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扭轉

英宗趙曙手中拿着潁王趙頊從王靜輝那裡帶回來的寫有關於防治瘟疫常識的紙張,這幾張紙上的內容他早就看過了,他不是醫生但身邊有的是太醫,傳詔找來一個太醫,仔細問明白這幾張紙的內容。

這個太醫不是別人,正是王靜輝在校正醫書局認識並且合作修訂《素問》的孫氏兄弟的老爹尚藥奉御丞孫用和。孫用和此時已經五十多歲了,但看起來精神非常不錯,作爲一個名醫,孫用和對於英宗趙曙所提出的疑問都做了詳細的回答。

孫用和在心中還是非常欣賞王靜輝的才華的,他從兩個兒子哪裡得知王靜輝不少事情,不過最讓他感激王靜輝的便是與自己兩個兒子合作修訂《素問》,自己兒子是塊什麼料,他心中是非常清楚的,孫氏兄弟雖然繼承家學經過行醫後也可以稱得上是名醫,但距離修訂《素問》這樣的醫學典籍,那可是遠遠不夠的。自從聽了兩個兒子對王靜輝推崇備至,他把王靜輝所寫的醫書全部都拿來一一翻看,在王靜輝所寫的醫書中,最吸引他的便是《外科正宗》和《瘟疫》兩本醫書,從這兩本書上,他彷彿看到一個神奇的醫學領域,所以研讀也非常下功夫。

可想而知,在英宗趙曙問對的時候,孫用和對王靜輝也是儘量說好話,不過作爲一個站在這個時代醫學巔峰的名醫,他還是並不能完全理解王靜輝在醫書上的一些觀點,尤其是《瘟疫》中,王靜輝立足的觀點便是:肉眼不可見的小蟲子大量繁殖傳染使人患上了瘟疫。這種觀點是與時下風行的“戾氣說”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其他郎中對這本《瘟疫》詬病最多的地方,王靜輝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苦於受限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沒有辦法迅速的製造出顯微鏡以給自己的觀點提供有力的佐證。

面對趙曙的問對,孫用和儘管對王靜輝很欣賞,但對起不明白的地方也是直言不諱的對英宗趙曙說明。對於王靜輝寫的這些東西在加上英宗趙曙的傳詔,孫用和是非常清楚的,英宗趙曙肯定在確定這幾張紙上的內容是正確的後,便會在全城推廣使用,對此孫用和是非常慎重的,他明確的告訴英宗趙曙,雖然他並不能完全理解和贊同這幾張紙上的內容,但他也聽說這些對他來說還是有些莫名其妙的治療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面對瘟疫,只要是被證明有效果的措施,都應該儘快的推廣下去,以便遏制瘟疫的蔓延和解除老百姓所受的痛苦!”這便是尚藥奉御丞孫用和最後給英宗趙曙的建議,對於王靜輝,孫用和是出於一個醫者的良知,並沒有因爲欣賞王靜輝的才華而一味的贊同王靜輝的辦法,而是出於自己本身的醫道水平給英宗趙曙提供了一個非常穩妥的建議。如果王靜輝知道了這件事,恐怕也會對這名聞名已久的醫道大家所具備的品質而感慨不已。

問對後,孫用和在英宗趙曙的示意下退了下去,英宗趙曙轉頭看看站在旁邊的宰輔韓琦和樞密使富弼說道:“怎麼樣?兩位愛卿,你們認爲如何?”

樞密使富弼說道:“臣以爲孫先生所說的都是務實之言,雖然有些方法孫先生也不明白其中緣由,但他說的好:‘既然在平民醫館使用後,對瘟疫的症狀確實有用,那就應該推廣使用!’,臣以爲應該讓所有汴都開封的官員都應該清楚知道這些防治瘟疫的方法!現在剛傳上來的消息說,禁軍昨天在東城區巡邏的時候,發現顯謨閣一個侍制的家中有人患上瘟疫隱瞞不報,結果家中有十三人包括那名侍制都患上了瘟疫,在把這些人送往監控點接受醫治的路上,有一人死亡!幸好這名侍制只是個掛名的閒官不用上朝,要不然這麻煩可就大了!”

宰輔韓琦也躬身說道:“臣同意富公所言!正如王靜輝所言:西城區原本是居住條件最差、最容易爆發瘟疫的地方,但現在嚴格按照王靜輝所提出的辦法來防治瘟疫,那裡的狀況已經開始好轉,甚至都有瘟疫患者康復,反觀其他城區,瘟疫是愈演愈烈。前幾天只是一個富商家中家人患病,現在都變成館閣侍制了,若再不採取措施,後果難以預料,還請聖上慎之!”

