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天涯海閣,與崑崙逍遙宗、龍虎山天師教、五臺山佛宗鼎足而立,並稱當世正道四大派。
天涯海閣立派300百餘年,原本只是名爲自然門三流小派,後第二代掌教會鷹道長於機緣巧合得了一部道書名曰《乾元金錄》,潛心研習之下,修爲飛漲,不過十年便由原來的合體期而步入度劫期,並輕鬆度過天劫。
事事難料,盤居在鷹愁澗的上古妖神應龍於一日突然造訪自然門,會鷹道長因應龍修道萬載,在上古之時又立有大功德,便以長輩之禮接見,而應龍卻提出要借閱一下《乾元金錄》,兩人不合便大打出手,上古妖神應龍與洪荒時期便已成名,大禹治水之時更是兇性大發,擊殺妖族無數,道行當真不是人間修道者所能抵禦,會鷹道長無奈之下拼着不要飛昇修仙之果,以全身道行爲引,門內365名弟子爲輔施展大周天殛滅誅仙陣,困得應龍,便沉入萬丈海底之中,應龍破陣而出後見事已至此也沒追趕,就返轉回山了。
也在天意,會鷹道長沉入海底後竟得到上古水仙遺留的洞府,洞府如法寶一般可攻擊防禦,變化大小,會鷹服食水仙遺留丹藥護住一線生機,迴轉宗門後見應龍並未遷怒門內弟子,便帶領餘下弟子尋一處島嶼,施展法決把水仙遺府搬上島嶼,宗門更名天涯海閣,將《乾元金錄》傳於已至分神期的弟子極光,便坐化灰灰了。
極光接任掌教以後,勵精圖治,並誓要與師尊報仇,修得金身之後幾次尋上鷹愁澗都被應龍丹氣所佈的幻境所阻,飛昇之期也已至,無奈之下便登羽仙界了,天界之中匆匆過得20年,不知遇得何種機遇,竟然由天仙登至金仙境界,現今謫降,所爲正是師尊之仇。
天涯海閣正殿之內,正道各派齊聚於此,或門內掌教,或宗內執管之人都以各坐其位,也有舊友故交聚集一處,平時都在宗內參修道藏,現在見面論道敘舊,到是相談甚歡。
這時,殿外鐘聲響了九下,殿內首座之處傳來一道綿厚之極的聲音:“各位道友遠道而來,失禮之處,還請包涵。”這道聲音飄飄渺渺直入各位賓客的靈臺之內,在裡面輕柔晃盪一下,便慢慢隱去。
衆人大驚齊往正堂首座處望去,四位身穿紫金色道袍,全身上下有清光透出的道人正在稽首施禮,其中一位手背上伏有黑龍的道人,乃四大散仙大人之首黑龍道長,他向前一步,郎聲道:“恭迎極光掌教。”
驀然,殿內響起道家吟唱之聲,一道清風拂過,已多得一人,那人身穿紅色道袍,上繡九隻金烏,雙眼明亮之極,內有星雲流轉,一頭白髮披散在雙肩,面目卻俊美之極,當衆施禮後也不說話,居於上首,閉目沉思起來。
衆人也自慌忙起身回禮,而後又自靜坐,沉默不語。
這時殿內響起黑龍道長的聲音:“今日正道各派齊聚敝門,乃是正道百年以來一大盛會,現今天下太平,萬民和睦,正值盛世。”話鋒一轉,又朗朗說道:“我正道一脈匡伏正義,斬妖除魔,滅殺爲害人間的妖魔無數,實乃大功德,可仍有漏網之魚。。。。。”
“黑龍道友所指漏網之魚,是何?”居於一旁的一位道人,輕聲打斷。
黑龍轉過首來,望向此人,見是天師教掌教張景真,心下了然,施了一禮:“應龍老妖。”
殿內衆人聞言,頓時低聲議論紛紛,張天師也不在答話,又自沉默之中。
有一道聲音響起:“應龍乃上古妖神,曾立有天大功德,實不能同一般妖魔相提並論。”那聲音似有震懾之效,本已噪雜的大殿頓時清淨下來。
黑龍認得發言之人,那人一身僧人裝束,乃五臺佛宗五位長老之一的慧空大師。
