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趙雲兆官職並不高,盧仲賢也是如此,但這兩人並不是沒有真材實料,況且李鳳梧知曉,官場這東西和文學才華真的沒多大關係。?.?
才情高如蘇仙,不也仕途不暢麼。
只要此次出使自己能幫助這兩人擺脫困境,未來他兩人自然會給以自己厚報。
當然,前提是自己沒看錯人,這兩人不是白眼狼。
咳嗽一聲,李鳳梧認真的道:“先前我說過,這大宋的天下聽誰的,當然是官家的,所以此次出使和談,盧大人大可將湯相公的授意拋諸腦後,咱們一定要堅持一個原則:絕對不同意割讓四州。”
雖然隆興和談最終還是割讓了四州,但那是原本的歷史軌跡,如今自己摻和了進來,爲什麼就不能去嘗試改變一下歷史?
況且,這也是自己仕途的起步,有必要辦漂亮一點。
趙雲兆點頭,身爲太宗後人,他自然對割讓土地分外敏感。
盧仲賢猶豫了一下,點頭道:“既然你都如此說了,我照辦就是。”
李鳳梧點點頭,忽然笑了,“那盧大人可要頂住壓力啊,別到了金國江北大營膽怯了。”盧仲賢同意割讓四州,一個是湯思退授意,一個確實是被金人嚇住的。
盧仲賢苦笑,“但不負所期。?. ?`”
趙雲兆又問道:“如果我們不同意割讓四州,和談豈非要崩?”
李鳳梧點頭,“這是肯定的。可那對咱們又沒什麼影響,這是官家的底線吶,況且崩了也沒什麼大不了。不過是宋金兩國再備戰——當然,不用擔心,以目前兩國局勢,打不起來的,官家會再派人來和談的。”
根據自己瞭解的隆興和談,隆興元年八月,金人向南宋提出割海、泗、唐、鄧四州之地。納幣稱臣,以及遣還中原歸附之民等要求,揚言若宋廷不允。即揮師南下,趙昚認爲在議和條件上不能過於遷就,應力爭在平等的基礎上達成和議,派盧仲賢出使金國議和。結果盧仲賢到宿州金營後。在金人的威脅下竟不敢有半句爭辯,表示願意接受金人的要求,趙昚聞知大怒,將盧仲賢革職發配郴州管制。
宋金和談遂陷入僵局。
所以說,隆興和談第一次,確確實實的談崩了。
盧仲賢答應的條件並沒有實行。
真正的和談是在後面,禪位後居在德壽宮的太上皇趙構向趙昚施加壓力,對於這位選中自己繼承皇位的養父。趙昚一直心存感激,加上經過宋高宗、秦檜幾十年培植。??.??`南宋妥協求和派根深蒂固,已經退位的趙構在朝中仍然有相當大的勢力和影響力,因而趙昚不得不量順從趙構的意願。
但趙昚銳意進取,一度不肯屈從金人的割地要求,有過再次開戰的打算,但對戰事實在是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在這種矛盾心態下,隆興二年三月到七月,孝宗下令撤去江淮守備,主動放棄四州之地,並同意了張浚的辭職請求,而張浚辭相不久後就死了。
八月,又一次派禮部尚書魏杞赴金議和。
可秦檜餘黨湯思退擔心趙昚態度再有反覆,竟然暗中秘密派人到金營,通知金人儘快發兵南下,企圖用武力脅迫趙昚,金人有了這些吃裡扒外的幫兇走狗,更加有恃無恐,扣留使臣魏杞,進而要求南宋再割讓商、秦二州,否則便舉兵南侵。
十月,金人對南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趙昚任命秦檜餘黨湯思退都督江淮兵馬,但湯思退拒絕赴任,江淮前線的宋軍主力又已全部撤回,金軍幾乎沒有遇到有力的抵抗,楚州、濠州、滁州相繼陷落,金兵已臨長江以北。
南宋朝野上下輿論譁然,紛紛聲討妥協求和派媚敵賣國的無恥行徑,趙昚罷去湯思退的宰相職位,押赴永州管制,太學生張觀等72人又上書孝宗,請斬湯思退等人以謝天下,裡通外敵的秦檜餘黨奸臣賣國賊湯思退在赴永州途中聽說此事,憂懼而死。
在金國的軍事壓力下,宋孝宗不得不作出讓步,隆興二年(1164年)十一月,南宋派王抃前往金營求和,提出新的和議條款,基本滿足了金人的無理要求。
金國皇帝完顏雍吸取前任皇帝完顏亮南侵失敗的教訓,加之當時剛剛奪取政權不久,金國政局也很不穩定,於是在已取得了實質性的好處的情況下,軍事手段適可而止,同意了新的和議條款。
十二月,宋、金正式簽訂和約,史稱“隆興和議”。
這就是李鳳梧知悉的隆興和談過程。
按照歷史軌跡的話,盧仲賢革職,魏杞會被暫時扣留在金國,趙昚這位中興之主也將因此大受打擊,再遭受虞允文的死後,便斷絕了北上的雄心。
現在和歷史軌跡似乎有一點差距:第一次和談的隊伍中多了一個趙雲兆和自己。
但和談的結局不會有差別。
不同意割讓四州,第一次和談始終要崩。
既然結局是不可改變的,那麼自己的努力方向,則是保住盧仲賢和趙雲兆的仕途,同時完美的達成趙昚的小心思。
如此足矣。
這一切都只需一個小小的改變:堅決不同意割讓四州。
至於其後的和談,便不是自己區區一個奉禮郎可以左右掌控的,趙昚也許心中清楚,軍事纔是談判的盾牌,沒有強大的軍事,和談都是扯淡的。
但他無可奈何,大宋國勢如此,從太祖定下文人治國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大宋的悲劇。
其實從某方面來說,李鳳梧對隆興和談是持贊同意見的,如果趙昚窮兵黷武意圖恢復山河,哪來乾淳之治幾十年的小盛世。
李鳳梧不是沒想過力挽狂瀾,可這不是網絡小說,穿越就是一定是世界的主角。
真要置身到歷史的洪流中,纔會發現自身有多麼渺小。
自己要做的,不過是一步一步的,修身齊家,若真有治國平天下的那麼一天,那麼我李鳳梧不介意讓趙昚成爲名副其實的恢復之君。
路漫漫其修遠兮……現在也只能想想而已。
和趙雲兆、盧仲賢又聊了些許國事,盧仲賢便起身說道:“今日之事,應作摺子送返臨安,如何?”大宋雛鳳氣煞劉仲洙,此等佳事怎能悄無聲息的埋沒在這驛站之中。
李鳳梧笑而不語,盧仲賢這是有點投名狀的意思啊。
趙雲兆心有靈犀的點頭,“正當如此!”
三木若需成森,終究是需要一顆參天大樹來支撐,此人自然非大宋雛鳳莫屬,這種佳事傳回臨安,對李鳳梧而言,真會爲他帶來巨大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