英宗趙曙也略微沉思了一會兒:既然這些方法都是平民醫館所使用過的,並且那裡都有治癒康復的瘟疫患者又活着走出來了,那就說這些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也許正如這個才子所言:這瘟疫可是不會分辨你是否是權貴,真是沾之即亡啊!

紫宸殿上,英宗趙曙擺出了一幅鐵青的表情,而韓琦和富弼更是一連肅容,底下的百官看到後心中都不禁一涼:又出什麼事情了?!

韓琦按照王靜輝出的主意,一上來便由他站在紫宸殿中大聲說起剛剛從汴都城內各處防疫監控點傳上來有關瘟疫蔓延的一些數據:每個城區又有多少人感染瘟疫,又有多少人死亡。這些數字一聲一聲似是榔頭一般敲打着殿中百官那脆弱的心絃。這還不算完,韓琦最後宣佈了一名顯謨閣侍制隱匿家人病情,致使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家人染病,並且現在已經死亡一人的消息,這更是使那些心中還抵制積極防疫的官員心中發冷。

宰輔韓琦的話聲剛落,英宗趙曙便開始宣佈:那名隱匿病情不報的顯謨閣侍制抹去官職功名,待到身體康復後逐出汴都,永不錄用!今後如果再發生此類事件,皆按照“大不敬”的罪名移送大理寺收審!

治平二年八月這場在紫宸殿中展開的百官議事,只有英宗趙曙、宰輔韓琦、樞密使富弼和參知政事歐陽修寥寥幾人發言,但語氣之嚴厲,處理之迅速果決,懲罰之重,這是遍歷仁宗朝五十年來所未有過的。但沒有任何官員敢在這個關口上提出反對意見,連知諫院、御史臺都閉上了嘴巴。這中間誠然有參知政事歐陽修憑藉私誼和司馬光溝通過,並且取得了司馬光的共識,所以遭受的阻力會小點以外,重要的是那名顯謨閣侍制家中患病的消息極大震撼了百官,而且英宗趙曙對那名侍制處置手段也頗狠,要不是太祖皇帝立下祖訓,保不準那名侍制會人頭落地。

不過面對英宗趙曙的震怒,百官心中想想也就釋然了:如果有人身患瘟疫上朝,不僅旁邊的官員小命會受到威脅,就連皇帝也很難免啊!看來晉人那條家人患上瘟疫,本人百日內不準上朝的規矩還是很有道理的。

“仁義固然重要,還是自己的小命要緊!”朝中百官大多數人在心中都立刻有了這麼一個概念。看到英宗趙曙給每個人都發了一份《瘟疫防治常識》的小冊子,所有的官員,不管是對防治瘟疫持積極態度的,還是持消極抵抗態度的,都在家中開始實行起來。

在這些官員榜樣的力量下,一時間其他三個城區的防疫工作突然變得好做起來。面對這一情況,英宗趙曙和宰輔韓琦等人都有些哭笑不得,而在潁王趙頊的眼中則是對王靜輝對人性的把握而想出的辦法讚賞不已,後來英宗父子單獨說起此事來的時候,趙曙也再次讓趙頊多接觸一下王靜輝,他認爲自己的兒子還是太嫩,如果身邊有這麼一個人在一旁影響他,恐怕趙頊的成長會更快點,要比兒子讀死書強的多,更何況這個才子還是自己也很滿意的駙馬競爭者,蜀國公主趙淺予也對這個才子有些情根深種,英宗趙曙現在有些想成全王靜輝和自己女兒蜀國公主趙淺予之間的這份情意了。

不過在英宗趙曙突然想到王靜輝和自己女兒的事情,也不禁有些嘆氣,在他的心中這個才子無論從那方面來說都要比自己同齡的兒子強的多,可惜就是沒有一個好家世和出身,本人又不願意入仕,這個不識擡舉的舉動曾經讓英宗父子兩人很是惱火。好在爲了蜀國公主,這個才子纔要靠制舉科,希望能夠博取一個好出身能夠得到自己的賜婚,好讓蜀國公主風風光光的嫁過去。不過這個才子雖然才高八斗,但大宋人傑地靈,才高八斗的讀書人海了去了,他就真的有把握力壓羣雄獨摘魁首?!

