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武策

“改之可以確定麻逸有銅礦?難道比大宋還要多?!”聽到王靜輝說到麻逸的銅礦居然是大宋的好幾倍,司馬光暫時拋下了火器貿易問題,相比之下他更關心銅礦。在他看來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麻逸他並不知道,但聽王靜輝這麼說,估計距離大宋應該不會太遠,就這麼連淮南東路一半都不到的小島上居然有比大宋還要多的銅,這實在是超出了他想象的範圍。不僅僅是司馬光關心這個問題,福寧殿內所有的人聽到銅礦和金礦後,兩眼都泛出了精光——金礦雖然珍貴,但其用途遠不如銅礦對大宋的作用大。

王靜輝笑着肯定的說道:“在下哪裡敢欺瞞聖上及各位大人?!麻逸雖然小,但它的銅礦卻遠比大宋要多得多,並且礦石的品位也是極品,提煉起來不僅能夠節省泥炭,同樣重量的銅礦石能夠得到更多的銅。並且南洋各個島嶼上都有着我們很多所不瞭解的物產,各有個的用途,若是能夠納南洋諸島於我大宋之下,那獲益不是一時半刻便能夠說得清楚的,千百年後世人也會讚許聖上及各位大人的眼光!”

大宋缺少銅礦不爲別的,就是爲了鑄造銅錢。這個時代的大宋貨幣就如同後世的美元一般風行天下,宋朝皇帝的書法水平也是歷代皇帝中數得着的,遠的不說,王靜輝知道單單就是眼前的神宗皇帝趙頊的兒子便是一個書法家皇帝,不過現在不知道還能不能出生。宋代銅錢製作精美,加上宋朝的強大經濟實力,使得宋錢得到所有人的追捧,遼國和西夏不是沒有發行過自己的貨幣,但這兩國的商戶和居民更喜歡宋錢,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貨幣信用最高的時代,手中拿着宋錢不愁別人不肯交易,王靜輝的海外貿易船隊回來的時候都會把身上最後地一個銅子購買高麗等國地物品。可見宋錢的購買能力有多強悍了。

本國貨幣有着如此高的商業信用水平。這要是放在王靜輝以前生活的時代應該高興纔對,不過宋朝的君臣卻笑不起來——宋朝統治的區域內,銅的儲量實在是不能夠滿足鑄造銅錢的用度,世界上出現地第一張紙幣就是爲了解決銅錢不足而發行的。當然來自後世的王靜輝並不明白這些,直到在這個時空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由於自己生意上的往來才得知這一狀況的,當時他第一反應就是把後世菲律賓給搶先佔了,那裡的銅礦儲量在世界上都是排在的上號地。有了菲律賓,宋朝絕對不會因爲銅的問題而犯難了。

果然,在得到王靜輝肯定的回答後,所有的人都把火器給拋到一邊,心中都在盤算是不是要把麻逸納入宋朝地管轄範圍之內了,他們不知道這正是王靜輝所期盼的。在王靜輝的眼中,東南亞就是一個寶藏。

各種豐富的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他可是盼望許久了,不過除了幾個特別知名地地方之外,他都沒有記住其資源分佈狀況。不過他並不在意,只要在地圖上大致把那幾個銅礦和金礦給標註出來,不愁宋朝君臣不上鉤,到時候把地盤先圈定好了。那裡的一切將都會是大宋的,以後慢慢找也來得及。

“改之是否已經找到銅礦了?!”皇帝趙頊笑着問道。

“聖上,銅礦不是臣找到的,所派出去的大宋皇家海運船隊也還沒有找到銅礦,就是當地的土著估計也不知道他們正在生活在礦山上。臣在未下山的時候,就聽師傅說過南洋那些島上有豐富的礦藏,臣地師傅早年喜歡遊歷四方,大宋周邊的國家如党項、大理和契丹都去過。最後乘船出海到了南洋諸島,曾在那裡生活過六年的時間。臣的師傅在博物方面非常精通,可惜臣沒有跟隨師傅學過這些,但是大致的地點還是聽聞師傅閒談的時候說起過,若聖上有意的話,臣可以畫出南洋的大致分佈圖,在上面標註出師傅所知的礦產分佈地點,日後聖上只要派人去找便可以坐享其成了!”

