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暢談

現在王靜輝又提出了一條南方航線的攻略計劃,這次的實惠將會遠遠超過北方航線,一年收益下來保守估計爲三百萬貫甚至更多。朝廷爲此付出的代價不過是讓泉州那裡的水軍擔任護航任務罷了,對於水軍,大宋軍方一直是視其爲雞肋,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能夠發揮護航作用,趙頊和朝廷高層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不過駙馬對水軍卻情有獨鍾,甚至想借着貿易的機會以商養軍來發展一支強大水軍的意思,趙頊聽後也覺得有道理,反正貿易所得甚多,就是拿出幾萬貫出來發展水軍也是寬裕的很。現在找王靜輝設想的發展下去,從廂軍中挑選出一批青壯年加入水軍,等形成戰鬥力後,他日有意燕雲可爲一支奇兵,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愛卿的意思是說如果順利執行此計劃後,朝廷每年因爲南北兩條航線而盈利近五百萬貫嗎?”皇帝趙頊看完《大宋皇家海運南海航線請示札子》後問道。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趙頊在做潁王的時候就受到王靜輝的影響,多次去戶部那裡翻閱大宋財政資料,當然知道這五百萬對現在的帝國財政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

“是的,聖上,事實上每年盈利五百萬貫不過是朝廷的進出口貨物稅收和皇上您在大宋皇家海運中的股份分紅罷了,它的效果還不僅如此!聖上可以設想一下:當海上貿易發展起來以後,必然會刺激與之相關的諸如造船等行業,大宋地作坊將會爲了滿足海外市場地需要而全力生產貨物。可以預見的是其新開業地作坊將會大大增加。就算朝廷不增加稅收比例,那新開業的作坊所上的稅將會比原來多多少?新開業的作坊又需要多少人手才能夠夠用?須知種田要看季節。而作坊生產則是不受任何影響地!這樣流民將會大大的減少,如果聖上採取諸如‘商鋪吸收多少廂兵,相應的稅收將會減免多少’之類的政策,那廂軍規模將會輕而易舉的得到進一步的控制……”

“聖上可知道臣在楚州那裡發展海運。效果良好,而且還因爲海運,楚州僅在一兩年的時間裡,便又多了兩個人口過十萬的城市,要知道那裡原本是荒涼的小魚村!泉州、杭州還有南方有很多適宜的港口,條件遠比楚州要好地多,相信幾年下來,大宋的版圖上又會因爲海運貿易的發達而多出幾個城市來!”

……

剛纔還憂心朝局的皇帝趙頊,現在已經被王靜輝的“畫餅”戰術搞得不知道東南西北了,彷彿現在浮現在他眼前的便是大宋船隊開往海外夷國。而返程的時候則裝滿了金銀珠寶的景象。這一切不得不拜王靜輝那條三寸不爛之舌地功勞,就連他自己也被話中所描述的景象所吸引。

“南海貿易航線不過是個總稱罷了,事實上又分成很多條細小的航線,甚至可以通過海上運輸,將大宋的瓷器、絲綢等物運抵西方的大食,成爲海上絲綢之路!就是近處也有很好的貿易對象,比如大理南部地蒲甘(大致是今緬甸)盛產玉石翡翠、紅藍寶石,但陸上道路不通而且瘴癘遍佈非常兇險。在那裡只需要幾匹布便可以換到幾塊優良的寶石,返回大宋則是萬倍以上的利潤,最適合海上貿易。最重要的便是南洋由數以千萬計的小島組成,上面人煙稀少甚至是根本就沒有人,但物產卻是極爲豐富,大宋缺銅。但在那裡不僅由比大宋多得多的銅,還有豐富的金銀鐵等礦藏;在那裡種植水稻可以達到每年三熟,我大宋若是佔了這些海外飛地,加以開發變成大宋的糧倉,那以後就不用怕任何災荒年景了!”

一時間王靜輝說得是天花亂墜,大力吹噓發展南部航線海外貿易和開發南洋的好處,反正他也不怕牛皮吹爆,這個時代連海南島對於大宋人來說都是個非常恐怖的地方,更不要說南洋了,沒有任何人比他更清楚南洋的情況。況且他也不算是吹牛,在過去的時空中,年輕的戰士都在討論如何懲罰東南亞的那幫無賴們,他們的家底自然是摸得清清楚楚,要是讓王靜輝畫世界地圖還比較困難,但若是畫東南亞地圖,則容易的多。