英宗趙曙想到這裡也不禁搖搖頭,想到:現在蜀國公主趙淺予已經笈顏,盯着這門婚事的人多了,如果王靜輝考場失手,那可是大大的不妙,自己還需想個別的法子來成全這兩個人!英宗趙曙自然知道婚事不能自己作主的苦處,自己女兒有中意的心上人,他也不願意做這棒打鴛鴦的惡人,想了半天也沒有什麼想出什麼頭緒,搖搖頭後索性放到一邊。

英宗趙曙連續兩次搖搖頭,這個動作讓旁邊站立的宰輔韓琦等人有些摸不到頭腦,還以爲趙曙對什麼事情不滿意,所以出聲詢問。英宗趙曙聽後也不禁有些好笑,但他並沒有把剛纔心中所想的事情說出來,這畢竟是自己的家事,能不讓外臣插手就最好不讓他們知道,否則又是件麻煩事。

自從紫宸殿百官議事,英宗趙曙對那個倒黴的顯謨閣侍制雷劈了一頓後,其火爆的手段和擺在所有官員眼前的事實,都讓身在汴都的官員有些不寒而慄,爲了自己頭上的烏紗帽和身家性命所着想,汴都開封的防疫形勢似乎在一夜之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在那些曾經參加過紫宸殿議事的高級官員的影響下,低級官員也開始按照那天發的《瘟疫防治常識》的小冊子上面的東西做,而低級官員的行爲也可是影響了和他們有接觸的富商權貴,富商權貴又影響到周圍的普通百姓……

這麼一層一層的影響下去,三天後汴都開封的防疫形勢就大爲改觀,雖然每天還是有數字報上來又有多少人患病,又有多少人死亡……但英宗趙曙和宰輔韓琦等人的心中反而沒有幾天前那樣焦躁不安了,畢竟從西城區平民醫館已經取得的經驗來看,這一切都已經是瘟疫最後的瘋狂了,用不了幾天新傳染的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會逐步降低,直到等到王靜輝所說的天氣變涼後,瘟疫傳播能力減弱,最後被平息。不過王靜輝的話卻讓現在英宗趙曙等人有開始在院子中觀察天氣變化如何了,宮裡的人最近都很奇怪聖上和韓相等人怎麼對天氣變化這麼上心了?如果王靜輝此時知道英宗等人心中千盼萬盼天氣轉冷,他會笑破肚皮的。

不過王靜輝現在可是笑不出來了,雖然現在汴都開封的防疫形勢已經進入了他最理想中的全民防疫狀態,基本上可以說大局已定那是遲早的事情,與歷史上二百年後金朝統治下的汴都曾經發生過一次瘟疫爆發死亡超過八十萬人的恐怖數字相比,現在死亡人數還不足一千,這在歷史上也恐怕是頭一遭了,儘管每天還有數十人死亡,但防疫到了今天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果,這已經很讓王靜輝滿足了。

王靜輝之所以笑不出來,是因爲現在汴都開封城中盛傳王靜輝是神醫華陀轉世,專門來幫助人們對付這次瘟疫的,沒看見前幾天王靜輝開的平民醫館居然一次就治好了二十多個瘟疫病人嗎?你見過城中別的醫館裡面有活人還能走出來嗎?

這樣的造神運動通過禁軍軍官傳到自己耳朵裡面後,王靜輝有些哭笑不得,不過現在平民醫館工作量又加大了不少,這倒是真的。平民醫館有瘟疫患者康復的消息像插了翅膀的信鴿一樣,很快便傳遍了汴都開封,這裡已經成爲汴都所有瘟疫患者康復希望的所在,甚至有些手眼通天之輩居然讓別的城區的患者也住進了平民醫館的瘟疫隔離治療區。

對於這樣的現象,王靜輝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也只有聽之任之,但他拒絕了要給這些走後門兒進來的病人予以特殊“關注”,爲了防止二十一世紀時所遇到的那些歪門邪道的事情在自己的平民醫館中發生,王靜輝還特別聲明:任何人進入平民醫館都會得到同樣的照顧,不會有親疏有別這樣有損醫德醫風的事情出現。這也着實有些讓對方有些惱火,但無奈的是王靜輝現在是汴都開封風頭最勁的郎中,況且風聞他和潁王趙頊的關係非比尋常,在瘟疫肆虐的當口,也沒有那個不長眼的傢伙敢來觸王靜輝的黴頭。

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現在已經進入十月了,由於汴都開封上下的都積極防治瘟疫,九月中旬這種努力便顯現了巨大的作用,再加上天氣慢慢轉冷,這一切都讓瘟疫肆虐的苗頭在慢慢平息,每天新傳染的病人和死亡人數都大大降低,民心也大爲穩定下來。到了十月十三這天,破天荒的沒有死亡人數和新感染的人數報上來,這一好消息使得陰沉了一個月的英宗趙曙的臉色也好轉起來,朝中大臣在紫宸殿中議事的時候,氣氛也緩和了許多。

