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斷仇

火箭彈的爆炸威力和射程令王靜輝非常滿意,但再好的東西也是要投入使用後才能方顯其價值,而一枚火箭彈的填藥量在三十五斤左右,單枚造價達到了一貫,當然這樣的造價還是可以通過大規模生產來降低成本,不過這也是非常有限的很。東西製作出來就必須投入使用,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的,王靜輝的分量還是不夠,文彥博恰恰是關鍵的一個人物,最妙的是文彥博和司馬光之間的私人交情非常深厚,王靜輝料定司馬光很可能捨不得掏這筆錢,這就要看看文彥博的態度如何了。

當然,除去文彥博周邊還有這麼多的將領,還有兵部大員,儘管大體上是文官說了話算數,對皇帝的影響最大,但這些將領的發言權也很重要。王靜輝特地請旨拉了這麼一大幫人來不惜辛苦來這裡觀摩新武器的威力就是爲了爲擴大新武器的生產掃平道路,他相信在見識過火箭彈的威力之後,武將系統將會全面倒向他,而文官系統也會發生分裂,爭取最大的支持力量來儘快使火箭彈投入到實戰是他的目的,尤其是用這東西來震懾北方的遼國不要輕舉妄動。

文彥博聽後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改之,此物有名稱了嗎?”

“還沒有,這件事一直是由沈括和蘇頌在操持,想必他們已經想好了名稱!”王靜輝低聲說道。

“那造價如何?”

“現在因爲還是剛剛開始生產。全部都是爲了實驗和演示,所以成本有些高,大概一枚在一貫左右。不過日後要是朝廷能夠批准大量生產地話,那成本上還有進一步的降低空間,重要的是如果硫球那裡有了動靜,計劃實行順利的話。那火藥的成本將會有大幅度的降低,而火箭彈地成本基本上七成集中在火藥上,相應的成本也可以實現實質性的降低!”王靜輝繼續鼓動着,現在周圍還有不少官員,他們所說的事情又是機密,所以不得不小聲討論。

文彥博聽後皺了皺眉頭,說道:“現在這價格還是有些高,恐怕政事堂那裡不好通過!”

“雖然價高,但卻是物有所值,火箭彈射程在大宋所有武器中不算是最遠的。不過威力卻是最大的,命中範圍內方圓五六丈絕對不會有人或者牲畜能夠活下來,況且發射簡便,其機動性強,用在野外對付遊牧民族的騎兵將會有很好的效果──也許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王靜輝說道。

文彥博有些意動。說道:“如此甚好,不過這還需要政事堂會議上的討論,但某認爲至少在軍隊中適量裝備一些還是沒有問題地!”

“在下還會進一步改進這種武器,讓它變得更加安全、威力更大,當然同時也更加廉價。至於推廣普及,還需要寬夫先生多加註意。以在下看來一場戰役中使用千枚已是足夠,這不過才花去數千貫而已。但大宋能夠從中獲取的利益絕對會高於所投入的本錢,以大宋的財力完全可以裝備更多這樣的大威力火器。士兵作戰英勇固然是主要地,但能夠保證他們從戰場上在獲得勝利的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平安的從戰場上歸來,這也同樣很重要!”

文彥博聽後點點頭,說道:“這確實是一項善舉!”

王靜輝和文彥博都知道,今天的新武器演示其實已經讓這種武器進入了軍隊,如此大威力武器沒有道理不會優先裝備部隊,況且這麼多的武將在皇上面前異口同聲地稱讚新武器的威力。以皇帝趙頊的性格也絕對不會容忍這種武器放在武庫中沒有作爲。

文彥博和王靜輝一同走到實驗場邊緣地涼棚邊,王靜輝看到四下無人便說道:“寬夫先生,在下還有件事要和先生商量!”

“何事?”

“先生可還曾記得在下說過的特種部隊?”