對於王靜輝的師傅,在場的衆人都知道有這麼一號人物,趙頊的老子太上皇趙曙還專門派人去秘密求證過到底有沒有這個人,王靜輝可不知道這件事,但在開始編造自己身份的時候便想到他打虎的那片原始森林連周圍的獵戶都不敢進去,便把自己的來歷安在原始森林裡面,對於隱瞞自己的身世是再好不過了,事實證明這項決定是絕對的聰明,趙曙派出去不少人,但都終止在那片森林之外,不過知道駙馬第一次出現的位置就是在這裡,平氏鎮的人都知道王靜輝打虎的事情,便回去覆命了,最後關於王靜輝身世的事情就再也沒有人去仔細探察過。

既然沒有人能夠證明王靜輝的身世,也只好聽駙馬來講故事了,王靜輝便將自己的“師傅”塑造成爲一尊大神,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天文地理、詩詞歌賦、機關製造等等,他身上所有的本事都是師傅一手傳授的。外人也只有從他口中的隻言片語來進行想象,所有的人都被矇在鼓裡,只有王靜輝一個人在角落裡偷笑——這個“師傅”可真不錯,既能夠解釋自己的身份問題,有可以將許多事情都安在他身上,可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王靜輝的師傅居然是個虛構的人物。

衆人一聽便都小聲議論起來,王安石、司馬光與趙頊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皇帝趙頊說道:“來人,上筆墨!”

後世東南亞國家沒有少給中國找麻煩,王靜輝雖是一名軍醫,聽得多了自然會知道很多,對東南亞的國家島嶼分佈大致還記得挺清楚,尤其是印尼和菲律賓,其中印尼更是對華人做下了天人共憤的事情,對這兩個國家的位置記得格外清楚,加之大宋皇家海運已經大規模在南方航線出海進行貿易已經有兩次,李管事在船上按照王靜輝的要求專門派人來繪製海圖,兩相對比之下也能夠畫個八九不離十。

把東南亞的地圖畫好之後,王靜輝稍微一猶豫,也把澳大利亞也給畫了上去。不過在上面沒有標註任何礦產——他只知道澳大利亞鐵礦儲量非常多。和後世的巴西與印度是世界上三個最主要的鐵礦石出口國,但非常遺憾他並不知道澳大利亞的鐵礦具體地點在哪裡。

“聖上,這便是南洋諸島的大致分佈了,上面標註地銅礦和金礦分佈也在上面,不過這只是大致地分佈地點,位置可能有所偏差,但派人在那些區域花點功夫仔細找找便可以找到。聖上、各位大人,可不要小瞧這幾個銅礦。據師傅所言,單單是那幾個銅礦便足以使子孫使用幾百年都不愁!”王靜輝笑着說道。

大宋有專門的典籍收藏機構,對於海圖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珍藏在秘閣之中,只有少數人才能夠借閱,王靜輝自然在這“少數人”當中,不過大宋官方所收藏的這份海圖實在是令王靜輝不忍心看。實在是太過粗糙,也曾興起過想畫世界地圖的心思,但由於種種原因他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現在正好藉着這個機會把東南亞的地圖先畫出來給宋朝的統治高層。並且他也相信這份地圖將會刺激大宋來下決心向海洋邁進——不爲別的,單單是麻逸上地銅礦就可以刺激一把宋朝君臣了。

“愛卿這可是藏私啊?有這麼好的東西爲什麼不早拿出來?”皇帝趙頊笑呵呵的說道。

“聖上,所謂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臣並不以爲現在拿出來就算是晚了。相反臣以爲現在朝廷就派人到南洋諸島進行採礦或是直接佔領還爲時尚早。”

“愛卿以爲現在時機還早嗎?”

“聖上,大宋大規模的海外貿易開始到現在還不過才兩年的時間,南方航線還是今年纔開闢出來,事實上在這之前大宋對南洋諸島地情況可謂是一無所知。臣以爲應該在大力開展海外貿易的同時,需要藉着貿易之名大力摸清南洋的情況,並且向那裡傳播我大宋文明,來教化那裡的土著,這也是顯示大宋文治教化之功。最成熟地實際莫過於那裡的當地土著接受我大宋教化之後纔是最佳時刻。但現在顯然時不我待,不過那也需要大宋皇家海運對那裡進行四五次貿易之後,將南洋諸島的實際情況摸清楚再說,估計這已經是一年之後的事情了。現在大宋應該做地事情應該是接着海外貿易的機會大力拓展水軍,剿滅橫行南洋的海盜,並且擇選無人島嶼,將我大宋的軍士放到島上進行適應性訓練,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帶到一兩年之後,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已經進行的差不多的時候,便是南洋歸入我大宋的時候了!”

