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想法

王靜輝聽後說道:“曾掌櫃,依照我們商務印書館現在的規模,一年只要幹上《太平御覽》這麼一套書就足夠了,但我們的印刷作坊需要更大的發展,你在這一行也幹了二十年了,很清楚這刊印書籍所耗費巨大,印刷出來的書如果家境不是很寬裕的人家,根本就不捨得花錢買書。盈利的事情就從印刷《太平御覽》這樣大部頭的書裡面賺,買這種書的人都是官員和商人,官員買了多半是爲了饋贈自己的上司,而商人買這種書是爲了裝飾自己的門庭,他們的錢不賺白不賺。像《論語》這樣的書是那些真正的讀書人買來用的,我們沒有必要去在這些人身上賺錢,這樣的錢話起來會讓人感到扎手的!”

曾掌櫃聽後也表示同意的點了點頭,問道:“那咱們出版的個人著作該怎麼區分呢?”

王靜輝說道:“我已經給潁王殿下送了一封信,讓他幫忙在朝中選幾個散官到咱們這裡負責監督審覈這些個人著作。不過你也要做一下準備,在開封的名師大儒們要和他們搞好關係,如果朝廷不給咱們派遣這樣的把門官員,我們就把這些大儒們推到前面來當監工!”

曾掌櫃聽後感到十分好笑,問道:“東家,我大宋自開國曆朝以來從未有過因言獲罪的先例,咱們這樣做是不是有些太過於小心了?這樣也會增加商務印書館的成本!”

王靜輝聽後對他擺了擺手說道:“曾掌櫃此言差已,以前沒有過並不代表今後就不會出現!相信曾掌櫃應該知道天下總有那麼幾個書呆子讀書不少,腦袋容易發燒,對於朝政進行批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我大宋國泰民安尚可無事,不過就怕他們被朝中有些‘有心人’給利用成爲打擊政治對手的工具,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對方寫的文章中挑出這麼幾句似是而非的話來,引經據典肆意歪曲,我大宋雖然沒有因言獲罪的先例,但因爲‘大不敬’而掉腦袋的卻不是沒有。商務印書館纔開張幾個月,所獲頗豐,相信咱們早就被一些心胸狹隘的同行給看上了,生意上爭不過咱們,不過要說打倒咱們卻是最簡單不過了,咱們給這些頭腦已經燒暈的狂生出書,到時候他們出事也會順手捎帶上咱們,那個時候咱們就算攢下天大的富貴,也不過是爲人嫁衣罷了!”

曾掌櫃一開始的時候對王靜輝所說的還有些不以爲然,但後來聽到商務印書館的競爭對手會用這種方式來達到解決自己競爭對手的目的的時候,當下就出了一身的冷汗:這實在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自己這裡生意紅火難免吹招到同行甚至一些有心人的眼紅,就是換做自己處於外人的角度也會想辦法來挖商務印書館的牆角,所以東家所說的謹慎小心是沒有錯的。曾掌櫃想通這一關節後,立刻躬身向王靜輝行了一個禮,表示自己已經想通了,會按照他所說的去辦事。

王靜輝看到曾掌櫃已經開始重視這種在現在人們眼中還相對比較苛刻的審查標準的時候,他點點頭說道:“曾掌櫃,你也用不着這麼緊張,如果朝廷派下官員到咱們商務印書館來負責審查個人著作的話,那這樣的風險將會降低到最低,就是出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朝廷來當擋箭牌。不過現在咱們的家業雖然不大,但如果肯做的話,我想咱們只要在多僱上兩三百人,添置幾臺鉛活字印刷機那就可以使江北所有印刷作坊都關門,所以小心使得萬年船,這樣做總是好的,這商務印書館就靠你多多費心來打點了!”

正應了那句老話:世上沒有那個員工不希望老闆重視自己的。曾掌櫃被王靜輝說的頓時滿腔激情,恨不得現在就擴大商務印書館要把自己昔日的同行都趕盡殺絕了。

安撫好曾掌櫃後,王靜輝就和他告辭離開商務印書館他又來到離商務印書館不遠的書院,這裡在入冬前就已經完工的建築裡已經開始進駐人了,不過現在住在這裡的不是讀書人,王靜輝收留的那七八十個孤兒和“神火”煤火行的人先在這裡暫時駐紮。

