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反間

大宋天罰島的火藥生產近幾個月來一直保持着最高的火藥產量,由於時局緊張,這裡已經不製作成品火器,成爲火藥的專門生產基地,但在這個時代火藥生產還是要受到原料的制約,產量不能再向上增長了。

王靜輝也因爲火藥供給問題大傷腦筋,在這個以冷兵器作戰爲主導的時代,火藥武器原本還是屬於從屬協助地位,但鑑於火藥武器在守城和攻城戰中的巨大效應,還在王靜輝本人推波助瀾式的催化,大宋的火藥武器列裝已經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水平,火器的製造是使用被大宋軍方空前的重視起來,天罰島那種落後的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水平,在戰爭和統治高層的關注下,日產黑火藥已經達到了二十石(宋制一石約合59.2公斤)的水平!

幾年來高速發展的大宋軍工尤其是火器的高速發展讓王靜輝感到非常欣喜,不過同樣也讓他非常頭痛——火器在這個時代無疑是“貴族”武器,造價還是顯得太高昂了,儘管他已經採用了各種手段,諸如向高麗甚至是倭國販賣火器,以平抑現在高昂的火器成本,現在一枚震天雷的成本已經降到了三百文的水平,若是考慮到販賣武器的綜合效應,那大宋裝備一顆這樣的火器可以降到一百文錢的水平。

火器裝備門檻雖然已經降低了,但現在的問題是大宋有心擴大火器裝備規模,而火器的製作原料卻是非常緊缺!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最佳途徑便是加緊對硫球的控制,從那裡得到製作火藥所需要大量的硫磺、硝石等資源,好運樣的話還可以進一步的將火藥地成本降低下來。

王靜輝向天罰島跑了幾趟,他有隨時出入天罰島的權力,有這種權力的人在大宋不過才四五個而已。除了他改進火藥成分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因爲設立天罰島是王靜輝所主張的,這完全是爲了加強火藥配方的保密程度——萬變不離其宗,火器的種類固然很重要,但沒有火藥一切都白搭,至少通過情報局反饋的消息,王靜輝知道党項人吃了火器這麼大的虧,興慶府和嘉寧軍司已經開出天價設法搞到大宋火藥地配方秘密,但更讓他感到毛骨悚然的契丹人對此地熱情更高。

對於遼國王靜輝從來就沒有放鬆過。儘管他知道現在的遼國已經不可能對大宋有什麼威脅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遼國雖然在衰弱,但它依然是這個時代武力最爲強大的國家,若是大宋沒有堅固的城牆和精湛的守城戰術,是無法和契丹人在平原上相抗衡的,讓他比較放心的是自己來到這個時空除了使遼國的經濟更加惡化之外,遼國地統治高層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最讓王靜輝感到有意思的是,種種跡象表明遼國的統治高層對火藥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因爲遼國現在也有火藥,但遼軍的戰術思想還是以騎兵作戰爲主導的。儘管契丹人自己非常清楚。對面的大宋無時無刻不想收回燕雲十六州,但在平原上作戰有什麼能夠比得上騎兵?在大宋沒有以十萬爲單位騎兵發動戰爭的能力之前,契丹人根本就對大宋無視,更何況論騎兵戰術和素質,又有誰能夠比得上遼國呢?這就決定了契丹人雖然對火器的作用感到很驚訝,但還沒有上升到興慶府和嘉寧軍司那個重視地高度。對火器感興趣的契丹人不是在大定府,而是在汴都開封!

“遼國也並非沒有能人啊!”王靜輝在心中盤算到,對於火藥的保密工作他自然是不敢大意的,他實在不敢想象若是遼國掌握了大宋生產火藥的技術,那歷史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但這無論如何對大宋決非是一個好消息。

好在大宋所有的軍用火藥全部都是在天罰島內生產的,而天罰島被王靜輝弄得如同鐵桶一般,不要說能夠上島,就是靠近都難比登天,若是誰能夠在這樣完備地防盜措施下還能得手,王靜輝恐怕真的要撞牆了。

發現契丹人重視火藥的線索是身在遼國大定府的大宋密諜傳回來的消息,一個遼國高官在法華寺內和與之交好的普照智禪師下棋的時候,把遼國駐大宋使節蕭佑丹建議耶律洪基發展火器當作笑話說了出來。這名普智禪師是大宋從大相國寺選出來到遼國“傳經”的高僧。他並不主持大定府間諜網,但還是將此告訴了他的“徒弟”,將這個消息傳回了大宋。任何有關火藥配方的情報,都是王靜輝所重視地,情報局聯手皇城司對這個遼國常駐大宋的使節蕭佑丹進行了細緻的調查,結論便是這個傢伙在暗中很是收買了一批大宋官員,千方百計的刺探大宋的火藥軍工生產情況。

