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新年

“不管怎麼說,自己現在在開封這文人圈子裡面也算是個新貴,這樣的身份以後做起事來會方便的許多,總比沒有強吧?”王靜輝心中暗暗的想到。在王靜輝的心中,這些請帖既是好事又是件麻煩事,他喜歡出名但不喜歡被別人騷擾,更何況他整天的被俗事纏身,那還有心情和這些渾身冒着酸味的書呆子一起飲酒作樂呢?

王靜輝想到這裡苦笑的搖搖頭:不管怎麼樣,今後自己是脫離不了這個圈子了,這樣的聚會肯定是非常多的,想到後世駙馬王詵那樣的家世還由於和蘇軾他們接觸過密而受到牽連,所以不必要的宴會和聚會能免則免的好。

就這樣又過了幾天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了,這是王靜輝來到這個時空所渡過的第一個春節,汴都春節的氣氛可要比二十一世紀的春節濃厚多了,大街小巷裡面的鞭炮聲不絕於耳。來到這個時空的時間也不短了,王靜輝已經創下了不小的家底,但由於他老是忙於別的事情,自己還沒有像其他宋朝富貴人家那樣有自己的府第,還是住在平民醫館他的書房中。李管事和劉賬房曾經提醒過他好幾次是不是該買個現成的府第或者乾脆買塊好地皮建設自己的家園,但王靜輝每次都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他們也沒有辦法。

由於過春節,王靜輝提早安排了他的僱工回家過春節,商務印書館和“神火”煤火行留下個看門人,完全停工放假回家過春節,而製造蜂窩煤的地方由於儲備了很多的存貨,只留下了城中的配送人員,自己的大本營——平民醫館在春節中由於病人比以往少了許多,所以他就讓那六個坐堂郎中輪流換着值班,剩下的全部回家過年。

僱工們臨回家過年前都領到了由王靜輝親自發給他們的大紅包,這讓他的僱工很感動:自己的老闆即慷慨大方又有人情味。這種方法也不是王靜輝獨創的,這還是他在當學生的時候在一家日資企業裡面打工體驗生活的時候,那個日本老闆在給員工發年終酬勞的時候,親自給工廠裡面每個員工發放紅包還鞠躬。王靜輝雖然對日本人沒有好感,但並不完全否定日本人的一切,至少在這方面很讓他佩服,所以也就順手拿過來了。(注:本人很討厭日本人,本書中沒有把北宋的國都開封稱爲東京而改爲汴都或是開封就是如此,所以不要罵我)

看着昔日人來人往的平民醫館突然一下子清靜了不少,王靜輝還真沒有反應過來,他讓劉賬房把城外的孤兒也都給接回到醫館裡面住,反正醫館裡面的空房子很多,空着也是空着,倒不如利用起來讓大家都聚集到一起過年還熱鬧點。孩子們雖然都很年幼,但也知道如果沒有眼前這個東家,自己多半是無法挺過這個寒冷的冬天的,所以對王靜輝格外的尊敬,都很乖巧。

除夕這天,大家都忙活着收拾屋子準備迎接新的一年,平民醫館裡面也是一片忙碌的身影。王靜輝孤身一人來到這個時空,到沒有什麼顧忌的,他也沒有大戶人家過春節那樣需要拜祭祖先,只需要把醫館這裡收拾乾淨就可以了。王靜輝也出來一起和大家收拾院子,大家見自己的東家平時也沒有什麼架子,但看到他親自幹這些原本是僕從乾的粗活的時候,也都紛紛勸他回去,只不過拗不過他所以也就散開了。

在二十一世紀雖然還有“人以類聚,物以羣分”和貧富之分,但王靜輝可沒有這麼多顧忌,在他眼中這些家丁不過和他是僱傭關係罷了,除此之外脫了衣服進澡堂,誰還能分辨的出來你是皇帝還是貧民?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於眼前這些人擁有支配的地位,還是和他們一起收拾自己的家園。就這樣王靜輝治平元年的除夕就是和醫館中的衆人在一片嬉鬧中渡過。

