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分裂

這是一場規模宏大改革的序幕,雖然王靜輝現在對中國曆代的朝廷官制進行研究比較,還沒有提出一個能夠令王安石非常信服的體系,但總體官制改革自下而上的順序已經爲兩人形成共識,高層官制體系暫且不管,在兼併州縣後能夠讓底層官員體系得到有效的改制,這卻能夠使得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其中的好處,唯一的壞處便是那些受到精簡的官員難免有些“冤枉”,不過無論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心中對此都不屑一顧,王靜輝一直是“老好人”的形象,也害怕這次改制會得罪太多的人,但好在這頂大帽子已經帶在王安石和司馬光的頭上了,再壞也輪不到自己,他也樂得出讓這份功勞以換取自己的平安。

天章閣侍講王雱在得知朝廷最近做出的種種改革政策之後,他卻看到了這其中所蘊含的風險,但是一方面他同樣爲背後所能夠改變變法派的聲名利益所吸引。不過他心中依舊非常的不舒服——都是王靜輝所策劃,即便改革的最終條例有所不同,但大體上還是體現了駙馬的思想和意志。這是最讓王雱最爲惱火的——他堅決反對變法派和駙馬的合作,因爲駙馬在變法的問題上一直是左右搖擺不定,除了在其影響力巨大的淮南東路和兩浙路對朝廷的變法條例陽奉陰違,肆意的改變變法條例的實施辦法之外,甚至還公開地阻撓變法進行,最爲讓生氣的是趁着河北大旱的機會來由銀行接收青苗錢乾脆讓天下看了變法派地笑話,這是他所不能夠容忍地。

不過王雱再怎麼生氣,對於駙馬他還是無計可施的。而王安石在這個時候因爲王靜輝對他的公開傾談多少改變了以往的看法。兩人在變法問題上正在展開積極而坦誠的討論,儘管分歧依然很多,但王靜輝地處事態度和智慧則更加令他心折,如同他和司馬光之間的關係慢慢好轉一樣,不過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更加深一些——畢竟是王靜輝努力向王安石靠攏。這也是王靜輝覺得現在的政治環境已經大大改變,他如果再像以前那樣靠挖王安石牆角來壯大自己,那王安石所領導的變法派很可能將會提前退出歷史舞臺,和保守的司馬光共事會令他更加難受。

王雱心裡不痛快,但呂惠卿比他還不痛快——王衙內這段時間沒有少找他地麻煩,呂惠卿早就在心中有所明悟。王雱會在田產的事情上和他相互糾纏,他也不怕王雱,不過他沒有想到王雱會這麼絕,把他兼併田產的事情給慢慢的透露出去了——對於呂惠卿這樣地人來說能夠踩到他的痛腳的地方除了讓他貶官之外。就是有損他地名聲了。

無論在什麼時候,清流總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他們也許倒向一個政治流派。但對於那些清介如水的官員,即便是對方與自己政見向左,也會非常敬重對方,他呂惠卿在清流中還是非常有“市場”的。至少被天下士林認爲是“顏子”。王雱地手太黑,居然在呂惠卿最珍視的“名聲”上下手來打擊他。完全不顧忌兩人同爲變法派地情分。對於最近鬧得紛紛揚揚的呂惠卿兼併民間田產一事,御史臺是絕對不會輕易放過的,在這個時候還並不像王靜輝所處的歷史時空那樣,王安石徹底清洗了御史臺,換上了蔡確等人,這個時候的御史臺中保守派的實力盡管受到了打擊,但依然保有深厚的實力,彈劾呂惠卿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王安石雖然在某些事情上有此執拗和糊塗,但精通權術的他首先便將駙馬王靜輝給排除在外,而自己親生兒子所做的手腳自然也瞞不住他的眼睛。對於變法派內部出現的分裂,王安石心中一直就非常清楚,不過是爲了變法大局的着想他一直裝做看不見,但並不代表他是個糊塗蛋。

王靜輝也沒有想到自己放出的這一招“閒手”會被王雱發揮的如此淋漓盡致,更沒有想到王雱爲了打算日後領導變法派而將呂惠卿的聲譽敗壞的如此之慘,這倒讓他有些喜出望外了,由此而引發的變法派內部分裂的趨勢更是讓他感到自己先期所做的工作非常值得,簡直是超值回報。變法派內部的分裂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因爲變法派的高層除了王安石之外基本上都是政治投機分子,呂惠卿在能力上雖然出衆,但並不能夠遮掩其他人平庸的資質,人平庸一些也沒有什麼,就怕被權力的慾望遮蔽了自己的目光,不幸的是變法派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是以像蘇轍這麼有能力的人也打了退堂鼓退出了變法陣營轉而倒向了王靜輝。