在蕭佑丹收買大宋官員的名單上不乏幾個是位居三品的朝廷大員,但遺憾的是面對王靜輝的防盜措施,他們都無功而返,而收買像司馬光、文彥博和王安石這樣高品級的官員來爲遼國服務根本就是癡心妄想。情報上顯示這個蕭佑丹還派人去過楚州。從楚州市舶司下手想要知道大宋爲什麼有這麼充足的原料來擴大火藥生產。

蕭佑丹的這個動作立刻引起了王靜輝的注意,這個被耶律洪基放逐不受重視的遼國使節在他的心中危險級別立刻上升了幾個檔次,火藥配方是可以極大的增強火藥的威力,使火器更有戰爭價值,但能夠提升火器戰爭價值的途徑並非只有配方這一條路——任何武器還是要看它能不能大量生產,不能大量生產那對戰爭的影響還是非常小的,你汪能夠指望一挺機關槍來改變中國的歷史,當然除非他幹掉的是對方的皇帝或是重要大臣級別的人物。

遼國即便手中沒有最佳配方,但只要有了充足的原料供應,那照樣能夠大規模地裝備火器——遼國同樣具有生產火器的能力,甚至在歷史上在這方面還有幾種火器做得非常出色,甚至震天雷的原型就誕生在遼國!那對大宋來說可就是非常的不妙了。尤其是在去年十一月初的時候,遼國派出了使節團來向大宋恭賀太皇太后的誕辰,在路過河北的時候,便接受了韓琦的一份大禮——這可不是零星使用火器的演習,而是一場真刀真槍地火器軍事演習,除去沒有使用由石油做出來的燃燒彈之外,其他火器被韓琦傾囊而出,一場軍事演習打光了他手頭存貨地一半!大量的火器把遼國的使節團給嚇壞了,以往遼國使節團即使是在大宋的首都也是飛揚跋扈的,但這次卻一反常態,滿腦子都是火器爆炸場面的遼國使節團在汴都開封畢恭畢敬,讓皇帝趙頊君臣感到非常滿意。

蕭佑丹在火藥配方上碰了一鼻子灰,但要是能夠搞清楚大宋能夠大規模生產火藥的原料從哪裡來,這也是一項極大的收穫,要知道遼國的硫磺和硝石資源比大宋還要窘迫,那裡生產火器地成本更是高昂,能夠把成本降下來,使之能夠大量的應用於攻城戰當中,這對遼國統治高層還是非常有誘惑力的——正是因爲面對大宋高高的城牆,遼國纔不得不和大宋保持一種奧妙的平衡,這種平衡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儘管遼國實力衰弱了許多,遼國的統治高層也沒有蕭太后時代那樣具有吞併天下的雄心壯志。但能夠多一項對付宋軍的方法,遼國的統治高層還是非常高興的。

大宋火藥原料在王靜輝地推動下,這半年來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得知硫球這個海外小國居然擁有豐富的硫磺和硝石資源後,皇帝趙頊、王安石、司馬光和文彥博立刻現成楚州市舶司加強對硫球的硫磺和硝石的貿易往來,統治高層的重視使得大宋火藥原料在短時間內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天罰島的六成火藥原料來源都是依賴從硫球進口。這麼大地進口數量在百姓中是不知道的,但若是有心人想要打聽也並非是件難事,蕭佑丹很容易的便知道硫球的資源是大宋火器軍工的重要基礎。

王靜輝的情報網是信鴿傳輸情報,蕭佑丹的探子還在回汴都的路上,自從得知蕭佑丹這個危險人物對大宋火器這麼關心後,王靜輝也毫不客氣的對蕭佑丹投入了同樣的“關懷”。皇帝趙頊手下地皇城司力量還是強悍的,皇城司的活動範圍雖然很少出京畿路,但至少在大宋國內,哪個地方官吏看到皇城司辦案人員的腰牌不低下頭?王靜輝的情報局在這方面還是比不上皇城司,這次能夠對蕭佑丹進行如此嚴密的監控,這還要多感謝皇城司的力量,加上情報局的通信優勢,才險險的快了蕭佑丹一步。

