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捨棄

蕭佑丹的來訪儘管顯得非常突兀,但阿里提卻並不這麼認爲,即便蕭佑丹今天不來登門拜訪,他也會盡快和蕭佑丹見上一面以達成一定的共識,藉助遼國來對大宋施加必要的影響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儘管這個時代還沒有人知道什麼“地緣政治學”,但人們在認識中已經有了模糊的認識,遠交近攻這一策略早就被他們玩得如火純清。儘管在軍事上,自大宋和西夏分別立國後,宋遼夏三國都相互之間發動過戰爭,雖然三國軍隊中宋軍連連敗北,不過由於大宋佔據着最優厚的生存環境,遼國和西夏還是拋開各自的成見聯合起來抑制宋朝的發展。儘管兩國從來沒有同時出兵和大宋發動戰爭,但是在其中一國出兵的時候,另外一國也是做好了出兵的準備陳兵邊界,用以要挾這至遲宋軍的軍事行動,給宋庭施加壓力迫使其讓步割地賠款。

在這種政治背景下,遼國和西夏的駐外使節們相互之間都有着很深的私人交誼則顯得非常正常,尤其是兩個都具有深遠政治目光的使節更是相互配合默契,蕭佑丹和阿里提就是其中的典範。

“蕭兄,多年不見風采更勝往昔!”阿里提站起來笑着對剛剛邁進門的蕭佑丹拱手說道。

“大人也是如此,佑丹不敢專美於前!”蕭佑丹笑呵呵地行禮。

阿里提聽後也只是微微一笑。不過他現在心中煩心的事情太多,前途未卜之下也只能強作歡顏。蕭佑丹在汴都這麼長時間,自然非常關注大宋的一舉一動,雖然宋夏戰爭的細節他並不清楚,但他自然有自己的情報網,宋人沒有聽說過的事情他知道地也非常多。不過毫無疑問的是西夏已經面臨自立國以來最危險的境地。宋軍已經侵入了西夏,奪得了西夏近四分之一的國土,考慮到西夏境內本身就是多沙漠和不適合人畜居住的地區,這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相對一個國家來說已經是危險至極。

“大人來汴都和南朝進行和談,可是因爲貴國遇到了什麼麻煩?!”蕭佑丹在兩人相互客套了一陣之後,便立刻直接進入主題。

阿里提聽後苦笑的說道:“想必蕭兄已經聽說過我國和南朝之間的事情了吧?!李清謀反割地爲王,但是卻被宋軍所制,降了宋軍,現在宋軍的前鋒已經到了西平府之前,若再不想辦法則有國破之險!”

李清脫離西夏的事情。蕭佑丹是知道地,雖然他和阿里提的私交比較好,不過因爲西夏和遼國之間也是有過戰爭的,更何況宋遼以前在戰爭的時候一直都是從西夏獲得馬匹資源,雖有着共同的敵人。但並不代表兩人之間就可坦誠相見。在蕭佑丹看來若是西夏更加強悍一些將宋朝打殘了最好,若是兩國之間兩敗俱傷則是再美妙地事情了。

李清降宋的事情蕭佑丹可不知道,事實上正是因爲消息不易傳遞的原因,蕭佑丹所獲得的消息始終要落後大宋汴都統治高層至少二十天以上的時間,正是因爲這個時間差。他纔不知道西夏現在地境地比他預想中的還要糟糕。

蕭佑丹聽後不禁有些楞了,他也知道戰場之上瞬息萬變,不過李清的潑喜軍聞名天下。就算受到比較大地損失,憑藉宋軍那三流水平要想收拾李清沒有個一年半年根本無法做到,這顯然超過了他對宋軍戰鬥力的預計水平。現在說什麼都晚了,李清降宋不僅給西夏帶來了滅國之險,更是讓遼國有些不知所措。宋軍平夏的後果,蕭佑丹比誰都清楚,在他看來遼國需要西夏來拖住大宋,並且最大限度的消耗大宋的實力,以便爲遼國的復興爭取必要的時間──儘管現在的遼國是魏王當道。還無處談及復興,但他一直堅信等到皇太子登基,甚至是再過兩年皇太子達到攝政的年齡後,遼國地復興就可以開始了。雖然這個時間比較晚了些,與大宋相比復興進度慢了些,不過他相信遼國的軍事勢力比宋朝雄厚,這就佔了一定的先手,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後,兩國之爭鹿死誰手尚未兩知,遼國不是沒有一搏的希望,但是現在西夏就滅亡了,那在得到西夏馬匹資源後的大宋,幾年之間便可以具有主動進攻遼國的能力,這可不是他所願意看到的。