按照歷史經驗,變法派還稚嫩的很,他們還沒有經歷太多的考驗,能不能成熟起來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考驗。在王靜輝所在的時空中,變法剛剛開始就有分裂的苗頭,王安石失去權柄之後變得愈演愈烈直至最後分崩離析,失去了成爲一個成熟政治集團的機會。不過現在變法派內部分裂早早的就暴露出來,而王安石還正深受皇帝器重,如果沒有其他驟變的事件發生,可以預見其把持大宋權柄至少還有五六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足夠他重新整合變法派了——這也是王靜輝隱隱向王安石提出的建議之一,純淨變法派能夠使得變法更加事半功倍,當時王安石對此並不重視,不過現在他對王靜輝先前隱約透露的建議開始慢慢重視起來了。

呂惠卿兼併田產本來算不得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在宋朝的政治生態圈中,官員兼併田產,廣置物業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按照其品級的高低,或是在自己的轄區內幹這種事。若是品級足夠高。完全可以做到跨地區兼併田產,朝堂之中像王安石、司馬光這樣清介如水地官員雖然也有,畢竟還是極少見地,其餘之人若說有什麼不同,那就看誰把自己的屁股擦的更乾淨了。

呂惠卿這樣兼併田產被人給捅出來對於他一向持有的“清名”非常不利。再加上王雱從中做鬼,不僅自己所掌握的御史彈劾呂惠卿,保守派御史更加不甘落後,一時間彈章如雪花一般飛向皇帝地案頭,原因就只有一個——呂惠卿的官職其中之一便是崇正殿說書——自英宗趙曙時代開始,當時攝政的曹太后便出於快速培養君主能力的考慮。引入當時的大儒和名臣給皇帝做老師,他們也許官職上並不高,但能夠給皇帝做老師,陪皇帝讀書。這是莫大的榮耀,日後前途也不可限量。現在呂惠卿在道德上出了問題,那自然是不可能再兼任這個職務了。換言之便是呂惠卿反而因爲這個職務地顯要清貴反而斷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皇帝趙頊對呂惠卿雖然說不上如同王安石一般敬服,但絕對是非常看重的,可惜就是這麼一個人在道德上出現了問題,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更要命的是呂惠卿兼併土地地對象居然是他的妹夫。這不僅讓他更加氣憤——相比王靜輝的功勞而言,所給予地賞賜可以說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但就這樣還受到別人的盤剝,若是不爲自己妹夫出口氣,這實在是太對不起自己的妹夫了,不過呂惠卿也是變法派地重要人物,更是被公認爲王安石的好學生,如何處理呂惠卿不能不顧忌到王安石地想法和感情。

王安石很快的便被徵召入宮,在一番長談之後,呂惠卿的問題便被他們兩人所決定,不過由此變法派的純淨行動也拉開了序幕,王安石終於開始捨得對自己的陣營進行一次大手術了。

雨淅淅瀝瀝的下着,大宋汴都駙馬府的聽雨閣中,王靜輝一身麻布白衫負手而立,他的身後卻跪着幾個人。

“你們的孝心我領了,不過西夏諸事初定,內部還不算穩當,你們千里迢迢趕到這裡給師母拜壽,這置朝廷邊防重事於何地?!”王靜輝沒有轉過身冷冷的說道。

王靜輝身後跪着的幾個年輕人便是一直在西北的無心、天機、濟成、關良、永仁、鼎澄、佩澄等人,而最近的那個便是已經改名爲王順的冰封。再過五天便是蜀國公主的生日,他們在半個月前便商定趕回汴都爲主母拜壽,同時也是希望王靜輝能夠收回將他們逐出門下的決定——王靜輝給們的恩惠實在是太過深重,要讓他們和駙馬割斷關係,這實是讓他們每個人都非常難受,因此想趁着拜壽之際請王靜輝收回成命。

“鎮燕城和兀自刺海城已經擴建完畢,十萬定西軍駐紮於此,契丹縱有強兵亦難攻取,河套平原穩如泰山!學生幾人日夜思念先生和主母,若是不能回來縱有天大軍功又有何用?!學生幾人別無他求,只望先生能夠允許學生迴歸門下,日日服侍在先生身旁!”無心昂首說道。