最讓王靜輝感到熟悉的便是這個時代的煙花爆竹了,雖然這時候還沒有禮花彈這樣的品種,但王靜輝在街上和衆人一起燃放煙花的時候覺得好象是身處原來的時空一樣,那美麗的煙花雖然經過一千年的輪迴,在他的眼中也變得格外親切起來。

如果要問王靜輝什麼時候最能體現這一千年前世界第一都市風采的時候,他肯定會告訴你是在春節的時候。剛剛大年初二,王靜輝和劉賬房帶上禮物乘坐在馬車中去珠寶店徐老那裡去拜年,路上王靜輝透過車窗看到大街上人來人往,出來訪親尋友拜年的人們絡繹不絕;大街兩旁的酒樓茶肆都紛紛開張營業,這是和王靜輝原來時空有所不同的,在二十一世紀雖然一些飯店也推出了年夜飯項目,但大多數餐飲行業都是在初八纔開門的,不光是酒樓茶肆今天都開門營業,道路兩旁還有許多小商販挑着裝滿各種貨物的擔子沿街叫賣;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在大相國寺這段御街上那些雜耍藝人了……

同在車內的劉賬房看到王靜輝掀開車窗的布簾不時好奇的向外四處張望,心中不禁好笑道:東家雖然平時很能掙錢,就是商場老手也不過如此,但此時看來也不過是個孩子罷了……“東家,你還是第一次在汴都過春節吧?”劉賬房說道。

王靜輝扭頭看到了劉賬房微笑着問他,他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說道:“劉先生,我也是第一次在汴都過春節,從來沒有見過這裡這麼熱鬧。”說着劉賬房掀開窗戶的布簾向窗外的街道上給他介紹開封過春節時候的各種景象,王靜輝邊聽邊看這號稱天下第一都城的景象,就好像他第一次來開封的時候,自己徜徉在御街上一樣。

王靜輝因爲開了濟民製藥、商務印書館和神火煤火行,也理所當然的是這開封商界中的一員了,而且還是非常有名的商人了,相對開封文人來說,開封的商人更瞭解他一點兒。並且王靜輝開辦的這三家實業進出貨都比較大,尤其是中藥和書籍,開封和這兩樣有關係的商人誰人不知王靜輝啊,所以來平民醫館給王靜輝拜年的商人格外多,他們大多都是來趁着過年給王靜輝拜年的機會來和他旗下的產業搞好關係的。

從大年初二王靜輝從徐老那裡拜年回來後,平民醫館的門檻都快被這些人踏平了,搞得門房和廚房的師傅們抱怨不已。因爲王靜輝和這些商人接觸後認爲這些商人可要比那些之乎者也的文人要可愛多了,所以他很熱情的招待了這些拜訪者,廚房的師傅們一年到頭何曾有過這樣的繁忙,反映到管家王福那裡後,王靜輝也覺得廚房壓力太大,在加上登門拜訪的這些人都是吃遍全中國的主兒,雖然嘴上不說,但王靜輝也明白這宴飲的菜餚實在是不在這些商人的眼裡,所以也就把歡宴的地方轉移到汴都中的各大酒樓中去,這讓廚房中的大廚們彈冠相慶,鬆了口氣。

