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

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

第二天清晨,朱雄英起的稍有些晚,吩咐宮人通知內廷司設監準備車馬。

一開始朱雄英其實以爲車馬這些東西,是歸御馬監的,後來才知道,御馬監其實是內廷的武裝力量.

隨後,朱雄英前往城外的一處道觀,拜訪正在那裡修行的袁珙,四海商會的這條線沒斷,那幾個夥計也是跟着他一路回到南京的,因此通知了袁珙,袁珙一直在等他。

今天天氣沒有過去幾天那麼溼熱,反而有些晴爽車馬出了城,行駛在通往道觀的土路上,道路兩側的樹木被微風吹動着樹葉,發出了沙沙的聲響。

朱雄英掀開馬車的簾子,目之所及都是一片盎然的綠意,青翠的賞心悅目,彷彿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生機,讓他跟着心情也好了起來。

道觀坐落在湯山附近一片幽靜的山谷之中,遠離了京城的喧囂,顯得格外的清幽。

在侍從的簇擁下,朱雄英來到道觀門前,只見門前懸掛着一塊古樸的匾額,上面書寫着“清風觀”三個大字。

他輕輕叩響門環,不一會兒,一個小道童前來開門。

袁珙正在後院的一間靜室內打坐,聽到朱雄英到訪的消息,睜開雙眼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道袍,迎了出去。

“殿下光臨本觀,真是蓬蓽生輝啊。”袁珙拱手施禮道,其雙手舉至胸前,立而不俯,隱約間就是抱元守一的渾圓樁架子。

“袁先生客氣了,早就聽聞先生在此修行,今日特地前來拜訪。”朱雄英還禮道。

袁珙伸手將他引入靜室之中,道觀的道童和朱雄英帶來的人,都等候在外面。

門被重重地關上了,兩人在蒲團上對坐。

“此處隱秘,旁人窺聽不得,殿下若是有什麼想問的,不妨直言。”

見袁珙如此開門見山,朱雄英也沒有藏着掖着,直接表明了來意。

“袁先生我此次前來,主要是想向先生請教一些關於陰陽炁海的事情,不知先生能否爲我解答一二?”

別古崖對應的時空蟲洞,在大明世界這一頭,也就是秦嶺的那個時空蟲洞,最早就是由袁珙發現的,袁珙因此憑藉着這個獨一無二的優勢,與沐勝做交易繼而建立起了分號廣泛分佈於大明各主要城池的四海商會。

而沐勝雖然告訴朱雄英,袁珙並不知曉陰陽炁海對面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更沒有給過袁珙現代世界的科技物品,從來都是用黃金結算古董,朱雄英也相信沐勝不會坑他.可袁珙是多聰明的人?當官做到侍郎,從商做到四海商會規模在大明位居前列,他難道真的不會對陰陽炁海對面的世界產生好奇?或者說,在交談中,誰能保證袁珙不會從沐勝的話語裡猜到些什麼?

這些事情,都是隻能由朱雄英親自來獲知真相,畢竟在沒有出現第三個可用的時空蟲洞之前,秦嶺的這個時空蟲洞是傳輸物品最爲便捷的,除了給藍玉輸送軍援,以後大明進行工業建設,也需要用到大批的工業設備。

“陰陽炁海之事,我前些年確實親身接觸過.”

袁珙的言語間,並沒有露出什麼破綻,跟沐勝說的基本沒有出入。

“袁先生當年就聽到過我的名字,但並沒有與沐勝說明身份。”

朱雄英單刀直入,緊緊地盯着袁珙的眼睛。

袁珙苦笑一聲道:“其實當年我聽到沐勝向我打聽‘朱雄英’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就知道殿下應該是自有一番機緣巧合,只不過事關天家,委實是不敢摻和進去.這種事情,有幾個腦袋夠掉呢?”

“那爲何我自秦嶺回到大明,袁先生又這般急切派人尋我呢?”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也是朱雄英沒有對袁珙起殺心的原因。

如果是別人接觸過陰陽炁海,甚至認識沐勝,那麼其人顯然對於朱雄英來說,是一個威脅,這涉及到了資源的獨佔性.雖然朱雄英對於沐勝有着特殊的意義,但人情和利益,畢竟是不能上秤的。 那麼換到袁珙的角度,是不是也是同理呢?

