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農業投資(二)

bookmark

第三更了!兄弟們投票咯!

0點準時有一章!

另外感謝曾經的回憶的崔更票!

————

對於福建1.3億畝的林地,夏鈞也有規劃,這些林地有些還沒開發,那些沒開發的自生林就留着,起碼要留五千萬畝自生林。

另外七千萬畝林地,三分之一用來種果樹,另外2000萬畝種楠竹,2000萬畝種速生杉樹。

楠竹是一種經濟價值最高的竹子,也是竹子種類中最爲高大的。

夏鈞在兌換平臺上找到了改良楠竹,這種改良楠竹,普遍可以長到20米高,腰圍普遍可以超過一尺,密度普遍超過300根/畝,冬筍產量最高值300KG。

若是普通的楠竹,只有極爲優秀的才能長到20米高,而腰圍超過一尺的雖然也很多,但小於一尺的也很多,至於每畝密度可以達到300根,那就很強悍了,這樣的密度普通楠竹也可以達到,但不具備普遍性。

楠竹從發筍到長成,兩年就可以砍了,個別用途的拖到三年,四年已經是頂天了,個別不會管理的可能會拖到五六年才砍,卻錯過了經濟效益。

這是一種可迅速再生的東西,而且還可以挖冬筍、春筍,不過這種改良型的楠竹的冬筍並不是很多,一般來說冬天長的筍都沒用的,因爲長得太早,沒辦法留成竹子,因此是要被挖掉的。

顯然這是一種犧牲了筍產量而換取高密度茁壯生長的楠竹,比種其他樹種划算得多,不過就是每年需要護理。

杉樹是一種速生樹種,紋理順直、耐腐防蟲,廣泛用於建築、橋樑、電線杆、造船、傢俱和工藝製品等方面,後世建材約有1/4是杉木。杉樹生長快,一般只要10年就可成材。是南方最重要的特產用材樹種之一。

而夏鈞系統中可以培育的速生杉樹,只要3年就可抽砍,5年便可成材,15年便可長到30米高,比原本的杉樹生長速度高出了近一倍。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福建缺少耕地,卻可以山海通吃,這山自然不能放過,夏鈞花了兩百萬點積分,各建了一個改良楠竹培育基地和速生杉樹培育基地。

楠竹雖然比杉樹長得要快,楠竹這種東西勉強可以算是兼具木材的一些用途,而且還有許多木材所不具備的用途,但需要年年護理,例如下肥料,挖筍、砍竹,但楠竹並不完全兼具木材的用途,因此速生杉樹還是很有必要種植的,同時杉樹不需要護理,種下去就可以不管了,如果要讓杉樹長得好一些,護理一下也是可以的,例如將山上的雜草鋤掉。

夏鈞要走多元化的農業路線,僅僅投資這麼點是不夠的,不過他兌換了飼用玉米、高產甘蔗、速生杉樹的培育基地後只剩下1100萬點積分了。

但夏鈞對農業上的投入遠遠沒有結束,畢竟有了飼用玉米,還要有養殖業啊!養殖業養的自然是牛了。

肉牛,奶牛,中國之所以沒辦法大規模養牛是因爲沒有足夠的土地種植足夠的飼料,畢竟後世十三億人口,耕地資源緊張的要死,牛的飼料轉換率是10:1,自然無法成爲肉食的主力。

而豬肉也是要的,畢竟豬比牛好養,農戶可以養豬,養牛則需要建養殖場。

漁產養殖也是需要的,不過夏鈞想想,暫時還是算了,反正福建靠海,弄幾條捕撈船到海里撈就是了,這年頭的漁業資源是很豐富的。

肉牛夏鈞選用的是4級肉用牛,這種肉牛耐粗飼,抗病能力一般,皮質一般,1週歲達530KG,,屠宰率68%,胴體瘦肉率80%,料肉比10:1,培育基地:100萬。

這種牛的生長速度快,屠宰率、瘦肉率都比一般的肉牛要高出一些。

接着夏鈞選中了4級級高產奶牛,這種奶牛耐粗飼,抗病能力一般,皮質一般,2週歲到達產奶期,年均產奶量8000升,牛奶飼料轉換率1.2:1,牛奶質量優。公牛1週歲達480KG,屠宰率61%,瘦肉率78%,皮質一般,料肉比10:1,培育基地:100萬。