王靜輝是從未來到這個時空的,他很明白北宋正處於資本主義萌芽的前夜,由於北宋的統治階級採取不抑制商人和對土地兼併不干預的政策,使得大量無地可種的破產農民大量流入城市成爲各行各業的打工一族,這其實就是變相的英國“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的翻版,不過相對英國的圈地運動,宋朝的政策更爲平和的多,至少只要肯吃苦耐勞,尋求一個飯碗還是不成問題的。這也間接促進了北宋的城市化發展,以至於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就能出現像汴都開封這樣有近二百萬人口這樣的超級城市,遠遠的站在了這個時代人類文明的巔峰。而此時北宋的財政收入中的商業稅也前所未有的超過了農業收入,自北宋滅亡後直到辛亥革命前的這一千年當中,中國的財政收入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想到這裡,王靜輝看着在“瑞福樓”廳中這些歡飲的富商們,默默的想到:“他們也是一支潛在的力量,雖然在政治地位上非常低下,但他們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上來說要比那些大文豪要大的多,只要能夠加以引導、培植,很難說有一天他們可以和這些文人士子有一較長短的能力。”

王靜輝不禁爲自己內心中的想法嚇了一跳,因爲他是無志與政治鬥爭的,“雖然不想當官,但也不能眼看着那個王安石一上臺就把國家搞得天怨人怒吧?雖然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他的改革使得北宋的政治環境迅速惡化,國家實力大打折扣這也是明擺着的。”他在內心中給自己找了個藉口。儘管王靜輝心中有了這種想問鼎政治的想法,但這也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而已,他甩了甩有些發沉的腦袋,把這種可笑的想法驅除出去後,便混在這些富商中間周旋去了。

在過年期間,來拜訪王靜輝的文人一開始也不少,畢竟是新一代汴都詩詞大家的代表,並且他的詩詞受到了不少大家的稱讚,就連歐陽修這樣的文壇首領也對此稱讚不宜,所以慕名而來的人還是不少的。但讓王靜輝奇怪的是這些人越來越少,最後纔想到:自己熱心招待來訪者是無差別的,文人和商人在宴會上共處一堂,雙方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甚至是彼此互相鄙視。商人逐利的特性讓他們可以放下架子前赴後繼來到他這裡,而這些書呆子可摸不下這個面子,認爲和這些“食肉者鄙”的商人共處一堂是對他們的侮辱,他們此時也想到了王靜輝的另一個身份——汴都開封的大商人,這讓這些清高的文人漸漸地對他開始疏遠起來。

王靜輝想通這一節後,也不禁對這些非常有“氣節”的讀書人感到好笑,雖然感到可惜但也沒有辦法挽回,事實上他的心中正渴望這些來訪額文人能夠給他一些空間,畢竟和他們聚會除了做詩詞、說風月以外沒有一件正經事,所以也就樂得他們的疏遠。不過王靜輝也清楚宋朝的文人圈子還是非常有氣節的,只有少數兒敗類因爲金錢而折腰,相比之下,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文人可是少有這種氣節和精神,比例上剛好與之調個。

王靜輝雖然沒有把這些文人放在眼裡,但最起碼的尊重還是必須的,畢竟在中國漫長的文明歷史上,文人的政治地位是遠遠高於商人的,尤其是在宋朝這樣的環境中,文人的地位更是不可動搖的,否則即便你權勢再大,連皇帝都要對這些讀書人禮讓三分,如果得罪這樣一個階級,其後果可想而知。

爲此他還專門抽出兩天在開封最大的酒樓中擺宴來答謝這些曾經給他拜年的文人,在宴會上他還爲每個人準備了一本剛剛編纂印刷出來的《唐詩三百首》來作爲禮物贈送給他們,這也讓這些文人感到王靜輝是十分尊重他們的,更重要的是王靜輝在宴會上對他們宣佈:如果哪位文人寫出非常出色的詩詞文章,交給商務印書館通過審覈後,可以以個人專輯或者多人合集的方式出版,甚至可以獲得相應的稿酬。

