432章 劫船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76章 裝備第85章 外放第390章 摩擦第293章 質疑第42章 得失之間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3章 請帖第404章 來州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25章 內應第100章 成果第90章 前奏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72章 妙用第414章 做戲第106章 賞賜第312章 反治第58章 憂慮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70章 漸變第114章 大師第353章 合力第69章 醫道第94章 農書第170章 預示第389章 貿易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98章 脅迫第77章 兩難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245章 訟師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49章 陣地第4章 鑑寶第40章 釣魚第159章 命苦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269章 應對第148章 風起第38章 收徒第150章 賭局第99章 包公第298章 憂心第64章 懇求第255章 發現第386章 疑惑第399章 接力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115章 退讓第5章 競拍第206章 兵敗第43章 轉機第95章 徵兆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348章 試刀第24章 赴宴第179章 地權第280章 毒藥第32章 求助第43章 轉機第422章 根本第239章 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