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清單

“這位仁兄是很有風骨,不過有風骨也必須留得住自己的有用之身才可以啊!”王靜輝在心中暗暗嘆道。雖然經過這麼多年的相處,他對司馬光的作爲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很不以爲然的,儘管他們之間有過很多次合作,尤其是在稅法上的通力合作使他們之間都建立了相當的交情,可是司馬光的固執和保守同樣讓王靜輝極爲惱火。

不過要是說回來,能夠讓王靜輝打心眼兒裡面佩服的,無非便是王安石和司馬光了。他們對自己的理想都很執著,爲了理想他們可以犧牲掉自己的前途和聲名,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畢竟層次低的人就算犧牲也沒有他們這麼大,到了他們這個層次又開始愛惜羽毛不肯置自己於險境。不過相對而言司馬光對自己的前途並不看重,而王安石因爲是當世治《老子》的名家,對於權術鬥爭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會注重保護自己,但卻可以犧牲自己的名聲爲新法開路。

針對這兩個人不同的特點,王靜輝也非常有針對性的和他們兩人展開過種種合作。稅法上利用司馬光的強悍態度來給大宋統治高層施壓;新法上借用王安石的名頭來給新法拾缺補遺重新推倒重來。正是有了這樣的佈局,王靜輝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實力來影響甚至是推動大宋向前發展。

不過無論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王靜輝對這兩個人佩服歸佩服,讓他去學這兩個人的作爲他是不會去的。畢竟他可沒有這兩個人雄厚的資本,而且兩者之間的地位和立場又有着千差萬別。他們三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打算,而王靜輝更多的時候是從這兩個人之間相互調和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沒有絕對把握來說服皇帝或者沒有真正察覺皇帝的真實意圖之前,王靜輝是不想把自己的意圖完整的暴露在皇帝和其他大臣面前的。儘管他在這裡隱諱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但並不代表他不會“見風使舵”來順和皇帝和大臣的意思。只要這個犧牲不會讓大宋根基受到嚴重打擊,他並不介意大宋在必要的時候走一些彎路,就如同他可以容忍王安石並不完善的新法條文直接投入試行一樣。政治需要進退,王靜輝經過這麼多年的鍛鍊已經對“政治”這門特殊的職業有着一些本能上的認識了。這也會促使他更加成熟起來,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哪怕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反覆!

王靜輝對司馬光的態度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皇帝趙頊對是否繼續進兵燕雲的態度。尤其是在司馬光明確表態之後,皇帝趙頊的臉上依然沒有露出比如皺眉或是點頭的表情。這讓王靜輝心中略微感到有些煩躁的同時,也爲皇帝趙頊真正成爲一個帝王所應有的成熟表現而略微感到有些寬心。

應該說皇帝趙頊成長爲一個成熟帝王的過程和王靜輝逐漸在政治上的成熟基本上是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也許太上皇趙曙如果一直健康的活着成爲大宋的皇帝,那王靜輝也不見得會有今天的影響力來推動大宋的發展。正是因爲皇帝趙頊的繼位才使得這個年輕的皇帝能夠容忍一個同齡人,並且是亦師亦友的駙馬在他執政的時候做出種種比較出格的事情,要是換做英宗趙曙就未必能夠容得下王靜輝這麼“放肆”了。

近十年來大宋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造就了一大批年輕得志的將領。除了“護駕之功”之外便是軍功最大,不斷的有人升官這着實很是刺激了大宋的官僚階級中某些有野心的人。這個時候說要停戰豈不是斷了人家的快速升官途徑?

對於這種想法的官員,王靜輝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不過在收復燕雲的問題上,大宋統治高層心中都明白王靜輝建策當居首功,其餘人等不過是順勢而做罷了。至於擋了別人的升官之路,王靜輝可不這麼想。遼國已經虛弱到如此地步了,根本無法再對大宋構成威脅,之所以還要留着它不過是當大宋的擋箭牌罷了。今後大宋只要在比較寬裕的情況下隨時都可以找個理由向遼國發兵進行第二次北伐戰爭,這樣一來反而會使更多的人因此升官,何樂而不爲?!