立於張天師身後的一位紅衣道人向前一步,施禮說道:“慧空大師所言甚是,應龍卻有大功德,但它本在荊山居住,卻爲何把行宮移到鷹愁澗。”
衆修士一聽此言,也是不解,此刻又聽那紅衣道人冷笑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現妖魔多是入得混沌妖界,極少數在混跡在人間界,不足爲慮。妖族衰敗至此,應龍身爲妖神,卻做如何感想?還有一處其內妖魔都有亂世之能,當中更有數人妖法通天,即是以黑龍大人天仙修爲也不逞多讓。”
一人聽得哈哈大笑起來:“我碎星宗雖乃小派,卻也傳承600餘年,我自修道100多年,只聞混沌妖界之內天妖妖法通天,卻還不知有何處有此巨妖,還請天星道長指教。”
天星淡淡說道:“龍虎山,鎮妖臺。”
嘩的一聲,殿內如炸開來鍋似的,衆位修士各自議論不休,千算萬算,竟沒算到此處,如若讓那應龍毀的鎮妖臺,天下立即大亂,正道盛世之說只怕立即要換個模樣,那發問之人此時目露驚恐,呆立原地不動。
逍遙宗無極殿金庭宮洞玄首座此時睜得雙眼,高聲說道:“如此,請問天星道長該如何行事呢。”
衆修士聽得發問,便又安靜下去,靜觀有何辦法處置此事。
黑龍道長這時接過話頭,滿臉殺氣:“聚天下正道之力,殲滅此妖,以絕後患。”
洞玄微微一笑:“應龍修煉萬載,我等便是齊聚合力,那應龍應戰還好,若是它破空飛去,以它真龍之體,速度之快誰能阻擋,待它騰出手來,偷襲我等山門,逐個擊破,又該如何呢。”
黑龍雙目神光一現,周身清光明暗數次,笑着發問道:“請問洞玄道兄有何高見。”
“正道各派共書一封,以晚輩之禮聯名請應龍讓出鷹愁澗。”
黑龍輕笑:“如此不是嚮應龍老妖低頭,墜了正道的名聲嗎。”
“我等追尋天道,爲求道果之人,又何必爲名聲所累,應龍法力無邊,即便我等拼死一戰,但也要考慮宗門,如若宗門被毀,又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若無防止它突圍逃脫之法,我逍遙宗將不參與此事。”
慧明大師道了個“阿彌陀佛”:“五臺佛宗與逍遙宗意見相同。”
衆位修士聽後,也暗自點頭不已。
此時,殿外一道清光急速飛往殿內,看其光芒形狀似是一把飛劍,那飛劍飛得一人面前便浮立空中不動,那人輕運法決,飛劍便化爲一道光幕一閃而逝。
片刻,那人笑着說道:“不必爭吵,此事已有定論。”
衆人都往那人望去,已有人認出那人乃峨眉劍派宗主萬劍行。
萬劍行看得衆人不解,輕拂衣衫,意態閒散之極,徐徐說道:“應龍老妖已用天大神通收取鎮壓混沌妖界的九座禹鼎,從此混沌妖界與塵世在無阻隔,各位道友,我等該如何行事呢?”
鷹愁澗,應龍臥於行宮石牀之上,雙目一動不動的望向空中漂浮的九座禹鼎,鼎身刻有無數山精妖怪,花草樹蟲,本來激盪磅礴的氣息此刻也消失的無影無蹤,對妖氣的厭惡此時只化爲陣陣微鳴。
應龍周身光芒忽轉,血色之中帶有黑芒,氣質已然大變,只見他劍眉星目,脣若點朱,紅色雙眸之內煙波盪漾,顧盼流連之間風情萬種,似如女子一般癡癡望向九鼎,恍若未聞的喃喃說道:“文命啊文命,我知你必不會如此決絕,你留給我的那幾句歌決,卻是爲了要將這九鼎贈於我做於留念嗎?”
那九鼎嗡嗡輕轉,柔光陡現,應龍眼神迷濛,又似回到了那滔天孽水的洪荒時代,那立於萬千之中的偉岸身影總讓他感到絲絲溫暖。
至今,那絲絲餘暖,仍讓他忘不了,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