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倒計時

李泉構築的五個木寨呈梅花狀分佈,方圓五里之內有五個相隔不到一里的木寨,中間則是中軍大帳,除去每個木寨需要兩三千人駐紮在內之外,其餘兵士的營地就在這木寨所構成的防禦圈之內,由於木寨之間相隔非常近,站在木寨上的箭樓中便可以用箭矢來爲相鄰的木寨做掩護。潑喜軍雖然主體都是生活在西夏的漢人,但他們也繼承了党項人的騎射功夫,這麼近的距離若是被弓箭手瞄準的話,絕對沒有幸免這一說,所以李泉對這樣的工事非常滿意,唯獨補給要從據此最近的大吳神流堆來獲得,如此轉運對潑喜軍以後的發展極爲不利。

黑夜爲宋軍的行動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不過同樣作爲偷襲,楊崇嶽不可能使用投石車這樣的大型攻城利器,不過好在天機的工匠營爲他們提供了一種可以拆散便於組裝的中型投石車,但是這種可以組裝的投石車必須在工匠營的監督下才可完成組裝。

儘管如此,種諤還是對這種投石車讚不絕口──他所帶來的燃燒彈只有很少是可以用弩炮來發射的,這種可拆裝的中型投石車投擲燃燒彈的距離雖然只有百丈,但在夜幕的掩護下,這個距離已經足夠了。

由於距離敵人的木寨實在是太緊,爲了達到襲擊的突然性,工匠們都是摸着黑來組裝投石車地。當投石車準備妥當已經都後半夜了。楊崇嶽並沒有對五個木寨塌全部同時發起攻擊,只是重點照顧了面向武寧堡的三個。一聲令下,十五部中型投石車和弩炮將一個個黑乎乎的“酒桶”朝黑暗中的木寨投去。

在木寨城頭守夜的哨兵在宋軍點燃火摺子的時候第一時間便發現了近在咫尺地宋軍,還沒有等他們反應過來,一個水桶大小的木桶便出現在木寨的城頭。“轟”的一聲巨響,城下的宋軍藉着城頭升騰起的巨大火焰便看到那個剛纔還呼叫的哨兵被燃燒彈爆炸的火焰所吞沒!

李泉不用哨兵通知也知道自己被偷襲了。不過他心中並不着急──完善的防禦體系給了他充分的信心,尤其又是夜戰,宋軍在木寨地防禦面前佔不了什麼便宜,這次宋軍的夜襲在他心中除了造成一些麻煩,打攪了自己的清夢之外沒有任何效果。

正當李泉在牀榻上慢慢的穿衣服的時候,他又聽到了同樣地響聲,一陣藉着一陣,一聲比一聲響亮,他乾脆披上了一件外套,還沒有他出營帳。一名校尉便衝了進來見到李泉後便有些驚慌失措的大聲說道:“李帥,大事不好了!宋軍也不知道使用了什麼火器,前方三個木寨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其中一個木寨前半邊全部被炸塌了!還請李帥早作決斷!”

李泉聽後大驚失色,大宋的火器他不是沒有見過。這兩個月他和楊崇嶽每隔幾天都要交手,宋軍在戰鬥中沒有少使用火器,當初建這五座木寨爲的便是對付宋軍的火器,但沒有想到宋軍又裝備了威力更大地火器!

雖然爆炸聲還在繼續,黑暗的天空已經被戰火染得紅透了半邊天。但李泉已經在最初的慌亂中鎮定下來,他知道敵人夜襲爲地便是動搖軍心形成潰敗,外面的聲勢這麼大。但自己兵員損失未必有想象中那麼多,最重要的是現在必須趕快出現在將領面前,不然軍心浮動那可就真的無力迴天了!

“傳本帥的將令,若有陣前退縮者立斬不赦!本帥即可與將士共同迎敵!”李泉沉聲說道。

李泉是李清幾個兒子當中最大的,也是最有才幹的,他從小便從潑喜軍中長大,和歷史上以往名將的後繼人與軍中原有老將多有摩擦不同,他有本事也有才幹,作戰勇猛。在潑喜軍這樣的精銳部隊中也是素有威名,將士上下對他都信服地很。李清能夠讓他帶領四萬沒有分拆的潑喜軍來對付宋軍的威脅,完全是看重了他這一點。

