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搶班奪權

張超坐在太子右側下首,聽着承乾的話,感覺到了一絲極不好的苗頭。

太子年紀輕輕,居然已經開始想搞平衡術了。原本都已經商議好的事情,現在承乾卻又要這樣問長孫無忌。

“咳咳!”

張超咳嗽兩聲。

承乾面色微微變化,臉上的笑容也變的僵硬了些。

在組閣這樣的重要事情上,張超不打算退讓。現在退一步,以後長孫無忌更會得寸進尺,那以後什麼事情都得扯皮,全部精力都要耗費在內鬥之中,根本不可能做事情了。

戰爭雖平息,但要做的事情還太多。

朝廷要迅速救援南方受災百姓。

各地遭破壞的經濟生產要恢復,朝廷還得讓各地常平倉放糧,平抑物價,得儘快把四大銀在各地開放,投放新鈔。

一些不當的律法要廢除。

各地議會得重建。

事情這麼多,張超哪有空跟長孫無忌在這裡扯皮。

“長孫相國、房相,諸位,我們今天能共濟一堂,而不是在漢京城下兩軍對陣,這是說明我們都是帶着求同存異之心,帶着捍衛大唐之心。某以爲,眼下當儘快結束紛爭,不要搞對立。讓朝廷中樞儘快的運轉起來,讓天下重新恢復秩序纔是當務之急。”

長孫無忌冷笑。

“既然說要儘快恢復中樞運轉,那何必還要這樣折騰?”

馬周站出來爲張超說話,“過去的制度還是有些瑕疵的,而內閣制在此前也得到試行,效果非常好。”

長孫無忌一人對噴數人,毫不退縮。

承乾坐在那裡看着。

房玄齡一直沒開口,這個時候也不得不站出來了。

要不然,兩邊這樣互噴,根本不是解決之法。

“殿下,臣贊成安國趙王的提議,也支持殿下的決定。朝廷可改爲內閣和議會制!”

長孫無忌扭頭,怒瞪着房玄齡。

他覺得房玄齡在關鍵的時候,背叛了他。

張超卻只是擡頭望着承乾。

承乾道,“既然房相也支持,那麼此事就此定下。”

“接下來,再商議一下六部和諸寺監的人事調整。”

長孫無忌被重挫,憤憤的坐在那裡。

接下來的各項朝廷中樞部衙的人事調整中,長孫無忌已經沒有興趣再爭了。沒有房玄齡支持他,爭也爭不過。

等各項人事議定,長孫無忌卻又起身開口。

“臣以爲,如今並無戰事,那麼就應當儘快讓徵召的戰士返回鄉里。大量士兵聚集,軍費開銷大,也容易滋生事端。”

在剛纔。

張超搶先爭下了軍方最重要的各個位置的人事任命。

樞密使、兵部尚書、五軍大都督,南北衙大帥,還有一個新設的海軍大帥。

張超沒有馬上提出改革軍制,這個可以放到太子登基之後,先定下軍方各個重要位置就好。

屈突通降爲副樞密使、李績也降爲兵部尚書,劉弘基、殷開山、段志玄這些大將,也都改爲副樞密使或者兵部侍郎等職。

而南北衙大帥和五軍大都督加上新設的海軍大帥,張超則都選憑了自己人。

先佔據上層頂峰,回頭再改軍制也要容易的多。

現在長孫無忌提出要解散張超帶來的兵,張超豈會同意。

“臣以爲,當重新整編軍隊。”張超也提出一條。

整編,其實就是南軍吞併京畿的南北衙軍隊。

剛剛皇帝已經通過了內閣的組閣,所以眼下坐在這裡的兩班宰相,實際上只剩下了內閣的九位宰相,其餘的要麼入翰林,要麼入御史臺、大理寺,或者入議會,要麼成爲內閣下屬的樞密院和各部官員。

在新的內閣制下,其實張超已經相當於集過去三省長官權於一身。輔相長孫無忌,毫無跟張超對乾的權力。

連次相都不能跟首相相爭,更別說輔相了。

首相與其它諸相的權力之差,體現在於身爲首相的張超擁有票擬之權。

這就類似於後世的常委會上,張超就是那個班長,而其它的常委可就差遠了。

票擬之權,就是朝廷各部衙和地方的奏章,都要先送到內閣。首相張超召集諸相商議,最終由首相張超負責給出處置意見。這個票擬,實際上就是代擬的御批,供皇帝採納。

皇帝在翰林院學士們的協助下,對內閣給出票擬的奏章做出最後批覆。多數情況下,肯定是採納內閣票擬的決定。翰林院學士裡,也有一個負責代筆批紅的學士,這就是翰林院長了,其它學士則跟其它宰相差不多,是給意見的。

但翰林院長是代批,批紅的大權是在皇帝手裡。

所以說,皇帝是最高權力,而內閣首相是朝廷日常運轉的主持人。

內閣首相權力大小,最終還是體現在於皇帝對票擬的採納度。

而眼下張超的票擬,承乾豈能不採納?

