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牙人

幾個拘攔人將劉昌郝與樑小乙按住後搜身,動作無比的粗魯狂野。

樑小乙臉都氣紅了。

劉昌郝搖了搖頭,在宋朝不可能講什麼人權,都是這樣的,而且還有女攔頭,搜女子的身。

搜完身又翻開包裹,包裹裡有換洗的衣服,幾貫錢,兩錠金子,一名拘攔人大聲說:“靠岸,靠岸。”

上了岸後,劉昌郝才知道一件事,宋朝金銀進城要交稅的。

宋真宗時,金進城不納稅,銀進出城每兩納450文。因其稅高,幾乎無人販賣。宋仁宗時做了調整,銀每兩40文足(足,標準40文),但金開始納稅了,每兩200文省(省,官貫,154文)。夔州等地區用的是鐵錢,稅銀每兩得另加五文。

進城後,寄存、兌換還要交手續費。

“難怪金銀在宋朝只是算是準貨幣,而不能當成真正的貨幣使用。”

劉昌郝帶的金子不多,納了三百來文錢,不怒反喜。

若是沒有這次拘攔,自己冒冒然地帶着大批金銀入京,不知得納多少稅。劉昌郝又用尊重的語氣詢問了商稅情況。

一般來說是過往稅制,有的不需要交稅,如瓜果蔬菜,有的又需交重稅,如竹木石炭,十抽一甚至更高。

但宋朝的商稅情況很複雜,如宋太宗末年時就達到八百來萬貫,北宋末還是八百來萬貫。非是商稅變輕了,一部分化爲實物抽成。

一部分“階級”漸漸明確,各個場務不敢對士大夫與勳貴的家人徵稅,甚至許多商戶像宋神宗岳父向經影占行人那樣,將自己的商貨請託於士大夫或勳貴的名下,以此來“避稅”。

同時商稅也是在變化的,宋仁宗宋夏戰爭時,由於國庫沒有錢,凡是商貨統統徵稅,使得商稅收入達到了2200萬貫,包拯擔任陝西轉運使時忍不住上書,朝廷連瓜果蔬菜都要徵稅,老百姓還活不活?正好宋夏戰爭結束,朝廷漸漸停止各種橫徵暴斂,商稅收入一度降到了七百萬貫。

老包沒有電視劇裡那麼神奇,但是一個好官好同志,特別是在開封與陝西任期爲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實事,否則俞龍珂不會向宋朝請求賜姓爲包(改名爲包順)。

重新上船,來到戴樓門。戴樓門是水門,還可以進城,不過得交錢,沒有那必要了,兩人下船。

劉昌郝舅公家在京城東北方向,有二十多裡的路,兩人也不逗留,大踏步向牛行街走去。

一路走着劉昌郝一路打量着這個城市,幾乎到處都能看到酒肆或小吃鋪,高檔的也能選擇去一些大酒樓,但是哪些酒樓絕對不是劉昌郝能去的地方,一對早上市的嫩葫蘆或茄子就能賣三五十貫錢,恐怕李闊海來了,也捨不得吃下嘴。玩的樂的也不少,許多繁華的街道上都能看到藝人在表演,他們不是上檔次的,上檔次的去了瓦舍。

那個行業也發達,有的女子是在酒肆裡提供貼心服務,有的就在家門口穿着單薄的衣服招攬客人,讓樑小乙看得面紅耳赤。他不知道的是王安石將妓女與酒館捆綁在一起“銷售”,更助漲了宋朝色/情業的發達。

其實這些女子多不是上檔次的,上檔次的都在各個青樓紅館裡,或者在一些大酒樓服務。更上檔次的如李師師之流,則會僱來兩個漂亮的小婢,一個會做菜的婦人,一個機靈的老媽子,自己單獨開一個館院,這些姿色出衆的行首一般人就看不到了。

劉昌郝還看到京城綠化出色,到處是樹木花卉。即便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是一個超級繁華的城市。

劉昌郝還好一點,樑小乙是第一次來京城,在他眼裡京城就是一個光怪陸離的另一個位面的地方,幾乎都看傻了眼。

經過相國寺時,劉昌郝買了一些禮物,繼續往前走。出了新會門,劉昌郝開始問路,他只知道魯莊大約就在前面,位於五丈河南側,具體在哪兒他記不起來了。還有,他兩個舅公叫什麼名字,謝氏不知道,他更不知道。

