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奴隸

被俘虜的部落殘餘多是些婦孺,被賣給王靜輝當奴隸也是最不划算的,不過當初王靜輝成立這麼一個戰俘收容組織本身就不是爲了牟利,而是想徹底通過戰俘處理來改變宋人思想中的某些固有的觀念而已。

戰俘進入奴隸營之後,各方對這樣的安排也都頗爲滿意,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安排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即使是立場最爲強硬的武將派別也不願意手上多染鮮血以幹天和,呼聲的不過是駙馬一人而已。倒是所有的人都非常熱心關注駙馬到底來怎麼處理這些戰俘,畢竟這次戰俘中可以真正當苦力的人並不多,五分之四都是婦孺,這可怎麼安排啊!

爲了起到將部落連根拔起的效力,王靜輝將兩千多戰俘進行了篩選,挑出數百身體素質良好的男性部落人員直接送到了麻逸島去開採銅礦,他們都是從南方瘴癘之地長大,雖然麻逸島的環境變化了很多,但對於他們來說遠要比那些党項戰俘更能夠適應當地的環境,這樣也可以加快麻逸島銅礦建設,從而將精力更多地放在麻逸島上尋找開採其它礦藏上。至於婦孺老弱,王靜輝則是一股腦兒地全部運送到延安府——西北地廣人稀,多年的征戰更使得那裡損失慘重,雖然有西北屯田計劃,但人數上還是稍顯不足,並且經濟落後。

王靜輝曾經應承過富弼,由富弼打下一個鐵桶西部,然後他再來加大投資建設,現在也是兌現謊言的時候了。這些婦孺不可能像党項俘虜那樣去挖河開道或是去形態,但她們卻比男性更擅長織工,只要培訓得當,王靜輝就可以平白近兩千的紡織女工,這也解決了楚州商人在西部設立紡織作坊的人力問題。

看到王靜輝這麼安排俘虜,司馬光等人也放下心來,玉堂金馬地党項擒生軍的殘酷虐待已經讓所有的人對駙馬的俘虜營產生了很大的恐懼感。其實王靜輝對俘虜的待遇是非常不錯的,除了那些党項擒生軍之外,其他的俘虜只要老實幹活是不會受到鞭打的,而且他還向直接監控俘虜的宋軍效仿下達過不得無理虐待戰俘的命令,只要他們不選擇就用不着取他們的性命。並且在俘虜營中俘虜還享受了非常不錯的醫療保障,甚至他們還可以接受教育,不過這畢竟是少數。可以說等過上十年或是更長的裡頭,從他們的身上就打不到任何戰士的痕跡了。

在王靜輝的眼中,他那龐大的俘虜營是一笑巨大的財富——大宋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這些俘虜,自從有了這些俘虜,大宋百姓被徵去當勞役的時間普遍下降,想清理汴河河道、修建貫通西北和汴都的道路等這些巨大的工程所需要的人力是不可想象的,要是在農閒的時候來修建的話,那將會面臨冬季寒冷天氣的考驗,而且施工質量也很難保證,搞不好到最後別弄成了楊廣修京杭大運河這樣的暴政。大宋百姓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從事農業生產,而進行也只用很少的資金便可以完成工程——大宋進行使用這些俘虜只要要供給足夠的糧食和少量的費用即可,而徵召民夫來完成不僅耽誤農活,還要付出數量不菲的報酬。

在安排好叛亂部落俘虜後,王靜輝彙集了所有關於戰俘使用情況的資料,經過一番細緻的分析後,寫了兩份奏章《自治平三年以來戰俘奴隸使用狀況》和《今後五年奴隸使用方向建議》。在這兩份密摺當中,王靜輝依舊使用了大量的數據,列舉了一個又一個事實以證明自己當初使用戰俘作爲奴隸來建設大宋策略的正確性,並且還對未來如何使用奴隸作出建議。這兩份奏章一個算是對以前奴隸使用過程中各種優缺做個總結,另外一個則是先對未來的一年做一個規劃,承前啓後。這不僅僅適用於奴隸,也是根據大宋目前在這個時期所處的“國際環境”而專門對奴隸使用定下一個基調。

在《自治平三年戰俘奴隸使用狀況》中根據粗略地估算,自從王靜輝接受了治平三年大順城之戰的第一批俘虜到現在,奴隸的數量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之多,其中有二十多萬是從滅夏戰中獲得。就算刨除這二十多萬奴隸,還有婁萬“專屬用途”奴隸之外,剩下的奴隸每年從開春便運抵北方進行建設。到深秋的時候又轉運到南方進行建設,一年到頭除了轉運期間不計工時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大宋專職民工,他們大大加快了大宋的基礎建設。

這些奴隸幾年來爲大宋修路達萬里,修橋更是無數;清通三千里河道,所產生的淤田達到四千多萬頃,還在麻逸島初步建好了三個銅礦、四個冶煉場……所有所有的成果如果疊加在一起折算成開鑿運河的長度,那將會頂得上五分之一個京杭大運河!