“駙馬地意思是將南洋諸島納入我大宋領土之下嗎?”王安石問道。

“王相以爲如南洋這塊寶地還要讓給別人來佔嗎?”王靜輝反問道。

王安石一時語塞,在他看來南洋諸國如高麗、大理一樣都是有着中央集權的國家,他實在不能夠想象一下子要把人家這麼多的國家全部佔下來是個什麼樣的概念,便說道:“如此以來大宋的軍費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啊!”

王靜輝聽後便知道王安石理解有錯誤,便笑着說道:“王相此言差矣!南洋雖然稱之爲‘諸國’,其實並非是有很多國家,他們那裡還很愚昧,不過是衆多數百人、千人的部落所組成,他們之間並沒有太深的聯繫,除了相互進行以物易物的貿易之外,他們部落之間還經常發生戰爭,對付他們對於大宋軍隊來說易如反掌。不過那裡的氣侯獨特,土著又佔有地利之便,若是強取未免代價過高,所以我大宋應該以貿易爲名,搞好和他們之間的關係,訓練士卒來適應當地的氣侯環境,待到時機成熟的時候進行各個擊破,南洋便盡歸我大宋所有,但是這麼一來所耗費的時間便長了許多,要想安穩的得到南洋,非十數年之功不可,聖上及各位大臣要有這個耐心纔可以。”

所有的人聽後點點頭表示明白後,就知道該如何運作了。對於南洋的問題。在這些朝廷大佬的眼中簡單的很。要採取地措施方法也原本比王靜輝這個新手熟悉地多,只是他們不是很熟悉那裡的狀況罷了。

經過這一次福寧殿議事之後,大宋統治高層對於將南洋歸入大宋版圖的想法已經堅定起來,皇帝趙頊和衆位大臣也接受了王靜輝對於擴大皇家海運的護航船隊規模的建議,爲了早日奪取南洋,擴大護航艦隊也是必然的選擇,況且這是以商養軍,大宋海運南方航線僅僅經過上半年兩次往返貿易之後。便開闢航線多大五六條之多,最遠的便是到達蒲甘(今緬甸),最近的便是流求(今臺灣),照這麼計算,就算護航艦隊在短時間擴充一倍才能夠勉強夠用——海盜早就被樞密院地密旨讓護航艦隊收拾的一乾二淨,所獲頗豐,這些繳獲來的海盜家底着實的讓樞密院發了一筆大財。組建護航艦隊現在更多的作用是保護大宋商人與南洋土著進行貿易的時候不受侵擾。

現在大宋財政由於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增收,加上廂軍屯田和廂軍郵政系統完善等等縮減廂軍編制以達到節省財政開支的目地,這一增一減使得大宋財政一舉扭轉了十幾年來虧損的狀態。而海外貿易更是活躍了大宋的手工業的興旺,由於有了新地銷路。大宋的紡織、陶瓷、造船等等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帶動了所在地的稅收,雖然現在只是六月底,但大宋地統治高層都非常樂觀的預見到今年大宋的錢袋又充實了許多。

福寧殿議事的轉天。在大宋汴都開封城外捧日軍校場,平日裡威嚴肅穆的校場現在變得人山人海,由於昨天皇城貼出告示,說要在今天大宋皇帝公開檢閱捧日軍,好熱鬧的汴都居民便早早的趕來想看看大宋禁軍中的禁軍捧日軍是怎麼樣地。在校場的東邊臨時搭建起了看臺,由層層禁軍把守隔離起來——這裡將是皇帝趙頊及大宋衆位有身份的大臣所在的地方,當然在汴都的各國使節也將在這裡觀看捧日軍的“表演”,党項來和談的使者阿里提也在其中。他心中雖然還有些奇怪大宋的皇帝怎麼不着急和談了,而是讓他來看什麼“表演”,但是類似這樣的場景,阿里提心中非常明白,這是大宋君臣藉着校閱軍隊的機會來向自己施展大宋武力,對於“鴻門宴”這個詞,阿里提還是領會的非常深刻的。

公開檢閱軍隊,這在大宋歷史上是非常少有的事情,大宋禁軍的戰鬥力一直是重點的保密情報,像大宋《武經》上所記載的投石機、牀弩等武器的威力和射程等參數都是假的,以便迷惑敵國的探子,基本上這些參數都打折扣了。正是因爲這些都是屬於軍事秘密,所以王靜輝知道自己很難說動樞密院來進行這次公開校閱,樞密院雖然有自己的盟友,但樞密使文彥博卻是自己所招惹不起的人物,兩人之間的關係一直是不近也不遠,王靜輝不願意去碰這釘子,所以有皇帝趙頊來出面來調節這件事,沒有想到令王靜輝大跌眼鏡的是文彥博居然同意了,他實在想不通一直以死腦筋著稱的文彥博是不是吃錯藥了,不管怎麼說,文彥博點頭同意了,這讓王靜輝感到非常高興。