樑小乙很擔心:“昌郝,勿要找不到人。”

“不會。”

又不是小村子,問了好幾個人後,終於有人指出方向。原來出了新會門是一條官道,但魯莊離新水門、也就是北東水門近,離新會門比較遠,一個小小的誤差便是七八里路。

兩人又向東北方向走去,終於到了魯莊村。到了村子就好辦了,記不得名字,可以問一些老人,幾十年前你們村子是哪家女兒嫁給了一個尉氏的步軍都頭,後來帶着兒子去了尉氏。立即有一個好心的老人將他們帶到劉昌郝的小舅公家,這些年過去,劉昌郝太公、大舅公已經過世了,只有小舅公還活着,不過大舅公家還有兩個表叔,小舅公家也有一個表叔。

外甥孫來了,劉昌郝小舅公立即讓小表嬸去叫大舅公那脈的兩個表叔過來,小表叔則給他們煮茶……不是泡茶,將茶葉放在大茶壺裡,再放入蔥、姜、桂、椒、酥、鹽等佐料煮沸再倒入小茶盞裡,有的還放米粉、藕粉與奶,講究的頭茶水不要。

也出現了更高級的點茶,先將茶餅碾成粉末,再用篩羅分篩出最細的茶末放入茶盞裡,將沸水倒入茶盞,然後用一個類似小竹刷把的茶筅快速擊打,使茶末與水交融直到出現大量茶沫爲止。

所以喝茶又有吃茶的說法,流傳到西方,西方一度出現直接吃茶葉的笑話。

普通人家根本沒有這閒功夫,繼續沿用以前的煮茶或煎茶方法。後來又出現了炒茶與泡茶,不能算是劣幣趨走良幣,炒茶比製造茶餅方便,泡茶比煎茶煮茶點茶方便,簡便纔是王道。

反正有些怪怪的,不過佐料若放得不重,劉昌郝也能勉強喝下去。

三個表叔聚齊,還有八九個表兄弟姐妹,劉昌郝快速說出來意,父親死了,母親有病在身,加上今有遇到旱災,鄉親們鬧着要減租子。因此劉昌郝想來京城看看有沒有其他經濟價值更高的副業,可他對京城不熟,想託某個表兄弟帶他轉一轉,另外他也將地收回來了,想僱幾戶流民回去,不過當地沒有保人什麼流民敢跟他回去?

小叔跑掉了以及前段時間的變故,劉昌郝都沒說,害怕幾個表叔產生其他的想法,畢竟是身在窮山村裡,就是一等戶也不及魯莊的三等戶。

親眷,不眷不走就不是親眷了,雖然幾個表叔很熱情,可是太公與大舅公過世了,也未通知劉家,兩家有多親,劉昌郝還是有些擔心的。

實際幾個表叔根本沒那麼多複雜心思,劉昌郝歲數也沒問題,虛十六歲做事還嫩了一點,然而在這時代,十六歲也能勉強當家做主。

大表叔開玩笑地說:“昌郝,汝一家皆是英雄好漢。”

從男的到女的,那怕劉昌郝的母親都是不服輸的主。

這兩個忙是小忙,不是很麻煩,幾個表叔一起同意了,劉昌郝不算是遠親,屬於下三代親戚,魯莊就有許多菜園子,小表嬸去菜園子摘菜做菜,大表嬸去打酒買葷菜。

幾個比劉昌郝還要小的表弟妹好奇地看着劉昌郝,問這問那,在他們心中劉樑村是一個很貧窮落後的山村,實際還好哪,在宋朝許多偏遠地區的山村那才叫落後,還有一個小表弟問劉樑村有沒有老虎?

劉昌郝好笑地說:“彼邊皆小土山,是有一些野獸,然無虎豹,至多有野狼偶爾出沒,非是餓極,其亦不敢傷人。”

尉氏不是一片崗陵區,有好幾片,劉樑村那邊是最大的崗陵區,劉樑村位於崗陵的邊緣地帶,相對要好一點,自棘嶺寨再往西往北,崗陵更密集,也出現許多真正的石山,有的高度超過了百米。那邊野獸便多了,當然,百姓也更貧困,不過百姓數量也不多。

吃過晚飯,劉昌郝對大表叔說:“叔父,吾打算種花。”

“種花需不小學問。”