當皇帝趙頊和他的重臣們看到這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據後,他們可能還不能夠想象萬里道路是什麼概念,但在最後王靜輝將這些工程折算成京杭大運河的時候,他們立刻明白了這些奴隸的巨大價值——晚唐文人韓偓寫的《開河記》中描寫了修河民工的悲慘生活,文中寫道,隋煬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謀主管修河,強制天下15歲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徵發了360萬人。同時又從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擔負供應民工的伙食炊事。此外楊廣還派出五萬大漢作爲監工,因爲勞動負擔很重,監工督責太急,動不動不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萬民工死者竟達250萬人。

趙頊等人不會懷疑王靜輝的奏章。因爲這幾年他們只是忽略了奴隸的作用,畢竟這麼大數量的奴隸在大宋的地界上修建各種工程都是工部、兵部、樞密院、戶部、司農寺等各種重要部門聯合溝通,在駙馬龐大財力的支持下動作的,奏章上的各種數據只要趙頊一聲令下便可以彙集過來以驗證真假,況且以駙馬的爲人也不屑在這些數字上作假來誇耀自己的功勞——駙馬是出了名的有官不做!

駙馬居然不動聲色地爲大宋修了五分之一長的大運河。這實在是令人非常震驚的事情,這還不算滅豐戰爭中所獲得的二十多萬俘虜,假以時日四十多萬俘虜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將會更多。隋煬帝爲了遊玩而修大運河成爲歷史上有我的暴君,而他趙頊居然在不傷害大宋元氣了前提下,也能夠完成大宋重要的基礎建設,這實在是讓趙頊喜出望外,要知道大宋花在這些奴隸身上的金錢,幾年累計下來還不到百萬貫,大多是用來添置勞動工具和糧食,換來如此大的成果實在是太值了!

王靜輝在奏章的後半部分只是略微提了一下幾年來使用奴隸進行建設。奴隸因爲各種原因死亡人數也達到了五萬,不過在福寧殿中的重臣和皇帝心中都明白這五萬死亡人數中大多都是以前西夏的擒生軍,當然也不排除在各種工程建設當中因爲強度或是其他危險而死亡的奴隸。要知道當初王靜輝之所以非常固執的建立奴隸營絕大部分的原因便是因爲西夏擒生軍掠奪大宋西北人口,爲了報復纔會如此殘忍的虐待擒生軍出身的奴隸。

不過大宋君臣已經沉迷於王靜輝非常煽情的奏章當中,對奴隸的死亡人數並不是很在意。只是對王靜輝在奏章後面專門用大量的筆墨來建議大宋提高奴隸待遇,給予更好的伙食待遇和醫療待遇而感到奇怪——王靜輝知道單單是修路建橋,尤其是在北方進行建設也許不會造成奴隸的大範圍死亡數目暴升。但以後這些奴隸主要運用方向是大宋的南方和南洋的開發,那樣殘酷的荒蠻環境纔是對奴隸最大的考驗。尤其是奴隸大多是世代生活在西北的党項人,僅僅水土不服就會造成奴隸死亡數字升高,更還要說什麼瘴癘甚至是爆發瘟疫了。如果一旦出現那樣情況,王靜輝簡直不敢想象會是怎樣一個場面,估計他自己也會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後世的人在修《宋史》的時候,僅僅憑這一項也足以將自己打入《奸佞卷》和歷史上宋朝的大昏官做伴吧!——要知道他可是建策的人。如果由些引出皇帝失德,那自己就會被拿出來頂缸!

