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兒沒有爭儲的希望,李鳳梧也就失去了一個依靠。
現在又忽然發生了這麼多事。
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是李鳳梧沒有了靠山之後,愭兒或者惇兒他們其中的一個,要開始和李鳳梧清算前仇舊怨了。
趙昚嘆了口氣。
這一次無論如何,得給李鳳梧一個安生的交代。
就算是愭兒和惇兒做的,也得好好敲打一番,不能寒涼了我大宋功臣之心。
出使金國、大理、西遼。
三件大事,哪一件都辦得漂漂亮亮的……尤其是最後出使西遼,每年五百匹精銳戰馬,那就是大宋重騎軍的底子啊。
而且耶律普速完的侄女還在李鳳梧身邊。
很可能成爲李鳳梧的一個平妻。
如果李鳳梧被自己兩個兒子逼得無法立足,這貨會不會一怒之下跑到西遼去?
趙昚完全不懷疑這種可能性。
若是李鳳梧被逼去了西遼,五百匹精銳戰馬恐怕沒了,就是從西遼購買蒙古戰馬,估計希望也不大——趙昚從來沒寄希望在安和郡主身上。
真正受到耶律普速完喜愛重視的,還是耶律杞顏。
否則怎會如此大費周章的給她安排後路。
趙昚也清楚,以李鳳梧的才能,若是留在遼國,恐怕真能幫助耶律普速完搞定蕭朵魯不父子,日子過的不會比在大宋差。
至於李鳳梧有沒有能力逃到遼國去……趙昚沒有想過。
也不願意去想。
打心眼裡不願意看見自己喜歡的這個年輕人有那麼一天……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也許自己會心慈手軟的放他一條生路。
畢竟遼國和大宋隔了個吐蕃,並沒有實際的利益衝突。
想到這裡,趙昚嘆了口氣。
皇城司那邊,曾覿肯定要全力徹查,但究竟能查到哪裡卻是個未知,既然有人敢刺殺李鳳梧,必然做好了萬千的退路。
是人都知曉刺殺士大夫的厲害之處。
恐怕最有用的線索還是那種來自黑市的軍弩。
也是最難的。
這牽扯到將門利益。
嘆了口氣。
愭兒病在身,而我大宋卻是病在骨髓了啊。
乾道元年、乾道二年、乾道三年在政策上大力發展經濟,頒發了多想利國利民的政治措施,又整頓了隆興元年北伐後殘軍軍備。
如今的大宋風華正茂。
如李鳳梧說的那般,真快速的進入一個繁華盛世。
而自己勵精圖治,意圖北伐恢復江山,何嘗不是一種慢性治療手段,希望能將病入骨髓的積弊清除——難得李鳳梧也有此想。
可是怎麼就是有人看不明白呢。
趙昚憂心忡忡。
梧桐公社聽雪院裡的李鳳梧卻愜意的很。
經過一夜的思索,李鳳梧已經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包括趙惇爲何讓影子刺傷自己而不是刺殺自己。
趙惇就是想借這個事情,摸一下趙愷的態度。
至於趙愷現在什麼狀態,李鳳梧清楚的很,雖然趙愷沒了爭儲的心氣,但不代表自己就要放棄。
就算沒有趙愷的配合,自己也有把握讓趙惇走上弒兄的歷史軌跡上去,最後再想辦法讓趙惇身敗名裂,那時候由不由得趙愷,他都得入主東宮。
而趙愷真的沒了心氣嗎?
想到這一點,李鳳梧忍不住樂了一下,卻不經意扯動了傷口,頓時疼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夏末初秋,秋老虎臨近。
臨安燥熱的很。
好在梧桐公社從來不差冰塊,也不差打扇降溫的丫頭。
耶律彌勒和朱喚兒更是殷勤的伺候着自己,這日子確實過的小愜意。
耶律觀音也比較老實,安心的做起了教書先生,教導鐵木真漢語的同時,潛移默化讓他吸收大宋的儒家文化——
對於這一點,李鳳梧其實有點矛盾。
很有點擔心,萬一鐵木真因此成了儒家斯文人,沒了草原漢子的血性和霸氣,那可如何是好?
至於今日朝會之後,趙惇和趙愷會如何反應,李鳳梧已經有所意料。
如果猜的沒錯,皇甫坦肯定會去一趟德壽宮,大概也真能從上皇和吳太后那裡套出太子趙愭病了的消息。
但這都不重要。
經歷過上元大火案重啓的事情後,自己已經明白一件事:柳子承絕對不是個善良的人。
能讓他父親柳相正罷官流放,能讓柳子遠成爲替死鬼。
這樣的人能不狠?
而偏生趙惇現在最爲倚重的謀臣就是柳子承。
經歷過昨夜的事情,趙惇大概也明白了他的處境:絕對是懸崖之上。
退一步就萬劫不復。
所以趙惇只能前進。
如何前進?
那就是聽從柳子承的建議。
而柳子承會給出什麼建議——設身處地,如果是自己,有着柳子承那種連親情都視如草芥的性情,恐怕只有一個:趁你病要你命。
趙愭不是病了麼,那就病死罷。
歷史不就是這樣的麼。
否則一個太子,怎麼可能因爲太醫用藥過量而死?
完全不科學的嘛。
歷史上的趙愭死了,誰受益?
趙惇啊,因爲這貨之後入主東宮成爲了光宗。
所以李鳳梧完全可以想到,趙愭本身就是死在趙惇手上,至於歷史上是否真有一個柳子承給趙惇出的這個主意,李鳳梧完全不在乎。
反正只要趙惇毒殺了趙愭就好。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李鳳梧對局勢瞭若指掌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他對趙惇和柳子承這兩個乾道三年最重要人物的性格瞭解上。
如果柳子承不是那種陰狠毒辣的陰才,如果趙惇不是對皇位有着執着的野望。
李鳳梧都不會出昨天那一招,讓趙惇看清楚現實。
只有被逼到懸崖邊上的趙惇,纔會冒然孤注一擲。
而這……就是趙愷的轉機!
這個計劃看似是自己謀劃的,而且只謀劃了昨夜那場刺殺,但趙愷、張杓、趙汝愚都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只是他們都是被動的,被李鳳梧利用了他們的立場而已。
所以李鳳梧昨夜這一招,用他的話來說,四兩拔千斤耳。
輕輕的一步棋,流了幾兩血,卻讓張杓、趙汝愚、趙愷、趙惇、柳子承盡數入局。
歷史在乾道三年將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