這個消息對於這個時代的文人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雖然宋朝的出版業是十分發達,甚至是蘇偶像今天在汴都寫出的詩詞,明天就可以在遼國的上京街頭傳誦,這雖然很誇張,但也說明了宋朝傳媒的力量有多大,但雕版印刷的成本極爲高昂,能夠靠出版書籍賺錢的文人只有蘇偶像那個級別的文人才可以,但畢竟能夠達到這個級數的文人還是鳳毛麟角,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他們也不能獲得利益,他們也不在乎在這上面有所斬獲了。但古代文人的志向之一便是可以讓他們的作品流傳與世,爲此很多人不惜自己掏腰包來自費出版作品,但這樣富有的文人還是很少,更多的文人的優秀作品都被時光所埋沒了。

王靜輝這樣做也是有他自己的考慮:宋朝寫詩詞的高手遍地都是,其中不乏一生有上千首作品的人,甚至還有上萬首的宋詞高產作家,但流傳到後世的就這麼可憐的幾首代表作,其他的都失傳了,這讓他感到十分惋惜。王靜輝也不指望能夠把所有的宋詞作品都給記錄下來,但希望能夠儘量多的把其中優秀的作品給保存下來,這也是多少對那些被他盜竊詩詞的後世作家的一種補償吧。

參加宴會的文人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是興奮非常,紛紛答應王靜輝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拿出來。最後在王靜輝的倡議下,希望在座的文人把這個消息傳遞出去,讓更多的文人都知道這個消息,並且希望大家能夠公推出幾個知名人士作爲評判,對呈送上來的作品進行評選,評選的結果交給商務印書館來進行再次審覈後,就可以發行了。王靜輝還不厭其煩的給他們解釋商務印書館的審覈機構是由朝廷的官員進駐的,評選出來的作品不僅要求文筆優美,還要儘量對朝廷時政不要有過多的涉及……

雖然王靜輝對作品評選的尺度浪費了許多口水,但結果是讓他感到極爲失望的:文人最能體現自己的價值的地方就是談論朝廷時政的利弊,想讓他們不寫這方面的東西能行嗎?不過王靜輝也沒有太在意這點,畢竟商務印書館只是花錢印刷銷售書籍就可以了,審覈機構是朝廷官員進駐,讓他們去和眼前這些兩眼冒金光,一心想要自己作品流芳百世的文人互相干仗去吧!不過趙匡胤給他的兒孫立了個好規矩啊:文人不以言論獲罪!兩邊到時候哪方面出事都牽扯不到商務印書館身上來,對於勝負的結果,王靜輝表示很是期待……

自從參加酒樓宴會的文人口中傳出商務印書館可以免費甚至是有償來刊印文人士子的文章以來,王靜輝的名字又再一次在文人圈子裡面身價倍增起來,所有自持才華橫溢的才子都摩拳擦掌準備一顯身手。開封比較有名望的文人也開始積極運作此事,當然這些有名望的文人要麼是當代大儒,要麼就是像歐陽修那樣自己本身就是朝廷的高官,由他們出面辦事自然是風調雨順,大宋自開國以來,每代皇帝都是以興文世爲己任,政治高層的傾向就是如此,有誰還能在這件事情上作梗,除非他敢站在這個時代所有文人的對立面上去,如果真有人敢這麼做,恐怕王靜輝都要佩服死他了。

春節期間是訪親拜友的最佳時節,很快這個消息傳遍了每個讀書人的耳朵裡,王靜輝的商務印書館已經作出了這樣的承諾,就等他們拿出好的作品讓商務印書館開動印刷機器刊印了,而文人現在最急着要做的事情不是蒐集好的作品,而是推舉出大家都比較心服口服的評審團來。一份評審團名單終於在正月十三這天擺到了王靜輝的桌面上,當他拿起這份名單的時候,眼前不禁一亮:歐陽修、司馬光、蘇軾、蘇轍……

看完這份名單後,王靜輝不禁長嘆一口氣:“超級豪華陣容,這些可都是一幫當仁不讓的牛人啊!”據說王安石也應該在這份名單上的,但他現在還在老家金陵爲老母丁憂,再加上這傢伙雖然在文壇上很有名氣,但還遠不如後世給他在文學上的肯定那麼高,所以就落選了。