大宋經濟發達,大宋的錢幣就是後世的美鈔,和大宋發生貿易往來的國家如遼國、西夏、高麗等國對大宋的銅錢是十分歡迎的,甚至遼國只吃不吐,嚴禁宋朝的銅錢流回大宋,搞得大宋每年鑄幣都需要數十萬斤銅,就這樣還不夠使用,迫不得已鑄鐵錢,後來出現的“交子”、“關子”等原始紙幣,這也是被逼出來的。別的地方王靜輝不知道,但菲律賓的銅礦是世界有名,他成天琢磨着大宋經濟,就算爲了大宋經濟能夠順利運轉,他也要鼓動皇帝把菲律賓給佔了——有了銅便是有了印鈔機,大宋的貨幣政策才能夠穩定下來,有時候宋朝因爲銅錢缺少,不得不規定一貫等於八百文甚至是六百文。

皇帝趙頊和王靜輝交談甚歡,但不知道外面卻爲此鬧翻了天——皇帝早就該吃午飯了,可是幾次催促都被趙頊嚴詞哄了出來,搞得下面的小太監惶恐不安,沒有辦法只有通報慈壽宮的太皇太后,想讓曹老太太出面來讓皇帝吃飯。

惠壽宮內,高太后和蜀國長公主都在這裡,每天配曹老太太打牌下棋是她們兩人的必修功課了,再用過午膳之後,幾人正和幾個宮女逗弄王靜輝剛出生的女兒時,慈壽宮太監總管悄聲走到太皇太后身邊,耳語了幾句後,看到曹老太太站起身來,高太后和蜀國長公主還以爲發生了什麼緊急的事情。便也都站起來用詢問的眼光看着太皇太后。

“予兒。駙馬這幾天都在忙什麼呢?”太皇太后溫聲問道。

“回老祖宗,駙馬這幾日除了和我在一起之外。便在書房讀書,這兩個月駙馬特別喜歡讀《尚書》,有空閒的時候便去歐陽修大人那裡去求教學問。”

“劉安,知道皇上和駙馬在福寧殿說些什麼嗎?”

“皇上是和駙馬單獨面談地。身邊沒有留下一個伺候地,旁邊也沒有其他大臣相陪!”

蜀國長公主說的太皇太后都知道,不過皇帝趙頊和駙馬在一起不可能因爲一本《尚書》討論學問便投入到忘了吃飯地地步,他們肯定討論的不是《尚書》。這幾日朝局變動的厲害,聽聞連司馬光都寫信給駙馬,希望他能夠出面說和幾句,現在趙頊的耳朵除了成天喊着變法地王安石之外,便只有駙馬的話還能夠聽得進去了,想到那天皇帝趙頊居然一身戎裝來給她叩安,太皇太后心中都有種不安的感覺。

“不管他們現在在討論什麼。都必須終止了!”

太皇太后心中打定主意後,便擺駕福寧殿,高太后和蜀國長公主隨行左右。現在就是王靜輝真的把南洋的特產擺到皇帝的身旁,趙頊也不能再仔細看了——太皇太后是最受尊敬、最有威望的皇室成員,更何況還有生母高太后同來?他必須接駕,王靜輝只得跟在趙頊的後面,走到福寧殿門口接駕。

“官家,和駙馬說什麼事情呢。這麼高興?”曹老太太看到皇帝趙頊滿臉興致高昂的表情問道,她雖然常住慈壽宮,但對趙頊的處境是非常關心地,皇帝的喜怒哀樂都會第一時間反饋到她那裡。本來以爲皇帝將會是一張苦瓜臉,沒想到好像前方打了勝仗一般這麼高興,心中不由得非常疑惑:駙馬還真的這麼有本事?!

“娘娘。駙馬向孩兒獻了幾條治國安邦之策,孩兒正和駙馬在這裡商議呢!”趙頊興奮的對太皇太后說道。

“噢!那官家也要注意身體啊!官家的身體纔是大宋的基石!”

“孩兒知錯了,沒想到驚動了娘娘,是孩兒不孝!”

“駙馬也在留下吧,官家不吃飯難道也要讓駙馬跟着捱餓?”