“穩如泰山?!哼哼!好大的口氣!”王靜輝冷冷的笑道,“你們可知太祖太宗北伐之事?!你們知道涅心現在在那裡麼?他正在遼國大定府!遼國那邊正有事要發生,只是交通不便又深入敵國內情不清,所以還沒有發信息給你們注意防備,日後若是有需要,你們就要從遼國西南進行威懾,現在你們跑到汴都來,到時候我去找誰來統籌西北?”。

無心十二兄弟對王靜輝崇敬非常,已經無法用一個“先生”來概括,他的話雖然不重,但已經足夠讓他們幾個將身軀更加靠近地面了。剛纔無心還敢說明自己來汴都的來意,但現在幾個人誰也沒有膽子來應王靜輝的話,尤其是聽到老二涅心居然親自去契丹大定府,更加可以猜測這背後一定蘊藏着天大的秘密,宋遼之間現在看似平靜的背後又要掀起滔天巨浪?

“都跪着幹什麼?”趙淺予漫步走進聽雨閣,她在後院聽到紅月說幾個師兄從西夏返回汴都給自己祝壽,結果正在聽雨閣被先生痛罵的時候,便匆匆忙忙趕來勸慰。王靜輝將學生逐出師門的內情她心中非常清楚,這十二弟子連同紅月都是王靜輝最先從街上救回來撫養長大的。其中關係最爲親密。遠非後來地弟子所能夠相比——畢竟王靜輝地精力有限,只有無心這一批是他親自教導,後來的學生雖然也是經過嚴格訓練,但他的事務實在是太繁忙,根本不可能再向以前那樣手把手的教導學生了。尤其是和蜀國公主成親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們並沒有孩子,他們夫婦二人和這些學生之間的關係與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什麼區別是。

這麼親密地關係還能夠讓王靜輝下狠心將他們逐出門外,無非是想給他的學生找一條好的出路,日後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蜀國公主對自己丈夫心中的想法可是非常通透,二人幾年夫妻下來可謂心靈相同。他這點兒小算盤是瞞不過妻子的。也正是王靜輝地遮掩才更讓趙淺予心中更加黯然神傷,若不是自己特殊的身份,以丈夫大宋狀元的名頭加上不世才華,不難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也用不着現在這麼做了,之所以遮掩爲地就是不讓自己內心愧疚。

無心等人看到趙淺予直進聽雨閣後,如同見到救兵一般。再看到站在蜀國公主背後眨眼睛的紅月後,心中更是明白這是紅月給他們來解困的,收中感激非常,可惜一想到就連一直跟隨先生學習醫術地老四洛心也被先生趕出門去。心中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王靜輝在看到趙淺予走進聽雨閣後,一直板的冷冷的臉色快速“解凍”。不過還是有些氣惱的對無心等人說道:“主母都已經讓你們起來了,還不快起來,都跪在這裡成什麼樣子!”

聽後立刻站起來,不過腦袋還是低着,只有永仁向趙淺予躬身說道:“我們師兄弟幾個算計着主母地生辰快要到了,便合起來準備了幾樣小東西,也算我們幾人的一片孝心,還請主母成全!”

永仁說完便從懷中取出一份禮單,上前交給紅月,由其轉交給趙淺予。他們幾人在西北地時候就已經算計好了,知道事情能否有進展完全就在趙淺予身上,先生雖然嚴厲,但卻是對主母百依百順,只要主母開口,那這件事就差不多定局了,是以他們給趙淺予準備的禮物是非常盡心盡力的,一方面這禮物關係到能否讓主母開心,另外在先生成婚後,主母也是對他們悉心照顧,尤其是最小的冰封和紅月,更是得王靜輝夫婦寵愛。

趙淺予對他們幾人送什麼東西倒不是很在意,不過這也是學生送來的一片心意,便隨手掃看了幾眼,正在這個時候,無心叫過在聽雨閣中伺候王靜輝的小廝笑呵呵的說道:“這位師弟,還請外面的人將禮品呈送過來給主母過目!”

