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煩心

李管事聽後也不禁莞爾:拉着皇帝一起做生意的人恐怕也只有王靜輝有這個膽子和手腕了!雖然以前沒有接觸過像王靜輝這樣“準核心官員”,但他也明白官員有許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至少他看到的王靜輝做成一點兒事是有多麼困難。

李管事說道:“改之,這件事應該不難做,憑你的面子,估計他們會掏腰包的,不要忘記你的外號可是‘財神王’,做買賣從來都沒有虧本兒過的!呵呵……”

王靜輝聽到李管事的打趣,苦笑着搖搖頭說道:“珍泉兄取笑我了!我也不過是盡一個大宋子民的本份而已,那裡是什麼‘財神王’?!組建船隊發展海外貿易是件關係到我大宋國運的事情,非常重要,所以珍泉兄定要謹慎行事!”

李管事很少見到王靜輝會這麼嚴肅的說一件事,自然也就聽的用心。王靜輝和他又詳細交代了一下去汴都融資的注意事項後,李管事便離開知州府回家收拾一下準備火速前往汴都開封了。

王靜輝對李管事的能力是非常信任的,自問如果不是多了這千年的經驗,把自己放在李管事的位置上,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他那個水平的。李管事久居汴都開封,徐氏雖然在以前不是什麼舉足輕重的商號,但百年老店積累下的人望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了的,他只是王靜輝的代言人,來進行融資事項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安排好融資事項送走李管事後,王靜輝便來到了後院。這裡除了住着他和蜀國公主外。還有他地學生,他們中間有六個人將會參加秋試取得功名了。明年便會是進士科大考,這對於這個時代每個讀書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地事情。

王靜輝對於這些孩子未來的前途也很關心,他地“二十一門徒”中有七個是選擇了“文科”,他們都將會參加這次考試的。其中李慎由於其特殊的身份,更是得到了王靜輝的特別關注。他雖然在心底就瞧不起這種“獨木橋”式地考試,但沒有辦法,在這個時代這是唯一當官速成方法,如果一個讀書人不參加科舉考試而取得功名,就算他做到高官也會被別的同僚所取笑,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這中間之差和升官速度截然不同。李慎便是他培養出來打算摘取狀元桂冠的學生,這也算是他還徐氏一個人情了。

現在還有五個月便要考試了,包括李慎在內的七個學生就住在知州府後院。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請教王靜輝,他現在也是大宋冉冉生氣的文學巨星之一了,輔導他們靠進士科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王靜輝怕再把李慎帶在身邊會影響他的學業,所以又換了一個書童,使得李慎得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看書,似乎這個小傢伙非常明白王靜輝心中所想,功課水平也是越來越高,在這七個學生中非常突出。這也讓王靜輝心中安慰了不少。

在離知州府只有一條街相隔的地方,王靜輝還買下了一座院落,這裡面居住的是他新一批學生。這次回到汴都地時候,王靜輝就趁機到自己所開辦的“孤兒院”中,又選取了三十名資質比較好的孤兒帶回楚州,只要他還有能力來教學生。這樣的親身教學方式,他是不會放棄的,也只有這樣教出來的學生,纔是他真正的“嫡系”。只是傳播知識並不是王靜輝所看重的,畢竟只要自己大筆一揮,自己所掌握地後世知識都可以寫出來,但他不需要這樣的複印機,他需要的是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有一種氣度,一種和他一樣開放兼容幷蓄的氣度,這樣他的學生纔可以更好地向更高深的領域探索。

說起王靜輝的“孤兒院”,這可是給王靜輝帶來了巨大的聲望,裡面收容着大約近兩百名無家可歸的孤兒,王靜輝每年都會開出特別款項來支持這個孤兒院的運轉,給這些孤兒以最好的生活條件。除了管好孤兒的吃住外,更重要的便是學習,而且所有的孤兒都知道唯有學習纔是他們最好的出路,有王靜輝在,他們甚至可以去參加進士科考試!所以成爲王靜輝身邊貼身學生便是這些孤兒最大的目標,而且在孤兒院中非常鼓勵孤兒們不僅學習四書五經這樣的書,還有醫學、物論、數論等科目,學習優秀的孤兒自然也可以做王靜輝的親傳弟子。