——對於威脅,最好的辦法,就是除掉。

而袁珙在朱雄英剛剛來到大明時的表現,卻讓朱雄英的殺心極大減弱了,因爲在朱雄英沒有確認身份的時候,袁珙的四海商會就給予了他相當重要的幫助,始終表現出了極大地善意。

現在朱雄英依舊有兩個選擇。

第一,他可以選擇除掉袁珙用以安心;第二,他也可以選擇與袁珙繼續談下去,看對方的意圖到底如何,能出得起多少價碼。

到底選擇哪個,取決於袁珙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

袁珙長嘆一聲,說道。

“人常言‘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袁某老了,總該爲兒孫後代鋪條路出來,這商會的財富在皇權面前不過是浮雲罷了,而在未來,又有什麼能比得過殿下呢?”

袁珙的回答讓朱雄英很滿意,結合他所瞭解到的情況,袁珙確實是相對謹慎且重視家族的一個人,畢竟在他了解到的《明史》上就有明確記載“珙相人即知其心術善惡,人不畏義,而畏禍患,往往因其不善導之於善,從而改行者甚多。爲人孝友端厚待族黨有恩”,而兩個袁珙或許際遇不同,但人生的前半段都是一樣的,所以這種特質應該不會改變。

正因如此,袁珙沒有向沐勝告知朱雄英的身份,也正因如此,袁珙纔會在朱雄英迴歸大明的第一時間就讓人去幫助他。

見朱雄英放下了戒備,袁珙也是暗自鬆了口氣,對於朱雄英的品行他也一直在暗中觀察,其人並不是那種狠毒無情之人,做事也頗有章法,袁珙認爲家族的未來可以寄託在他的身上,畢竟這是一條通天的路子,用當年呂不韋的話來說就是“奇貨可居”。

袁珙並不指望自己能操縱朱雄英,但是對方並非薄情寡義之輩,又有極大概率能夠繼承大明江山,因此這時候在羽翼尚未豐滿之際就傾家投效,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始股”了,日後朱雄英繼承帝位,那麼對於袁氏一族,自然能夠施以恩惠,這樣一來或許與國同休不能奢求,但世代簪纓卻絕非奢望。

想明白這些,袁珙也不猶豫,自己現在能做的事情其實不多,但用四海商會來出錢出力卻絕對沒有問題,畢竟按照四海商會的體量,也算是能排得上前列的商業巨擘,於是袁珙試探着問道:“我觀殿下似乎有意建立一個大的莫愁湖市場。”

“不錯,確實正有此意。”

這件事情,也是朱雄英來拜訪袁珙的順道目的之一。

在朱雄英的計劃裡,建立一個能作爲試點貿易區的市場,最重要的當然是朝廷的政策支持,但除此之外,在商界也需要有勢力來帶頭出錢,並且給予其他大商人足夠的信心,這樣才能把“勢”造起來,只要起勢了,那麼各地商人自然不再觀望,這個市場才能做到足夠大。

而除了袁珙的四海商會,朱雄英還打算跟那些外地遷徙來的富戶們,以及京城本地的富商巨賈們都談一談,先把事情談好再去大刀闊斧地改革。

袁珙微微一笑:“我如今雖爲商人,但也希望能夠爲朝廷和百姓做一些貢獻,若是殿下不棄,四海商會願傾力協助殿下做成此事。”

如此一來,也算是納了一個投名狀,從今往後就算是“自己人”了。

朱雄英聽後,看起來是深受感動,他緊緊握住袁珙的手:“袁先生高瞻遠矚,實乃大明之福!”

兩人相視而笑,盡在不言中。

接下來,他們又談了許多關於商業、時局以及未來發展的看法,直到日暮時分朱雄英才依依不捨地告別離開。

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36章 告白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96章 保險第41章 北失南補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53章 主僕矛盾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36章 告白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61章 朱允熥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
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36章 告白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96章 保險第41章 北失南補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53章 主僕矛盾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36章 告白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61章 朱允熥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