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談判

在種諤等人的眼中,古烏延城簡直是寒酸至極,不過在這草原上總比李泉以前的木寨要強的多,而且在攻城的時候由於所攜帶的火器威力還不足以和燃燒彈相媲美,對城牆的破壞也不大,所以經過簡單的修補,這城牆算是勉強恢復了它的功能。

王韶在西線萌井和青崗峽的一系列勝利給種諤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不過種諤雖然是立功心切,但也明白自己現在所面臨的敵人是如何老練可怕──這個時候宋軍營中得到的消息是潑喜軍主力在白池城和鹽州附近,但李清本人的去向卻不知道,種諤想當然的認爲坐鎮嘉寧軍司的正是李清本人,也唯有李清本人可以鎮得住手下的將領,不會因爲救援自己的兒子來削弱嘉寧軍司的防禦能力。

種諤和楊崇嶽的這種認識使得他們打算好好的利用古烏延城,把它當作釘入西夏的一顆前哨釘子,這裡有充足的糧草和武器,而隨軍而來的小型弩炮和可拆裝的中型投石機完全可以佈置在城頭上構築臨時的防禦體系。在古烏延城,種諤準備留下兩萬人來防守,其餘的人則儘可能的騎馬變成騎兵,專門來護送糧草和其他軍事物資向古烏延城集中。

正當種諤他們忙着佈置古烏延城城防的時候,王順在嘉寧軍司中也沒有閒着,他下令徵召全城十五歲到五十歲地男子參軍。這在大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西夏和遼國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不過這樣徵兵人數雖然是以倍數來擴張軍隊的數量,但總體戰鬥力就難以保證了,這從潑喜軍在這兩年中不斷擴充中就可以看出來,要是李清肯按部就班的以質量來擴充潑喜軍,那近二十萬的潑喜軍將會是一股極爲恐怖地力量。但現在不斷的征戰使得潑喜軍減員非常嚴重,這也顯示了其戰鬥力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是下降了。

嘉寧軍司中供徵召了三萬多符合條件的戰士,王順則將這三萬戰士平均分配到各個軍隊中,甚至是自己的鐵林軍全部打散重新分配,再次組建的鐵林軍人數也不過一萬七千左右,大部分的新兵全部都充斥到其餘部隊當中。王順這樣分配使得其餘部隊人數大大增多,不過由於新兵實在是太多,各軍原有編制更是被打散重建,相應的戰鬥力卻是下降了許多。對於自己能夠掌握的鐵林軍,王順只是吸納了極少經過挑選的精壯新兵,這樣鐵林軍雖然在嘉寧軍司中的兵力比重下降了不少,但論及戰鬥力還是穩居第一。

王順地做法雖然遭到了一些有見識的將領的非議,但也不過三兩人而已其餘各軍頭領對王順的安排都是非常擁護,尤其是在補充新兵的問題上,王順自己地鐵林軍也只要了兩千人而已,這更是得到了所有人的交口稱讚。經過這一次短暫的整軍擴軍,王順在嘉寧軍司的地位反倒是穩固了不少。各軍將領對他的命令反而更加服從了。

不過王順明白這樣地局面不會持續很久──鹽州雖然據此比較遠,但李清應該就在這幾天便會得到消息,這一來一返的時間充其量有十天。也就是說王順還能夠有十天左右的時間來掌握嘉寧軍司。如何在這十天地時間裡,既最大限度的削弱潑喜軍的實力,又不能讓返回嘉寧軍司的李清太過責難自己,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問題。

王順的難題很快便被宋軍的使者所解決了──種諤向嘉寧軍司派出了使者,希望能夠以李泉爲交換的代價,來和李清談判。長達半年的時間中,冰封都是化名王順隱藏在潑喜軍當中伺機刺殺李清,儘管有幾次機會他近距離地接觸過李清,但他卻沒有下手──李清身邊的人太多。殺了李清自己也活不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冰封是不會冒險做傻事的。王靜輝交給他的任務是儘可能的刺殺李清來動搖潑喜軍的抵抗意志;若是李清降宋,也要想辦法不露痕跡的殺掉他!

冰封從入西夏以來便再也沒有和王靜輝聯繫過,不過他知道他的師兄們有很多人都在武寧堡協助楊崇嶽,既然活捉李泉的宋軍就是武寧堡的宋軍,那自己的師兄們也很可能就在古烏延城,最有可能碰到的人便是無心。

“衆位將軍,對宋軍來使一事有何看法?”王順在嘉寧軍司大營中對着與會的衆多將領說道。

王順的話一落音,底下衆多將領都議論紛紛──這和李清在的時候完全不同,王順以前也參加過不少李清所主持的軍議,但李清治軍頗嚴,有他在主帥的位置上坐着,底下的將領哪敢交頭接耳?看來自己的威信還差的遠呢!