如果說前一份奏章是給大宋君臣注入了一針強心針的話,那《今後五年奴隸使用方向建議》則是爲大宋君臣描述了一個更加美妙的未來——王靜輝打算用十萬甚至是更多的奴隸的來完成大宋南方和麻逸島的開發,甚至對大宋目前所控制的南洋諸多島嶼進行建設,一旦完成則大宋在未來的二十年內不用擔心財政出現重大問題,當然如果碰上隋煬帝那樣的敗家子也沒有辦法。不過以趙頊的身體狀況,現在的大宋重臣們根本不用擔心皇帝會半道駕崩或是考慮儲君問題。

天下自有“揚一益二”這種說法,可見揚州和益州的地位在大宋君臣心目中的分量,儘管自王靜輝出山以來楚州、杭州的經濟總量程度已經遠遠的將揚州和益州甩在了身後,但大大宋君臣心目中揚州和益州的地位一樣沒有太大的動搖,尤其是益州更是如此——益州就是後世的四川。在目前來說除了長江水道之外,益州的賦稅和產品的運輸中途根本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蛤是領先水運和農民種田看天吃飯沒有什麼區別,大宋的命脈還是太過領先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兩條水道。毫不客氣的說,如果這兩條水道一時因爲天災崩潰,那大宋所面臨的麻煩可不是一點半點,甚至說亡國也很有可能!

除了大力發展海運以減輕大宋對京杭大運河的依賴之外,王靜輝提出的辦法就是修路,大規模的修路架橋以解決大宋的交通問題,其中一個重點便是解決利州路的交通問題,這樣不僅有利於利州路的賦稅和商品進入北方,也同樣有利於大宋對利州路的統治——利州路便是西南夷作亂的重點區域,宋初王小波之亂也是發生在利州路,所以解決了利州路的交通問題就會使大宋對利州路在內的大宋西南進行更加有效的統治。

王靜輝知道這個時代的科技還無法和後世相提並論。但他更相信自己手中的金錢和奴隸能夠創造奇蹟,不僅僅是利州路,在大宋這張圖紙上完成他心目中的交通網絡在這個時代看來本身就是一件極爲瘋狂的事情。他要通過奴隸和朝廷的南方廂軍屯田計劃來慢慢完善這個計劃,無論是軍事上、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要求大宋至少在自己的地面上儘可能地完善交通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掌握自己國土的絕對控制權。

儘管王靜輝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心中的計劃,但透過這兩份奏章,王安石、司馬光等人還是隱隱察覺到這兩本奏章的背後必將是一個龐大無比的計劃,所產生的深遠意義很可能會超過王安石現在所主持的變法。所以在討論王靜輝第二分奏章的時候,福寧殿中的重臣都是非常小心謹慎地回答皇帝趙頊的問題。

“諸位愛卿,可能這份奏章有何看法?”皇帝手中拿着王靜輝的那份《今後五年奴隸使用方向建議》札子揮舞着。儘管他日漸成熟,但以目前他的執政經驗還看不出王靜輝在這份札子背後所隱藏的心意。儘管從王靜輝接手奴隸的時候就開始一絲絲地暴露自己的“交通野心”,但能夠深刻意識到這種“野心”的人並不多,就算是有也不會輕易開口——王靜輝平時的表現實在是堪稱“滿分”,任誰也沒有想到一向主張平穩的駙馬的內心會藏着如此大、如此冒進的計劃。

“聖上,臣以爲可行!只要大宋能夠保證這些俘虜的包含,則可修建更多的道路。清理甚至是開鑿更多的河道,正如奏章中所說的那樣,大宋僅僅是付出微小的代價,便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王安石說道,停了停後他又補充了一句:“況且臣以爲這份奏章中所涉及的財政支出非常少!”

王安石的話是留給的,支持王靜輝的奏章不僅是因爲和駙馬最近日益升溫的關係,更是因爲這確實是有利於大宋,這也許會使自己的名聲受到一點損害。但所產生的效果卻是爲大宋造福百年。如果放在十年前王安石還在金陵的話,他也許會很慎重的不做表態,因爲他心中藏着更大的抱負——變法,爲了變法他必須積累名聲,以便獲得足夠的權力。現在王安石已經身居首輔,按照大宋的政治慣例,一人連續身居首輔六七年已屬不易,看趙頊的身體狀況和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他當上十年的首輔就已經是極限了,也許後面他可能會避居一段時間後出來繼續擔任首輔,但那就要看天意了。如何在這十年當中實現更多的政治抱負,這纔是王安石所考慮的。至於眼前這些名譽上的損害已經無足輕重了,這在他出山到汴都來之前早就想得非常清楚。

司馬光“愛財”——他主張國家財政實行緊縮政策,在這點上是和王安石的財政政策相悖,但和王靜輝的財政理念則是部分相悖——王靜輝認爲該花的錢就是再多也是要花。想要做出像樣的事情來就不能把錢袋子捂得太緊,但不該花的錢則是半點也不要花——譬如說是縮減皇室開支。司馬光自然明白王安石擔心他捨不得那些糧食。

“介甫也未免心中小氣了!”司馬光聽後不以爲然的在心中想到。

“臣以爲此策可嘉!”司馬光沒有迴應王安石的目光,他想地更多的是如果駙馬藉着大規模建設的機會要求國家繼續在財政上大力投入,一旦超過了他的心理底線,說什麼他也要阻止!