捧日軍其中一支是重裝步兵軍,現在觀操臺上大宋君臣所看到的便是重裝步兵矩形方陣的表演,各國使節多半不是武將出身,雖然看不出其中的門道,但捧日軍威嚴肅穆的軍陣表演讓所有的人都感到這麼一支軍隊在戰場上絕對不是好惹的。雖然只是鎮住了那些小國的使者,但阿里提依然不爲所動,仍舊和旁邊的契丹使節指着表演軍陣說說笑笑,渾然不知正是重裝步兵矩形方陣當年讓夏主諒祚皇帝在大順城之下吃盡了苦頭,不過和重裝步兵相比,大宋的火器更爲有名一些。皇帝趙頊看到這一狀況後,心中不禁有股莫名之火燃燒起來,但旁邊的王靜輝輕輕拽了下皇帝的衣袖,趙頊這才安定下來。

半個時辰的軍陣表演結束後,王靜輝的嘴角泛出了一絲笑容,看得離他不遠的阿里提心中直發毛,很快他便知道這個年輕的駙馬在笑什麼了——下一個表演正是最近幾年大宋威風四面的火器!

附:流求今爲臺灣省;麻逸今爲菲律賓;泥渤今爲馬來西亞一帶;真臘、占城今爲越南、老撾、柬埔寨一帶;蒲甘今爲緬甸一帶。戒念手頭資料有限,所對應的國家和地區基本就是這樣,若有差池還望各位書友不吝賜教。

第239章 沉醉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124章 財源第267章 緩行第1章 英雄第265章 解煩第46章 收官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303章 縱橫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167章 種子第312章 反治第389章 貿易第2章 觀光第236章 人情第433章 出擊第325章 內應第415章 諷刺第230章 施壓第66章 互援第218章 狼外婆第384章 公益第17章 身份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286章 契機第415章 諷刺第40章 釣魚第269章 應對第260章 紅利第257章 變而變第101章 來信第272章 威懾第158章 芥蒂第134章 王靂第381章 硫球第192章 難耐第197章 搶劫第151章 同行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234章 去職第97章 捷報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10章 獵人第223章 收帳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67章 扭轉第187章 烽火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72章 妙用第3章 壯麗第38章 收徒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362章 分裂第83章 思慮第278章 顧忌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258章 統計局第171章 暢談第35章 演戲第352章 尾巴第52章 心意第407章 補給第130章 一人第236章 人情第249章 陣地第189章 說親第372章 新書第32章 求助第133章 莫測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238章 宴請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81章 賜婚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258章 統計局第41章 點撥第15章 印刷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54章 上邪第362章 分裂第386章 疑惑第46章 收官第1章 英雄第258章 統計局第2章 觀光第235章 教誨第66章 互援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333章 緩兵第66章 互援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18章 印鈔機第107章 無謂第400章 女直第41章 點撥第323章 倒計時
第239章 沉醉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124章 財源第267章 緩行第1章 英雄第265章 解煩第46章 收官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303章 縱橫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167章 種子第312章 反治第389章 貿易第2章 觀光第236章 人情第433章 出擊第325章 內應第415章 諷刺第230章 施壓第66章 互援第218章 狼外婆第384章 公益第17章 身份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286章 契機第415章 諷刺第40章 釣魚第269章 應對第260章 紅利第257章 變而變第101章 來信第272章 威懾第158章 芥蒂第134章 王靂第381章 硫球第192章 難耐第197章 搶劫第151章 同行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234章 去職第97章 捷報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10章 獵人第223章 收帳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67章 扭轉第187章 烽火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72章 妙用第3章 壯麗第38章 收徒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362章 分裂第83章 思慮第278章 顧忌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258章 統計局第171章 暢談第35章 演戲第352章 尾巴第52章 心意第407章 補給第130章 一人第236章 人情第249章 陣地第189章 說親第372章 新書第32章 求助第133章 莫測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238章 宴請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81章 賜婚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258章 統計局第41章 點撥第15章 印刷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54章 上邪第362章 分裂第386章 疑惑第46章 收官第1章 英雄第258章 統計局第2章 觀光第235章 教誨第66章 互援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333章 緩兵第66章 互援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18章 印鈔機第107章 無謂第400章 女直第41章 點撥第323章 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