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印刷

王靜輝此時的想法全都是鉛與火的革命——印刷機,在這個紙質傳媒還一統天下的今天,鉛活字無疑是傳媒天下第一利器,相比之下的泥活字就差得太遠了:印刷質量很差,泥活字重複使用的次數太少,如果不是規模大的印書作坊,是根本不會考慮使用泥活字的,所以泥活字的使用範圍還集中在畢昇的老家杭州一帶,汴都的印刷作坊還在使用雕版印刷的方式。

鉛應該是很好找的,做鉛活字沒有什麼問題;沒有蒸汽機,動力方式可以採用水力……盤算好這一切後,王靜輝就立刻行動起來,他讓賬房先生到汴都城中去物色印刷作坊。賬房先生是最喜歡他這麼做的,因爲王靜輝一讓他去購買什麼東西的時候,總是會有一條生財之道要誕生。

劉賬房沒有費太大功夫就把汴都的一家曾記印刷作坊連老闆帶夥計全部買下,雖然這家印刷作坊規模在汴都開封的印刷行業中也不算小了,員工就有四五十個,但他的老闆王靜輝更是牛叉:價錢隨便他們開,你只要買下來就可以了!劉賬房對王靜輝的話沒有絲毫疑慮,聽他的老上司李管事說過,這個年輕的東家每個月光是在徐氏玻璃行就有近十萬兩白銀的收入,花上兩千兩銀子買個印刷作坊對於他簡直就是毛毛雨。

王靜輝在城郊不遠的一條水流比較急的河邊買下了一塊兒地皮,召集大批泥瓦工匠在那裡興建印刷作坊所使用的廠房。因爲他要趕在入冬前蓋起一片水泥建築,所以就不惜工本的趕時間。另外他還召集了一批工匠在那裡按照他所畫的圖紙趕造水利印刷機,城內原有的曾記印刷作坊的僱員們在按照他的意思去製造鉛活字。

按照王靜輝的設想,印刷作坊的僱員夥計要從醫館周圍的貧民區中選擇,因爲明年的大雨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被淹死,所以他要在貧民區多蓋些水泥樓房,到時候用來安置災民,不僅在城內蓋,在城外郊區自己購買的土地上也要大興土木。由於自己選擇購買的土地都是處於較高的位置,在郊外的印刷作坊也蓋了供夥計所居住的宿舍樓。“反正是能轉移一個算一個吧!”王靜輝心中暗歎道。

城裡的曾記印刷坊已經更名爲“商務印書館”,儘管賬房先生對此十分不解,但這個東家做事向來不按常理出牌,這也是他們比較習慣了,上次給仁丹製藥作坊命名的時候取了個令人費解的“濟民製藥”的名字,但後來的效果反而還不錯,人家就認這濟民製藥的仁丹,反正看這個年輕的東家這次收購印刷作坊的舉動上來看,這次銀子是跑不了了。

“商務印書館”有原來的老印刷設備,只要稍加改造便成爲一部活字印刷機,沒過幾天,夥計們便按照王靜輝的指示將鉛活字給造好了。鉛活字是造好了,不過麻煩也來了:沒有合適的油墨來共鉛活字使用。王靜輝做夢也想不到在他想心目中的傳媒帝國邁進的第一步會碰到這樣的麻煩,不過他還是很有耐心,他相信這個時代工匠們的智慧不是蓋的:只要誰能製造出共鉛活字印刷所使用的油墨,賞銀一百兩!

一百兩銀子在王靜輝的眼中不算什麼,但在底下那幫工匠的眼中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在這樣的獎勵機制下,工匠們開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隨着一筆讓賬房先生心痛的“研究費用”的消失,半個月後,工匠們終於拿出了可以供鉛活字印刷機使用的油墨了,對此,王靜輝對這些黑眼圈兒的工匠們可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他當即就將一百兩銀子給了那個被稱爲俞叔的工匠,其他參與此事的工匠也每人給了五兩銀子,這讓印刷作坊的工匠們對新東家十分感激,當然事後少不了向俞叔灌輸了一遍保密條例。

當散發着油墨香味的鉛活字書籍印好後,王靜輝感到紙質傳媒時代巔峰的鑰匙已經掌握在他的手中了。既然鉛活字印刷機已經大功告成,王靜輝當然就讓它投入使用,由於郊外的新印刷作坊還沒有建成,所以也只能在老印刷作坊裡開工了。所刊印的第一批書籍當然少不了王靜輝的大作:《兒科》、《婦科》、《瘟疫》、《外科正宗》再加上儒家傳統書籍《論語》、《大學》、《中庸》、《周易》、《春秋》、《尚書》等林林總總共十幾本書。