不過令李泉沒有想到的是,同樣是火器,燃燒彈的威力比他見過的任何一種火器都要大的多──宋軍對東南的木寨僅僅一次齊射,四發燃燒彈便在第一時間將這座木寨幾乎夷爲平地,朝向宋軍的那一面木寨工事整體垮塌。與燃燒彈現實的威力相比,潑喜軍的傷亡則更加直觀──受襲的三座木寨在還沒有見到宋軍面目的時候,兵員損失便已達到了數千之多,大都是被燃燒彈直接炸死、震死或燒死!配上燃燒彈造成地獄一般的效果,李泉軍的第一道防線全線潰退,三座木寨還沒有發揮他們的作用,便已經爲宋軍所有──宋軍也只是見到了三座燃燒正旺的廢墟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根本就不可能進入木寨和敵人廝殺,只能夠通過木寨之間的間隙朝中軍殺去。

李泉不知道,當初在燃燒彈試爆的時候,王靜輝就對它的破壞力讚不絕口,這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甚至除了在射程上比他所構思中的火炮差了許多之外,在爆炸威力上絕對不是火炮所能夠相比的──一個“酒桶”內的輕質油所產生的爆炸威力即便是後世普通口徑的炮彈也不如,更不要說早期原始的開花彈了。不過王靜輝心中非常明白,即便燃燒彈有着這個時代無與倫比的爆炸力,但戰爭中這東西使用起來有太多不方便的地方,不要說儲運困難,就是產量也是絕對無法和火藥相比的,造價上更是沒有可比性──在這個時代還沒有非常有效開採石油的工藝,現在所獲得的石油大多都是來源於冒頭地油礦。採收效率低下是制約燃燒彈產量的重要障礙,這次種諤帶來的燃燒彈數量已經是大宋存貨的一半還多了!

燃燒彈的威力就是遠在武寧堡城頭的種諤也能夠感受地到,明亮的火光將敵人的駐地變成詭異的暗紅色,他手中的望遠鏡雖然僅僅能夠勉強看到其中有人影在晃動,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前線戰況的激烈──無論如何,李泉在這兩個月中費盡心機所構築的木寨塌防禦體系已經在宋軍燃燒彈面前變成了一個笑話。李泉經此一戰後再也沒有資格堵住武寧堡這條出口,再向北便是一馬平川的大草原!

在李泉身先士卒的帶領下,初期遭受重大損失的潑喜軍終於開始安定下來,開始有條不紊地展開反抗,李泉見到戰局逐漸穩定下來,心中也不僅鬆了一口氣。不過還沒有等他鬆懈下來,一羣黑色的煞神將開始穩固的戰線攪得一塌糊塗──一支身穿黑色服裝的騎兵殺了進來,騎兵羣當中不斷的有人將一些黑乎乎地東西扔進前方抵抗的潑喜軍當中,一時間爆炸聲連連響起。更爲致命的是這支騎兵彷彿具有魔力一般,手中使用着與其他宋軍不同的長把大刀。只要被砍中,受傷者立刻便倒地不起──他們的兵刃上有毒!

這支突入潑喜軍中地騎兵便是無心所帶領的特種部隊,他們在此時的潑喜軍將士眼中是當之無愧地殺神,以這支騎兵爲前鋒,無數的宋軍尾隨在他們後面殺了進來。無心的特種部隊在成軍後。雖然經歷了不少大場面,但每一次都是打悶棍,除去幾個月前被李清的親軍追殺狼狽而逃之外,從來沒有一次正面面對對手大戰一場。這一次無心正是處在“箭頭”的“箭尖”上,一時間帶着特種部隊在潑喜軍中左衝右突。將剛剛開始穩固下來的潑喜軍防線攪得一塌糊塗。

這一次種諤和楊崇嶽都下足了本錢,聚集在武寧堡的四萬宋軍,這一次突襲便動用了三萬。只剩下一萬和種諤來守城。宋軍以優勢兵力對已經驚惶失措的潑喜軍展開了水銀泄地一般的進攻,無心地特種部隊並沒有深入太遠,只是不斷的在潑喜軍的防線上衝殺,李泉在僅存的兩個木寨城樓上看得清清楚楚,現在他也是拆了東牆補西牆,面對這樣難纏的對手,他此時也是束手無策。

當陣陣“轟隆”的爆炸聲再次在潑喜軍中響起的時候,李泉知道這是宋軍後備行動遲緩的弩炮或者投石機跟上來了,它們正在向潑喜軍將士密集的地區投射火器。雖然此時投射的火器並沒有開始的時候燃燒彈那麼誇張,但對已經成驚弓之鳥的潑喜軍來說,這是致命的。此時自己麾下的將士也僅能夠憑藉平時森嚴有度的軍法在戰鬥。

