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降魔篇》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兩條線,三個配角,當小說寫的話,10萬字左右的篇幅。
這個簡單的故事有個註定的結局,是無法改變的,因爲不管你如何巧舌如簧,老百姓也知道陳玄奘和三個徒弟最終去取了西經。
電影講的就是陳玄奘收服三個妖魔當徒弟的故事,主旨是宣揚大愛小愛都是愛,是愛就能拯救人心,拯救妖怪,立意的根本是人性本善,慈悲爲懷,寄託的道具就是《兒歌三百首》(注1)。
兩條線,用網絡小說的套路來講,一條是事業線,取西經,一條是愛情線,生死戀。故事雖然簡單,但是線是很清晰的,而且兩條線在最終交匯,合二爲一,陳玄奘破了心魔,補了那缺失的一點點,明白了大愛是愛,小愛也是愛,既然都是愛也就無分彼此。
三個配角就是魚怪,豬妖和猴子。魚怪就是後來的沙和尚,這傢伙是含冤而死,所以報復村民,屬於最配的配角,沒有什麼戲份,在電影裡就是開場熱熱身鋪墊一下。豬妖呢,電影裡用了很多驚悚的場景、道具來表現它的暴虐殘忍,但也給它留了個緣由。在事業線上,豬妖算得上是戲肉,也是引子,因爲降服不了它,才引出了妖王孫悟空,所以別看都是配角,但它的戲份還是給的很足。
猴子呢,狡詐、陰暗和傳統意義上的美猴王不同,但還說的過去,畢竟在山裡面壓了五百年,對佛的怨念大到無邊。說白了,西遊記裡面的猴子,那是美好的想象,降魔篇裡的猴子人性更足一些。猴子的暴虐導致了陳玄奘的愛情悲劇,但是正因爲痛才能悟空。陳玄奘應該感謝猴子,這傢伙纔是佛祖埋下的草蛇灰線。
你看,一場電影100多分鐘,就講了這些東西,一二三清清楚楚,其他的無非是插科打諢的路人甲乙丙丁。
我可以斷言,這劇本肯定是倒着寫出來的。也即先有了結局,然後根據結局往上碼人,加線條。而對觀衆來說,卻是由淺往深寫的,自然看着逐漸入戲,口味越來越重,也就覺得越來越精彩,到最後兩條線交會,在大boss的作用下引爆,收尾。
這故事幹乾淨淨的,顯得出周星馳的本事。
網絡小說也是一樣,懂了大道,自然心無障礙,遊刃有餘,飄逸灑脫。
以前我寫《網絡文學新人指南》,很多作者希望我講的細一點,比如玄幻小說開篇的24種寫法,女主角外貌的白描手法等等。我不貶斥這種“雕蟲小技”,但是沒時間做那案頭工作,這就像一個人編一個數據庫,然後別人想看什麼就用什麼。其實啊,這事百度乾的比我好多了。
作爲編輯,是啓發作者講出自己的故事,順便幫助作者改善不足的地方。如果你真想學那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各大學校文學院的教材那是你的首選。
再拿降魔篇來說,作爲編輯,是有職業病的,我看的時候渾然不覺,但一出電影院,整個故事就被我理的清清楚楚,大框架沒什麼問題。但是小毛病有沒有呢?有,當然是有的,周星馳演了那麼多片子,拍了那麼多片子,一樣是會犯各種毛病。像猴子這大boss,蓋世無雙的兇猿妖王,最後說白了,是被如來的暴力打服的,天外的如來神掌讓他明白:拳頭大的纔是爺啊。
整個故事的思想性在這裡大打折扣,“兒歌三百首”這道具被女主撕碎了重新拼成了“大日如來經”,猴子不是被渡化的,是被打怕的。
這在網絡小說裡屬於前後不連貫主題不統一的硬傷,就和王霸之氣一出,天下無人不服差不多。雖然這是“弱受拯救世界”(註釋2)類型電影的通病,但對周星馳來說,其實也是有法可圓的。
好在電影還有特效,還有無數的星粉,大家也不在乎這個,畢竟電影比之文學作品來說,是更簡單化、更不用費心去思考的。但是對文學作品來說,尤其是對那些比較注重合理性的讀者來說,每天都在看,可能就是個問題了。
註釋1:之所以不說是無定飛環,一是因爲解釋不通,爲啥陳玄奘把愛的寄託給了猴子,看起來太過於基情;二是無定飛環主要是愛情線上的,是缺失的那一點,但不是全部。
註釋2:弱受拯救世界是電影裡常見的表現形式,與之相對的是超級英雄系列。舉例來說:《魔戒》裡的霍比特小孩就是個弱受,而《超人》《蜘蛛俠》等是超級英雄。弱受可以很方便的展現配角,也比較容易讓觀衆有代入感。這在網絡小說裡也常用,不過網絡小說裡更常見的套路是弱受成爲超級英雄以後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