從投放到市場上所受的歡迎程度上來看,王靜輝的“商務印書館”這次無疑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與以前市面上的動輒就四五百文錢一本的書籍相比,“商務印書館”所印刷的書籍才兩三百文錢的售價簡直是廉價的很,況且印刷質量優良比雕版印刷毫不遜色。對於原來那些買不起書的貧窮讀書人來說,現在他們也可以賣上兩三本自己喜歡的書籍來看以外,最大的福音便是鉛字印刷的書籍內容上要比雕版印刷的書要大得多,雖然鉛字比較小了點,但對於他們來說實惠也就更多了些。

投放到市場上的第一批兩萬冊書籍沒過三天便被搶購一空,連王靜輝自己寫的那四本書籍也被賣到脫銷,這是讓他始料不及的。但不管王靜輝對銷售量怎麼驚訝,賬房先生這次可是樂翻天了:雖然書籍的單價要比以前便宜近一半,但鉛活字印刷書籍的優勢就在那裡明擺着的,說起來單本售價這麼低,但聽原來曾記老闆說利潤比以前可是上提了三四十文錢,這讓賬房先生感嘆這個年輕東家令人吃驚的商業才能之餘,對他這種降價行爲無不表示痛心。

趙葉,這個王靜輝來到這個時代後認識的唯一一個比較熟悉的讀書人,當他再次帶妹妹來到王靜輝的書房當中的時候,王靜輝除了給他一篇策論以外,還順便送他一套剛剛印好的鉛字書籍。

趙葉看着這幾本還散發着油墨香味的書籍有點迷惑不解問道:“王兄這是何意?”

王靜輝笑着說道:“趙兄可曾明白這幾本書所包含的意義嗎?”看着趙葉迷惑的眼神,王靜輝繼續說道:“這幾本書不過是儒家基本的經典著作罷了,本身沒有什麼,但這幾本書可不是用市面上的雕版印刷成的,它是用鉛活字印刷出來的!”

趙葉默默的唸叨:“鉛活字?它有什麼用處?”

王靜輝說道:“你可別小看這鉛活字印刷書籍,它能夠非常方便快捷的印刷書籍,而且可以重複使用,這就使得書籍的售價會不斷降低。我現在開了一家印書坊,現在出售書籍的價格只有原來的一半而且賺的錢比以前更多,這鉛字印刷比雕版印刷的字要小,一本書的內容是原來的兩倍,這樣要細算起來,一本書的價格將是原來的四分之一,這可是讓以前許多買不起書的讀書人都能擁有自己的書了!不過話說回來,你將來靠科舉的難度也就更大了,想想以前那些沒有書的讀書人考試可是處於下風的,但以後他們也可以買的起書了,你老弟的好日子可就要到頭了!”

趙葉聽了他的話後笑了笑說道:“這到沒什麼!不過能夠讓更多的讀書人都能買的起書,這可是件善事!”但他心裡更加得意的是:我就是當今的大皇子,也許是未來的大宋皇帝,我難道還需要和天下的讀書人去爭進士的名額嗎?!

王靜輝並沒有注意到趙葉臉上得意的神情,還以爲他身爲讀書人特有的驕傲與自信,所以繼續說道:“光是把書籍的價格降下來是不夠的,畢竟天下還有很多讀書人是由於出身貧寒所以讀不起書,買不起書,這可是我大宋的一大損失!我想在郊外買塊地開辦個書院,每年都招收一批優秀的貧家子弟來書院中免費讀書,這樣也不會使有才能的讀書人不至於因爲家中貧困而埋沒。”

趙葉說道:“王兄這麼做可真是一大善舉了!小弟在這裡代表那些受益的讀書人先向王兄謝了!”

王靜輝說道:“你先別忙着謝我,我還有件事需要你幫忙。”

趙葉說道:“什麼事?只要小弟能夠做到,自然不會推辭!”

王靜輝說道:“你也知道我在這裡認識的人不多,而有學問的人認識的更少,我想趙兄既然是汴都本地的讀書人,自然知道這裡的名師大儒的情況。我開辦書院也是希望在書院中寄讀的讀書人除了能夠不再擔憂學費昂貴,而且更希望他們能夠得到名師的指點,這就需要你幫忙了。”

趙葉微微的想了想說道:“這沒有問題!小弟我自會把此事辦好,請你放心!不過你的書院什麼時候能夠建好?”

王靜輝說道:“我在城郊不遠的地方已經有了幾棟房子,但作爲書院還是遠遠不夠的,不過現在我就多蓋些房子,我想明年春天就可以蓋好。”

趙葉說道:“好!那小弟在你的書院建好後當會介紹一些大儒到你那裡講課授道!”