“呵呵,西北的種子可是對特種部隊讚不絕口,這仗打倒現在特種部隊功不可沒!怎麼駙馬又有何想法?”文彥博笑着說道。

“先生,在下打算再過上一個月,等眼下党項俘虜將手中的工程完工後,便要分成三批,一批爲數在兩三萬之數留在北方繼續幹工程;一批爲數在三萬左右乘船南下麻逸開發南洋;最後一批爲數在六萬將陸續南下渡過長江開發南方。這三批人當中開發南方的俘虜動身將要晚些,要等在下開發南方的奏章呈送被政事堂所通過之後才能夠動身。在下所想的是無論開發南方還是開發麻逸,難免要和當地土著部落產生衝突,到時候朝廷派大軍進剿也是勞民傷財。在下思量經過西北的這一系列軍事行動後,特種部隊的地位應該相對穩固下來,我們要考慮繼續大力發展特種部隊,應該組建專門適用於南方尤其是在南方羣山中作戰地特種部隊!”王靜輝淡淡的說道。

文彥博聽後捋了捋下巴上的白鬍子,笑着說道:“改之可知當時爲何某要支持組建特種部隊嗎?”

王靜輝沒有回答,只是笑了笑,畢竟文彥博在當時武將強烈反對的情況下還支持組建特種部隊有着很多理由,而且他也肯定文彥博之所以這麼支持說到底最主要的還是爲了對付南方此起彼伏的少數民族叛亂,但他還是選擇了沉默。

“改之應該知道南方几乎每年都會有叛亂的事情發生,南方用兵每年的軍費雖然不如西北多,但亦達到了幾百萬之數!哼哼!某知改之關心朝廷財政,但也沒有想過朝廷每年會在南方用這麼多錢吧!”文彥博冷笑地說道。

王靜輝知道文彥博的冷笑不是針對他。但還是可以看得出文老頭兒對南方的局勢非常不屑,不過更令他吃驚的還是南方軍費居然達到如此高的地步,要知道皇帝趙頊對朝廷能夠增收幾十萬貫都會非常注意,數百萬貫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朝廷卻對此熟視無睹,以至於很少人能夠清楚大宋帝國在南方花了這多錢。這中間實在是迷霧重重!

“唐興,初未暇於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爲都督府,以其首領爲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於令式。……號爲羈縻雲。”文彥博淡淡的說出來一句。

王靜輝立刻醒悟到西南狀況是如何來地了,文彥博說說的話正是《新唐書》中的一段,他來到這個時代後對歷史着實的下了一番功夫,藉助超人的記憶力,就算不明白也會把史書給硬背下來。以便隨時讓自己回味參考。

《新唐書》在王靜輝所讀的歷史書中有着格外重要的地位,因爲《新唐書》是仁宗皇帝下詔重新修訂的,而主持修訂的人無一不是當時的治史名家──前後參預其事地有歐陽修、宋祁、範鎮、呂夏卿、王疇、宋敏求、劉羲叟等人。總的說來,列傳部分主要由宋祁負責編寫,志和表分別由範鎮、呂夏卿負責編寫。最後在歐陽修主持下完成。本紀10卷和贊、志、表的序以及《選舉志》、《儀衛志》等都出自歐陽修之手。因爲列傳部分出自宋祁之手。而歐陽修只是主持了志、表的編寫,出於謙遜,歐陽修認爲宋祁是前輩。所以他沒有對宋祁所寫的列傳部分從全書整體地角度作統一工作,因而《新唐書》存在着記事矛盾、風格體例不同的弊端。所以《新唐書》署“歐陽修、宋祁撰”。宋祁有文名,曾任知制誥、翰林學士等職。他歷時十餘年完成列傳,於嘉三年(公元1058年)交齊全部列傳的稿子。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擅長古文,他因參加推行“慶曆新政”的活動,被貶爲地方官,至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才調到朝廷任翰林學士,主持修史工作。等到他寫定本紀、志、表,已是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地事了。

《新唐書》的編纂曲折繁複,但從事編纂的人,王靜輝還是讓商務印書館費了很大地力氣將其重新編訂出版,甚至還有心鼓動司馬光對其宋祁所編著不完善的地方加以重新修訂,不過想到司馬光已經這麼忙了,便作爲儲備項目,一旦司馬光有閒暇功夫,便給他找點事幹。對於這麼有來歷的書,他自然是熟知於心,文老頭兒說出來其中的一段話,他立刻就知道是出自這本史書。

“唐極盛之時,全國共有羈縻州856個,僅西南地區就有404個,約佔全國羈縻州總數的一半,可推斷當時設置羈縻州的側重點是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王靜輝淡淡的說道。