王靜輝到了後先是仔細檢查了孤兒們居住和伙食情況,劉賬房做事他雖然放心,不過他的摳門兒也同樣讓王靜輝對這些孤兒的待遇感到擔心,生怕劉賬房爲了給他省點錢而怠慢了這些本已經十分可憐的孩子。不過顯然王靜輝的擔心是多餘的,劉賬房雖然摳門兒爲他省錢,但絕對不會做這麼生孩子沒屁眼兒的事。孩子們在這裡生活的很好,現在在孩子們上課、住宿的房間裡面都安裝了蜂窩煤爐子,身上也穿着剛剛給他們集體定做的冬衣,王靜輝還留下來和孤兒們一起吃了午飯,由於他是突擊檢查,這裡照顧孤兒的幾個大媽是沒有機會作假來糊弄他的,飯菜管夠而且每個孩子還會有定量的肉和蛋供應,這一切都讓王靜輝感到十分滿意。

由於這些孤兒大多數都是十歲左右,除了照顧孤兒生活的八個大媽級別“保姆”外,王靜輝還給這些孩子安排了四個教書先生來負責他們的教育。這是讓劉賬房很是不解的行爲,畢竟在他的眼中能夠給這些孤兒吃穿已是天大的恩惠了,還要負責他們的教育這可是有點好人做過頭了,如果不是王靜輝對他百般解釋,他肯定是不會撥這筆錢的。

對於王靜輝來說他可沒有這麼多的想法,他只是覺得他不可能供養這些孩子一輩子,如果把他們撫養成人後他們只能去到碼頭上做苦力,這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況且他還想把這些孩子按照他的想法來培養,這樣在以後的事業當中,這些孤兒可是一大助力。王靜輝雖然給這些孩子請了教書先生來負責他們的教育,不過他和劉賬房還有這些教書先生事先也有安排,那就是教書先生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裡教會這些孩子識字,能夠看懂文章,不要求他們能夠作詩填詞去靠狀元,今後會有郎中和賬房先生或是工匠來負責他們的後續教育,爲今後各項生意的開展打基礎。

王靜輝這樣解釋總算是平息了劉賬房的疑慮,這樣的解釋在劉賬房來說也是一筆買賣。王靜輝這麼做雖然是出於爲自己的將來考慮,但很大程度上也是爲這些孩子考慮的,畢竟在宋朝這個文人薈萃的時代,你想靠文章詩詞來出名實在是太困難了,據王靜輝所讀過的史書來看,宋朝可能是教育最爲普及的朝代,在這麼一個時代中靠讀書能夠維持自己生活的能有幾人?還不如讓這些孩子趁機掌握點一技之長,作爲今後安身立命的本錢更爲實際些。

所以王靜輝收養的這些孤兒被分成兩撥:十五歲以上的只讓他們趕快掌握寫字認字即可,再過兩三年便可以充實到王靜輝開設的各個作坊中去做工掙錢養活自己;另外一撥兒也是年齡最小的孩子除了要接受最基礎的文化教育外,就是按照王靜輝的需要分別接受不同工種的訓練了。

當然也有一批孤兒比較特殊,那就是王靜輝第一批收養的那十幾個孤兒,他們的年齡都在十五六歲,可能是因爲長期流浪使他們有很強的凝聚力,所以他們不願意分開。王靜輝的管家則想出了辦法:把他們直接當成家丁來培養。當然王靜輝也不會忘記他們,也讓他們儘可能的接受接受教育,特別囑咐過管家讓他們幹些端茶到水的工作。其實王靜輝這樣做也使他的內心感到有些極爲的不適應,這使他多少回想起二十一世紀中國一些小企業使用童工的感覺,難受歸難受但他還是比較清醒的,畢竟這已是他能夠提供的最好的條件了。“事情還是要量力而爲的好。”王靜輝心中無奈的想到。

在看望孤兒生活狀況之後順便也看看“神火”煤火行的情況,現在煤火行分成了三個部分,負責送煤上門和製造爐具的兩個部分都在城內,在這裡的就是負責製造蜂窩煤的部分了。按照王靜輝的設想,製造爐具的部分也是要遷出城的,而製造蜂窩煤的場所也不是在這裡,這是明年他建書院的地方,不過製造蜂窩煤和煤爐是王靜輝偶然間想到的,當時也沒有什麼好地方,就在這裡先將就一下了。劉賬房已經按照他的意思在另外的地方購置了地皮,就等冬天過去後開春建設完工後,就把他們搬過去了。