王靜輝聽了他的話後也放心的點了點頭,沒有辦法,他在讀書人的眼中不過是個郎中加商人罷了,在這個社會的階層中是屬於地位非常低的那種,這種事情還是交給趙葉來辦比較合適一些,他的朋友圈子要比自己大多了。

王靜輝將書桌上用鎮紙壓着的文稿拿出來交給趙葉,說道:“這是我這幾天寫的,你拿去看看吧。”王靜輝交給趙葉的文稿正是第二篇文稿《論蜀漢和曹魏的人才策略》。

這次王靜輝寫的策論讓趙葉非常滿意,因爲在他的強烈建議下,王靜輝終於用文言文來寫策論了,這給王靜輝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但好在他來到這個時代後讀書非常多,再加上以前的家教,所以現在也能用文言文來寫東西了。但在文稿中還是夾雜着大量的標點符號,趙葉對此到沒有什麼意見,相反,他也認爲有標點符號的文章要比沒有的更好理解一些。這次策論的題目也讓趙葉輕鬆了許多,不是劉禪那樣容易引起爭議的人物了。

不過趙葉在仔細閱讀策論的內容的時候不禁又是苦笑搖頭,旁邊的妹妹蜀國公主趙淺予看到哥哥那奇怪的表情後,也拿起他讀過的文稿來看,她也被策論的內容給搞笑了:這回策論的主角由扶不起的阿斗劉禪換成了聞名千古的諸葛亮和曹操,不過充當反面教材的還是被人們認爲的千古名相諸葛亮,這多少讓趙氏兄妹有些哭笑不得:難道這個王靜輝和諸葛亮有仇嗎?!

正如王靜輝不知道眼前的趙氏兄妹是當今英宗皇帝的兒女一樣,趙頊兄妹更想不到王靜輝是一千多年後的未來人。在後世王靜輝的時代,連開國主席*都走下神壇的時代,對古人心目中的神人諸葛亮早就有了公正合理的評價,諸葛亮在王靜輝心目中只不過是一個比較能幹的蜀國丞相罷了,如果說諸葛亮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不過是比歷史上那些同樣地位的名人能幹些,可以納入清官能吏的範疇,如此而已。

看完王靜輝新寫的策論後,趙葉兄妹想了半天也沒有辦法想出王靜輝策論中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唯一不妥的地方就是不應該拿諸葛亮這樣歷朝歷代丞相們的偶像來開涮。當然如果趙葉能夠找出什麼毛病向王靜輝提出疑問的話,其結果也和上次王靜輝爲劉禪辯護一樣,對此王靜輝的信心十分爆滿:他實在是想不出以這個時代人們的認識水平能夠和一千年後的網絡大蝦們相提並論,爲了照顧趙葉的個人情緒,他的筆已經給諸葛亮很留面子了,如果讓那幫灌水大蝦來寫的話,諸葛亮恐怕就變成蜀漢的罪人了。

但趙葉還是不甘心心目中的偶像諸葛亮被王靜輝寫成這個樣子,說道:“難道王兄認爲蜀漢諸葛丞相的識人用人能力還不如曹魏的曹操嗎?”

王靜輝說道:“那你認爲呢?!如果諸葛丞相識人用人有曹操好的話,那在諸葛亮和曹操死後,他們提拔上來的人才到底是誰勝利了呢?”

趙葉有些語塞,但還是問道:“那司馬懿也是曹操提拔上來的吧?”說完便有些得意的看着王靜輝,想他該怎麼爲曹操來辯解。

王靜輝說道:“司馬懿的崛起確實和曹操有些關係,但曹操對他更多是壓制,只是曹操死後,他後世的子孫不爭氣罷了。換言之,如果司馬懿生在我大宋朝,他還有能力作亂嗎?我想他根本就沒有這個機會!這畢竟是和曹魏當時的制度有莫大的關係。但話說到底,終究是司馬懿耗死了諸葛亮,單就人才的觀點,這也算是司馬懿勝了吧。其實關於司馬懿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這篇策論所講的主要是人才的發現、使用、培養和儲備,在這一點上,在三國曆史上的君主大臣們中,曹操可以稱得上是典範。曹操並沒有像劉備這麼好的運氣,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但他有一羣謀士爲他出謀劃策,還有爲數衆多的武將爲他衝鋒陷陣。劉備運氣比曹操好的地方就是諸葛亮不是司馬懿,否則蜀漢就要改名換姓了!”

這一席話讓趙葉再次啞口無言,不得不再次甘拜下風。趙淺予看到哥哥那個窘迫的樣子不由得好笑,但爲了照顧他的面子,所以轉移話題說道:“不知道王兄最近有沒有寫出得意的詩詞?”