“這個遼國探子不能留,要趕在他進開封城之前就要他消失,否則讓遼國知道硫磺和硝石的來源,恐對我大宋不利!”文彥博垂手說道。

“火藥原料來源事關重大,這個遼國探子斷不能留!”王安石在一邊說道。

“薑還是老的辣!”王靜輝在一旁腹誹着,他沒有想到文彥博居然還套用了後世黑幫老大的專署名詞“消失”,差點兒讓他在福寧殿上當衆笑出聲來。不過玩笑歸玩笑,能夠在大宋統治高層立足,幾十年宦海沉浮還能夠站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即便王安石、文彥博在面臨正事的時候,所施展的手段可決非後人想象的那麼正當。

幾個月前王安石的新法遭到質疑的時候,王安石就開始動皇城司的主意,想要依靠特務組織來鎮壓反對言論,不過皇城司和情報局的合作關係使得王靜輝提早意識到這個問題,橫加阻撓之後未果,雖然後來他才知道王安石與此事無關,完全都是那個喜歡玩弄權術的王雱搞出來的,但沒有王安石的佔頭,王雱敢這麼做?!

“愛卿以爲如何?!”皇帝趙頊將視線轉移到王靜輝的身上,周圍司馬光、文彥博和王安石也都看着他,因爲這個情報是他呈送的,這次會議就是爲了討論蕭佑丹的探子在楚州的事情,所以他的建議是非常有分量的。

“讓這個探子消失不難,根據路程計算,這個探子還要兩天才能夠進城,有充足的時間來滅口!不過滅口容易,但蕭佑丹肯定還會派去第二個、第三個探子去楚州,從硫球購買硝石和硫磺並非是一個小數,只要他隨便找個人到楚州一問便可以知道,所以防是防不住地,臣以爲還是不樣的好!”王靜輝說道。

王靜輝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就想過滅口的問題,但想想也就作罷了,無用功的事情他是不願意浪費精力的,人家蕭佑丹不停的派人,自己哪裡盯得過來。況且像蕭佑丹這樣謹慎有遠見的對手,幹掉他的探子反而會打草驚蛇,讓他更加小心謹慎,以後想要抓住他的尾巴可就難了,還不如順水推舟,以此爲釣餌謀取更大地利益。

“契丹也有船隊,他們向大宋的北方也進行走私,市舶司貿易船隊地護航艦隊也曾碰到過契丹海盜,據聞契丹也有水軍,這不可不防!”文彥博說道。

王靜輝轉身對文彥博笑着說道:“文大人以爲是契丹水軍厲害,還是我大宋的水軍更厲害呢?”

“兩軍雖然從來沒有交戰。但我大宋護航艦隊對付這些契丹海盜不費吹灰之力,想來我大宋水軍會更厲害些!”

“聖上,海上作戰不同陸地,大宋在陸上也許會受到騎兵的因素不如契丹,但在海上還是講求武器和航海技術,無論哪一樣契丹都遠遠不如我們,所以契丹根本無法在海上對大宋造成任何危害,即便他們買到硫磺和硝石也休想運回去!”

皇帝趙頊聽後點點頭,笑着說道:“愛卿似乎未盡其意,一定還有後策。儘管說來!”

王靜輝躬身說道:“聖上,大宋自去年開始向硫球購買硝石和硫磺大規模製作火藥,現在看來火器的成本已經在原有的基礎上又下降了三分之一,不過隨着我們購買數量的增多,硫球賣給我大宋的這些礦產價格也日趨上漲,這三分之一節省下來的成本很可能因爲硫球貿易的交易上漲而補回去!礦石價格地上漲固然是因爲我大宋的購買量大,而硫球的礦山開採一時跟不上的緣故,但更重要的是硫球想要藉着我大宋對礦產需求量增大的機會發財,人心不足蛇象!聖上,不要忘記硫球亦向遼國稱臣,手中又握有我大宋所急需的礦產資源,這是不符合我大宋的利益的!”

聽了王靜輝的話後,福寧殿衆人眉頭都不禁緊縮了一下,硫球不斷上漲地礦石價格確實也觸動了他們的心,自大宋開始採購硫球礦產開始,礦石價格在短短的半年當中價格上漲了一倍以上。王靜輝在去年建議大宋要向海外諸國發展勢力的時候,能夠打動他們內心的原始動力便是海外有着大宋非常缺乏的資源,硫球的硫磺的硝石在短時間內便將大宋火器的成本降了下來,他們自然不願意又漲回去。況且要是硫球學會了火藥製作,那大宋以後該怎麼辦?這對上坡繁榮地大宋海上貿易是個非常重大的隱患!