“不過駙馬要求提高戰俘待遇,臣以爲聖上還需下旨採納,畢竟按照駙馬奏章中,今後五年這些戰俘所要承建的工程巨大,若是戰俘的生活待遇得不到提高,他們叛亂我們自是不怕,但人數少了卻無法完成這麼龐大的計劃,這是非常可慮的!”文彥博上前說道。

對於王安石和司馬光之間的個人恩怨,還有保守派和變法派之間的爭鬥,他現在感到越來越迷茫了,這多少和最近西夏戰功如何分配有很大的關係。儘管無論從下風上還是個人交誼上,他都支持了司馬光,但他現在心中卻感到非常疲憊,這不能不讓顧慮到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自己的壽命——他已經老了,幹不了多長時間了,與王安石想法有點相似的是他也在考慮如何能夠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和功績,而不是把精力這麼無意義的消耗掉。

第308章 暗流第119章 體檢第302章 取捨第245章 訟師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384章 公益第187章 烽火第74章 心事第111章 巧合第38章 收徒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327章 埋伏第218章 狼外婆第132章 宿命第3章 壯麗第381章 硫球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348章 試刀第352章 尾巴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154章 軍火第67章 扭轉第42章 得失之間第187章 烽火第67章 扭轉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208章 迫降第3章 壯麗第57章 天機第252章 攤牌第315章 完勝第357章 迷霧第189章 說親第21章 出書第256章 神壇第5章 競拍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2章 觀光第297章 擴張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264章 勘查第105章 銀行第323章 倒計時第124章 財源第52章 心意第39章 盤算濮議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84章 野心第256章 神壇第148章 風起第326章 談判第127章 利誘第188章 實力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393章 扯動第191章 風滿樓第113章 推銷第362章 分裂第29章 文化產業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363章 團聚第104章 議事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39章 沉醉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161章 先手第291章 蛻變第164章 推託第63章 路難第394章 生疑第216章 亮旗第406章 錦州第356章 圖謀第312章 反治第13章 理由第41章 點撥第413章 清單第249章 陣地第187章 烽火第411章 功成第347章 賀壽第276章 事故第326章 談判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154章 軍火第86章 赴任第159章 命苦第243章 測度第27章 新年第122章 曹太后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398章 脅迫第53章 爭取第377章 刺殺第111章 巧合第339章 殺伐西夏(三)第177章 中書會議
第308章 暗流第119章 體檢第302章 取捨第245章 訟師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384章 公益第187章 烽火第74章 心事第111章 巧合第38章 收徒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327章 埋伏第218章 狼外婆第132章 宿命第3章 壯麗第381章 硫球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348章 試刀第352章 尾巴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154章 軍火第67章 扭轉第42章 得失之間第187章 烽火第67章 扭轉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208章 迫降第3章 壯麗第57章 天機第252章 攤牌第315章 完勝第357章 迷霧第189章 說親第21章 出書第256章 神壇第5章 競拍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2章 觀光第297章 擴張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264章 勘查第105章 銀行第323章 倒計時第124章 財源第52章 心意第39章 盤算濮議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84章 野心第256章 神壇第148章 風起第326章 談判第127章 利誘第188章 實力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393章 扯動第191章 風滿樓第113章 推銷第362章 分裂第29章 文化產業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363章 團聚第104章 議事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39章 沉醉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161章 先手第291章 蛻變第164章 推託第63章 路難第394章 生疑第216章 亮旗第406章 錦州第356章 圖謀第312章 反治第13章 理由第41章 點撥第413章 清單第249章 陣地第187章 烽火第411章 功成第347章 賀壽第276章 事故第326章 談判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154章 軍火第86章 赴任第159章 命苦第243章 測度第27章 新年第122章 曹太后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398章 脅迫第53章 爭取第377章 刺殺第111章 巧合第339章 殺伐西夏(三)第177章 中書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