衆將議論的結果無非是宋軍藉此試探城中虛實,甚至乾脆是一個圈套,沒有必要來理會宋軍的談判要求。

王順拍了拍手掌冷言說道:“目前宋軍應該不知道大將軍不在城中,所以宋軍來使帶來的信件才提到大將軍的名諱。少將軍被俘,本將難辭其咎,所以本將將會親自率一隊親軍去古烏延城和宋軍談判,看宋軍能夠提出什麼要求,若是合理而宋軍又無意攻打嘉寧軍司的話,答應他們的條件以換回少將軍也是可以的!”

“王將軍不可輕易冒險!這擺明是宋軍的一個圈套,若是將軍遇險,嘉寧軍司又該如何來防守?!”一個鬍子有些發白的老將軍站起來說道。

王順擺擺手說道:“少將軍被圍,本將卻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救,本就無顏再見大將軍,這是本將犯下地錯誤。就該由本將來解決!嘉寧軍司的守衛就交給各位將軍來做,本將年少缺少經驗,相信各位袍澤做的會比本將更好!”

營帳內所有的人在聽後都默不作聲,他們知道李泉被俘本就不關王順什麼事,因爲援兵趕到之前,古烏延城便已經被宋軍破城了。就是去再多的人也是無用,反而會刺激宋軍乾脆殺掉李泉。不過此時所有的人都用一種崇敬地眼光來重新看待王順,這個年輕人能夠在短時間內便升至高位,除去作戰勇猛之外,這種不顧自身危險來彌補自己缺失的品德更加讓所有的將軍敬重。

“王順?!”種諤問道,他又用疑惑的眼光來看着旁邊的關良,關良是負責協調西北所有情報的人,對於敵方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只要問問他便可以了。

“這個王順應該是最近才提拔起來的,潑喜軍所有的將領我們都知道。唯獨這個王順來歷奇巧,只是上個月才收到來自興慶府的一份情報,說是樑乙蒲大軍攻打鹽州,結果兵敗被俘,其中就是這個王順來負責守衛鹽州。以不過萬餘將士來抵抗十幾萬大軍攻城,端是勇猛地很!”關良沒有讓種諤失望,就是這麼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潑喜軍將領,他都能夠知道,可見汴都那個人把關良派到西北來主管情報算是人盡其才。

種諤聽後點點頭。楊崇嶽從旁說道:“我們原本也沒有指望李清能夠親來,來個如此重要的將領也是足夠了,不過是抓還是放呢?”

關良說道:“既然李清肯和咱們談判。這說明他也沒有本事來拿下古烏延城,所以便退後一步來和我們談判,嘉寧軍司中的守軍一定不會太多!”

種諤說道:“不管明天是誰來,我們都要先拖上一拖,等各種攻城器械一到,我們就要拿下嘉寧軍司,迫使李清投降!”

關良和無心在看到來人之後,驚訝的合不攏嘴巴──對面略顯瘦弱地年輕人居然就是和他們已經失去聯繫的冰封!關良和無心的表情自然被種諤和楊崇嶽看在眼中,這兩個年輕人一文一武端是個人才。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如此失態,爲什麼看到這個潑喜軍年輕將領後會如此吃驚?

不過令種諤和楊崇嶽更加不解的事情便是關良和無心站起身來跑到那個叫王順的潑喜軍將領身前說道:“冰封?!”

冰封沒有想到自己在這裡還真能夠見到自己地師兄,爲了提防自己的身份泄露,他只帶了三十個親衛,還都留在外面。看到師兄跑到他的身邊招呼他,他一向冰冷地表情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大師兄,八師兄!”