羈縻政策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以對少數民族進行統治的重要方法、“羈縻”一詞最早見於《索隱》,史載“蓋聞天子與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其意爲:“羈”指馬籠頭,“縻”指穿牛鼻之繩。封建王朝從大漢族主義立場出發對少數民族地區地統治,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了針對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的統治手段一羈縻政策,但它作爲封建統治階級的一種統治制度則是始建於唐代。少數民族的居住地大都遠離中央王朝的統治中心,王朝的統治權力很難得到完全實現,歷來的封建統治者爲了能更好地維繫其在全國的統治、就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羈縻而治之。羈縻政策歷經了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的發展,至北宋時發展到及至。

通過後世的歷史書籍,王靜輝非常清楚老趙家的發家歷史,甚至比皇族自己都清楚,趙匡胤揮師南下在南方幹下的那些事情在這個時代當然是屬於禁忌話題。但他是非常清楚地。老趙家爲了防止南方再起叛亂,對南方實行了頗爲殘忍的高壓統治,這便是後來王小波等人前赴後繼叛亂的來源。

“這個文老頭兒還是有些本事,並不迂腐啊!”王靜輝心中細細思量着,顯然文彥博非常不屑的是太祖皇帝和他的繼任者們對南方的高壓政策,而並非是對某個人有意見。文彥博地表現倒是讓他大吃一驚。就他所知文彥博的歷史可是非常主張對叛亂行爲採取鎮壓的政策的,雖然手段有些血腥了點,但卻對大宋的穩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當然這種貢獻只是對於趙宋家族而言。不過回過頭想象文彥博在仁宗時代和當時的樞密使龐籍討論削減廂軍規模也是朝廷正視廂軍問題的開始,這不能不說文彥博有遠見,想來這也是爲了進一步削減南方戰鬥力並不是很強的廂軍,進而引用特種部隊來實現這一目標。

文彥博轉過身來看着王靜輝笑着說道:“駙馬才思敏捷,不愧爲我大宋第一才子,對治史也有深厚的功底啊!”顯然從剛纔地對話中,他知道駙馬肯定熟讀《新唐書》,要不然也不會這麼快便說出了唐朝羈縻政策的狀況。心中也是着實的很吃驚。不過話又說回來,沒有這麼深厚的歷史功底,駙馬哪裡有能力和司馬光打嘴仗?

“先生過獎了!開發南方雖然歷時可能會甚久,也許七八十年也說不定,不過這麼做也是利於子孫後代。加深中央對南方偏遠地區的統治是十分有必要地,無論花多大的代價都值得!”王靜輝說道。

文彥博聽後點點頭,說道:“難得駙馬年輕,但目光深遠常人所不及。開發南方是一回事,但治理南方又是一回事。中間少不得要動刀兵。南方的情況想必駙馬也很清楚,那裡的局勢要是亂起來,雖然不會很嚴重。但也並非一時片刻便能夠平息的,蓋因爲那裡交通不便且瘴癘橫行環境惡劣,大軍一動則朝廷財政便如流水一般傾倒出去。然則特種部隊有其特殊之處,花費不大效果卻甚佳,這也是某家不顧反對大力支持之所在!”

“在下明白其中緣由,其實開發南方不斷地分化朝廷廂軍所帶來的負擔,同時也能夠讓南方真正的納入大宋地版圖,從中得到應有的回報。開發南方成功首先會給大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朝廷財政只是在開發行動之初投入一些和給在下一些優惠政策。隨着時間推移,開發越來越充分,每年財政增收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下的意見是降低南方的各項稅收,朝廷應該以更平和的態度來對待南方,畢竟現在大宋立國已經百多年,過往的仇恨應該過去,南方的百姓同樣也是大宋地子民,就是將來西夏甚至是遼國被大宋所克,治理當地百姓也一樣不能太過苛刻,天下的百姓都是一樣的,沒有人願意放着太平溫飽的日子不過,個個提起刀劍和朝廷作對!”王靜輝有些感慨的說道。

文彥博聽後雙眼一亮說道:“難得駙馬有着如此悲天憫人的心腸,聖上年輕,多少火氣大了些,駙馬能得聖上如此器重當耐心疏導,則朝廷幸甚、百姓幸甚、天下幸甚!”