這種奶牛的產奶量很高,但缺點就是耗費飼料,普通奶牛的牛奶、飼料轉換率是1:1,而這種奶牛是1:1.2。

這個年代中國人的身材普遍矮小,只有山東等地的人身材才高大,主要原因就是營養跟不上。

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須跟上,這就需要有生產,纔能有足夠的物質,不僅需要肉牛、奶牛,還需要肉豬。

夏鈞接着又兌換了4級速生瘦肉豬:耐粗飼,抗病能力一般,160天達150KG,屠宰率65%,胴體瘦肉率58%,料肉比2.5:1,培育基地:100萬。

這三個培育建起來,就能很大的解決民生問題。

夏鈞手上的積分也就剩下900萬了,而肉牛、奶牛、肉豬的培育基地與農作物、禽類的培育基地不同。

畢竟這是哺乳類,是胎生的,必須有種牛、種豬,母牛、母豬,而培育基地則是負責培育種牛、種豬。

養殖場必須自己建,而種牛、種豬、母牛、母豬得從兌換平臺裡購買。

培育方式如下,即種牛、種豬、母牛、母豬自己購買後,生出小公牛、小公豬送入培育基地進行培育,出了培育基地就是純正的種牛、種豬,沒有送入培育基地的則沒有生育能力,而母豬、母牛必須與培育基地產出的種牛、種豬交配才能生育。

如此一來,夏鈞也不用怕被其他國家偷走品種,因爲這些優良品種不經過培育基地,只能繁殖一代,而且還無法與其他品種雜交。

夏鈞隨即從建州大學農業學院的師生中挑選人員組成了三個小組,專門負責肉牛、奶牛、肉豬的養殖場建設。

其中肉豬最爲簡單,同時肉豬的繁殖能力最強,一胎可以生個十幾二十只小豬,而牛一胎只能生一隻,管理需要更精密。

由於農業學院人員不多,夏鈞只購買了3000只母牛(奶牛、肉牛各佔一半),以及5000頭母豬。

萬事開頭難,現在沒有人只能暫時養這麼多,等以後管理人員培訓出來了,夏鈞就能多買一些,增加飼養規模,然後生出更多的小牛。

就普及奶牛和肉牛方面,起碼需要3~5年,畢竟牛的繁殖速度不快。

這都是能改善民生的,夏鈞自然要早點兌換,以求早些推廣開來,不過就這些母牛、母豬和種牛、種豬的購買就花掉了夏鈞50萬點積分,對購買一些比培育基地還要燒錢。

農業的大規模投資後,夏鈞只剩下850萬點積分,夏鈞也就不再兌換什麼東西了,化肥之類的東西暫時沒必要,都快入冬了,哪裡用得上化肥,等開春看看資農方面還有多少缺口,畢竟現在自己也能生產化肥。

此時農業部可謂是最忙碌的,農業部爲了完成夏鈞下達的指標,到處勘察、統計、規劃,什麼地用來種水稻,什麼地用來種甘蔗,什麼山用來種水果,什麼山用來種楠竹,什麼山用來中杉樹,一個個都得規劃清楚。

