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貿易

其實這次報復行動並非是冰封太過生猛,而是當初王靜輝和大宋統治高層商討可能會面臨磨古斯的搶劫的時候就已經定下的策略——對任何阻卜人的襲擾和搶劫,必須在第一時間給予猛烈的回擊。這個策略也是王靜輝當初考慮到阻卜人活動的區域是後世元蒙的發祥地所做的主張,只有開始以最強悍的力量摧毀遊牧民族的僥倖心理纔可以保證邊疆的穩定性,畢竟以現在的交通和通信水平,河套平原相對於大宋汴都開封實在是太過遙遠了一點。

不過冰封的戰績如此之佳都讓人有些懷疑他是不是作假了,不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莫要以爲定西軍駐紮在河套平原算是大宋的一個“特區”,在那裡冰封即做爲最高的軍事長官也是最高的行政長官,但大宋朝廷統治高層依然在那裡有閱風使,實際上對於河套平原的行政治理,冰封是完全放任給閱風使的,他只是掛個名義上的官職罷了,這個閱風使的另外一個角色便是大宋統治高層設在定西軍身邊的觀察哨。

磨古斯在擊敗遼國的鎮壓部隊後,遼國頭一次西北路招討使這樣的朝廷重臣陣亡於戰場,不過在去年的時候磨古斯並沒有真正地統一阻卜部,要知道他所在的北阻卜部有大小上千個以上的部落,這些部落的立場也是千奇百怪,磨古斯是依靠他父親舊部登上了名義上的盟主,說實在的就是他現在也並沒有象宋遼一樣有效地控制北阻卜部,更不要說生活在西京道北部的南阻卜部了。

宋朝統治高層對磨古斯叛亂的分析是將會和遼國進行一場比較持久的戰爭,爲了最大限度地消耗遼國的實力,統治高層接受了王靜輝的建議,通過與磨古斯基本控制了的遼國上京道與其進行貿易,甚至是進行軍火貿易。宋朝向磨古斯部落提供的武器裝備都是近幾年來宋軍逐漸淘汰下來的兵器鎧甲,甚至還有向高麗出口的震天雷,只不過礙於遼國還是阻卜部名義上的統治者纔不敢將震天雷的出口數量增大到和高麗一樣的水平。

到現在看來大宋統治高層的“驅虎屯狼”的策略有些失敗。不過當初也想到了這一點,在磨古斯開始打大宋的主意的時候便給磨古斯一個印象非常深刻的教訓,以便使其回到正確的路線上來。

此時將大本營安在遼國上京道鎮州的磨古斯也被宋朝的報復行動給打糟了,當他接到手下傳來的信息後不禁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南方的宋方居然會這麼強硬,一次小小的打擊便將河套平原周邊五百里範圍的所有草原部落全部剿滅,連人帶牲口全部席捲一空,這種損失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磨古斯並非是無能莽撞之輩。他其實早就通過自己的渠道打聽清楚了,大宋作爲一個與遼國平起平坐的大帝國,在軍事上卻無法和遼國相提並論,百年來和遼國對峙過程中從來沒有佔據過上風。以他看來,既然自己的軍隊連遼國人都要吃憋,那用來對付大宋更不費吹灰之力,結果現在看來是錯誤的,還錯得這麼離譜——正是因爲他下令偷襲大宋的商隊,結果弄得與河套平原接壤的部落都遭到了滅頂之災,尤其是南阻卜部的白達旦是依附於他的,這麼大的部落居然被大宋軍隊輕而易舉地給連根拔起。這對他來說不能不是一個震驚的消息。

磨古斯也遭到了其統治下各部落首領的責難——受到宋軍攻擊的部落除了有少數人能夠僥倖逃出之外,基本上都是雞犬不留,這麼大的損失讓所有部落首領都寢食難安,尤其是在靠近河套平原的部落。在接到消息後簡直連抵抗的心理都不敢想,整個部落都下令準備開拔向北遷移,甚至有的已經移動位置了,免得受到宋軍的攻擊。

磨古斯最大的麻煩還不在於此。更重要的是因爲這次他冒失的行爲使得宋朝終止了和他的貿易,這對於阻卜部的打擊纔是最大的——草原部落最需要的鹽、茶,還有他麾下軍隊急需的武器裝備都需要宋朝來供給,他們沒有足夠的工匠和礦產來製造兵器,甚至草原部落的貴族對大宋的高級侈奢品求之若渴。這更加激發了其部下對他的不滿。

儘管到現在大宋和阻卜部並沒有發生什麼太大的戰鬥,就是宋軍的報復也是在遊牧民族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突然襲擊所取得了豐厚的戰果。事實上雙方並沒有真刀真槍地在正面對決過。不過磨古斯和阻卜部的各部落首領已經被宋軍的強烈報復嚇壞了,基於現實的需要,磨古斯決定放下身段來向大宋求和認錯,他向河套平原派出了自己的使者,決定到傳說中的黃金之城——大宋汴都開封求見大宋的最高統治者,希望能夠得到封賜並且恢復和其的貿易關係,並且表示永遠也不進犯大宋!