不好意思,現在足球賽事緊張,也影響到了我的更新,希望大家多多擔待,至於有許多讀者對本書一些漏洞所作出的指點,戒念在這裡先感謝大家了,這些建議雖然都是指出本書的缺陷,但這種留言纔是戒念最需要的,感謝流氓龍、夏天小豬、剛會游泳的魚……等世界盃過後,我會寫個總結貼上來,儘可能的回答書中的一些問題,現在連寫稿都很緊張了,實在抱歉……下輩子說什麼也不當球迷了,要當就當……球員好了

第51章 難眠第83章 思慮第35章 演戲第369章 奴隸第37章 修書第417章 格局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391章 突襲第148章 風起第95章 徵兆第132章 宿命第135章 互算第419章 志向第407章 補給第288章 序幕第323章 倒計時第81章 賜婚第319章 天變第130章 一人第180章 默契第420章 馬屁第391章 突襲第400章 女直第89章 貪污第250章 堅持第13章 理由第160章 驚雷第163章 雙刃劍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06章 斷仇第115章 苦惱第168章 傳警第7章 讓利第307章 投身第364章 伏兵第293章 質疑第192章 難耐第2章 觀光第10章 孤寂第130章 一人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04章 交換第420章 馬屁第112章 王韶第219章 許諾第410章 鐵與血第291章 蛻變第393章 扯動第432章 劫船第428章 安內第275章 誘惑第318章 藉口第427章 廉政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204章 激將第136章 科舉第384章 公益第263章 遇襲第324章 淡出第313章 亂局第420章 馬屁第318章 藉口第86章 赴任第91章 廂兵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97章 捷報第223章 收帳第303章 縱橫第419章 志向第59章 潛移默化第390章 摩擦第380章 功成第252章 攤牌第159章 命苦第145章 急招第405章 牛刀小試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59章 潛移默化第32章 求助第434章 定局第95章 徵兆第197章 搶劫第331章 捨棄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163章 雙刃劍第102章 安石第206章 兵敗第17章 身份第271章 重建第116章 伏筆第82章 結婚第104章 議事第195章 放火第284章 野心第288章 序幕第350章 釋疑第415章 諷刺第430章 相聚第210章 獵人
第51章 難眠第83章 思慮第35章 演戲第369章 奴隸第37章 修書第417章 格局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391章 突襲第148章 風起第95章 徵兆第132章 宿命第135章 互算第419章 志向第407章 補給第288章 序幕第323章 倒計時第81章 賜婚第319章 天變第130章 一人第180章 默契第420章 馬屁第391章 突襲第400章 女直第89章 貪污第250章 堅持第13章 理由第160章 驚雷第163章 雙刃劍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06章 斷仇第115章 苦惱第168章 傳警第7章 讓利第307章 投身第364章 伏兵第293章 質疑第192章 難耐第2章 觀光第10章 孤寂第130章 一人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04章 交換第420章 馬屁第112章 王韶第219章 許諾第410章 鐵與血第291章 蛻變第393章 扯動第432章 劫船第428章 安內第275章 誘惑第318章 藉口第427章 廉政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204章 激將第136章 科舉第384章 公益第263章 遇襲第324章 淡出第313章 亂局第420章 馬屁第318章 藉口第86章 赴任第91章 廂兵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97章 捷報第223章 收帳第303章 縱橫第419章 志向第59章 潛移默化第390章 摩擦第380章 功成第252章 攤牌第159章 命苦第145章 急招第405章 牛刀小試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59章 潛移默化第32章 求助第434章 定局第95章 徵兆第197章 搶劫第331章 捨棄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163章 雙刃劍第102章 安石第206章 兵敗第17章 身份第271章 重建第116章 伏筆第82章 結婚第104章 議事第195章 放火第284章 野心第288章 序幕第350章 釋疑第415章 諷刺第430章 相聚第210章 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