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你掐我一下,看我是不是在做夢?”十兩銀子啊,她頭一次見這麼多銀子,就在剛纔她還坐在椅子上吃點心,聽小妹跟鳳娘交談,怎麼一眨眼功夫就拿了十兩銀子出來了,她現在還覺得身子飄飄的。
清宛順手掐了她一把,“嘶,好疼!這麼說我不是在做夢嘍?真的是十兩銀子?”輕揉着被小妹掐到的地方,一臉希翼的望着她,想讓小妹給她一個準確答案。
看着高興傻了的大姐,清宛表示非常理解,她這個現代人此刻心情都無比興奮,何況是一直生活在貧窮中的大姐呢。
“大姐,財不外露,這大街上人來人往的,要是被人盯上就麻煩了。”清宛在清秀耳邊輕聲說道。
“你說的對,還是小心點好!剛纔是大姐太激動了。”清秀拍拍胸口努力的平復自己的心情,還小心翼翼的四處望了下,沒有發現可疑的人,才放鬆下來。
清璃在一旁被弄的滿頭霧水,小妹方纔不是說沒談成嗎?那大姐說的十兩銀子是怎麼回事?“大姐,你們在說什麼呀?我都被弄糊塗了?”
清秀走近清璃身邊,小聲地把清秀如何談判,如何拿到了銀子,細細的說了一遍,好半晌,消化完聽到了信息,清璃想到小妹剛纔居然騙了自己,害他失望不說,還害他白白擔心一場,伸手揉了揉小妹的頭髮。
“小丫頭,能耐了呀,現在連二哥也敢騙了!”
“停手,停手,好二哥我錯了,我那不是跟你開個玩笑嗎,嘿嘿…。你就饒了小妹這一回吧?我保證下次再也不敢了!”清秀拽着清璃的手,努力的爲自己的髮型做着最後的垂死掙扎,奈何人小力氣小,只好好生求饒。
因爲手裡有了銀子,姐弟妹三人不覺自己的脊樑挺了起來,果然是這樣啊,錢這東西,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樣重要,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條定律,絕對比珍珠還真。
“大姐,我們先買點桂花糖吧,帶回去給三哥和小弟吃。”她可沒忘記早上在家裡答應小弟,回來給他帶糖吃。
“好。”清秀看着一旁的小妹,微微一笑,很乾脆的點點頭。
清璃在一邊聽着大姐和小妹的談話,一張俊臉始終帶着淺淺的笑。
從清璃懂事起,他就已經能從奶奶和大伯母一家人的態度言語和眼神裡,漸漸明白了他們家的難處,他是家裡的長子,應當擔起家庭重任,可他沒用,只會做些粗重的活,不能幫到家裡,看着孃親,大姐和小妹每日辛苦的刺繡,換的一些錢,也只夠平日的家用,他深切的體會到她們的不容易。
清宛三人在蘭棲縣城的店鋪裡,進來出去,忙的不可開交,只短短一上午的時間,就買了兩袋的米麪,一些油鹽醬醋,她製作藥膏需要的東西,五斤五花肉和二斤瘦肉,賣肉的老闆還送了她們幾根骨頭,可以回家煲湯喝;又在成衣店的鋪子裡買了三匹布,一匹粉色繡碎花的,一匹藍色,一匹藏青色的,是給她們一家人做衣服用的。
清秀抱着那三匹布神采飛揚的,她們一家人好久沒有做過新衣服了,本來她還不捨得一下子買這麼多,可自家小妹說了,能花錢纔會想辦法掙錢,以後她們家會越來越好,不必在乎這點小錢,她覺得小妹說的也對,就一口氣買了三匹。
“小妹,我看買的也差不多了,我們是不是該回去了?”
“等下,還有最重要的沒買呢。”
“什麼東西啊?”兩人在一旁好奇的問道,這該買的都買了呀,沒見漏掉什麼呀?
“是筆墨紙硯,咱們現在有錢了,明年開春就讓哥哥和小弟去上學。”果然,當她說完這句話,身邊的二哥一雙大眼,隱隱有激動的神色在眼神裡盪漾。
“真的嗎?”
“那當然!我還指着哥哥以後考上狀元,給我當靠山呢。”清宛得意一笑,就知道這個二哥喜歡讀書。
“恩,二哥會努力的,以後給你和大姐當靠山。”女子出嫁之後,只要孃家過得好,給她當靠山,她在婆家纔不會受氣。
三人說說笑笑的朝最近的書肆衝過去。
書肆的名字叫靜齋,如店名一樣,裡面很是安靜,除了在櫃檯後的頭髮須白的老者,再就是書畫前站着的一位年輕男子。
清宛只是打眼看了那個看畫的年輕男子,便和哥姐走到那位櫃檯後的老者面前,清璃笑着說道:“這位先生,您這裡有文房四寶嗎?”
老者擡起灰濛的渾濁眸子,淡淡看了清璃一眼,見是一位俊秀的小哥,看着像是讀過書的人,一邊走一邊問道:“可曾讀過書?”
“回先生的話,上過兩年私塾。”
老者滿意的點點頭,走到一邊的櫃架旁,從上面取來一套文房四寶,放到他們面前,“老朽看的出你們生活不容易,這一套是最便宜的,只要一兩銀子,紙張雖然粗糙卻很是實用。”
這邊清璃和老者談着,那邊清宛看到櫃檯上放了一套文房四寶,好奇伸手拿起來看了看,頓時忍不住咂舌。
眼神大約掃了一下,擡手落在左手邊的錦盒之上,食指輕輕在那快長方黑墨之上劃過,眼神掠過一抹驚詫。
她對墨是略有研究的,墨的製作是極其講究的,上等的墨色澤黑潤、堅而有光,細膩,醇厚,帶有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墨香,寫出來的字經久不褪,馨香濃郁。
而這一套文房四寶中的黑墨,正是在現代都極具知名度的正宗徽墨,而且還是上品。
“老爺爺,這一套多少錢?”她知道會很貴,所以只是問問價錢,想着等以後家裡條件好了之後,再給二哥他們。
老者見問話的是一位*歲的小姑娘,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小丫頭,你到挺識貨,你看的這一套五十六兩。”
“五十六兩?”清璃兩姐弟驚住了,此時不只是他們,就連清宛都愣住了,五十六兩?好貴啊!
最後要了那套一兩銀子的文房四寶,挑了幾根筆,又多要了些粗糙的紙張,付了錢,方纔走出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