“是戰是和完全取決於朕的意志?!”皇帝趙頊對司馬光的話倒是沒有多大的反應,估計今天他選擇在這裡面見羣臣也是早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像司馬光這樣的大臣是絕對反對繼續對遼國進兵的。尤其是在王靜輝的“將遼國變成大宋和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屏障”這一說法的支持下,恐怕更是堅定了他想要阻止大宋繼續進兵。而且這一論調在大宋統治高層中間還是相當有影響力的,至少現在的王安石和文彥博以無聲的態度來表明自己的觀點,這也多少反映了他們對這一論調的支持。

“好!好!好!”皇帝趙頊笑着說道,皇帝趙頊已經三十歲出頭了,在坐上皇位這幾年也是爲大宋富強而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他以前崇拜漢武帝,但是大宋的現實條件也不得不使他先放下自己心中的狂想而腳踏實地的做些實事。王靜輝的這一句話倒是有些讓他多少找到一些做帝王應有的自信。一記馬屁拍得無影無蹤不着痕跡,倒是深合他的心意,心中不禁暢快了許多。

“其實朕今天召見幾位愛卿就是爲了談談宋遼之間是該如何收場而已,朕亦覺得駙馬當初認爲繼續保留遼國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昨夜朕又仔細看了看遼國的地圖,遼國面積這麼大是朕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以前看地圖的時候也沒有覺得什麼,但是現在大宋所收復的燕雲地區不過才佔了遼國連十分之一的面積都沒有!想想遼國這麼大,若是我們一鼓作氣把契丹人給打垮了,搞不好明天便會有什麼阻卜部或是其他什麼部落取而代之白白揀了大宋的便宜,過不了幾年恐怕就算不會形成又一個遼國,但是當個西夏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皇帝趙頊笑着說道。

“留着遼國對大宋不會構成威脅,還可以制約其他部落的發展,這對大宋不會有壞處,當然也不會刨除遼國會勵精圖治以求東山再起。但是有了燕雲在手,加上我大宋兵強馬壯,待到其有所轉機的時候再度出手繼續削弱遼國,這樣對大宋雖然麻煩一些,但不失爲一個穩定北方平衡的好辦法!”王安石說道。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遼國國內將會有不少其治下的部落反叛,光是平定這些叛亂也足夠契丹人忙上很長時間。能否平定這些叛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文彥博在一旁說道。

“不錯!這是戰是和皆在我大宋一念之間,朕雖然想平滅了遼國,但卻恐爲後世埋下禍根,所以不得不忍下來放契丹人一馬。各位愛卿對未來有何想法但說無妨!”皇帝趙頊笑着說道。

“臣以爲可先將囚禁的遼國常駐大宋的使節耶律金貴放回遼國,讓他來轉達大宋的求和之意。現在遼國內部空虛已無能力再戰,想必遼主耶律洪基必然會應下我大宋所提出的要求。”王安石上前說道。

“在處理遼國的問題上,臣以爲還需要軟硬兼施纔是最好的方法!”王靜輝笑着說道:“如果現在把耶律金貴放回去說不好會助長遼國統治高層的妄想,這樣反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說不定會促使遼國統治高層將北方的三十多萬契丹精兵南下,這就對我大宋非常不利了!臣的建議是讓北伐大軍能夠試探性地攻擊遼國腹地,使其內部因此亂上一陣,然後通過耶律金貴來轉達大宋的‘和平意願’!”

“如果北伐軍隊再向北進發的話,那裡地域就會變得非常開闊,而且能夠威脅遼國的有地......位的都城也只有大定府了,如果要是這麼做的話……”文彥博話說到一半又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文大人說的非常有理,如果照這麼發展那就成了‘滅遼’,而非恐嚇了!不過大宋的北伐軍隊又不是隻有楊崇嶽的中路軍和王順的西路軍。聖上和各位大人難道忘記了來州和錦州的十萬東路跨海登陸作戰部隊了麼?他們完全有能力承擔這件任務,畢竟他們所要做出的只是一個姿態而已,又非真實的進攻。不過跨海登陸作戰部隊還是有其侷限性,如果樞密院能夠讓西路軍的定西軍組成一個完整的軍團,再配以足夠的補給從長城出發在西方做出威脅大定府的動作,那樣必然會使遼國服軟,可以乖乖地坐到談判桌前來和我們老實的進行談判簽訂城下之盟!”王靜輝笑着說道。

