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

高永昌對於大宋而言,是真正的疥廯之疾,沒人當他回事,別說前線,就是在汴梁,甚至鴻臚寺都沒指派官員接待,除了厚着臉皮向鴻臚寺遞了份所謂的國書,再沒有後話了。

倒也不是沒有後話,在大宋前線準備發兵攻伐大定府時,有情報顯示,高永昌惱羞大宋的不屑,居然再次請求依附北遼。只可惜,耶律洪基同樣沒搭理他。

就像兩成人打架,過來一娃,嘰哩哇啦的叫喚······

大宋和北遼這兩成人,也終於要打架了,都顧不上收拾高永昌。

北遼這次吸取了教訓,沒有準備在平原上跟大宋對攻,而是選擇了守城······畢竟這時候的攻方是大宋。

本以爲這是針對大宋戰車的良法,可惜,這樣的策略,反倒是將原本北遼騎兵的優勢全部拋棄了。

讓習慣了策馬奔騰的騎兵守城······也不知道這耶律洪基怎樣想的。

當然,北遼也不是沒有步卒,可步卒在北遼的待遇根本就不能更騎兵相比,到了這生死存亡之際,纔想起來重用步卒······也就那樣。

這一次,趙曦連析津府都未曾離開,將繼續完成平滅北遼的戰事,完全放手交給了那些將帥們。

老護衛營的高敬亭、種誼、折可適、曹霖;近衛軍的折可行、種建中、王舜臣、周侗。任何一個人拉出來,都是一路主帥。

趙曦甚至沒有聽文彥博擇一文臣統帥的建議,就單純的下達任務:讓北遼滅亡,其他事一律不作要求。

不懂的各路大軍配合作戰,不懂的各軍種協調作戰的將領,在大宋沒喲出路。

都幾乎是趙曦一手培養出來的將帥,趙曦信任他們。

“北遼這算是堅壁清野了!”

“就北遼現在的情況,是不是堅壁清野有區別嗎?”

確實也是,經過兩年內戰,一次大戰的北遼,在整個北遼境內,真沒有什麼還能讓大宋看上眼的。

連軍伍都食不果腹了,更何況百姓?

將百姓都裹挾到城池裡,真不好說耶律洪基是爲了增加守城的炮灰,還是爲保護他北遼的子民。

“也不知道耶律洪基怎樣想的,北安州留下空城了,灤河也無人守衛,就連拱衛大定府的澤州、榆州、鬆洲都是空城。”

誰也沒想到大軍推進會這樣快,幾乎是沒有任何阻擋的向前推進。

在原北遼境地,可沒有軌道馬車負責運送大軍,但是,這一次行軍大宋確實一水的步騎、戰車和騎兵,三十多萬大軍的行軍,全數都有戰馬代步。

這需要感謝北遼的瘋馬陣,不管是炮火還是戰車,都沒有全部將那些點燃尾巴的戰馬殺死。

禿尾巴的戰馬那也是戰馬,快報廢的戰馬也能代步。

所以,整個三十萬大軍,幾乎全部有馬騎,騎兵更是絕對的一人三騎。

富裕呀!前所未有的富裕。哪怕是北遼已經相當貧困了,但是戰馬還是可以滿足大宋軍伍需要的。

至於其他,包括食物和日用的物事,大宋的軍卒沒人看進眼去。在他們眼裡,就連北遼的析津府那些物事,都算是破爛了。

秋毫無犯,其實真正的原因還是北遼這些城池裡沒有能比得上朝廷賞賜的。

就是原來的党項人、吐蕃人,也都在慶幸他們屬於大宋的軍卒了,根本不是原來爲西夏賣命可比的。

包括戰鬥。

“集中如此多的人在大定府,耶律洪基不考慮給養嗎?治理也會相當的難。”

隨軍的重臣都在議論,對於耶律洪基這樣的做法很不瞭解。似乎這樣的做法更加不利於北遼朝廷的續存。

“其實,朕倒是能理解耶律洪基的做法。”

“怎麼說呢,將周邊的子民集中在大定府,可以將所有的物資統一管理,在戰時實行統配製,根據需要也好,還是根據戰事也罷,總之,在現在這樣的情形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物資匱乏的問題。”