無心等人是第一批王靜輝隨身弟子,不過在無心他們跟着王靜輝的時候,就已經有一些被王靜輝收留的孤兒在被精心培養了。想想王靜輝到底收留了多少孤兒,就是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這些孤兒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做隨身弟子的機會,要說現在侍候在其身旁的小廝百裡挑一也不算過分,他們都是經過最嚴格的禮儀、學識、武功等等訓練後,經過層層選拔纔有這麼“十二”之數,在無心他們被逐出師門後纔來頂替的。如此嚴格選拔的隨身侍從,難怪連王安石都側目不已,比較熟悉駙馬作風的汴都權貴們對這樣的侍從也唯有羨慕不已。

無心他們準備的禮物都是西夏皇宮中所收藏的珍品,地處內陸的西夏自然沒有大宋物產這麼豐富,不過想想西夏王朝橫阻在絲綢之路上,幾十年下來所珍藏的寶物也是不計其數了,縱然大宋這幾年來不斷的從海上開拓進取,西方的珍奇物品來到大宋也不在少數,但有很多東西大宋是絕對沒有收藏的。

不過最有意思的還是富弼、種諤、王韶和楊崇嶽,他們在得知無心等人想要從西夏皇宮中搜羅些物件送給蜀國公主當壽禮的時候,想都沒有想直接就讓他們進去任意挑選了。皇族對駙馬伕婦的寵信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想象的,趙淺予兩次生產,內廷賜下的珍奇不計其數,這連司馬光都沒有吭聲,富弼他們犯不着來阻礙無心他們,況且無心是種諤的愛將,而冰封又自動放棄攻打興慶府,這份人情是無論如何都要還的!

第89章 貪污第13章 理由第117章 見面第263章 遇襲第325章 內應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331章 捨棄第175章 聯手第54章 上邪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394章 生疑第386章 疑惑第46章 收官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75章 兼容幷蓄第307章 投身第295章 主戰第426章 圈套第322章 期待第386章 疑惑第92章 郵政第79章 新生第95章 徵兆第139章 關節第15章 印刷第107章 無謂第243章 測度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369章 奴隸第68章 平息第364章 伏兵第309章 烏龍第390章 摩擦第350章 釋疑第423章 抽血第348章 試刀第98章 俘虜第79章 新生第358章 挑撥第229章 軍費第61章 雨至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247章 水利第412章 抉擇第284章 野心第125章 煩心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188章 實力第71章 奇思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359章 責問第434章 定局第45章 試探第145章 急招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136章 科舉第205章 血戰第255章 發現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36章 上崗第312章 反治第331章 捨棄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232章 武策第219章 許諾第297章 擴張第267章 緩行第3章 壯麗第58章 憂慮第391章 突襲第137章 試探第148章 風起第407章 補給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70章 預示第239章 沉醉第63章 路難第84章 思想準備第74章 心事第275章 誘惑第32章 求助第399章 接力第30章 經濟侵略第6章 贈杯第53章 爭取第229章 軍費第419章 志向第82章 結婚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37章 修書第263章 遇襲第76章 裝備第151章 同行第87章 戰報第389章 貿易第306章 斷仇第54章 上邪第74章 心事第72章 妙用
第89章 貪污第13章 理由第117章 見面第263章 遇襲第325章 內應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331章 捨棄第175章 聯手第54章 上邪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394章 生疑第386章 疑惑第46章 收官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75章 兼容幷蓄第307章 投身第295章 主戰第426章 圈套第322章 期待第386章 疑惑第92章 郵政第79章 新生第95章 徵兆第139章 關節第15章 印刷第107章 無謂第243章 測度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369章 奴隸第68章 平息第364章 伏兵第309章 烏龍第390章 摩擦第350章 釋疑第423章 抽血第348章 試刀第98章 俘虜第79章 新生第358章 挑撥第229章 軍費第61章 雨至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247章 水利第412章 抉擇第284章 野心第125章 煩心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188章 實力第71章 奇思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359章 責問第434章 定局第45章 試探第145章 急招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136章 科舉第205章 血戰第255章 發現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36章 上崗第312章 反治第331章 捨棄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232章 武策第219章 許諾第297章 擴張第267章 緩行第3章 壯麗第58章 憂慮第391章 突襲第137章 試探第148章 風起第407章 補給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70章 預示第239章 沉醉第63章 路難第84章 思想準備第74章 心事第275章 誘惑第32章 求助第399章 接力第30章 經濟侵略第6章 贈杯第53章 爭取第229章 軍費第419章 志向第82章 結婚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37章 修書第263章 遇襲第76章 裝備第151章 同行第87章 戰報第389章 貿易第306章 斷仇第54章 上邪第74章 心事第72章 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