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恭賀

“非是,陳公,你繼續往下觀之。”

“兩浙太湖,濱臨大海,海上夏秋季多起颶風,且以七月爲多,颶風裹大雨,豪強又多侵河爲陂,佔湖爲圍,江河之水不得泄,氾濫成災,故謂秋潦之害也。你未去兩浙,如何知之?”

陳繹對這句話記憶猶新,後來的中國四大米市,長沙還早,得到明朝隨着洞庭湖垸田的出現才成型,蕪湖一帶開始出現江東圩,暫時規模不太大,也不能稱爲四大米市。

北宋真正的糧倉是兩浙路……蘇南大部分地區暫時也劃在了兩浙路。故宋朝對兩浙路十分重視,特別是秋潦,然陳繹是北方人,最南的不過去過鄧州任職,對秋潦一直不大清楚,又不好意思問,故看到這句後,立即記了下來。短短一句話便說清楚,秋潦的起因乃是颱風,加上人爲的佔河道佔湖面所導致的結果。

但劉昌郝也是一樣,北方人,至少某還去過不少地方呢,你是如何知道的?

“陳公,坊間消息不少,其非是樹,乃是小林,稍理一理,便可得知。公未致仕前或少讀雜書,致仕後公務繁忙,亦沒有心思想其他。或有之兩浙官員,欲想,因爲繁忙公務,念頭不得清淨,便不將將它們串連起來。或我與公等顛倒一下,我會做得更差,公等會做得更好。”

一部分確是坊間聽來的消息,也不是劉昌郝聽的,而是朱三他們說的。

還有一部分是前世對王安石農田水利法的考證,得出來的結果。

與觀樹觀林真沒關係,乃是領先近千年的眼界。

上次,劉昌郝便說過,觀一樹必知秋。

陳繹無言,繼續往下看,劉昌郝說了一件事,開封數條運河齊聚,替開封提供便宜的運輸條件,由是商業發達。但開封地勢低窪,汛期緊張時,便易產生內澇。因爲這個內澇曾經發生兩件事著名的事,一是包拯鐵面無私,冷酷無情地拆掉了各個權貴家侵佔汴水的建築物,使得水路得以暢通。二是狄青因內澇搬家,歐陽修他們便據此種種造謠,逼死了狄青,但不搬家,爲了轉移六塔河的責任,也要逼死狄青。

當然,僅憑他家與孫嶺村的兩個山塘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若是出現婁千個山塘,便能在汛期時殺住各條運河的水勢。

“能否殺住黃河汛水?”

“陳公,開封水害與五丈河無關,開封在上,梁山濼在下,或達濟水或達淮水。亦與下汴水無關,或達淮水或達大江。有的乃是蔡水、惠民河、金水河、上汴水,且蔡水下邊已達淮水了,因此涉及的範圍不過數個州府。”

“故廣建堰塘後,能稍稍殺之。然黃廣水源範圍太廣大,僅是這些中小堰塘,是殺不住的。”

中國幾條主要的江河,黃河水流量似乎不大,但現在的黃河不是後來的黃河,每年水流量照樣達到了上千億,甚至兩千億立米,其四成水流量是集中在汛期裡。

還有一個問題,如孫嶺村的山塘,一旦建成,不可能在汛期到來前,將塘水一起排掉,用空置的庫容來重新蓄水。故蓄,不過十萬立米水,自家的山塘就更可憐了。

然後將它們放大,惠民河一帶的水非黃河之水,流到京城,通過護城河注入下汴水,下淮河長江,真正的黃河之水,乃是大部分洛水、汾水,北洛陽、涇渭水與主流來的河水。這一帶將熙河路包括進去,不過兩百萬戶百姓,算一百戶築一個大山塘,不過兩萬個山塘,截蓄二十億立米的水,二十億放進幾百億裡,能起多大作用?

況且是不可能的,以宋朝的能力,即便將吃奶的力氣使出來去大力推廣,不要說黃河中游地區,放大到全國,也未必能建起兩三萬個山塘。

“廣建後,京城或能稍緩之,黃河,影響則有限,更非是解決河汛之策,其還是用之灌溉或澆灌。”

“陳公,然其亦不可小視,如末學家北邊孫嶺村,三千餘畝地,多是五等以下瘠地,不乏八九等田,一個山塘,便讓九成旱地變成三四等田,每畝一年能增收一石以上。若是用來植桑,其收益更激增也。”

“且是黑水河,河不大,若是於洧水推廣,其水流量乃是黑水河的數十倍,是否能建設數個規模乃是孫嶺村十倍的山塘?其又會使多少耕地受益?或放大到全國,每年能增加多少糧食,養活多少人口?”

