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嫂之間的不倫之戀。
這是太子妃第一個想到的問題。
她站起來,盯着高建武,道:“王叔還真是忙碌啊。”這個看上去人模狗樣的東西,如果已經對王后下手,那現在又將目標盯上了自己,如此不顧倫常的東西,想想就令人噁心。
衛氏家族的榮耀是很重要,可還沒到讓她自降身段,出賣自己的身體去換取家族未來的時刻。再說了,還是賣個這樣一個齷齪東西,想想心中都覺得噁心至極。
衛氏已經衰落,要想再起,難如登天,能守住一個不錯的家族已經很不錯了,又何必有那麼大的野心。
就怕這野心連自己都裝不下。
“怎麼樣,太子妃,你的王叔是不是對你還算公正?你要知道,這可都是絕密啊。本王這幾日,在這偏殿之中等你,可是等的好苦啊,你就不想着安慰安慰我。”
說着已經眼睛中閃着猥褻的光,朝太子妃走去。
太子妃並沒有躲避,嘴角溢出一絲冷笑。
忽然,門外傳來備身田離的聲音。
道:“太子妃殿下,王后的侍女到了,請太子妃殿下移步寢宮。”
太子妃就勢起來,向高建武拋了一個媚笑的眼神,低聲道:“王叔,不是我不留在這兒,你看,王后對我的行蹤可是盯得很緊呢。”
說罷,便轉身向外走去。
高建武的臉色立刻就變了,他從身後看到太子妃無雙的身段,冷冷的道:“遲早你會求我的臨幸。”
太子妃沒有說話,而是徑直出了門。
剛出門的那一剎那,整個人緊繃的身體才微微放鬆下來。看來她賭對了,這一次以自己爲棋,親冒大險,獲得的信息不少。
王后的侍女趾高氣昂的看着太子妃,淡淡的道:“太子妃,王后已經等候多時,你來這偏殿做什麼?”高建武在偏殿的事,幾乎沒人知道。
太子妃笑道:“沒什麼事,就是身體忽感不適,所以來這裡歇一歇。王后在何處?”
“隨我來吧。”侍女聲音不耐煩地說道。
太子妃笑道:“我忽然想起來還有一件事情,我讓侍女回去處理一下。”
王后的近侍冷冷的掃了一眼太子妃,也不以爲意,說道:“王后催的緊,不要太耽擱時間。”
太子妃點點頭,看了一眼雯兒,雯兒忙輕步跑了過來,然後低聲在她耳邊交代了幾句,雯兒面露驚訝之色,隨即點頭答應。
太子妃說完之後,便示意雯兒先行離開,自己則跟着宮女去了王后寢殿。
······
平壤城外十里處。
南浦碼頭。
乙支文信的龐大船隊忽然從天而降,秘密的商船載着三千名精銳兵馬抵達碼頭之上。
讓鎮守碼頭校尉吃了一驚。
急忙派人去城中報信。
乙支文信坐在馬車之中,與賀若懷心對弈,笑道:“沒有賀若將軍的奇策,我們沒有這麼快的速度,這麼隱秘的行軍路線抵達平壤啊,我越來越覺得與賀若將軍做對手,是一件極爲遺憾的事情。”
這個少年身上隱藏的東西,讓乙支文信既敬佩,又感到憂慮。
以他當時的想法,是揀選三千精銳驍騎來平壤,只不過就算有三千人,恐怕也做不到隱秘的行軍,絕對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平壤城。
這時候賀若懷心向乙支文信獻上了借海道運兵之策,雖然都是步兵,可在平壤城內的話,步兵的優勢還要優於騎兵。
乙支文德調任大將軍,並且削減了乙支家在平壤大營的權力,代表乙支家利益的乙支穗原本有三萬軍,結果被削減至一萬人。剩餘兩萬兵額全部歸於王室。由平壤大營統領高柔直轄。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恐怕以高柔的能力,在關鍵時刻能不能調的動平壤大營的兵馬尚是一個未知數。
這也是乙支文信要率領精銳兵馬來王都的原因。
乙支家以及太子在王都兵馬不足,這確實是一個要命的問題。
賀若懷心笑了笑,說道:“我也是看着乙支大人在卑奢城有這個條件,諸家海商的大船運力又足,才提出這個建議的。沒想到竟然能幫上忙。”
乙支文信笑道:“沒有永遠的敵人,雖然將軍在隋國扶搖直上,可是將軍應該清楚,隋國皇帝,性情多疑,將軍與隋國皇帝又有私仇,終究不得大用。不知將軍有沒有興趣爲我高句麗效力。”
說實話,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接觸,乙支文信對賀若懷心的好感度直線上升,在他心裡早起了招攬之心。
只不過數次試探,都被賀若懷心果斷拒絕。
賀若懷心揭開窗簾,看了一眼遠處一望無際的平原,心裡想的卻是,秦開開邊的壯舉。在歷史上,平壤平原在中原王朝的管轄,持續幾百年之久。直到後來才漸漸脫離中原王朝的掌控,成爲一個獨立的半塊的。戰國時期,燕將秦開開塞上五郡之上,便越過鴨綠水,將平壤一帶的平原開墾出來,成爲重要的農業區。
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生態,北部與中原王朝關係密切。而南部則纔是真正的朝鮮半島土著居民聚居區。
“乙支大人,我們之前就說過了。末將雖然目前只是一個郡太守你,但是也知道什麼是禮義廉恥,大人就不要在勸了,在下生是隋國之人,死是隋國之魂。”賀若懷心臉上的表情未變,氣勢十足。
乙支文信哈哈大笑起來,咳嗽幾聲,笑道:“好,說的好。你越是這麼說,還真越能激起我的興趣,我們就走走看吧,或許有一天,你會改變你的看法。”
賀若懷心不置可否。
賀若懷心看着外面寬闊的官道,已經能隱約看見低矮的城牆。
和遼東雄城相比,作爲高句麗王都都城的平壤城佔地雖廣,但是城牆卻比較低矮,外圍也幾乎無險可守。除了貝水能作爲一道水上屏障之外,山險略等與無。
賀若懷心望着遠處模糊的影子,問道:“我曾讀史書,平壤作爲我大漢樂浪郡郡治之時,農業發達,市貿興盛,沒想到這一次親眼所見,卻覺得竟有些浪費了這大好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