當初王靜輝建這個孤兒院的時候,李管事他們也只是認爲王靜輝的善心大發而已,而這個創始者也只是開列了一張非常詳細的管理單子給他們按照所寫的去做,從照顧孩子的大娘、廚師到給孩子上課的先生,事無鉅細全都在單子上,徐老和李管事聽六丈夫“訴苦”後也沒有在意,不過當王靜輝去年從那裡選出二十個學生親自培養後,徐老他們才明白過來,這個“孤兒院”竟然是培養自己人才最好的地方,不過這個代價有些太高了而已。

現在的孤兒院是掛靠在華英書院下面的,那些貧家子弟也可以輪流到孤兒院中教孩子讀書來換取一部分收入,教學條件要比剛開始的時候強上許多。經過兩年的發展,王靜輝在孤兒院中選人才更容易了,而且素質也要比第一批要好上許多,這讓他感到很欣慰。

與徐老他們不同的是,王靜輝辦這個孤兒院的最初動機確實是福利事業,從來沒有想過從中謀取過什麼,但後來慢慢發展成爲他的人才庫,這也是他有意識的去推進的結果。在王靜輝的眼中,只要是他需要的人才,那在這個時代都是無價之寶,他身邊最缺乏的便是人才,他雖然有錢。但這個時代沒有幾個能夠符合他要求的人才。從頭培養雖然代價比較高,但卻是最經濟地。況且這些孤兒經過培養後就算達不到自己地要求。他們也能夠學會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領,至少以後能夠獨立生活了,兩者相宜,這樣地好事王靜輝爲什麼不去做?

不過王靜輝在和蜀國公主去孤兒院選弟子的時候。自己的老婆比自己更加興奮,看到幾個小女孩疼愛的了不得,最後還帶了一對十四歲地雙胞胎女孩回來。王靜輝知道自己事情忙,也沒有多少時間照顧蜀國公主,自然對此表示非常贊成,而且他也想對這兩個女孩子培養一下她們的醫學急救水平,到時候放在蜀國公主的身邊來照顧她,自己也放心。

王靜輝到後院後,給那七個準備要參加考試的孩子解答問題後,便把李慎單獨叫出來。摸摸他的頭說道:“明天你爹爹要去汴都,今天晚上你就回家去吃頓飯吧,順便也讓他檢查一下你的學業怎麼樣,好讓他放心!”

李慎跟隨王靜輝的日子也不算短了,在王靜輝的身上他學會了許多東西,不管是學業上的還是爲人處事上的,雖然王靜輝更像他地哥哥,但在他的心中。王靜輝彷彿是像神仙一般的存在。對於王靜輝的囑託,他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李慎的努力王靜輝也看在心中,這個孩子雖然生在富貴之家,但卻是有着難能可貴吃苦耐勞的精神,若非李管事一心想讓這個孩子步入仕途。他早就想把這個小天才向科學的路上去培養了,保證他能夠成爲一個不下沈括地大科學家。

李慎在一旁幫着師母蜀國公主收拾王靜輝的書案,一邊說道:“老師,父親只不過是去幾天便回,我們見面的機會還有很多,也不在於這一時,就不用回去了,我還正有幾個問題想請教老師給我解惑呢!”

蜀國公主聽後笑着摸摸李慎的頭說道:“慎兒聰穎過人,定能夠在考場上獨摘魁首,像你的老師一樣,到時候我給你找個好媳婦!”

蜀國公主的這番話弄得李慎面紅耳赤地,他今年也快十八歲了,正好是娶妻的年齡,像王靜輝和蜀國公主這樣“晚婚晚育”的人在這個時代還是非常稀有的。王靜輝聽到蜀國公主這麼說,走到她的身前說道:“慎兒也不必太在意,以你的學識,外面那些人是比上你的,別忘了你可是我王靜輝的學生!等你考場獨佔鰲頭的時候,也要像我一樣,到時候你師母會給你安排好的!”

看到李慎在那裡低着個腦袋,王靜輝也知道這個玩笑開的可以了,便坐在椅子上給李慎解答功課問題,這個時候書房門打開,一個老太監端着兩杯茶進來,輕輕的放在王靜輝和蜀國公主身旁,又輕聲退了出去。