話又說回來,西夏國危對蕭佑丹來說也並不全都是壞事──蕭佑丹非常清楚西夏君臣那般嘴臉,爲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尊崇的地位,什麼國家前途之類對於他們來說一文不值。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遼國開出來的“價格”合適,西夏就是舉國臣服併入遼國也未必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蕭佑丹在聽了阿里提關於西北目前現狀的簡要介紹之後,腦中不斷的快速計算現今局勢對於遼國的利弊──風險是巨大的,但利益同樣也是巨大的,關鍵就看現在遼國自己是如何來操作這件事,在宋夏之戰中獲得屬於自己的好處!

蕭佑丹也明白這是火中取栗,不過在他看來西夏至此要想靠以往陳兵宋遼邊境做出要挾退兵的姿態,恐怕會適得其反更加激怒宋朝君臣,既然西夏不可救藥,還不如趁機落井下石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更加划算!當然若是真的如蕭佑丹心中所初步想到的那樣將西夏併入遼國版圖,那宋軍所佔的地盤遼國是要不回來的,而且這麼做同樣也會使宋朝君臣十分震怒──他們花了數十年的時間來剷除西夏,直到今日纔看到曙光,但最大地勝利果實卻被遼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得到。這怎能夠讓他們心理平衡?吞併西夏也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關鍵就是賭宋朝還沒有實力來招惹自己,不過同樣宋朝君臣若是下了狠心同樣虎口奪食的話,遼國亦無可奈何──遼國已經經不起戰爭,甚至是沒有錢來發動戰爭!

阿里提看着神色有些微變的蕭佑丹,還以爲蕭佑丹爲現在解決西夏難題而思考。他卻不知道蕭佑丹此時已經準備拋棄西夏來換取對遼國最大的利益了。阿里提已經老了,他不知道自己正引動另外一個強國來瓜分自己地國家,當今政治手段最爲活躍,國與國之間如何相處的政治慣例正在汴都內部形成,隨着小王駙馬所掀起的各種思潮已經嚴重衝擊了人們固有的認識,阿里提這幾年並不在汴都開封,所以他並沒有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意味,還以以前的常理來思考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這就註定他要在這個問題上栽跟頭!

基於宋夏之間變化迅速的形勢,蕭佑丹並沒有和阿里提在這次會面中談及什麼實質性的問題。因爲蕭佑丹已經決定放棄西夏來爲遼國爭取自己的最大戰果,同時若是操作此事得當,太子一系地人馬有建言之功,使得遼國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便可獲得大面積的領土。自古以來功高莫過於軍功,軍功第一乃是救駕。第二便是拓土之功,多少名將都在爲不戰而勝而努力的時候,像蕭佑丹這樣能夠通過一張嘴皮子來獲得近乎一半以上的西夏面積的國土,這種功勞就算是魏王耶律乙辛也是非常顧忌地。古往今來不是沒有像蕭佑丹這樣通過借勢用嘴皮子來獲取國土的事例,但絕對沒有能夠以戰果來超過他的。一想到這些。坐在馬車中返回自己使館的蕭佑丹就有些淘淘然了,但是同樣也有一個人更加讓他顧忌──小王駙馬。

“他會想到這些嗎?當他知道後該如何應對?會不會真的支持宋朝君臣下定決心來攻遼?!”蕭佑丹在腦海中不斷地思量着。也許正應了後世那句名言──最瞭解你的人不是你自己和與你親近的人,而是你地敵人!蕭佑丹自開始重視王靜輝之後便一直關注着這個年輕駙馬的消息。兩次刺殺失敗所帶來的慘重教訓更是讓他刻骨銘心,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最瞭解王靜輝的人,恐怕便是這個遼國常駐大宋的使節了。

此時蕭佑丹還不知道,遠在千里之外的大定府,就在他拜訪阿里提的同時,心懷怨憤的蕭忽古突然在重病昏迷當中從病牀上猛地坐起來,睜着眼睛雙手握拳,嘴裡不知在說着什麼。旁邊的家人實在無法從那微弱地聲音中分辨出什麼有用的信息,當興高采烈的問候開始甦醒的蕭忽古的時候,卻發現蕭忽古已經斷氣了──死不瞑目!