宋軍將弩炮的傾角挑高,旁邊裝彈手熟練的將後面馬車上的火器彈藥放在發射巢中,點燃火器一鬆拉桿便將炸彈發射了出去,在這裡根本不用瞄準,到處都是人,只要注意不要發射到自己人頭上就可以了,然後便是快速轉動手輪,將發射巢在卡回原位準備下一次的發射。採用了荊輪機鉤的弩炮發射效率驚人,一臺弩炮發射火器的效率可以頂得上十臺老式投石機。

看着自己陣營當中不斷爆炸的火器,李泉無奈的下令全軍後退到僅存的兩座木寨之中,因爲宋軍的火器實在是太過厲害,所以木寨也不是久留之地,必須後撤至大吳神流堆,至於那裡能不能守得住,李泉心中實在是沒有底。不過令他比較安慰的是宋軍不善騎射,又缺乏馬匹成立騎兵,在廣闊的草原上,騎兵纔是真正的戰力!

種諤和楊崇嶽所策劃的這次偷襲非常成功,宋軍一直追到僅存的兩座木寨之前,便停了下來,一邊整頓軍隊收拾戰場警戒木寨塌中的潑喜軍,一邊等候投石機的到來,準備再一次發射燃燒彈來摧毀木寨。

不過這次宋軍存心想要打垮李泉,武寧堡的兵力留下一萬守軍來看家,其他的全都參加了這次夜襲。在短暫的收攏軍隊後,楊崇嶽便派遣兵士慢慢的從木寨兩側進行合圍──這木寨也是不錯的防禦工事,他相信敵軍主帥在見識過燃燒彈地威力後。絕對不會傻等着自己再用燃燒彈來轟擊,敵人現在最佳的做法便是藉助木寨的防禦工事來阻礙宋軍的攻勢,獲得一線喘息之機整頓軍隊,然後有序的後撤,而楊崇嶽則是希望能夠完整的獲得這兩座木寨,在此基礎上也省地自己再建新城寨了。

敵我雙方的主帥都有同樣的想法。就像事先演練好的一般,李泉果然趁着這段時間收攏殘軍陸續後撤,不過令李泉非常痛心疾首的是自己的軍隊整個被打殘了,三萬兵士到現在粗略估計了一番不過才剩下了一萬出頭。這樣的損失可是潑喜軍成軍以來頭一次損失這麼慘重,他真是不知道該如何向自己的父親交代,不過時間已經不容他過多思考,現在如何把這剩下的軍隊安全的帶到大吳神流堆纔是最主要地。即便是到了目的地,那裡也不足以防禦宋軍──由於前期宋軍對李清發動的偷襲,除了嘉寧軍司附近的古烏延城還算完整之外,其餘的城寨都是重建或是乾脆廢棄了。這三四百里地路可並不好走!

李泉不是不想將剩餘的這兩座木寨燒燬,不過正是因爲城寨的主體是木質結構,所以他曾嚴令在寨內生火或是堆積易燃物,就是接收補給的時候也不在城寨中停留,而是直接運送進木寨保護圈內。到現在反倒是因爲這一點使他在短時間內居然沒有辦法來毀掉這兩座木寨,況且留給他的時間不多,宋軍隨時可能會對他發動進攻,更要命地是宋軍在短暫的停頓後便開始有包圍城寨的動向,這就迫使李泉顧不得焚燬木寨了。全力逃走纔是最重要地事情。

楊崇嶽在半個時辰之後終於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剩下的兩座木寨,雖然根據戰場統計,他們並沒有全殲李泉所部。但戰果卻是豐厚異常──除去大量的糧草、馬匹之外,還有數量相當多的攻城器械,僅僅投石車就有六七十部之多,中間也有很多損壞的,但簡單的進行修復完全可以使用。楊崇嶽雖然對武寧三堡的防禦體系非常自信,但在看到這麼多的攻城器械後,心中也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幸好是先下手爲強,看這架勢李泉肯定是在等他老子將周邊勢力全部擺平後,便全力奪取武寧三堡了。到時候得手地機率還是非常大的。

李泉在離開木寨後,便組織軍隊開始有序的撤退,在撤退的途中也是謹小慎微,他害怕路上遭受突襲──在黑夜當中什麼事情都會發生,只要天還沒有亮,自己就處於危險當中,這中間絲毫鬆懈不得。不過好在自己麾下的這些將士是百戰之師,在如此困境下還能夠有條不紊的執行自己的命令,這也讓李泉心中安定了許多。

儘管潑喜軍在有條不紊的撤退,但要走也並不是這麼容易的──宋軍並不是大方的放他們走,在他們的身後有數千騎兵尾隨其後,既不靠的非常近,也不拉下很遠,總是吊在他們的後面時而突襲,時而保持距離,後面負責斷後的軍隊就這樣被一點一點的消耗掉;更要命的是李泉在歸途中居然還碰到了宋軍的埋伏!