“愛卿可有何良策來解決?!”皇帝趙頊問道,他雖然意識到硫球有些不對着,並且遼國也要打硫球的主意,但他知道王靜輝既然把問題說了出來,自然會有解決的辦法。

“驅虎吞狼!用了國來對付硫於,然後大宋出面來收拾殘局!無論局勢如何發展,我大宋在海上的權威確實毋庸置疑的,遼國和硫球在海上的力量完全不是我大宋的對手,局勢發展到最後,還是要看我大宋水軍的臉色!”王靜輝說道。

“駙馬的意思是不攔截遼國地探子?!”文彥博反問道。

“不錯,我們要大方的讓遼國知道我大宋所生產的火藥原料完全依賴於硫球,只有這樣遼國纔會肯出動水軍壓迫硫球,我大宋可以從中謀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或是直接將硫球納入大宋的版圖,或是向硫球派遣駐軍,威逼硫球國主以更加廉價的方式供應大宋礦石,想怎麼做都是由我大宋來作主!”

“遼國人哪裡會這麼聽話?”司馬光有些不屑的說道,他也希望事情能夠完全按照駙馬的想法來發展,但這中間的變數太多,萬一發生了什麼意外,大宋的火藥原料來源被暴露了,則會引起很大的麻煩,最重要的還是因爲一旦出兵,不僅僅是軍費的問題,就連大宋的臉面也會受到影響——向一個臣服於自己的藩屬國出兵,理由實在是說不過去。

第217章 試製第108章 糧食第115章 退讓第99章 包公第159章 命苦第3章 壯麗第4章 鑑寶第390章 摩擦第93章 病危第375章 海上第70章 漸變第356章 圖謀第234章 去職第159章 命苦第86章 赴任第208章 迫降第320章 強弱第118章 不悔第422章 根本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50章 進策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246章 燃燒彈第97章 捷報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369章 奴隸第241章 持平第188章 實力第326章 談判第246章 燃燒彈第415章 諷刺第432章 劫船第204章 激將第150章 賭局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60章 紅利第397章 外交第386章 疑惑第329章 削藩第11章 手術第327章 埋伏第395章 內訌第257章 變而變第292章 西征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221章 告辭第245章 訟師第115章 退讓第115章 退讓第92章 郵政第9章 揚名第126章 長相守第428章 安內第430章 相聚第18章 印鈔機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79章 地權第203章 決絕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49章 彌合第69章 醫道第272章 威懾第412章 抉擇第59章 潛移默化第42章 得失之間第383章 取捨第34章 波瀾第376章 意外第89章 貪污第430章 相聚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139章 關節第107章 無謂第349章 道義第282章 定策第183章 情報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278章 顧忌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52章 心意第90章 前奏第404章 來州第92章 郵政第298章 憂心第219章 許諾第410章 鐵與血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332章 送行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301章 設套第17章 身份第5章 競拍第356章 圖謀第121章 開誠佈公
第217章 試製第108章 糧食第115章 退讓第99章 包公第159章 命苦第3章 壯麗第4章 鑑寶第390章 摩擦第93章 病危第375章 海上第70章 漸變第356章 圖謀第234章 去職第159章 命苦第86章 赴任第208章 迫降第320章 強弱第118章 不悔第422章 根本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50章 進策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246章 燃燒彈第97章 捷報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369章 奴隸第241章 持平第188章 實力第326章 談判第246章 燃燒彈第415章 諷刺第432章 劫船第204章 激將第150章 賭局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60章 紅利第397章 外交第386章 疑惑第329章 削藩第11章 手術第327章 埋伏第395章 內訌第257章 變而變第292章 西征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221章 告辭第245章 訟師第115章 退讓第115章 退讓第92章 郵政第9章 揚名第126章 長相守第428章 安內第430章 相聚第18章 印鈔機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79章 地權第203章 決絕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49章 彌合第69章 醫道第272章 威懾第412章 抉擇第59章 潛移默化第42章 得失之間第383章 取捨第34章 波瀾第376章 意外第89章 貪污第430章 相聚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139章 關節第107章 無謂第349章 道義第282章 定策第183章 情報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278章 顧忌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52章 心意第90章 前奏第404章 來州第92章 郵政第298章 憂心第219章 許諾第410章 鐵與血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332章 送行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301章 設套第17章 身份第5章 競拍第356章 圖謀第121章 開誠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