可以說濮議讓百官初次領教了這個繼位後並沒有多大作爲的英宗皇帝的手段和策略,但在處理這次汴都在這兩個月中所遭受的雨澇災害和瘟疫爆發上,朝廷百官再次領教了英宗趙曙的行事果決和比已經故去的仁宗皇帝更爲強硬的手段,一些有心的大臣都開始注意到在英宗趙曙身上所發生的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而同樣關注英宗變化的也有王靜輝、慈壽宮中的曹老太太,當然遠在金陵丁憂的王安石雖然消息不是很通暢,但他也在注視着英宗趙曙的一舉一動。

這一天王靜輝在得知這一好消息後,也不禁的激動萬分,雖然瘟疫還沒有結束,但到了這一步開封這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在發現瘟疫後,死亡人數在這樣落後的醫療水平下還能夠控制在兩千之內,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奇蹟。

但身爲醫生的王靜輝還是非常客觀的估計了現在的瘟疫局勢後,然後給宰輔韓琦寫了一封信。在信中,王靜輝不着痕跡的拍了大宋高層統治者在這場災害當中所取得的成就,馬屁拍過後,他也非常鄭重的告訴宰輔韓琦:雖然現在防治瘟疫的狀況已經取得了大的勝利,而且隨着天氣的變冷,瘟疫肆虐的狀況也會受到逐漸變冷的天氣狀況的壓制,但還需要再接再厲,務必要盡全功,防止死灰復燃的事情發生,給朝廷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第195章 放火第278章 顧忌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399章 接力第136章 科舉第189章 說親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120章 志向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434章 定局第296章 反間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68章 平息第151章 同行第310章 衝突第280章 毒藥第101章 來信第90章 前奏第422章 根本第420章 馬屁第309章 烏龍第151章 同行第212章 正名第43章 轉機第164章 推託第242章 地產第300章 反對第433章 出擊第79章 新生第154章 軍火第319章 天變第240章 禁忌第356章 圖謀第4章 鑑寶第266章 有別第115章 苦惱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52章 心意第211章 王霸之論第310章 衝突第125章 煩心第136章 科舉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30章 一人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115章 退讓第420章 馬屁第209章 轉變第203章 決絕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183章 情報第231章 誘惑第86章 赴任第67章 扭轉第265章 解煩第62章 亡羊補牢第250章 堅持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82章 定策第266章 有別第19章 蜂窩煤第34章 波瀾第137章 試探第124章 財源第265章 解煩第50章 進策第22章 想法第106章 賞賜第206章 兵敗第384章 公益第83章 思慮第238章 宴請第319章 天變第252章 攤牌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110章 蟻穴第333章 緩兵第430章 相聚第329章 削藩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64章 懇求第239章 沉醉第269章 應對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167章 種子第18章 印鈔機第94章 農書第28章 文聯第303章 縱橫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80章 功成第52章 心意第282章 定策第73章 獻寶第266章 有別第96章 吏治第188章 實力第148章 風起
第195章 放火第278章 顧忌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399章 接力第136章 科舉第189章 說親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120章 志向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434章 定局第296章 反間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68章 平息第151章 同行第310章 衝突第280章 毒藥第101章 來信第90章 前奏第422章 根本第420章 馬屁第309章 烏龍第151章 同行第212章 正名第43章 轉機第164章 推託第242章 地產第300章 反對第433章 出擊第79章 新生第154章 軍火第319章 天變第240章 禁忌第356章 圖謀第4章 鑑寶第266章 有別第115章 苦惱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52章 心意第211章 王霸之論第310章 衝突第125章 煩心第136章 科舉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30章 一人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115章 退讓第420章 馬屁第209章 轉變第203章 決絕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183章 情報第231章 誘惑第86章 赴任第67章 扭轉第265章 解煩第62章 亡羊補牢第250章 堅持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82章 定策第266章 有別第19章 蜂窩煤第34章 波瀾第137章 試探第124章 財源第265章 解煩第50章 進策第22章 想法第106章 賞賜第206章 兵敗第384章 公益第83章 思慮第238章 宴請第319章 天變第252章 攤牌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110章 蟻穴第333章 緩兵第430章 相聚第329章 削藩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64章 懇求第239章 沉醉第269章 應對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167章 種子第18章 印鈔機第94章 農書第28章 文聯第303章 縱橫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80章 功成第52章 心意第282章 定策第73章 獻寶第266章 有別第96章 吏治第188章 實力第148章 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