聽完王靜輝的話後,所有的人心中都是暗自有些苦笑。戰後宋遼談判的事情還真需要駙馬出手不可,連這樣的方法都能夠想得出來,他們可是沒有這種打算的,看來駙馬很可能是要在談判中狠狠的敲上遼國一筆。駙馬商人的本色在他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上得到了最大的體現,儘管士林中對此有着很多的說法,但是王靜輝本人卻並不在乎。爲己牟利不過是小道,爲國爲民牟利那纔是一個君子的最大目標。再說有魏徵和唐太宗的故事在那裡做了佐證,誰還能夠在大義面前辯駁的過他,以至於大宋統治高層以前比較反感的奴隸貿易在王靜輝的影響下也變成削弱敵國潛力的最佳辦法。

跨海登陸作戰部隊的呂大防和西路軍的王順在接到命令後立刻按照計劃行事。因爲距離上的原因,王順離得雖近,但他集合完自己手中的兵力並且帶足補給後出發,在地圖上反而還差了呂大防一籌,況且同屬跨海登陸作戰部隊的無心所率領的特種部隊早就開始展開對遼國腹地的掠奪,對遼國大定府已經隱隱造成威脅了。

現在遼國的主力已經到了大定府附近,雖然摸不透大宋的跨海登陸作戰部隊到底有多少人,但遼國的統治高層已經開始穩定下來。只要這三十多萬部隊在大定府周邊,加上一些城防士兵來拱衛首都,相信就是大宋的主力來到這裡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處。無心所率領的特種部隊也是因爲遼國主力南下而感到了壓力倍增,前段時間在攻擊路線設計上,已經開始向南方畫弧了。

由於中路軍已經控制了長城以南的地區,這樣一來中路軍最東邊的部隊已經離來州不遠了,甚至可以爲來州的大宋軍隊進行補給。這次北伐戰爭中,東路軍雖然沒有攻破像大同府和析津府這樣的舉足輕重的城池,但是錦州和來州對大定府的威脅更大。遼軍在燕雲形成潰敗之後,有相當多的遼軍涌向來州,但卻被呂大防打了一個突襲,弄得遼軍草木皆兵。這也使得遼國統治高層得知來州也同錦州一樣被宋軍所攻佔,這是令大定府的契丹權貴們極爲震驚的事情。一時間“宋軍陸路攻遼說”又佔了上風。

遼軍自從知道錦州被宋軍所攻佔後,就一直想着把這裡的宋軍趕回去。不過苦於自己軍隊還在北方,要趕過來還需要時間。就在遼軍南返的時候,無心的特種部隊已經在遼國腹地如同一陣旋風一般刮過,除了稍微大一些的城池他們無法攻破之外,遼國鄉村城鎮都是他們的攻擊目標。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也可以通過化妝等手段,騙過遼軍守城士兵,然後再採用突然襲擊的辦法來佔領一些不是很大的小城池。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遼國境內的小城池都得到了消息,契丹人立刻提高了警惕,使無心的特種部隊再也無法利用這個漏洞來施展突襲戰術了。

東路軍的跨海登陸作戰部隊雖然在戰功上沒有西路軍和中路軍那麼輝煌,但是戰利品卻是一點也不遜色於其他兩支方面軍的。因爲他們直接在遼國腹地登陸,除了在來州獲得了許氏預存給他們的補給之外,最大的收穫便是劫了錦州。他們所在的戰場是遼國的腹地。這裡也是近百年沒有遭受戰爭的洗禮,生活安定,除了遼國官府橫徵暴斂一些之外,其財富還是非常可觀的。也正是因爲遼國官府對其治下的百姓橫徵暴斂,才使得無心的特種部隊收穫極爲豐厚,戰鬥效率也是提高了一個檔次。

在每次收繳戰利品的時候只需要把遼國官府的庫藏一開便了事,呂大防給無心配備的兵員完全成爲特種部隊的專屬運輸車隊,他們的任務便是將最重要的物品護送回來州交給大宋船隊處理即可。而特種部隊在每攻克一個地方的時候,財物全部掠走,還順手查抄了大量契丹富戶的家產,能夠帶走的東西統統帶走,如果碰上了大宗的糧備無法及時轉運回來州的話,那除去能夠帶走和充當軍糧之外,他們會把遼國糧倉中剩下的糧食全部發放給當地的百姓,做一回劫富濟貧的俠盜。林林總總算起來,跨海登陸作戰部隊所收穫的戰利品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驚人的地步,如果把這些戰利品數字統計一下,對遼國統治高層來說也算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了。