共赴御宴,這在當時是皇帝對大臣莫大的恩寵,要不然只有在招待國外來賓或是重大節日的場合,大臣纔能有機會和皇帝一起吃飯,太皇太后地懿旨自然是對王靜輝的恩惠了,皇帝趙頊更是非常贊同,留下王靜輝一同吃飯,太皇太后也不細問駙馬到底和皇帝說了什麼,把小皇帝烘的這麼高興,便走了。

“如卿所說,南海航線上只要朝廷提供護航保證,便可以大規模採取貿易了嗎?”飯後在福寧殿的一座偏殿中,趙頊命人點亮燭火和王靜輝坐在八仙桌旁一人一杯清茶,在那裡秉燭夜談。

“聖上,南海航線的海盜遠比北方航線要兇猛的多,大宋由於民間地禁兵政策,大宋海船的自衛武器比較缺乏,大多進行的都是近海貿易,當然也有遠行到過大食的,但終究還是少數。現在大食到南洋的貿易主要是把握在大食人手裡,而且大宋到南洋之間的貿易,中間也有相當的份額是由大食人所掌握的,在泉州定居大宋的大食人便是其中的一支,他們都是靠海外貿易發家成爲一方富豪的,可見海外貿易的利潤之厚,實在是讓人心動!”

皇帝趙頊點點頭,說道:“不錯,光是北方航線的收益便如此豐厚,現在連朕都想看看南方航線會給我們帶來什麼了!不過這是否有與民爭利之嫌?”

王靜輝笑着說道:“聖上勿憂,南方航線海盜叢生,原本貿易量就十分有限,臣設想以大宋皇家海運爲主體,配以大宋水軍沿途護航,想加入的海外貿易的獨個商家也可以加入船隊,受到大宋水軍的保護,不過將會根據貨物和船的大小收取一定的護航費用,這樣不僅不會於民不利,而且還會受到杭州、泉州商家的歡迎,臣可以預言:江浙一帶的商家聞此消息必然歡呼雀躍!”

“改之不會只爲了海外貿易的利潤而提出這項計劃吧?”皇帝趙頊笑着說道。他和王靜輝相處了幾年之後。覺得這個年輕人幾乎每一步都是有很深地算計地,連王安石也常在他的耳邊讚歎駙馬地眼光深遠。

“聖上明鑑。下午的時候臣曾對聖上說過:南洋物產豐富,大多數島嶼都沒有人居住。”見趙頊點點頭,他又繼續說道:“臣料定受海外貿易鉅額利潤的誘惑,大宋商家肯加入船隊將不會在少數。那水軍所獲得的護航費用將不會在少數,水軍不僅可以得到武器上地補充,而且還可以擴大水軍的編制,在護航的過程中詳細畫出沿途重要的島嶼,將廂兵運抵這些重要的島嶼上設置城寨,駐軍農墾,那裡的土地肥沃,一年三熟再不濟也足以夠他們食用。長此以往,這將會我大宋的領土,不僅可以分流國內的多餘的廂兵。而且還可以闢土千里成就武功!”

趙頊站起來來回走動了幾圈說道:“今天與愛卿長談,朕真是獲益良多,愛卿呈送的這兩本札子固然很好,但恐有與時俱進會反對,恐怕朝中反對地大臣亦不在少數!”

王靜輝笑着說道:“聖上勿憂!我大宋發展海外貿易是將我大宋的燦爛文化傳播到海外,使那些蠻族也能夠受到聖人的教化,到時海外夷國來朝,也好彰顯我大宋德備天下!再者說來。大宋皇家海運中其他股東的來歷也並非這麼淺薄,臣不相信朝中大臣與之沒有關聯,所以臣想朝堂之上反對的聲音將會很少。倒是這個計劃除了朝廷需要派出水軍護航之外,其他的並沒有朝廷需要做的了,只等坐地收錢便可以,臣想政事堂的幾位相公必不會爲難!”

趙頊聽後啞然失笑:“好你個王改之。連這些都算計好了!妙!妙!妙!”

“哼!西方人沒有少用傳播基督教來當遮羞布向外擴張,我也換個傳播聖人教化來擴張,正好能夠封住那些反對派地嘴巴!”王靜輝心中得意的想到。

“聖上,其實大宋應該多多向外出口儒家典籍,出口的越多對大宋越有利,而不能限制甚至是藏着椰着,那樣對大宋的將來是極爲不利的,臣請聖上廢除原有限制書籍外流的法令,重新修訂更適合地書籍出口管制法令,萬世之後的人們也會稱讚聖上今天的英明!”

這幾年經過王靜輝和商務印書館的努力,宋朝原來的限制書籍出口的政策已經名存實亡了,不過在王靜輝的強力建議下,大宋有關農業、數學、醫學等等自然學科的書籍嚴禁帶出大宋,只對以往的儒家經典書籍和佛經、道家經典的書籍出口放寬尺度。

趙頊好奇地問道:“這是何故?不過現在大宋書籍出口不都是已經修改過了嗎?”

王靜輝反問道:“臣斗膽請問聖上:‘高麗是親大宋多些還是親遼國更多些?’”