原來李世民時的三院制,是分權制,中樞權力比較分散。而現在,內閣首相票擬製度則比原來輔佐君主處理政務時更加細緻、周到。

中樞大權歸於內閣,內閣大權歸於首輔。

這種制度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在於哪怕皇帝不勤政,甚至不聰明都沒關係,外面有內閣,內有翰林院。

君逸臣勞,哪怕皇帝一點正事不幹,朝廷依然能夠正常運轉。

而如果皇帝比較賢明能幹,那麼內閣的權力也就變弱。如果皇帝不關心政事,那麼實際政務還是由內閣決定。

相輔相成。

不過比之明代的內閣,大唐內閣卻只有一半的封駁權,議會上院也得到了封駁大權。對於內閣,多了些制衡。

但是,樞密院卻是歸於內閣統領,皇帝是軍隊的最高統領者,但內閣也是有很大的管轄權。

原來李世民的三院制,分權。

最主要的決策還是在御前三院聯席會議,三院二十七個宰相,除不在京的,都是羣相議政,然後皇帝拍板決定。

這個制度,皇帝比較累,親自決策。

而現在,首相張超代皇帝先做出決策建議。

也可以是皇帝與大臣們商議。

無疑,得到承乾支持的張超,現在確實無往不利,長孫無忌一個輔相,除非得到多數宰相們的支持,否則,他根本影響不了內閣決策。

內閣九相,褚遂良、岑文本、于志寧、楊師道那都是張超的人,長孫無忌頂多得到房玄齡、杜淹、戴胄三人支持,五比四,他也佔不了多數。

長孫無忌很火。

但在這個鬼內閣裡,毫無辦法。

內閣不比過去的中書門下,過去中書門下沒有樞密院的管轄權,而現在,內閣直接統領了樞密院。

內閣也就擁有了對軍事方面的決策權。

張超反對長孫無忌提出的解散南軍,而提出要整編京畿軍隊,輔相岑文本、褚遂良、楊師道、于志寧立即表態支持。

房玄齡很平靜的也出聲支持。

於是乎,連次相都支持了,內閣裡六比一,還有兩個沒表態。

不需要那兩人表態,承乾也知道了內閣的態度了。

“那就由內閣拿出一個整編的章程來。”承乾道。

內閣做了決定,皇帝是有最終否決權的,另外議會上院也有封駁權。可皇帝現在會反對張超嗎?

議會上院新上任的院長,是張超的親家魏徵。而且這個魏徵,行事向來有些古板,對事不對人。

想說動他讓科院封駁內閣的這個整編京畿軍隊的計劃,根本不可能。

第一次議事就此結束。

當天,以皇帝李世民的名義,詔令天下。

改組中樞,設立內閣,給予票擬之權,任命了九位內閣宰相,並授張超爲首相、房玄齡爲輔相。又設翰林院,授翰林院批紅之權,同樣任命了九位翰林學士,其中馬周爲翰林學士承旨,成爲翰林院長。

重設議會。

魏徵成爲上院院長,上院設六科議員,每科九名科議員,握有都督彈劾、封駁大權。

宇文士及出任下院院長,下院也擁有監督彈劾權。

中樞這的些官員五年一任,最高連任兩屆。

後面又有中樞六部、樞密院、御史臺等部衙的重要人事調整。

京師人事大調整。

這道詔令過後,緊接着是皇帝下詔宣佈退位,從此皇帝退位爲太上皇,而監國太子承乾繼位皇帝。

承乾的登基就在十月十一日。

時間很緊,但漢京和張超這邊其實早就在做準備了,因此倒也不倉促。

用皇帝的名義下完這兩道詔書,皇帝也算完成了使命了。

從今以後,這天下就正式是承乾的了。

當然,京畿許多人在仔細研讀了這兩道詔書之後,也算是明白了內閣首相跟過去的中書令有什麼區別了。

內閣首相比中書令權力大多了。

張超手握內閣票擬之權,馬周則握着翰林院批紅之權,這對老搭檔真正的奪取了中樞大權,而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一個是次相一個是輔相,卻是失了勢了。

“趙王這次回來,很強勢啊。”

“那是當然,從龍之功啊。趙王都成了安國趙王了,硬生生的爲太子打出了一個龍椅,又嫁了兩個女兒給太子,太子肯定也不會虧待安國趙王的。”

“趙王當了這內閣首相,按制,起碼可以連任兩屆,做十年首相啊。”

“是啊,以後就是趙王輔政時代了。”

“趙王輔政纔好,貞觀新政,當初可不就是趙王提出的。”

“以後日子好過了。”

漢京百姓,都紛紛奔走相告,好日子來了!