種諤和楊崇嶽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禁相互看了一眼面面相覷──駙馬弟子!沒有想到駙馬的弟子居然在潑喜軍中擔任高級將領!這不禁讓兩人心中五味乏沉,楊崇嶽的腦海中又浮現出在汴都見到駙馬時的場景──“望將軍莫要辱沒了天波府的名聲!”──這個聲音自他來到西北之後,不時的迴響在自己的耳邊,而那個在蠟燭閃爍的燭光下,一臉淡然地年輕人也不時的浮現在他的眼前。

“李清還在鹽州一代清剿樑乙蒲剩餘的殘兵,估計若是得到宋軍攻打嘉寧軍司的消息後,他會在十天左右便可回來,當然若是他怕我們在半路截擊他,爲了自己的安全,他也會把潑喜軍待在身邊,他身邊的親衛營非常厲害,都是以一當十的精銳部隊,這支部隊並沒有受到擴充,也沒有在先前的戰爭中受到多大的損耗,所以這支人數在三千左右的親衛營應該是潑喜軍最後的底牌了!”冰封淡淡的說道。

“李清不在嘉寧軍司之中?!”種諤驚奇的說道,說實在的,由於戰爭的阻礙,大宋已經對李清所屬地區的情況一無所知,李清的位置是戰局的重點,若是能夠準確的掌握李清的位置,那集中兵力攻其一點,很可能會使大宋坐收李清的地盤。當然還有另外一條路──拿下嘉寧軍司,李清失去根本只有降宋一途可走。

“李清確實不在嘉寧軍司之中,不過還有一位大人物在裡面!”冰封嘴角上有些詭異地笑着說道。

“該不會是樑乙蒲吧?!”關良試着問道。

“不錯。這傢伙害的我差點兒死在鹽城,不過被李清擊潰後活捉了這個廢物,我的鐵林軍也被打殘了,正好會嘉寧軍司修正,李清也害怕好不容易得來的樑乙蒲被救走,便安排在鐵林軍中押送會嘉寧軍司!”冰封將其原委大致說了一下。

“呵呵。原本某還不想硬攻嘉寧軍司,不過現在就是衝着樑乙蒲也要拿下它!冰封,你可否調動鐵林軍向宋軍投誠,這樣嘉寧軍司就可不費吹灰之力垂手而得!”種諤笑着說道。

“種帥,要想說服他們投降是不可能的事情,李清爲人治軍寬嚴有道,御下極爲得力,除非李清死了,否則他們絕對是不會投降的。就鐵林軍來說,這支軍隊地成分更加複雜。自鹽城一戰鐵林軍僅剩下了一千多人,其餘都是從各部抽調精銳再次整合而成,在下根本無法掌握住這支軍隊!”冰封皺着眉頭說道。

“依將軍所言,城中守軍共計六萬有餘,能否將嘉寧軍司的佈防圖畫出來。這樣我們再決定是否攻打嘉寧軍司!”楊崇嶽說道。

“這次我來正是想要將嘉寧軍司的佈防圖帶出來!”冰封微微笑道,說完便從鎧甲中抽出一方尺許大小的白布,上面標註着完整的嘉寧軍司佈防情況,楊崇嶽等人一見到圖紙大喜,忙接過來仔細研究。

“在下雖然不能夠策反潑喜軍投降獻城。但卻是嘉寧軍司最高的軍事將領,在下可以指揮城中軍隊防守或是進攻,只要諸位訂下計策。在下可以積極配合,儘量能夠少受損失的拿下嘉寧軍司。不過時間要快,不然李清一旦回來,那在下就沒有這個能力,相信李清回援後,攻打嘉寧軍司是一個不切合實際的想法,除非有倍於敵方的兵力,否則很難拿下城池!”

冰封一邊把圖紙上的情況詳細說明,一邊還說道自己是如何將三萬多平民編入軍隊。打散建制整合守軍。種諤、楊崇嶽等人聽後不禁嘖嘖稱奇毫無疑問,冰封這樣安排新軍雖然擴大了守軍地人數,但戰鬥力卻下降了很多,這樣奪取嘉寧軍司的損失也可以少些。

種諤和楊崇嶽等人仔細謀劃了半天,覺得還是趁李清沒有回來之前將嘉寧軍司拿下來最好,不然單看這佈防圖上的標註,幾人心中就明白李清在這幾年當中也沒有睡大覺,把嘉寧軍司弄得跟個刺蝟沒什麼區別,要是等李清回來親自坐鎮,那得到嘉寧軍司的代價未免會讓統治高層心痛──更重要的便是現在拿不下嘉寧軍司,那古烏延城、奈王井、大吳神流堆等地也是無根之木,李清完全可以以摧枯拉朽之勢再次恢復自己地統治區域,除非宋軍大力增援,否則僅憑現在的兵力守是守不住的。

不過令種諤等人心中稍安的是自己的後勤一點問題也沒有,李泉在連環木寨處所製作專門爲攻打武寧堡地投石機是現成的,早就往這裡運送了,到現在已經有一多半的投石機都到位了,剩下地也會在三天之內完全到位。除去投石機之外,火器也運送了不少過來,最重要的是攻打連環木寨時所使用的大號燃燒彈還剩下十幾枚,小號的燃燒彈數十枚,數量雖然少了些,但威力卻是攻城時候最佳武器。