趙頊說道:“可能是親大宋多一些。”

王靜輝說道:“如果在沒有遼國給高麗施壓的狀況下,高麗是親大宋更多些,這中間除了契丹人的殘暴之外,更主要的是高麗文化是承襲大宋的,他們民間說話可能我們聽不懂,但他們是使用漢字的,朝中官員對儒家文化也都精通。聖上,高麗其實就是個例子,大宋想海外夷人輸出儒家經典也是有利於他們嚮往大宋,對大宋充滿好感,把他們變成高麗那樣對大宋友好的國家,尤其是現在大多數海外國家都還沒有自己的文字,現在對他們進行文化輸出正是時機!現在所執行的書籍出口尺度都是以前臣建議太上皇臨時實行的,並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承認,所以還請聖上明確的確定一下才好!”

趙頊說道:“那愛卿寫個摺子呈送上來,待朕和中樞政事堂的相公們商議一下後就可以頒佈使用了!愛卿,海外蠻族真的沒有自己的文字嗎?那他們是怎麼記述自己的歷史的?他們有詩歌嗎?這些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

趙頊畢竟是年輕,他不能想象自己的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那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的。王靜輝也是很好笑的說道:“高麗現在就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使用的便是我們的漢字,不過他們有語言而已,在此之前的歷史、詩歌等等都是通過一代一代口口相傳才得以保存下來的。倭國在唐朝的時候派人到中土來學習,他們的語言和文字也是參照我們的漢字來的。其他的諸如契丹、党項一開始都是沒有文字的……”

第102章 安石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63章 路難第23章 請帖第29章 文化產業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83章 取捨第234章 去職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56章 因勢利導第12章 算賬第54章 上邪第145章 急招第108章 糧食第88章 天價第89章 貪污第258章 統計局第391章 突襲第381章 硫球第306章 斷仇第28章 文聯第310章 衝突第374章 創意第391章 突襲第4章 鑑寶第93章 病危第92章 郵政第68章 平息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417章 格局第209章 轉變第220章 三封信第304章 交換第265章 解煩第68章 平息第119章 體檢第333章 緩兵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307章 投身第318章 藉口第101章 來信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52章 心意第320章 強弱第51章 難眠第105章 銀行第192章 難耐第242章 地產第407章 補給第79章 新生第426章 圈套第392章 謎底第391章 突襲第430章 相聚第415章 諷刺第46章 收官第61章 雨至第132章 宿命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285章 退卻第255章 發現第53章 爭取第53章 爭取第26章 漣漪第400章 女直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187章 烽火第4章 鑑寶第210章 獵人第351章 佈局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264章 勘查第86章 赴任第285章 退卻第228章 渴望第188章 實力第359章 責問第28章 文聯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74章 創意第256章 神壇第272章 威懾第420章 馬屁第313章 亂局第285章 退卻第238章 宴請第80章 參謀第169章 頂缸第247章 水利第423章 抽血第369章 奴隸第356章 圖謀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362章 分裂第313章 亂局第429章 轉移第400章 女直第82章 結婚第398章 脅迫
第102章 安石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63章 路難第23章 請帖第29章 文化產業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83章 取捨第234章 去職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56章 因勢利導第12章 算賬第54章 上邪第145章 急招第108章 糧食第88章 天價第89章 貪污第258章 統計局第391章 突襲第381章 硫球第306章 斷仇第28章 文聯第310章 衝突第374章 創意第391章 突襲第4章 鑑寶第93章 病危第92章 郵政第68章 平息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417章 格局第209章 轉變第220章 三封信第304章 交換第265章 解煩第68章 平息第119章 體檢第333章 緩兵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307章 投身第318章 藉口第101章 來信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52章 心意第320章 強弱第51章 難眠第105章 銀行第192章 難耐第242章 地產第407章 補給第79章 新生第426章 圈套第392章 謎底第391章 突襲第430章 相聚第415章 諷刺第46章 收官第61章 雨至第132章 宿命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285章 退卻第255章 發現第53章 爭取第53章 爭取第26章 漣漪第400章 女直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187章 烽火第4章 鑑寶第210章 獵人第351章 佈局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264章 勘查第86章 赴任第285章 退卻第228章 渴望第188章 實力第359章 責問第28章 文聯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74章 創意第256章 神壇第272章 威懾第420章 馬屁第313章 亂局第285章 退卻第238章 宴請第80章 參謀第169章 頂缸第247章 水利第423章 抽血第369章 奴隸第356章 圖謀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362章 分裂第313章 亂局第429章 轉移第400章 女直第82章 結婚第398章 脅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