宋看到磨古斯所派出的和談代表後,便派出一支軍隊給他們護送,並且着請設在河套平原的西北情報站向原西夏興慶府的種諤和汴都情報總局發出消息。由於道路遙遠,信鴿經過了八天的傳遞飛行纔將信件帶到了汴都開封,不過磨古斯的使者在路上至少還要走一個月才能夠到達這裡,大宋統治高層完全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商討來定下了一個基調。

“臣以爲不可!”司馬光第一個走上前說道,“阻卜部生活在遼國的上京道,雖然叛亂使得遼國無暇剿滅他,但現在他名義上仍是遼國的地方,若是我大宋貿然承認他,那遼國必定不會善罷甘休,兩國兵鋒又將再起!請聖上及各位大臣三思!”

司馬光說完後回頭若有所思地看着旁邊的王安石,最後把目光停留在那個年輕的駙馬身上久久不肯離去。磨古斯求和請求封賜的消息一傳到大宋後,皇帝趙頊立刻便召集羣臣進行商議,當然這件事事關重大,自然也少不了當初立策的王靜輝,數人便在這福寧殿中又開始了激烈地辯論。

皇帝趙頊聽後稍稍皺了皺眉頭,見司馬光看王靜輝,便知道這件事王靜輝的建議多少會起到關鍵作用。便跳過了王安石對王靜輝說道:“愛卿以爲如何?!”

對於司馬光的顧慮王靜輝是瞭解的,司馬光非常重視“正朔”這個概念,這從他寫的《資治通鑑》中就可以看出“正朔”在司馬光的心中有多麼重要了。儘管王靜輝對什麼“正朔”並不在乎,在後世像這種機會只要是被敵對國家掌握的話,那說什麼死也不會撒手的,只要國家實力強大,完全可以把這些無聊的問題給拋開,後世的時候美國支持臺灣,還有西方支持肢解蘇聯都是如此,不過放在這個時代還是要顧及臉面有所注意的。

“聖上,司馬相公言之有理。我大宋無論如何也不能公開冊封磨古斯,否則必然招致遼國的強烈反對,兩國再起戰爭也並非是虛言!”王靜輝上前說道。儘管皇帝趙頊賜給他們凳子坐,但出於君臣之間的禮儀,在發言的時候他還是必須要起來的。

司馬光在聽到王靜輝的話後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臉上甚至露出了一絲笑意;旁邊的王安石、曾公亮和文彥博還是面無表情,彷彿事不關己的樣子;至於樞密副使郭逵則是面有急色,可惜在這個時候顯然他發言一是不會起到什麼效果,另外他也要顧忌身份——這個大宋參謀總長、樞密副使做得的確有些讓他爲難了。

“其實磨古斯派遣使者前來汴都開封最重要的並不是請求我大宋對他的冊封,事實上他也並不在乎大宋冊封,他在乎的是阻卜部和大宋之間的貿易關係!”王靜輝笑着說道,“草原環境惡劣,主要是以放牧爲生計,物產資源遠不如大宋豐富,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的飲食——他們的食物都是以肉食爲主,若是沒有鹽、茶的話,那很容易落下疾病。大宋對磨古斯的冊封他是不會在乎的,他只在乎大宋的鹽茶和武器裝備!”

王安石聽後眼中露出一絲精光,點點頭但並沒有說話,不過王靜輝把他的表情看在眼中。知道王安石早就看清楚磨古斯使者的來意了,估計曾公亮和文彥博也是這樣想的。至於郭逵則可以忽略——他打仗還可以,但在國家戰略面前還差得太遠,估計這輩子也就是現在這樣的水平了。

文彥博上前說道:“聖上,臣以爲磨古斯使者來意大致如駙馬所言!”

王靜輝笑着說道:“儘管磨古斯對大宋有不軌之心,但經過定西軍的打擊過後,想必會老實上一會兒,所以重開與磨古斯的貿易未嘗不可,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臣以爲可以藉着磨古斯使節來汴都之際重新訂下秘密條約以規範雙方的貿易!”