蜂窩煤的製作雖然在宋朝人眼中也算得上是比較稀奇的玩藝,但說穿了不過是和泥巴的工序,沒有任何技術在裡面。由於王靜輝在蜂窩煤面世之前便和煤礦主簽訂了長期大量收購煤渣的協議,在煤礦主的眼中,這些煤渣如同雞肋一般,所以讓他揀了個大便宜等“神火”煤火行推出蜂窩煤和爐具後,使得碎煤渣的銷量也跟着大增,但王靜輝卻避過了這場漲價風潮,單是這一項便在成本上比別人低上一塊兒。

來到蜂窩煤製作的地方,王靜輝看到了如小山一般高的碎煤渣堆,僱工們也被分成了幾撥完成不同的工序。衆人雖然忙碌,但也不失爲井井有條。這裡也沒有什麼好看的,王靜輝只是把這裡的負責人叫來問了問生產上的各項問題後,也就差不多了。

王靜輝晚上又回到了自己在醫館的住處,現在他也是身家百萬,但自己卻忙得連個住處都沒有,劉賬房也在這個問題上多次勸過自己,想給他張羅一處宅院,但他都以事務繁忙拒絕了。王靜輝對於宋朝人的小資情節不太感興趣,再加上自己又是軍人出身,對居住環境沒有什麼挑剔的地方,如果要說有的話,就是現在沒有空調、電視等現代化家電,這還真讓他在一開始的時候有點不適應。忙碌生活也讓他聯想到周星馳電影中的一句惡搞:我也是一秒幾十萬上下了!現在王靜輝也是在這個時代不僅立足,而且還創下了一份不小的家業,這也讓他着實的感到了一陣滿足感。

來到書桌前,王靜輝喝了一口茶,鋪開稿紙準備開始寫書了。“寫什麼好呢?”王靜輝心中嘀咕着,他是學醫的可不像看過的小說中的主角是個歷史學家,如果讓他背背宋詞還好,但如果是讓他像朱熹、程氏兄弟那樣憑藉着對經史的瞭解來重新註釋某些儒家經典著作,他自問可沒有這個本事。“這個難度也太高了吧!”王靜輝幾次把擡起的筆又再次放下,可面前的紙張上連個墨點都沒有寫上。

王靜輝雖然從小在爺爺的監督下接受了一些古文教育,比起同時代的人在這方面他有足夠驕傲的資本,但是他回到這個以文風鼎盛而聞名的宋朝後,他肚子裡面的這點兒墨水還是不要拿出來獻寶的很,那會讓旁邊的人笑掉大牙的。“現在我終於明白與蘇軾和司馬光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文人的痛苦了!”王靜輝現在整個一個苦瓜臉。

爺爺在教他古文的時候,書倒是讓他看了不少,不過那些書大多是《史記》、《唐宋八大家文鈔》、《資治通鑑》等,這些東西可不能隨便拿出來。尤其是《資治通鑑》,估計司馬光老頭兒已經開始着手動筆了吧?難道只能抄抄這些前人還沒有寫出來的詩詞嗎?王靜輝知道自己抄寫的這些詩詞倒是可以爲他搏來一個才子的名聲,但這種人遠不如朱熹和程氏兄弟這等理學大家影響大。“可惜爺爺當時怎麼不讓背這些人的作品呢?!這樣我就可以拿過來修改一下就可以用了!”王靜輝正在苦惱的想着。

王靜輝感到自己有點陷入死衚衕了,來到這個時代後,他就成爲了一個臭名昭著的抄襲者,詩詞是完全抄襲,醫書還好點多少有自己的一些東西在裡面。雖然沒有人知道他是個抄襲者,但他自己心裡可是非常明白的很。

“何必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呢?!他們擅長的東西我不精通,但我的二十一世紀的知識他們可是一點兒都不通啊!”王靜輝想到這裡嘴角上掛上了一絲微笑,提筆在稿紙上寫下了《數論》。王靜輝明白中國古代科學家雖然很牛,但他們都是致力於解決單個問題,而從來沒有想過整理過這些問題中所共通的部分,這就是科學理論。中國在長達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居然沒有形成一個科學系統,這就使得古代的科學家們老是在舊有的問題中繞圈子。

如果有人對一個學科很感興趣的話,那他要讀上N本內容艱澀的書籍,很可能到好來還是不明白到底學會了什麼。比如說數學,古代的數學著作在現代人眼中看來就是一本習題集加答案,數學著作倒是不少,但又能有幾個人安下心來去閱讀那文字艱澀的數學書呢?王靜輝打算利用自己在二十一世紀所學的那點兒有限的知識來完成對古代科學的一個系統整理。他想讓那些對科學有興趣的人,在讀了他的書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對這個學科有個大致的概念,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五迷三道。