種諤其實早就想拿下李泉了,不過他也知道想要全殲對面的敵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圍三闕一也是爲了削弱敵人拼死抵抗的決心,爲了行動上更加有把握,他還是調遣了十里井的部隊──只是使用了那裡的五千騎兵,快速的突進到這裡先行埋伏。不過負責埋伏的將領也沒有想到種諤放回來的潑喜軍這麼多,在觀察到這些敗軍居然還以相對整齊的隊形撤退的時候,他果斷的放棄了蠻幹一場的打算,只是伏擊了斷後的軍隊,正好碰上了無心所率領的追擊部隊,全殲了負責斷後的這兩三千斷後軍隊。

當王靜輝收到種諤戰報的時候,種諤已經率軍奪取了大吳神流堆,兵鋒直指古烏延城,終於在古烏延城趕上了李泉,並且將他團團包圍在這座小城池之中,而李泉身邊結合原有的守軍,絕對不會超過一萬人,而且其中李泉舊部大都已經失去了戰鬥力,拿下古烏延城俘虜李泉指日可待!

這份戰報通過情報系統傳遞要比給皇帝趙頊的正規渠道要快,不過具體情況還並不是很清楚,在將這份重要情報上呈後,王靜輝終於可以輕鬆的坐在自己的水池旁豎起魚竿悠閒的垂釣了──李清的算盤徹底落空了,儘管他幾乎把東部黨項貴族給滅了,也擺平了樑太后的大軍,但在對大宋的爭鬥中再一次落了下風,就算種諤不趁着李清未歸之時攻打嘉寧軍司,李清以後的日子也絕對不會好過──李清退出歷史舞臺的日子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了!

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380章 功成第194章 冰封第91章 廂兵第101章 來信第77章 兩難第126章 長相守第348章 試刀第380章 功成第40章 釣魚第230章 施壓第81章 賜婚第92章 郵政第35章 演戲第103章 準備第280章 毒藥第169章 頂缸第231章 誘惑第180章 默契第101章 來信第391章 突襲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1章 手術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216章 亮旗第60章 將至第33章 拜訪第302章 取捨第139章 關節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61章 先手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280章 毒藥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417章 格局第146章 傳位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226章 改變第151章 同行第89章 貪污第51章 難眠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204章 激將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167章 種子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180章 默契第75章 兼容幷蓄第225章 舌戰第164章 推託第53章 爭取第205章 血戰第227章 狀元第238章 宴請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8章 起步第303章 縱橫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202章 攻守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58章 統計局第68章 平息第257章 變而變第32章 求助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145章 急招第365章 叛亂第286章 契機第86章 赴任第403章 稅法第75章 兼容幷蓄第309章 烏龍第347章 賀壽第78章 制舉第35章 演戲第421章 創新第52章 心意第70章 漸變第207章 樑太后第51章 難眠第295章 主戰第56章 因勢利導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294章 平安歸來第427章 廉政第274章 進步第52章 心意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331章 捨棄第319章 天變第234章 去職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429章 轉移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40章 禁忌
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380章 功成第194章 冰封第91章 廂兵第101章 來信第77章 兩難第126章 長相守第348章 試刀第380章 功成第40章 釣魚第230章 施壓第81章 賜婚第92章 郵政第35章 演戲第103章 準備第280章 毒藥第169章 頂缸第231章 誘惑第180章 默契第101章 來信第391章 突襲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1章 手術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216章 亮旗第60章 將至第33章 拜訪第302章 取捨第139章 關節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61章 先手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280章 毒藥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417章 格局第146章 傳位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226章 改變第151章 同行第89章 貪污第51章 難眠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204章 激將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167章 種子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180章 默契第75章 兼容幷蓄第225章 舌戰第164章 推託第53章 爭取第205章 血戰第227章 狀元第238章 宴請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8章 起步第303章 縱橫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202章 攻守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58章 統計局第68章 平息第257章 變而變第32章 求助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145章 急招第365章 叛亂第286章 契機第86章 赴任第403章 稅法第75章 兼容幷蓄第309章 烏龍第347章 賀壽第78章 制舉第35章 演戲第421章 創新第52章 心意第70章 漸變第207章 樑太后第51章 難眠第295章 主戰第56章 因勢利導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294章 平安歸來第427章 廉政第274章 進步第52章 心意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331章 捨棄第319章 天變第234章 去職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429章 轉移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40章 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