王安石問道:“該如何規範雙方的貿易呢?!”

“遊牧民族生活的區域其實也有大量的礦藏的,只是他們的開採冶煉水平有限無法利用而已,所以爲了讓磨古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臣服大宋,這金屬開採冶煉方面的人才技術絕對不可讓他們得到,故此阻卜人提出任何這方面的要求都必須加以回絕!不僅如此,大宋也要在一兩年之內停止供應磨古斯武器裝備,當然若是磨古斯和契丹人發生衝突那可以再開武器貿易,不然這武器交易是絕對不能開的!至於貿易方面只進行鹽茶貿易,用以換取阻卜人手中的牲口馬匹,當然若是他們求去書籍也可以,最後便是不管怎麼樣,對阻卜人的貿易上,所有的商品都要漲價兩成,以作爲懲戒他們這次冒犯我大宋的代價!”王靜輝冷冷地說道。

王靜輝的話音剛落,福寧殿中的衆人都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王靜輝也密切注意這些大宋統治高層對此建議的反應,不過大多數都是支持他的,司馬光也沒有皺什麼眉頭,這就讓他心中鬆了一口氣。說實在的,儘管他對阻卜部心生忌憚,但不到萬不得已他還是不願意放棄阻卜部這條線的,畢竟東北的女真各部情況並不是很樂觀,而且無論是金朝的前身東北女真,還是元蒙的前身阻卜人都不是善茬,大宋現在對遼國所做的外科手術本身對自己而言就是在玩火,一個控制不好便是引火燒身,這次阻卜部偷襲大宋商隊就是一個證明,這不能不引起他的戒心。

王安石上前說道:“聖上,臣以爲駙馬之策可行!”

王安石這一表態,郭逵也上前表示自己贊成的態度,其實在場的官員當中郭逵最支持和阻卜部進行貿易。因爲他認爲王靜輝的“借刀殺人”引動遼國內耗對目前的大宋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就是阻卜部想對大宋下手,阻卜人所面臨的第一個對手也是大宋駐紮在河套平原的定西軍。不僅部隊戰鬥力在大宋首屈一指,還有黃河相阻,想要吃下定西軍對阻卜人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文彥博上前說道:“聖上,臣還有些補充!”

“彥博先生但說無妨!”皇帝趙頊面無表情地說道,王靜輝在旁看着這個年輕的皇帝心中愈發感到趙頊已經成熟得太快了……

“對於駙馬所說的全面終止與阻卜人的兵器交易臣有些異議!臣以爲像弓弩箭支還有火器是絕對不可以賣給阻卜人的,但像皮甲、刀、劍短兵器還是可以!”文彥博說道。

王靜輝聽後不禁有些愕然,這文彥博是不是也愛上做生意了?不過他所不知道的是儘管他以自己的資金和創意推動了大宋兵器工業的發展,但他卻沒有參與到具體的行動中去,最多是在兵器研製的時候插手解決一些難題。實際上整個兵器系統還複雜的很,並不是研究出來新武器就算完事的,還有換裝——大宋百萬軍隊不敢說全部換裝,就是把其中七八十萬禁軍完成換裝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作爲火炮研究的附屬產品,鋼鐵冶煉不僅在質量和產量上有了質的飛躍,也使得大宋軍隊有能力使用新的鋼鐵材料製作兵器和鎧甲,不過換裝下來的舊式兵器如何處理也是一個難題。目前大宋僅僅將汴都周圍的衛戍部隊中的十五萬軍隊完成武器鎧甲換裝。但這換裝下來的兵器數量已經是極爲可觀,在沒有將舊式兵器裝備列入貿易清單的時候,只能夠回爐重新冶煉,但這樣顯然不如將兵器賣掉更加合算,不過這裡面有個問題——大宋的第一武器進口國高麗沒有這個能力來消化如此多的武器裝備,樞密院又從中嚐到了甜頭,現在要是讓他們放棄阻卜部武器貿易實在是太過難受。

況且軍隊換裝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否則要麼走向窮兵黷武的道路,要麼眼睜睜地看着先進武器樣品卻無錢換裝,無論這兩條路的哪一條都是樞密院無法接受的。這武器出口貿易正好解決這個癥結,大宋的舊式武器在見識過火炮威力的宋軍眼中並不算什麼,就是手中使用的新式冶煉方法制造的刀劍也是這個時代第一流的裝備,但這些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在高麗等國就不一樣了,他們也同樣能夠賣一個好價錢。就目前駙馬的操作結果來看,賣舊式裝備所得來的資金可以頂得上五分之四的新武器製造成本,這樣的利益讓樞密院怎能放棄?!