這是一個十分麻煩的過程,王靜輝自己在原來那個時空又是學醫學的,這裡面的難度可想而知,不過唯一能夠讓他比較安心的是,宋代的科學技術雖然在當時那個世界上是最棒的,但在他的眼中還是非常原始的。王靜輝避重就輕,先是選擇了數學、物理和醫學這三門自己還算是最拿手的學科來下手,以宋朝現在的水平來看,最多達到初中水平,所以他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王靜輝雖然是個文科生,但只要經歷過高考那樣殘酷日子的學子,相信那些公式定理早就無法忘懷了,不過王靜輝在《數論》中還是碰到了些麻煩:阿拉伯數字、字母文字和數學運算符號還沒有傳過來吶!沒有辦法,他只能在進入書的正文前面加上了好幾頁的“凡例”、“註釋”……

王靜輝寫的《數論》內容幾乎是把小學生的數學課本全部照抄了一遍,他還把幾何學的一些基礎知識也加了上去。這本書與前人寫的數學著作完全不一樣,古人的數學書着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而王靜輝的寫法是總結其內在規律後再附上一些事例來加以說明。

王靜輝知道古人寫書很少能以科學著作出名的,他們都重視的是四書五經的討論和研究,對於自然科學他們可是不屑一顧的。王靜輝覺得前面已經有了那本《嵐山詩抄》來做鋪墊,應該能夠在文人圈子裡面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而這本《數論》和以後要寫的物理方面的書則是他用來釣魚的,他想通過這兩本書來認識這個時代蘇頌和沈括兩個大科學家,他想通過這兩個科學家來實現今後的發明製造。

第69章 醫道第119章 體檢第58章 憂慮第425章 正名第19章 蜂窩煤第50章 進策第114章 大師第267章 緩行第301章 設套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243章 測度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312章 反治第352章 尾巴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82章 殺心第32章 求助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章 觀光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93章 病危第28章 文聯第183章 情報第19章 蜂窩煤第118章 不悔第158章 芥蒂第74章 心事第257章 變而變第329章 削藩第186章 漂白第343章 殺伐西夏(七)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1章 出書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33章 莫測第427章 廉政第104章 議事第28章 文聯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45章 急招第140章 和平第433章 出擊第417章 格局第354章 圖利第403章 稅法第80章 參謀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152章 歸來第249章 陣地第160章 驚雷第150章 賭局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397章 外交第375章 海上第23章 請帖第97章 捷報第126章 長相守第329章 削藩第202章 攻守第89章 貪污第169章 頂缸第57章 天機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358章 挑撥第278章 顧忌第195章 放火第55章 難治第161章 先手第276章 事故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48章 迴歸第319章 天變第351章 佈局第243章 測度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45章 訟師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63章 路難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105章 銀行第115章 退讓第306章 斷仇第335章 定西軍第261章 答辯第61章 雨至第394章 生疑第103章 準備第59章 潛移默化第53章 爭取
第69章 醫道第119章 體檢第58章 憂慮第425章 正名第19章 蜂窩煤第50章 進策第114章 大師第267章 緩行第301章 設套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243章 測度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312章 反治第352章 尾巴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82章 殺心第32章 求助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章 觀光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93章 病危第28章 文聯第183章 情報第19章 蜂窩煤第118章 不悔第158章 芥蒂第74章 心事第257章 變而變第329章 削藩第186章 漂白第343章 殺伐西夏(七)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1章 出書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33章 莫測第427章 廉政第104章 議事第28章 文聯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45章 急招第140章 和平第433章 出擊第417章 格局第354章 圖利第403章 稅法第80章 參謀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152章 歸來第249章 陣地第160章 驚雷第150章 賭局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397章 外交第375章 海上第23章 請帖第97章 捷報第126章 長相守第329章 削藩第202章 攻守第89章 貪污第169章 頂缸第57章 天機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358章 挑撥第278章 顧忌第195章 放火第55章 難治第161章 先手第276章 事故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48章 迴歸第319章 天變第351章 佈局第243章 測度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45章 訟師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63章 路難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105章 銀行第115章 退讓第306章 斷仇第335章 定西軍第261章 答辯第61章 雨至第394章 生疑第103章 準備第59章 潛移默化第53章 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