“寬夫先生言重了!”王靜輝躬身說道。

這一天在翠谷基地,隆隆的爆炸聲此起彼伏,這裡集中着大宋所有種類的火器,很多都是朝廷大員所從來沒有聽聞過的,甚至就是那些前來觀摩的將領也不是很清楚。在翠谷基地都是嚴格按照敵國的工事所仿造,以此來實驗武器威力非常有說服力,前來觀摩的朝廷官員也是樂在其中。

鐵治務的城頭硝煙瀰漫,自李清親率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党項部落聯軍精銳後,連克夏州、七裡平、德靖鎮後,在這個小小的鐵治務終於停下了前進的腳步,前後猛烈的攻擊了七天,城內党項部落自知城破之時便是橫屍之日,都奮起抵抗,鐵治務僅有四丈高的城牆居然奇蹟般的擋住了李清。

李清堅如磐石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任誰也猜不透他的心中正在想什麼,不過沒有人注意到他佈滿血絲的眼中已經顯現了一絲憂慮的神采隨着李清舉到半空中的手臂向下一揮,從前軍本陣中立刻衝出了數千士兵駕着攻城銻向鐵治務衝去,城中的守軍對此已經見怪不怪了,在弓箭的射程內城頭的箭支如下雨般揮灑而下,不多時便給攻城的一方帶來巨大的傷害。

“傳本帥的命令,今天太陽下山之前,本帥要站在鐵治務的城頭,有誰能夠奮勇殺敵首先站到城牆上者,得黃金百兩!”李清冷冷的說道。

李清的話剛剛落下,在城下的潑喜軍已經豎起了幾架梯子,有個身穿黑衣的士兵快速的爬上梯子瞬間的跳上了城牆,雖然立刻受到城頭的守軍圍攻,但那名士兵揮舞着手中的長矛,兩三個回合便刺死了兩名敵人!

第126章 長相守第188章 實力第4章 鑑寶第114章 大師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170章 預示第29章 文化產業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24章 淡出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325章 內應第295章 主戰第359章 責問第182章 殺心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90章 前奏第191章 風滿樓第271章 重建第115章 苦惱第7章 讓利第173章 拒受第247章 水利第296章 反間第90章 前奏第129章 銷路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398章 脅迫第191章 風滿樓第359章 責問第430章 相聚第74章 心事第428章 安內第188章 實力第273章 奠基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86章 赴任第218章 狼外婆第302章 取捨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133章 莫測第193章 書童第428章 安內第284章 野心第206章 兵敗第94章 農書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229章 軍費第304章 交換第15章 印刷第127章 利誘第425章 正名第20章 言論之防第154章 軍火第56章 因勢利導第285章 退卻第234章 去職第376章 意外第179章 地權第197章 搶劫第307章 投身第32章 求助第150章 賭局第242章 地產第88章 天價第112章 王韶第349章 道義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164章 推託第258章 統計局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4章 策論第370章 誘導第247章 水利第75章 兼容幷蓄第78章 制舉第263章 遇襲第390章 摩擦第414章 做戲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4章 鑑寶第284章 野心第106章 賞賜第313章 亂局第354章 圖利第212章 正名第417章 格局第159章 命苦第319章 天變第107章 無謂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255章 發現第261章 答辯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34章 波瀾第98章 俘虜第187章 烽火第205章 血戰
第126章 長相守第188章 實力第4章 鑑寶第114章 大師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170章 預示第29章 文化產業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24章 淡出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325章 內應第295章 主戰第359章 責問第182章 殺心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90章 前奏第191章 風滿樓第271章 重建第115章 苦惱第7章 讓利第173章 拒受第247章 水利第296章 反間第90章 前奏第129章 銷路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398章 脅迫第191章 風滿樓第359章 責問第430章 相聚第74章 心事第428章 安內第188章 實力第273章 奠基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86章 赴任第218章 狼外婆第302章 取捨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133章 莫測第193章 書童第428章 安內第284章 野心第206章 兵敗第94章 農書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229章 軍費第304章 交換第15章 印刷第127章 利誘第425章 正名第20章 言論之防第154章 軍火第56章 因勢利導第285章 退卻第234章 去職第376章 意外第179章 地權第197章 搶劫第307章 投身第32章 求助第150章 賭局第242章 地產第88章 天價第112章 王韶第349章 道義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164章 推託第258章 統計局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4章 策論第370章 誘導第247章 水利第75章 兼容幷蓄第78章 制舉第263章 遇襲第390章 摩擦第414章 做戲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4章 鑑寶第284章 野心第106章 賞賜第313章 亂局第354章 圖利第212章 正名第417章 格局第159章 命苦第319章 天變第107章 無謂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255章 發現第261章 答辯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34章 波瀾第98章 俘虜第187章 烽火第205章 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