文彥博也知道限制對阻卜部的武器貿易勢在必行,這是不可阻擋的,要不然以後發生什麼事情都足以斷送他的政治生命,要不然就是在他死後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也足以讓他的名譽受到損失。不過他把武器分爲低水平的防護鎧甲,如牛皮甲;將兵器分爲長短兵器,如刀劍就是短兵器,當然火器出口是絕對不可以的。

文彥博的建議毫無疑問遭到了司馬光和郭逵的反對,不過王安石和王靜輝卻是贊同得很,王靜輝心中此時都快要笑破肚皮——原來文彥博也有哭窮的時候。其實此時的文彥博早就受到王靜輝的影響而改變了許多,這名慶曆老臣頭腦並不是很死板,儘管他做事依然中規中矩滴水不漏,但從大宋皇家海運護航艦隊的收益中使他多少在思想中發生了重大變化,後來樞密院又參與到向遼國和西夏進行走私貿易的行動中去後,更是思路開闊了許多。對於文彥博的建議,雙方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最終皇帝趙頊拍板決定採用文彥博的建議,不過這價格上自然也是向上調節了許多,對於大宋來說賣與不賣都無所謂,但對於阻卜人來說這可是一個非常難受的選擇,好在不是大宋難受…

第351章 佈局第372章 新書第311章 釋疑第301章 設套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78章 制舉第54章 上邪第197章 搶劫第255章 發現第65章 反覆第274章 進步第71章 奇思第48章 治療(下)第56章 因勢利導第129章 銷路第204章 激將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61章 先手第187章 烽火第173章 拒受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431章 互鬥第246章 燃燒彈第350章 釋疑第219章 許諾第107章 無謂第377章 刺殺第135章 互算第44章 目的第209章 轉變第96章 吏治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380章 功成第292章 西征第115章 退讓第282章 定策第434章 定局第28章 文聯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89章 貪污第91章 廂兵第357章 迷霧第275章 誘惑第191章 風滿樓第93章 病危第365章 叛亂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217章 試製第330章 壓力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201章 追殺第356章 圖謀第229章 軍費第122章 曹太后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71章 奇思第399章 接力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376章 意外第85章 外放第409章 草原第350章 釋疑第352章 尾巴第271章 重建第72章 妙用第33章 拜訪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74章 心事第92章 郵政第106章 賞賜第207章 樑太后第354章 圖利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244章 一語成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82章 結婚第179章 地權第178章 第一槍第96章 吏治第358章 挑撥第386章 疑惑第372章 新書第273章 奠基第329章 削藩第33章 拜訪第173章 拒受第118章 不悔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425章 正名第66章 互援第143章 言弊第208章 迫降第180章 默契第74章 心事第111章 巧合第182章 殺心第64章 懇求
第351章 佈局第372章 新書第311章 釋疑第301章 設套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78章 制舉第54章 上邪第197章 搶劫第255章 發現第65章 反覆第274章 進步第71章 奇思第48章 治療(下)第56章 因勢利導第129章 銷路第204章 激將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61章 先手第187章 烽火第173章 拒受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431章 互鬥第246章 燃燒彈第350章 釋疑第219章 許諾第107章 無謂第377章 刺殺第135章 互算第44章 目的第209章 轉變第96章 吏治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380章 功成第292章 西征第115章 退讓第282章 定策第434章 定局第28章 文聯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89章 貪污第91章 廂兵第357章 迷霧第275章 誘惑第191章 風滿樓第93章 病危第365章 叛亂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217章 試製第330章 壓力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201章 追殺第356章 圖謀第229章 軍費第122章 曹太后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71章 奇思第399章 接力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376章 意外第85章 外放第409章 草原第350章 釋疑第352章 尾巴第271章 重建第72章 妙用第33章 拜訪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74章 心事第92章 郵政第106章 賞賜第207章 樑太后第354章 圖利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244章 一語成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82章 結婚第179章 地權第178章 第一槍第96章 吏治第358章 挑撥第386章 疑惑第372章 新書第273章 奠基第329章 削藩第33章 拜訪第173章 拒受第118章 不悔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425章 正名第66章 互援第143章 言弊第208章 迫降第180章 默契第74章 心事第111章 巧合第182章 殺心第64章 懇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