幫助王靜輝收拾書房,這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的事情,由於他以前寫的那幾道針對遼國和西夏的策論可都是非常機密的事情,後來涉及大宋機密的奏章文書也越來越多,所以就是連駙馬府的管家王福在書房中也只是個端茶倒水立刻就走的角色,全駙馬府上下也只有蜀國公主、李慎、一個宮裡面的老太監和一個老丈人派來保護他們的林姓大內高手,四個人才有這個資格來整理書房中王靜輝的文稿。在書房周圍也有老丈人派來的高手盯梢,想要從這個書房中拿出去一頁紙,那可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當初那個姓林的大內侍衛還反對過讓李慎接觸這些珍貴的手稿,但王靜輝在這個問題上絲毫不讓步,李慎可是他內定要着力培養的接班人,只要是王靜輝寫過的東西,基本上李慎都曾仔細研讀過,還生怕李慎不懂,給他詳細解釋一遍。自己不能夠步入仕途的巔峰,那就培養個學生來代他完成這件事,藉着學生的手來給大宋開闢一條新的通往富強的道路,這是王靜輝早就計劃好的。官司打到老丈人那裡,結果老丈人派來個近五十歲的老太監過來專門負責書房事宜,這下連王福端茶倒水的資格都沒有了,倒是李慎出入書房再也沒有受到別人的限制。

王靜輝雖然是駙馬,也算是宗室的一分子,但他可知道只要離開皇宮。就根本不可能有閹人出現的。他和蜀國公主雖然身份尊貴,但也絕對不可能使用閹人。那可是殺頭地大罪!不過這個老太監來了之後,公主地侍衛隊幾乎都不怎麼願意靠近書房了,倒是老婆蜀國公主和他非常熟悉,沒有事情的時候和他聊天。對這個老太監非常尊重。王靜輝雖然看到這個老太監老是咳嗽,但那不經意流露出來走路地距離和端茶倒水那個穩當的動作簡直是後世武俠小說傳說中的武功高手嘛!對此王靜輝也是裝傻充楞,不過有這麼一個神秘的高手在他地書房坐鎮,倒是讓他放心了不少,以前那些從各個角落裡藏着椰着的文書終於可以正大光明的放在書架上,不用到時候亂翻了。至少他去汴都的這段日子,這個老太監便是坐鎮書房的。

王靜輝也曾經向蜀國公主問起過這個老太監是什麼來路,不過自己的老婆恐怕也不會知道太多,只是說這是仁宗皇帝身邊的人,後來仁宗駕崩後便跟在父皇的身邊。他轉念一想也能夠明白個差不多:這個老太監多數可能是充當“中南海警衛”的角色。有他在自己的身邊,可見老丈人對自己也是夠看重地了。

王靜輝不知道這個專門在他書房服務的趙公公是真咳嗽還是假咳嗽,但身爲一個名醫,身邊有這麼一個人老是病着也說不過去,便找個機會給這個趙公公把脈看病,原來這個老傢伙也不是裝的,還真是糾纏他的頑疾,在王靜輝開出藥方加鍼灸的調養下。他的咳嗽毛病已經好的七七八八了,算是搞好了兩人之間的關係。

王靜輝知道自己地身份,身爲外戚他當然知道很多人在啓用自己的問題上都很有顧慮,他想即便是非常看好自己的英宗趙曙和韓琦也是有這種顧慮,不管老丈人給他身邊派個什麼樣的人來,他都照單全收。反正他有沒有什麼見不得光的東西,等到一年後自己卸任楚州軍州事後,自己就再也不擔任什麼有實權的官職了。

不過令王靜輝頭痛地不是老丈人給他派來的太監護衛,而是這次去汴都回來後,一起帶回來的侍女,這四個女孩都是慈壽宮那個曹老太太賜給蜀國公主的,各個長得如花似玉,放在後世也是個“中華小姐”的候選人。他想到自己和老丈人在福寧殿花園中的談話,傻子也能夠判斷出來這是賜給自己當小老婆的,而蜀國公主這個時候採取的是默許的政策,這讓他非常撓頭。

王靜輝知道歷史上的蜀國公主溫婉賢良,王詵那個混蛋還當着她的面和家中歌女調戲,甚至是他的小老婆還辱罵蜀國公主。而這個時代像家中蓄養歌妓,三妻四妾的狀況很普遍,在原來那個時空讀《宋史》的時候,他就發現唯有司馬光和王安石兩個人在私生活方面非常的方正,始終堅持着一個老婆,他們的仕途雖然起伏跌宕,但他們的妻子都守候在他們的身邊,像王詵這個花心蘿蔔,在蜀國公主死後被神宗趙頊一怒之下貶黜到外地,身邊沒有一個女人願意跟隨他的,可謂是淒涼的很。相比王詵,歐陽修和蘇軾等大文豪不僅是家裡養着,還到處用自己的詩詞來博得青樓才女的青睞,憑藉他們的學識和才氣,“獵豔行動”的成功率幾乎是達到了令人驚歎的地步。