大宋所有軍隊在開拔前,其各路主將都曾得到過一份內容顯得非常詭秘的清單——上面交代的一些東西是他們必須得到的,並且在攻佔某地之後如何獲取這些財富也都做出了相應的措施。在王靜輝所領導的大宋情報局時代,儘管其制度和手段有些地方還顯得非常稚嫩,但是由於駙馬極爲“貪財”的特點,大宋情報局已經就遼國境內的貴族、富豪都編製成冊。對於王靜輝來說他們都是大宋的移動金庫,他沒有忘記他是如何發家的,當年那個契丹馬商的豪富到現在還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現在以他所掌握的財產可能是當初那個馬商的十倍甚至是百倍,但是契丹人利用其地利連縱西夏對大宋的牲口貿易設置了很大的障礙來發財,直到現在他心中也沒有忘懷。

шшш★Tтkд n★℃ O

不僅僅是契丹人和其他遊牧民族的財產,大宋要上去收斂,就是少數漢人的財產也是處於這個清單之上的。他們或是家族的歷史是非常有問題的,並且其家族在當地爲虎作倀欺壓百姓的人也都要在這個時候付出自己的代價。大宋對遼國發動戰爭前期策劃非常精密,在戰爭的帷幕下,對這些富戶進行掠奪從戰爭開始打響的那一天起便悄悄地進行着,對此各路將領也是睜一眼閉一眼,裝做看不見。

第279章 矛盾第238章 宴請第154章 軍火第96章 吏治第131章 新時代第163章 雙刃劍第252章 攤牌第186章 漂白第302章 取捨第210章 獵人第114章 大師第26章 漣漪第232章 武策第204章 激將第396章 變局第421章 創新第307章 投身第202章 攻守第268章 預警第11章 手術第17章 身份第387章 法律第433章 出擊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5章 印刷第17章 身份第207章 樑太后第315章 完勝第58章 憂慮第170章 預示第229章 軍費第307章 投身第74章 心事第179章 地權第398章 脅迫第370章 誘導第372章 新書第239章 沉醉第107章 無謂第415章 諷刺第226章 改變第369章 奴隸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353章 合力第390章 摩擦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218章 狼外婆第73章 獻寶第414章 做戲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362章 分裂第414章 做戲第307章 投身第137章 試探第397章 外交第139章 關節第318章 藉口第182章 殺心第124章 財源第365章 叛亂第76章 裝備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124章 財源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77章 兩難第356章 圖謀第140章 和平第433章 出擊第133章 莫測第86章 赴任第239章 沉醉第127章 利誘第60章 將至第61章 雨至第358章 挑撥第13章 理由第279章 矛盾第370章 誘導第263章 遇襲第75章 兼容幷蓄第175章 聯手第130章 一人第377章 刺殺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132章 宿命第304章 交換第243章 測度第229章 軍費第408章 逆襲第111章 巧合第201章 追殺第327章 埋伏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365章 叛亂第9章 揚名第247章 水利
第279章 矛盾第238章 宴請第154章 軍火第96章 吏治第131章 新時代第163章 雙刃劍第252章 攤牌第186章 漂白第302章 取捨第210章 獵人第114章 大師第26章 漣漪第232章 武策第204章 激將第396章 變局第421章 創新第307章 投身第202章 攻守第268章 預警第11章 手術第17章 身份第387章 法律第433章 出擊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5章 印刷第17章 身份第207章 樑太后第315章 完勝第58章 憂慮第170章 預示第229章 軍費第307章 投身第74章 心事第179章 地權第398章 脅迫第370章 誘導第372章 新書第239章 沉醉第107章 無謂第415章 諷刺第226章 改變第369章 奴隸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353章 合力第390章 摩擦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218章 狼外婆第73章 獻寶第414章 做戲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362章 分裂第414章 做戲第307章 投身第137章 試探第397章 外交第139章 關節第318章 藉口第182章 殺心第124章 財源第365章 叛亂第76章 裝備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124章 財源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77章 兩難第356章 圖謀第140章 和平第433章 出擊第133章 莫測第86章 赴任第239章 沉醉第127章 利誘第60章 將至第61章 雨至第358章 挑撥第13章 理由第279章 矛盾第370章 誘導第263章 遇襲第75章 兼容幷蓄第175章 聯手第130章 一人第377章 刺殺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132章 宿命第304章 交換第243章 測度第229章 軍費第408章 逆襲第111章 巧合第201章 追殺第327章 埋伏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365章 叛亂第9章 揚名第247章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