蕭佑丹在回到使館之後,便着手寫信給大遼皇帝耶律洪基,不過當他看到費盡心機寫好的信件之後,心中又開始猶豫了──魏王一系中不是沒有明眼人,任誰都可以看出這個落井下石的計劃成功的把握非常大,但出策建言的人卻不是魏王系中的人,魏王能夠讓這個計劃通過嗎?更何況魏王已經獲取了皇帝耶律洪基的信任,大小事務除了進攻大宋之外,幾乎全部都是又魏王耶律乙辛一個人說了算,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信件還能夠到達皇帝耶律洪基手中嗎?!

蕭佑丹手中握着信件頹然坐回到椅子上,魏王決不是傻瓜,他當然能夠看出這個計劃的分量,更不要說他的幕僚了。耶律乙辛是肯定會從中作梗不讓自己來獲得這個天大的功勞的,自己的身份上已經明顯的打上了“太子”的標識──他的侄子便是太子耶律浚,這個身份。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就算自己的信件能夠僥倖到了皇帝耶律洪基的手中,魏王要想反對也很容易──自幾十年前夏遼戰爭結束後,兩國便進入了蜜月期,尤其是遼國皇帝將公主下嫁給西夏通婚結成的友好聯盟更是現在遼夏兩國之間同盟的基礎。

“看來是時候回去了!”蕭佑丹在心中默默的說道。他以前之所以沒有和蕭忽古一起回去,就是因爲他還想利用自己在大宋所經營地一套關係網絡來刺探大宋的軍事情報和城防工事的構造。不過那個該死的小王駙馬下手快速狠辣,將和他有關係的宋朝官員受賄的情報全部轉到皇城司那裡,宋朝皇帝震怒之下一夜之間便有兩個三品大員和十數個品級不低地官員落馬,除了被抄家之外,或是免職下獄,或者是乾脆流放到嶺南甚至是麻逸島!

皇帝趙頊一夜之間免除了這麼多官員的官職。處理手段也是極爲嚴厲,這在宋朝立國以來是極爲罕有的,但是朝野之間的反響卻不是很大──沒有人會爲他們說話,因爲他們接受了遼國的賄賂!其中各自牽涉到了變法派和保守派的一些官員,但王安石和司馬光在這個問題上罕有的達成了共識,使得皇帝趙頊這一嚴厲的判決得到最有效、最快速的實行。隨着宋朝皇帝嚴厲的處置手段,蕭佑丹苦心經營多年地網絡一夕之間便被破壞殆盡,這也是兩國之間第一次間諜之間的明爭暗鬥,皇城司被推上了前臺,受到了宋朝君臣的一直誇獎。而駙馬所主持的情報局卻隱身在幕後。

蕭佑丹不相信王靜輝在這件事中這麼幹淨,由這麼一個精明的對手組建地情報局會在這方面落後於效率低下的皇城司,蕭佑丹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王靜輝在他的背後搞鬼,要是不然的話,哪裡會有這麼巧。前面刺殺失敗,後面自己所經營的網絡全線崩潰?這全部都是小王駙馬計算好地!

想到這裡,蕭佑丹立刻想到阿里提帶着的那些財貨,阿里提想要賄賂宋朝大臣爲西夏存亡爭取機會,這樣做在過去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不過在現在宋朝皇帝剛剛以鐵血手腕清洗之後再幹這種事情,恐怕阿里提會碰一鼻子灰。

“這難道是小王駙馬早就設計好的?!”蕭佑丹心中感到一陣不寒而慄,面對這麼一個擁有強大計算力地對手。他都感到有些絕望了。

事實上蕭佑丹確實高看王靜輝了,王靜輝之所以將那些貪墨官員的情報送到皇城司手中,一面是因爲他想要感謝皇城司給予他的方便,讓皇城司立下功勞好改善其在宋臣心中的形象,也是結下了交情,等到日後情報局和皇城司再度合作的時候,皇城司會念在這點香火之情的份上出手相助──在王靜輝的心中,情報工作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一體的,不應該硬生生的分開。這樣肯定會造成情報工作地效率低下,甚至是造成不應該出現的損失;另外便是想要避其鋒芒,他不需要什麼功勞給自己添加新的光環,這樣做是蠢人的做法,韜光養晦纔是他所應該做的,況且他也無意於權力的鬥爭,撤出身來踏實的做些實事纔是最划算的!至於這麼做所引起的清洗運動碰上阿里提想要行賄,這完全是一個巧合,倒是蕭佑丹想得太多了,若是王靜輝真的有這麼神,那哪裡還有遼國的活路?!