王靜輝聽後感到自己實在是不給趙葉一點兒面子,每次他來到自己這裡對自己寫的文章品頭論足提出疑問的時候,多半會被自己給批駁的傷痕累累,所以他聽了趙予的話後立刻很配合的說道:“最近忙於俗物沒有寫出什麼好詞,以前寫的東西倒是讓你們見笑了。”

“哪裡!在汴都有誰能說王兄的詩詞不好?!王兄的詩詞時而清麗委婉,時而慷慨激昂,真是風格多變,但偏偏每首詩詞寫得又如此深入人心,真是讓人歎爲觀止!”

聽了趙予對他詩詞的評論後,王靜輝不禁汗顏:真是對不起蘇偶像他們了!不過沒有辦法,誰讓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好這一口呢?自己既然來到這個宋詞時代,要是不多寫點宋詞,那就太對不起自己了。更何況寫詩詞的人大都是和蘇偶像差不多的官員,他們平時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寫了這麼多詩詞,有這些功夫還不如多關心一下百姓疾苦,自己大肆抄襲他們的詩詞也是讓他們都務點正業。想到這裡,王靜輝終於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抄襲後人詩詞作品的絕佳理由,連他自己都認爲正在從事一項非常偉大的事業以拯救這些宋朝官員們。

“趙公子過譽了,王某虧不敢當,如果你們喜歡,我在中秋的時候倒是作了一首《青玉案》。”當下他就把辛棄疾的名作變成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並且編了一個完美的理由解釋了詞中的寓意。

趙氏兄妹又被王靜輝的絕世好詞給打倒了,趙葉雖然看王靜輝寫的策論很不順眼,但也挑不出其中的毛病,這讓他很是鬱悶。如果說王靜輝最讓他心服口服的才能,便是王靜輝在這詩詞上的造詣了,用他妹妹說的話:咱們就是拍馬也追不上他!他非常贊同自己妹妹的眼力,他也認爲在這個世界上單論詩詞,王靜輝就是唐朝的詩人李白在唐詩上地位,他可真是無可匹敵。

第24章 赴宴第324章 淡出第285章 退卻第102章 安石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7章 身份第308章 暗流第108章 糧食第180章 默契第394章 生疑第5章 競拍第17章 身份第148章 風起第72章 妙用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58章 憂慮第33章 拜訪第139章 關節第352章 尾巴第125章 煩心第422章 根本第362章 分裂第27章 新年第414章 做戲第425章 正名第191章 風滿樓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351章 佈局第421章 創新第55章 難治第247章 水利第173章 拒受第37章 修書第234章 去職第228章 渴望第350章 釋疑第81章 賜婚第427章 廉政第31章 安排第53章 爭取第423章 抽血第325章 內應第231章 誘惑第389章 貿易第178章 第一槍第335章 定西軍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245章 訟師第375章 海上第162章 首富第192章 難耐第120章 志向第223章 收帳第57章 天機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65章 反覆第314章 白衣觀音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408章 逆襲第350章 釋疑第380章 功成第69章 醫道第410章 鐵與血第159章 命苦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70章 推薦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115章 苦惱第67章 扭轉第375章 海上第100章 成果第129章 銷路第374章 創意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313章 亂局第427章 廉政第15章 印刷第333章 緩兵第265章 解煩第398章 脅迫第366章 遠交近攻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257章 變而變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406章 錦州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82章 殺心第427章 廉政第225章 舌戰第384章 公益第369章 奴隸第119章 體檢第143章 言弊第297章 擴張第64章 懇求第110章 蟻穴
第24章 赴宴第324章 淡出第285章 退卻第102章 安石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7章 身份第308章 暗流第108章 糧食第180章 默契第394章 生疑第5章 競拍第17章 身份第148章 風起第72章 妙用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58章 憂慮第33章 拜訪第139章 關節第352章 尾巴第125章 煩心第422章 根本第362章 分裂第27章 新年第414章 做戲第425章 正名第191章 風滿樓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351章 佈局第421章 創新第55章 難治第247章 水利第173章 拒受第37章 修書第234章 去職第228章 渴望第350章 釋疑第81章 賜婚第427章 廉政第31章 安排第53章 爭取第423章 抽血第325章 內應第231章 誘惑第389章 貿易第178章 第一槍第335章 定西軍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245章 訟師第375章 海上第162章 首富第192章 難耐第120章 志向第223章 收帳第57章 天機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65章 反覆第314章 白衣觀音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408章 逆襲第350章 釋疑第380章 功成第69章 醫道第410章 鐵與血第159章 命苦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70章 推薦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115章 苦惱第67章 扭轉第375章 海上第100章 成果第129章 銷路第374章 創意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313章 亂局第427章 廉政第15章 印刷第333章 緩兵第265章 解煩第398章 脅迫第366章 遠交近攻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257章 變而變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406章 錦州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82章 殺心第427章 廉政第225章 舌戰第384章 公益第369章 奴隸第119章 體檢第143章 言弊第297章 擴張第64章 懇求第110章 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