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17K第三屆作者年會的演講題目,之後去魯迅文學院交流的時候,又講過一次。魯院的老師希望我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以作爲研究的內容參考。
從運營的角度講,我認爲網文的第一個階段,是個人站長時期。
個人站長並不是一個人在做站,而是集合了網友的力量,利用大量免費兼職在幫助站長工作。這一階段可從朱威廉做榕樹下開始,到04年中期盛大收購起點結束。
個人站長時期,屬於網文的自發階段。這一階段各種文學站點蜂擁而上,站長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爲擴大經營和盈利進行了種種嘗試,但卻並沒有形成比較完整的商業公司和比較有效的商業模式。站長們利用廣告,短信聯盟,出版中介,收VIP門票錢等手段維持着基本生存。從網站運行的過程來看,普遍存在着經營結構不完整,對版權投入很少,大多數利用盜版手段來獲取內容的現象,利潤不足,經營成本普遍比較低。
盛大收購起點網,終結了個人站長時期。利用盛大提供的資金,渠道,技術和購買的版權,起點獲得了急速膨脹的機會,把其他站點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不身處其中,你很難想象當初起點的簡陋,也很難想象盛大這種大鱷對起點的幫助有多麼巨大。
在明確了VIP電子收費爲網文的主要商業模式之後,資本對網文的推動一日千里,一發而不可收拾。
急遽的商業化運作,炒作百萬年薪作者,這些在日後盛大文學使用的爐火純青到氾濫的手段,在04,05年卻把個人站長們驚的目瞪口呆,心驚肉跳。
大浪襲來,各找歸途。
商業化大潮,把天鷹等一批網站變成了歷史的塵埃,也讓一批還算是健壯的個人站長忙不迭地選擇了擁抱資本。
於是,網文的第二個階段“公司化競爭”到來了。
起點,幻劍,逐浪,紅袖,晉江等等等等,只要你有流量,有用戶,有作者,有版權,有資本看上你,就立刻選擇結盟,遲疑和猶豫的只是價錢高低和選擇哪個資本方而已。
從今天回頭看,在這波擁抱資本大潮,開展公司化運營的書站裡有看起來成功的起點,晉江,紅袖,有不升不降的逐浪,也有煙塵千里的幻劍。
無論好還是壞,無論大還是小,該來的總歸都來了。
在公司化運營的階段,作者成了第一生產力,對版權的尊重前所未有。
流量可以買,但是來什麼樣的用戶,還是要看你有什麼樣的作者。
作者羣的流動,幾乎就決定了一個網站的興衰。
在第二波大潮中,17K,縱橫等網站相繼建立,看書網,3G,*****等也從昔日的盜版站洗白,加入到公司競爭的戰場中來。
VIP體制已經比較完善,但卻因爲公司運營成本的增加,遲遲不能讓書站獲得資本方滿意的利潤率。
於是,各大書站再次對渠道進行了擴展,無論是軟件、硬件,書站探索盈利的步子從未停下。
在這一時期,書站比拼的就是版權,爭奪的就是作者資源。
06年建立17K的時候,主要作者來源於起點,10年縱橫挖人的時候,主要作者也是來源於起點。
作爲書站之中的領先者,起點的一舉一動都關乎着整個行業的發展。
但是進入網文的第三個階段“版權運營”以後,起點的風頭卻被一個叫上海宏文的公司搶的一乾二淨。
這家公司運營着七八家網站,三四個書商,還有一個雲中書城,是的,我們熟悉的品牌叫“盛大文學”。
在第三階段,一個書站已經顯得無足輕重,即便它的名字叫起點。
幾乎與17K的母公司中文在線提出“全媒體”概念同時,盛大文學提出了“全版權運營”。
兩家公司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全媒體”“全版權”這樣的口號,其實背後隱藏的本質是打通上下游渠道,唯一的不同是中文在線聯合其他合作方,而盛大文學選擇了自己通吃。
全媒體的典型代表是馮小剛的《非誠勿擾》,中文在線聯合影視、出版、互聯網出版、手機無線出版等合作方一同推廣了這一部作品。
全版權運營的代表,應該算是《星辰變》,屬於比較典型的盛大系做法,自己通吃一切,電子自己出,遊戲自己做。
這兩種模式,應該代表了“版權運營”階段的主要方向。
你可以選擇與別人合作,好處是得到各方的資源支持,缺點是溝通的成本很高;
你也可以選擇自己通吃,好處是反應快速,公司利潤率高,缺點是吃獨食的總是無人相助。
就我看來,一家公司無論其資本多麼雄厚,用戶多麼衆多,都不可能吃獨食,即便是騰訊,也一樣提出了Q+的開放戰略。
所以當這兩年,盛大文學把重心轉到資本運營和雲中書城上來的時候,其實已經說明了問題。
ku6的危機也說明了永遠不存在一個公司,可以通吃上下游。
通過與其他行業、公司的版權合作,互聯網書站逐步變成了“鼠標+水泥”的模式,線上線下一起開花。
作者資源和渠道資源,成了天平的兩端,書站的發展,必須兼顧着這兩端,否則就一定會出問題。
互聯網是有生命力的,互聯網原創文學,也是有生命力的。
在未來,也許還會誕生更多的商業模式,把網絡文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