不過王靜輝雖然羨慕蘇軾和歐陽修“釣魚”的本事,但這個傢伙不僅是受到後世“一夫一妻制”的毒害甚深,而且還是少有的相信愛情這東西存在的傢伙,要不然在原來那個時空他也不會到二十歲的時候還沒有談過一次戀愛了。

蜀國公主剛認識王靜輝的時候雖然是身穿男裝,但她那種從骨子裡面流露出來的恬靜,隨着他們接觸的次數增多,而深深的打動着王靜輝,直到最後他在潁王趙頊的書房中寫下《上邪》作爲兩人定情之證。經過一年多的共同生活,王靜輝的心早就被這個古代美女所俘虜了,什麼人都裝不下。

結婚的那個晚上,王靜輝永遠也忘不了那首《長相守》,兩個人輕頌《長相守》的場面永遠深深的刻在他的腦海中,讓他久久不能忘懷。王靜輝現在寫的詩詞是最受汴都歡迎的,因爲他的愛情詞簡直是出神入化,這可都是蜀國公主的功勞,沒有對她的愛戀,就是打死王靜輝,他也寫不出來這樣讓人魂牽夢繞的作品,這也讓蘇軾他們鬱悶的很:好端端的“大江東去”怎麼就變得這麼纏綿悱惻了呢?!

第292章 西征第183章 情報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423章 抽血第74章 心事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349章 道義第363章 團聚第429章 轉移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33章 緩兵第5章 競拍第333章 緩兵第410章 鐵與血第239章 沉醉第269章 應對第49章 彌合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327章 埋伏第178章 第一槍第203章 決絕第315章 完勝第327章 埋伏第417章 格局第77章 兩難第86章 赴任第268章 預警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332章 送行第30章 經濟侵略第273章 奠基第357章 迷霧第329章 削藩第279章 矛盾第231章 誘惑第73章 獻寶第29章 文化產業第14章 策論第352章 尾巴第375章 海上第30章 經濟侵略第389章 貿易第48章 治療(下)第178章 第一槍第89章 貪污第43章 轉機第113章 推銷第387章 法律第69章 醫道第348章 試刀第34章 波瀾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164章 推託第403章 稅法第92章 郵政第242章 地產第92章 郵政第116章 伏筆第228章 渴望第179章 地權第25章 技驚四座第231章 誘惑第72章 妙用第197章 搶劫第159章 命苦第179章 地權第392章 謎底第291章 蛻變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178章 第一槍第275章 誘惑第76章 裝備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293章 質疑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163章 雙刃劍第26章 漣漪第57章 天機第187章 烽火第178章 第一槍第389章 貿易第221章 告辭第207章 樑太后第185章 教訓第115章 退讓第420章 馬屁第94章 農書第60章 將至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27章 新年第146章 傳位第278章 顧忌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281章 西北
第292章 西征第183章 情報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423章 抽血第74章 心事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349章 道義第363章 團聚第429章 轉移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33章 緩兵第5章 競拍第333章 緩兵第410章 鐵與血第239章 沉醉第269章 應對第49章 彌合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327章 埋伏第178章 第一槍第203章 決絕第315章 完勝第327章 埋伏第417章 格局第77章 兩難第86章 赴任第268章 預警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332章 送行第30章 經濟侵略第273章 奠基第357章 迷霧第329章 削藩第279章 矛盾第231章 誘惑第73章 獻寶第29章 文化產業第14章 策論第352章 尾巴第375章 海上第30章 經濟侵略第389章 貿易第48章 治療(下)第178章 第一槍第89章 貪污第43章 轉機第113章 推銷第387章 法律第69章 醫道第348章 試刀第34章 波瀾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164章 推託第403章 稅法第92章 郵政第242章 地產第92章 郵政第116章 伏筆第228章 渴望第179章 地權第25章 技驚四座第231章 誘惑第72章 妙用第197章 搶劫第159章 命苦第179章 地權第392章 謎底第291章 蛻變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178章 第一槍第275章 誘惑第76章 裝備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293章 質疑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163章 雙刃劍第26章 漣漪第57章 天機第187章 烽火第178章 第一槍第389章 貿易第221章 告辭第207章 樑太后第185章 教訓第115章 退讓第420章 馬屁第94章 農書第60章 將至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27章 新年第146章 傳位第278章 顧忌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281章 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