“南朝不應該待下去了,雖然小王駙馬和宋朝君臣會顧忌到自己的使臣身份不會拿自己怎麼樣,但有小王駙馬這麼一個人時刻關注着自己,自己也不會再得到什麼有用的東西了,倒不如干脆回到遼國,到太子身邊盡心輔佐,只要兩年太子就可以親政了,正需要自己回去幫忙,而皇帝給自己的官職許諾也正好可以派上用場!”蕭佑丹在心中暗自盤算着。

“什麼?!蕭佑丹要走?!”王靜輝有些吃驚的說道,在他的想象中,蕭佑丹連在“大清洗”的時候都沒有走的打算,這都快讓他對蕭佑丹的堅忍品質佩服死了,在這個風頭已經過去了,蕭佑丹倒是又想回國了,這葫蘆裡面到底是賣的什麼藥?

“他在大宋已經沒有什麼作爲了,況且先生這麼緊緊盯着他,想這麼一個聰明人應該不會再做傻事,回國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彥生倒是對此沒有什麼看法,對此他不願意將事情複雜化,看得倒是比王靜輝清楚的多,王靜輝現在滿腦子都是什麼“陰謀詭計”,但敵人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夠使得出什麼花招?

王靜輝心中一想笑了笑說道:“看來倒是我多心了!不過放任這麼一個人回到契丹,我恐怕日後也會寢食不安的,還是給他送行的好,免得將來這個人又對我大宋橫生事端,以此人之堅忍和才能,未必不會成事!”

彥生聽後深以爲然的點點頭,對於毒殺蕭佑丹他心中沒有什麼負罪感,相反他早就想指使皇城司和情報局利用自己的優勢來惹出一場“意外”事件了,不過礙於這會兒影響到先生的形象,所以未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

第137章 試探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97章 捷報第148章 風起第384章 公益第5章 競拍第111章 巧合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291章 蛻變第88章 天價第381章 硫球第88章 天價第6章 贈杯第309章 烏龍第49章 彌合第62章 亡羊補牢第77章 兩難第256章 神壇第375章 海上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7章 修書第3章 壯麗第16章 借書第175章 聯手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377章 刺殺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370章 誘導第51章 難眠第301章 設套第185章 教訓第302章 取捨第286章 契機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266章 有別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273章 奠基第16章 借書第221章 告辭第223章 收帳第311章 釋疑第72章 妙用第326章 談判第284章 野心第353章 合力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136章 科舉第67章 扭轉第284章 野心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103章 準備第37章 修書第218章 狼外婆第394章 生疑第28章 文聯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397章 外交第194章 冰封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226章 改變第274章 進步第66章 互援第284章 野心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183章 情報第118章 不悔第23章 請帖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08章 迫降第273章 奠基第163章 雙刃劍第295章 主戰第255章 發現第243章 測度第218章 狼外婆第111章 巧合第326章 談判第218章 狼外婆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63章 路難第195章 放火第404章 來州第348章 試刀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420章 馬屁第36章 上崗第324章 淡出第32章 求助第139章 關節第139章 關節第362章 分裂第267章 緩行第329章 削藩第174章 質疑第135章 互算第417章 格局第357章 迷霧第55章 難治
第137章 試探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97章 捷報第148章 風起第384章 公益第5章 競拍第111章 巧合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291章 蛻變第88章 天價第381章 硫球第88章 天價第6章 贈杯第309章 烏龍第49章 彌合第62章 亡羊補牢第77章 兩難第256章 神壇第375章 海上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7章 修書第3章 壯麗第16章 借書第175章 聯手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377章 刺殺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370章 誘導第51章 難眠第301章 設套第185章 教訓第302章 取捨第286章 契機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266章 有別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273章 奠基第16章 借書第221章 告辭第223章 收帳第311章 釋疑第72章 妙用第326章 談判第284章 野心第353章 合力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136章 科舉第67章 扭轉第284章 野心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103章 準備第37章 修書第218章 狼外婆第394章 生疑第28章 文聯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397章 外交第194章 冰封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226章 改變第274章 進步第66章 互援第284章 野心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183章 情報第118章 不悔第23章 請帖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08章 迫降第273章 奠基第163章 雙刃劍第295章 主戰第255章 發現第243章 測度第218章 狼外婆第111章 巧合第326章 談判第218章 狼外婆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63章 路難第195章 放火第404章 來州第348章 試刀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420章 馬屁第36章 上崗第324章 淡出第32章 求助第139章 關節第139章 關節第362章 分裂第267章 緩行第329章 削藩第174章 質疑第135章 互算第417章 格局第357章 迷霧第55章 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