稅務局也成立了起來,並開始對外來的行腳商,以及閩江航道上運輸的商品進行收稅,一時間福建各地洋貨價格暴漲。

而在出口方面,卻是沒有任何的稅收,進口雖然受到影響,但出口卻是一點也沒有被波及到。

福建地區已經拉來了關稅保護的序幕,這是一種不合法的稅收,就像是農民設卡收路費一樣,以夏鈞現在的身份,是沒有權力收取關稅的,但這擋不住夏鈞收取關稅的腳步。

保安團設置的關卡不到半個月就遍佈了整個福建各交通線,並開始查禁運入福建的鴉片。

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61章 八個義務兵師團第11章 雷霆戰旗第94章 東北自治第216章 振興五術第62章 航道開通第56章 飛機訂單第49章 閻長官的狐疑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58章 基礎投資第339章 特拉斯第280章 中國的獨角戲第32章 情緒很穩定第19章 民憤滔天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104章 戰爭準備第173章 英國的如意算盤第57章 申請委託第353章 攻勢凌厲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173章 英國的如意算盤第392章 戚繼光號下水第256章 列寧動向,沙俄革命前奏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33章 財政有壓力第106章 戰爭來臨第186章 受降儀式第307章 無比效率的干涉第85章 首腦會談第56章 飛機訂單第142章 新式武器第8章 兌換裝備第408章 原子彈試爆成功第77章 日本屈服第40章 收回關稅第80章 農村變化第237章 打包醫學技術第127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390章 迅猛的民生髮展第377章 偷着樂第86章 華東與北洋的寡頭政治第87章 聯盟協議第212章 英法借款第168章 日軍異動,反制手段第220章 全面蠶食第316章 新俄國變化第105章 一戰爆發第122章 死亡陷阱第208章 拜訪黎元洪第224章 歷史已是面目全非第338章 軍備戰略第20章 逆襲清軍第202章 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第198章 國學研究院第177章 進攻西線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11章 金銀國有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201章 袁世凱西去第386章 烏克蘭自治,民族自由精神第17章 西鄉自治第385章 電視產業,聯盟繁榮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31章 礦業佈局第99章 嚴打前奏第66章 提高農業稅第349章 甩開美國第32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167章 統一之中國,一致之對外第45章 技術互換與貸款第160章 護國戰爭第204章 國宴,周易第15章 民心繫統第224章 歷史已是面目全非第22章 軍教片第44章 炮戰(下)第231章 巴達維亞危機第355章 日本戰敗第43章 炮戰(上)第23章 收買民心第14章 軍事威脅第286章 中國戰爭潛力第113章 轟炸在即第195章 大赦天下!第75章 改組第276章 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399章 美國經濟臨界點第94章 東北自治第319章 擴軍與擴張第20章 逮捕陳其美第89章 炮臺第55章 12式迫擊炮第312章 科學大棒第111章 瘋狂追殺第252章 帝國成立,設內閣第5章 部門第20章 逮捕陳其美第78章 春節大捐款
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61章 八個義務兵師團第11章 雷霆戰旗第94章 東北自治第216章 振興五術第62章 航道開通第56章 飛機訂單第49章 閻長官的狐疑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58章 基礎投資第339章 特拉斯第280章 中國的獨角戲第32章 情緒很穩定第19章 民憤滔天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104章 戰爭準備第173章 英國的如意算盤第57章 申請委託第353章 攻勢凌厲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173章 英國的如意算盤第392章 戚繼光號下水第256章 列寧動向,沙俄革命前奏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33章 財政有壓力第106章 戰爭來臨第186章 受降儀式第307章 無比效率的干涉第85章 首腦會談第56章 飛機訂單第142章 新式武器第8章 兌換裝備第408章 原子彈試爆成功第77章 日本屈服第40章 收回關稅第80章 農村變化第237章 打包醫學技術第127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390章 迅猛的民生髮展第377章 偷着樂第86章 華東與北洋的寡頭政治第87章 聯盟協議第212章 英法借款第168章 日軍異動,反制手段第220章 全面蠶食第316章 新俄國變化第105章 一戰爆發第122章 死亡陷阱第208章 拜訪黎元洪第224章 歷史已是面目全非第338章 軍備戰略第20章 逆襲清軍第202章 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第198章 國學研究院第177章 進攻西線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11章 金銀國有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201章 袁世凱西去第386章 烏克蘭自治,民族自由精神第17章 西鄉自治第385章 電視產業,聯盟繁榮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31章 礦業佈局第99章 嚴打前奏第66章 提高農業稅第349章 甩開美國第32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167章 統一之中國,一致之對外第45章 技術互換與貸款第160章 護國戰爭第204章 國宴,周易第15章 民心繫統第224章 歷史已是面目全非第22章 軍教片第44章 炮戰(下)第231章 巴達維亞危機第355章 日本戰敗第43章 炮戰(上)第23章 收買民心第14章 軍事威脅第286章 中國戰爭潛力第113章 轟炸在即第195章 大赦天下!第75章 改組第276章 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399章 美國經濟臨界點第94章 東北自治第319章 擴軍與擴張第20章 逮捕陳其美第89章 炮臺第55章 12式迫擊炮第312章 科學大棒第111章 瘋狂追殺第252章 帝國成立,設內閣第5章 部門第20章 逮捕陳其美第78章 春節大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