說白了,就是有鋼用在刀刃上,以戰時狀態爲藉口,甚至說以入城接受保護爲說辭,將整個大定府周邊子民都集中起來,同時也將僅剩的那些糧食集中起來······不管採用什麼辦法,搶奪還是收繳,都可以暫時緩解軍伍裡的糧食短缺情況。

狠了點,不過確實算是一種辦法。

“官家,如此一來,勢必造成更大的混亂。沒有人自願交出本該屬於自己的物資,如此將盡失民心。”

王安石的立場沒錯,可他考慮不到耶律洪基另外的心思。

“統一調配是耶律洪基的第一目的,還有一點,他可以在收繳子民物資的同時,用一部分獎勵戰時加入軍伍的行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吧······呵呵······”

趙曦覺得很有可能會是這樣。

“耶律洪基的逃亡,導致契丹的一些勢力失望。而蕭墶不也的行爲,更是讓契丹的各方勢力有了另外的選擇。大定府距離析津府的距離無法與可敦城相比。這時候距離我大宋越遠,對於契丹人而言越安全。”

“朕判斷,耶律洪基在大定府並沒有召集起多少兵馬來。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只有一個全民皆兵的措施。將大定府周邊的子民集中起來,以物資爲要挾也好,還是爲獎勵也罷,以此來變民爲兵······”

北遼所謂的控弦之士,是指年齡超過十五歲,不高於五十歲的丁壯。當耶律洪基在大定府不能召集夠足可以守城的勇士時,他絕對不介意將婦孺老弱也一併集中起來。

他以爲守城是個人就成吧。

“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將這些不是丁壯的婦孺老弱置於守城之地,一個是想利用我大宋的聖道教化,因爲生出的憐憫之心,在攻城時會有躊躇不前。”

“另外一個就是,當我大宋不在惜這些婦孺老弱的性命時,可以增強整個契丹族羣對我大宋的仇恨,從而給我大宋拉一些仇恨,讓整個契丹族羣,包括北遼各方勢力同仇敵愾,導致在不久的將來,我大宋不能輕鬆的掌控這片土地。”

不得不承認,耶律洪基是具備帝王智慧的,不失爲一梟雄。也可能他自認爲智慧高於一干臣工,纔敢於讓北遼存在權臣,這也是他導致北遼衰敗的原因吧。

這點跟後世嘉靖有些相像······瞎想了。

“官家······”

按照官家的分析,北遼現在的做法恐怕真的是這樣的目的。

大宋,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對於殘殺那些手無寸鐵的人,或者殘殺那些非戰鬥人員,還真的下不了手。

這是根子裡的文化屬性,改不了。

“朕只是猜測,未必如實,待攻城戰開始以後視情況再定吧。”

仇恨,從這場大戰開始,北遼跟大宋就已經有了仇恨,這不可避免。

趙曦真正憂心的是,殘殺非常規戰鬥人員的行爲,會讓整個大宋朝廷牴觸······沒有誰想留一個千古罵名。

就在北遼的大定府在被重重包圍時,遠在可敦城的蕭墶不也,這時候迎來了一位客人······其實說是主人也對。

大遼陛下的皇太孫,耶律阿果抵達了可敦城。

“殿下可是要勸我等東向集結的?若是這樣,殿下還是省了吧······”

將耶律阿果迎進官邸,蕭墶不也一點都不委婉,很直白,直接先把耶律阿果可能要說的話堵回去了。

“蕭大帥,小王此行並非勸蕭大帥東行。皇爺爺有書信一份,請蕭大帥閱後再議事。”

耶律阿果很客氣,一點都不拽皇太孫的架子,對蕭墶不也相當尊敬。不說現在的形勢,就說以前,耶律阿果也曾受過蕭墶不也的恩。

當初,若不是蕭墶不也的堅持,恐怕早些年他就被耶律乙辛謀害了。

再說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耶律阿果都需要蕭墶不也的支持。

“不也賢弟,洪基在此致謝了。宋國這次出兵,不滅我大遼不會收兵,一開始朕還是輕視了。如今,頹勢難以挽回······大遼在朕手裡沒了,朕是契丹族的罪人。”

“不也賢弟,兩年征戰,師老兵疲,大遼的勇士們已經不可能與宋國大軍對抗了。相信不也賢弟也能看到了這態勢。爲大遼計,朕不得不提前離開戰場,只希望能爲大遼爲契丹做最後的努力,爲大遼的傳承留一條路······”