第959章第377章 太子,先下手爲強啊!第988章 私軍第524章 太平郎、承平郎、夏花娘第923章 倒貼第1203章 武媚娘、稱心第885章 回馬槍第656章 對敵人仁慈,對是對自己殘忍第900章 黑太子第453章 龍武--娶三百個宮女第256章 張體第1385章 張學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官人第1168章 李家七子第190章 跟房杜做鄰居第1496章 藩鎮第398章 宮變第362章 要有前戲第1417章 君臨天下第1008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558章 讓他舉國戴孝第1300章 十二金剛第239章 嚴懲不貸第818章 太子取經第1476章 皇子犯法第253章 觀世音經怎麼印?第1013章 李世民第五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566章 親家母第829章 太子啊,咱們比不過李家啊第355章 朕欲立世民爲太子第142章 硬仗第904章第1496章 藩鎮第1275章 勸進登基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405章 造反了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207章 尊貴第1310章 膨脹了第322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槍挑劉黑闥第1252章 張超北上第1109章 天子詔第544章 吃李大戶去第1341章 十年舊夢第1419章 皇太孫第166章 下馬威第1035章 大清洗第905章 祝熊貓盟主生日快樂!第十五章 開始動手第198章 無間道第734章 四十萬鐵騎南下第958章 第四更送上!第1140章 奪黃金數萬斤第84章 8000畝的大手筆第529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王朝短命中第1080章 漲薪十倍第774章 白日夢第513章 蕭皇后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546章 新聞發佈會第1071章 朕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559章 實在喝不下了第733章 幹他媽的長孫無忌第一百二十八章 攤牌第446章 參奏李超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六十二章 不求最好,只求最貴第470章 兩稅第298章 暴卒長安第209章 張超著第1092章 出草第208章 姓氏排行榜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1077章 太子第1490章 我想你有些自作多情了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840章 五軍第1328章 蠻子進城第312章 左右爲難第1129章 月黑殺人夜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988章 私軍第869章 爲中國復子弟之仇第553章 翻臉無情第365章 丹書鐵券第1389章 張氏盟友第274章 教科書第1221章 海闊天空第1013章 李世民第1438章 徐惠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1538章 三天三夜第755章 敬畏第299章 平陽中箭第三百三十八章 出鞘必見血!第98章 謝謝少東家第176章 良田千畝,十里紅妝
第959章第377章 太子,先下手爲強啊!第988章 私軍第524章 太平郎、承平郎、夏花娘第923章 倒貼第1203章 武媚娘、稱心第885章 回馬槍第656章 對敵人仁慈,對是對自己殘忍第900章 黑太子第453章 龍武--娶三百個宮女第256章 張體第1385章 張學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官人第1168章 李家七子第190章 跟房杜做鄰居第1496章 藩鎮第398章 宮變第362章 要有前戲第1417章 君臨天下第1008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558章 讓他舉國戴孝第1300章 十二金剛第239章 嚴懲不貸第818章 太子取經第1476章 皇子犯法第253章 觀世音經怎麼印?第1013章 李世民第五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566章 親家母第829章 太子啊,咱們比不過李家啊第355章 朕欲立世民爲太子第142章 硬仗第904章第1496章 藩鎮第1275章 勸進登基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405章 造反了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207章 尊貴第1310章 膨脹了第322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槍挑劉黑闥第1252章 張超北上第1109章 天子詔第544章 吃李大戶去第1341章 十年舊夢第1419章 皇太孫第166章 下馬威第1035章 大清洗第905章 祝熊貓盟主生日快樂!第十五章 開始動手第198章 無間道第734章 四十萬鐵騎南下第958章 第四更送上!第1140章 奪黃金數萬斤第84章 8000畝的大手筆第529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王朝短命中第1080章 漲薪十倍第774章 白日夢第513章 蕭皇后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546章 新聞發佈會第1071章 朕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559章 實在喝不下了第733章 幹他媽的長孫無忌第一百二十八章 攤牌第446章 參奏李超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六十二章 不求最好,只求最貴第470章 兩稅第298章 暴卒長安第209章 張超著第1092章 出草第208章 姓氏排行榜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1077章 太子第1490章 我想你有些自作多情了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840章 五軍第1328章 蠻子進城第312章 左右爲難第1129章 月黑殺人夜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988章 私軍第869章 爲中國復子弟之仇第553章 翻臉無情第365章 丹書鐵券第1389章 張氏盟友第274章 教科書第1221章 海闊天空第1013章 李世民第1438章 徐惠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1538章 三天三夜第755章 敬畏第299章 平陽中箭第三百三十八章 出鞘必見血!第98章 謝謝少東家第176章 良田千畝,十里紅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