這是在京城郊外,老百姓眼界與劉樑村眼界是兩樣的,宋朝人愛花,種花的人也多,一般收入還可以,但不是什麼人都能種的。

劉昌郝看到樑小乙不在,說:“吾有一個同學,其父是花農,吾亦讀過許多種花書。”

能進宋夫子私塾讀書的學子,家裡情況都還可以,當然,各家的情況皆不一樣,像劉昌郝與他幾個好同學的家庭僅是在溫飽與小康之間徘徊,還有一些同學家庭已經正式達到小康,甚至逼近大康,那些同學就不是劉昌郝一路子了,以前身內向的性格,平時更不可能玩在一起。

各家進入的行業也不一樣,可就沒有一戶人家是種花謀生的。

這也是無奈,不撒謊,幾個表叔馬上會全部反對。

“人家是種花的,豈會教汝竅門!”

“早先吾已有此想法,其家人亦想不到吾計劃種花,以爲吾年少,吾問,其亦答之。叔父,吾欲委託汝,替吾家找一可靠牙人。”

宋朝有三大讓人痛恨的羣體,幹人、訟師、牙人。

名聲最不好聽的是訟師。

其次是幹人,花谷久養的那個幫閒徐三哥子,就是一名幹人。

牙人居末,相當於中介人、經濟人,不過用得不好就是各種坑,所以劉昌郝看看魯家能不能找一個熟悉的牙人。

熟人也會坑熟人,但只要給了足夠的金錢,最少比自己請不認識的牙人好得多。

想養花,必須買花種或母株,劉昌郝歲數小,得請一個牙人談價錢。

二表叔說:“巧了,西邊朱莊即有一人從事牙人行當,且似花木交易。“

“朱三?”三表叔也想起來了。

“是其也。”

“朱三已搬於城中居住。”

“其尚有幾兄弟在朱莊,吃過晚飯吾去問問。”

朱莊離魯莊不遠,劉昌郝還沒有睡下,二表叔就從朱莊回來,沒有帶來朱三,但帶回來朱三家在京城的地址。

“謝過二叔父。”劉昌郝心裡卻在說,終於開始了……

第164章 定論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113章 燕子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185章 小水利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116章 予之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十三章 欠條第164章 定論第163章 見(四)第219章 附從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四章 箱子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226章 風暴(下)第100章 朝天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203章 提花第130章 撒石灰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227章 閣對(上)第135章 請客第五十一章 修路(下)第六章 團行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82章 王氣第122章 邸店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132章 戶帖第186章 恭賀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七十六章 佔山第132章 戶帖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121章 傳奇(下)第109章 蛻變(下)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155章 文字(下)第156章 隱瞞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五十七章 攔第六十七章 白綿紙第十六章 跳腳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111章 十將(上)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120章 傳奇(上)第198章 佳話第115章 喜事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十六章 跳腳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56章 隱瞞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103章 鞭貴第120章 傳奇(上)第103章 鞭貴第198章 佳話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60章 見(一)第122章 邸店第153章 責問第182章 王氣第133章 知曉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88章 父子第204章 南征第131章 大佃戶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198章 佳話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186章 恭賀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七十五章 高潔第三十四章 山塘第七章 五色瓜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144章 落戶第167章 鳳鳳第十章 可惡(下)第204章 南征
第164章 定論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113章 燕子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185章 小水利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116章 予之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十三章 欠條第164章 定論第163章 見(四)第219章 附從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四章 箱子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226章 風暴(下)第100章 朝天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203章 提花第130章 撒石灰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227章 閣對(上)第135章 請客第五十一章 修路(下)第六章 團行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82章 王氣第122章 邸店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132章 戶帖第186章 恭賀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七十六章 佔山第132章 戶帖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121章 傳奇(下)第109章 蛻變(下)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155章 文字(下)第156章 隱瞞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五十七章 攔第六十七章 白綿紙第十六章 跳腳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111章 十將(上)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120章 傳奇(上)第198章 佳話第115章 喜事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十六章 跳腳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56章 隱瞞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103章 鞭貴第120章 傳奇(上)第103章 鞭貴第198章 佳話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60章 見(一)第122章 邸店第153章 責問第182章 王氣第133章 知曉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88章 父子第204章 南征第131章 大佃戶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198章 佳話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186章 恭賀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七十五章 高潔第三十四章 山塘第七章 五色瓜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144章 落戶第167章 鳳鳳第十章 可惡(下)第204章 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