“不也賢弟,朕作爲大遼的君王,朕一天不死,宋國有可能一天不會罷兵,所以,朕是走不脫了。但是朕是大遼皇帝,絕不會請降於宋,朕只會戰死沙場。”

“不也賢弟,朕如今在大定召集北遼的殘留戰兵,也知道事不可爲,但這是朕的責任,必須爲大遼戰鬥到生命禁止。只希望有朕在,有朕重新召集的戰兵,可以吸引宋國的火力,不至於讓宋國劍指可敦城。”

“基於如此,朕會盡可能的拖住宋國的主力戰兵,把他們託在中京道,託在大定府,以此來換回不也賢弟經略西北。”

“西北,那或許是我大遼、我契丹一族最後的希望。朕希望不也賢弟不要以朕之生死矇蔽雙眼,仇恨會錯誤的指導行爲。不也賢弟,朕希望賢弟能在西北蓄勢,中原王朝未衰落之前,朕不希望不也賢弟有逐鹿中原之意。此爲永例,教導子孫!”

“皇孫遠行可敦,後事交付於不也賢弟。就此作別!”

原來是這麼回事,原來是這麼個意思。

大遼皇帝陛下,何曾對他蕭墶不也這般客氣過?現在客氣了。

沒有斬殺倒塌嶺節度使的罪責,也沒有脫離皇帝陛下自行撤離的罪責······

終歸還是皇家,從耶律阿果抵達可敦城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可敦城即將以耶律阿果爲尊。

當北遼陛下戰死沙場的那一刻,便是耶律阿果登基之時。自己······罷了。

形勢就是這樣。

雖然蕭墶不也自己那三萬斡魯多忠誠於他,但是,可敦城這近十萬的將士,必將還是忠於大遼皇帝的。畢竟現在的大遼還在存續中······

“本帥遵陛下旨意,誓死保殿下無憂!”

“末將遵陛下旨意,誓死保殿下無憂!”

可敦城裡的誓言,並沒有飛到大定,大宋的朝廷,也不知道這時候北遼已經有了後備朝廷。

這時候的大宋前線,已經包圍了大定府,只是看着大定府城牆上的那些老弱婦孺,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耶律洪基確實是個沒有底線的梟雄,或者說到了這種地步,耶律洪基已經不考慮什麼底線了。

“百十門火炮齊發,足可以一次性轟塌城牆,到時候大軍直接衝進去就得了!”

戰前議事,這是大宋作戰的習慣。

北遼這種不在乎人性的防守,讓大宋的各路大軍,都沒有了直接衝破城防的可能。所以,戰前議事就在大定府的城外了。

王舜臣是個戰爭狂,依然叫囂着要炮火轟城!

“舜臣,要不你率本部來做這事?兄弟們絕對將首功雙手恭送於你!”

“就是,舜臣兄做此事沒問題。只要你炮轟城牆,我等絕不跟你搶進城的第一支隊伍。”

王舜臣敢嗎?他不傻,熱血是熱血,但絕不魯莽,否則朝廷也不可能讓他主導一路大軍。只是說說而已······

“被瞎嚷嚷了!若不想留千古罵名,不想自己的祖墳被刨,就被想什麼強力攻城!一旦我們這樣做了,不說後世的史家,就是當朝的文臣,也足可以將我們送到十八層地獄。”

“告訴你們,如果真這樣做了,官家也保不了你們!”

曹霖是世家,世家都在乎名聲。

曹霖又是老護衛營的,王舜臣他們這一屆都算是老護衛營的門生。

曹霖還是太后的內侄,是皇親國戚。雖然在大宋的軍伍裡這身份沒多大用,關鍵時候還是有一定威信的。

“官家這次將作戰權利全部下放與我等,沒想到最終還是得求計於朝廷!”

沒辦法,就王舜臣說的百十門跑的轟殺,被說朝廷,就是各路大軍的文佐官和監察官都不會同意的。

怎樣打這樣的攻城戰,最終還是得朝廷拿定。

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八五零章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七五六章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八七九章 含糊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六七四章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
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八五零章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七五六章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八七九章 含糊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六七四章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