既然決定要打嘉寧軍司,那就沒有什麼好猶豫的了,種諤立刻發出將令,讓十里井和武寧堡的宋軍全力向古烏延城集中,估計最終兵力會達到七萬到八萬,而爲了填補這些地方的空缺,種諤給富弼寫了一封信,請求派兵援助。

到了最後,所有人才想起來冰封這次來是爲了交換李泉談判的,不過此時天色已經比較晚了,最後冰封才建議讓他見一見李泉,也好回去有個交代,至於交換的條件今晚種諤等人要好好研究一番,但是無論如何,爲了保證冰封對嘉寧軍司地控制權,李泉是絕對不能夠在攻城戰打響前回到嘉寧軍司的,那樣冰封就無法配合宋軍的軍事行動了。

冰封的親衛見到自己的首領從宋軍的大營中走了出來,都緊張的擁了上去,不過冰封卻告訴他們選出兩三人去見見李泉,好向嘉寧軍司的守將報信,至於今晚他將夜宿宋軍大營。嘉寧軍司的守將門終於在晚間得到了回來報信的人,在得知親眼見過李泉後,所有人都放心下來──至少宋軍並沒有打算強攻嘉寧軍司的打算,只是想要勒索,那就好辦了。

李泉雖然爲階下囚,但因爲是李清的兒子,所以宋軍給他的待遇還不錯,不過畢竟是打了敗仗的將軍,在冰封眼中,這個素未謀面的“少將軍”現在消沉的很。

第113章 推銷第9章 揚名第431章 互鬥第24章 赴宴第119章 體檢第320章 強弱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293章 質疑第23章 請帖第56章 因勢利導第242章 地產第114章 大師第286章 契機第347章 賀壽第145章 急招第99章 包公第46章 收官第98章 俘虜第354章 圖利第416章 勒索第208章 迫降第335章 定西軍第35章 演戲第353章 合力第110章 蟻穴第347章 賀壽第138章 新事業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2章 觀光第58章 憂慮第193章 書童第95章 徵兆第167章 種子第430章 相聚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4章 鑑寶第295章 主戰第260章 紅利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87章 戰報第122章 曹太后第113章 推銷第185章 教訓第325章 內應第327章 埋伏第258章 統計局第293章 質疑第241章 持平第415章 諷刺第15章 印刷第223章 收帳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357章 迷霧第261章 答辯第352章 尾巴第417章 格局第122章 曹太后第53章 爭取第297章 擴張第201章 追殺第9章 揚名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247章 水利第376章 意外第135章 互算第66章 互援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71章 奇思第69章 醫道第80章 參謀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45章 急招第212章 正名第28章 文聯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217章 試製第364章 伏兵第265章 解煩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64章 懇求第421章 創新第133章 莫測第294章 平安歸來第11章 手術第374章 創意第414章 做戲第17章 身份第225章 舌戰第363章 團聚第246章 燃燒彈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249章 陣地
第113章 推銷第9章 揚名第431章 互鬥第24章 赴宴第119章 體檢第320章 強弱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293章 質疑第23章 請帖第56章 因勢利導第242章 地產第114章 大師第286章 契機第347章 賀壽第145章 急招第99章 包公第46章 收官第98章 俘虜第354章 圖利第416章 勒索第208章 迫降第335章 定西軍第35章 演戲第353章 合力第110章 蟻穴第347章 賀壽第138章 新事業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2章 觀光第58章 憂慮第193章 書童第95章 徵兆第167章 種子第430章 相聚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4章 鑑寶第295章 主戰第260章 紅利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87章 戰報第122章 曹太后第113章 推銷第185章 教訓第325章 內應第327章 埋伏第258章 統計局第293章 質疑第241章 持平第415章 諷刺第15章 印刷第223章 收帳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357章 迷霧第261章 答辯第352章 尾巴第417章 格局第122章 曹太后第53章 爭取第297章 擴張第201章 追殺第9章 揚名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247章 水利第376章 意外第135章 互算第66章 互援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71章 奇思第69章 醫道第80章 參謀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45章 急招第212章 正名第28章 文聯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217章 試製第364章 伏兵第265章 解煩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64章 懇求第421章 創新第133章 莫測第294章 平安歸來第11章 手術第374章 創意第414章 做戲第17章 身份第225章 舌戰第363章 團聚第246章 燃燒彈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249章 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