如果小水利數量能跟上,是能防止一些地區的水患,那怕是京城的水患。

然而放在長江、淮河上,又起不到什麼作用,更不要說已經崩壞,到處咆哮滾動的黃河上了。

劉昌郝想了想,於後面將此段標註出來,不說清楚,是容易讓人產生誤會。

後面還寫了一些東西,一是高轉筒車,據說它於晚唐便出現了,不過劉昌郝未見到,可能開封多是平原地帶,一般用不上。但即便出現,也不及他所繪製的先進。

二是臥軸蓬式風力水車,這玩意就比較先進了,反正宋朝肯定沒有,能用之灌溉,也能用之取海水煮鹽。

本來劉昌郝想讓莊木匠將它們做出來,然而兩者皆是“大傢伙”,家裡忙得不行,沒有做,於是劉昌郝繪製了詳細的圖紙,又寫了不少文字說明。

除了這兩樣,餘下便是他手裡兩個盒子。

這是無意中聽朱三說的,說鄭白渠時常崩壞。恰好他前世出差,曾參觀過鄭白渠,瞭解一些相關的歷史。反正是獻書,一道寫了。

一是於險要渠段建籠石堤,它不是新聞,錢氏用其建錢塘堤,宋真宗名臣陳堯佐“造木龍以殺水勢”,木龍便是改進版籠石法。但似乎整個北宋皆沒有將此法用於鄭白渠上。

二是於渠首,也是衝力最大的地方,用魚鱗塘築堤,這個出現得更晚,一直到清朝纔出現,是用來對付惡化的錢塘大堤,當然,僅對付小小的涇水,那是小菜一碟。

劉昌郝還怕文字與圖紙表達不清楚,做了兩個微型版實例模型,放在盒子裡,一起帶了過來。

但大水利不是這本書的主旨,也就是寫了兩種特殊的堤防。

陳繹一氣讀完,長嘆道:“劉昌郝,你欲做李冰,還是欲做魯班?”

“非也,末學願意做的乃是一名大德魯伊。”

“德魯伊?”

“西方夷人傳說中能與草木溝通的精靈,公可將其視爲神農氏的弟子。末學若有此能力,則能讓貧者有所食,寒者有所衣。”

我本職是農夫,李冰、魯班的什麼與我無關,只是順帶着寫一下。

但這個志向也不小了。

實際呢,劉昌郝的志向不是做德魯伊,而是完成那幾條任務,還有……未來宋朝真的很糟糕,得學會包裝自己!

不過往後去,真的有一位讓他尊敬的大德魯伊,使得千家萬戶有所食,夢想着稻杆有高粱高,稻穀有黃豆大。

“棉花如何?”

“長勢良好,四五年後,北方將漸不受寒冷所困矣。”

那天劉昌郝也說過,需四五年馴種,大夥也相信,終是嶺南之物,一下子搬到北方來,能馴化出來就已經不容易。現在朝廷關心的不是長不長得出來,肯定能長得出來,而是產量究竟有多少。

“不知產量如何。”

“陳公,乃是第一年,產量或低矣,然福建路說高者不過三百餘兩,非多,五六百兩,末學輕鬆實現也。”

“五六百兩亦是好的。”

那天,陳繹於劉家吃過午飯,依然做了詳細的交談。

劉昌郝說,一百兩做棉被,可抵一件氈毯,五十兩做棉衣,可抵一件皮衣。也就是一畝地能種出來五六牀棉被,或十件皮衣。一旦種子馴化出來,只要普及七八年,理論上,整個北方都能實現寒者有所衣。

真想做什麼德魯伊?

“陳公,前線堡砦築好乎?”

“築好了,留駐部分京師官兵,以及一些河東邊軍。”

搭配着來,全部留京城的官兵,朝廷確實不放心,劉昌郝心中嘆氣,這樣,還是起不到磨礪的作用。不過其方面還好,包括未來的屯田,河東遷城,皆在順利地進行着。陳繹又說:“朝廷已徐徐撤兵。”

一部分官兵已經撤了回來,還有一部分分別駐紮在太原府與真定府,以防萬一,畢竟一旦撤軍,前線不能封鎖,契丹會立即探知新堡砦,會不會因激怒而出兵,誰也不好說。

但大量官兵駐紮在前線,以及修堡砦,花了無數糧草錢帛,朝廷也吃不消,這讓趙頊很氣惱,前年前線稟報說契丹於邊境陳兵二十萬,今年又稟報,於邊境陳兵二十萬。

趙頊不相信了,宋朝僅調駐了五六萬兵力,以及一些民夫,便花了如此多的錢帛,契丹動不動調動二十萬大軍,難道契丹軍隊是神人,不吃不喝?可想前線的情報工作做的有多糟糕。

щщщ ●тTk ān ●¢O

“契丹得知後,會激怒,然不會因此而動兵,先挑釁的是他們,可能會勒迫我們將這些堡砦催毀掉。”劉昌郝想了一下說,史傳這個耶律洪基對宋朝還可以。

這次勒迫宋朝應當不是耶律洪基的主意,而是那個耶律乙辛的主意,勒迫有功,說明他有功於“社稷”,地位便會穩固。若是如此,勒迫宋朝耶律乙辛敢,出兵則不敢,不出兵則己,一出兵,兩國徹底交惡,至少五十萬歲幣是沒有了。雖如此,終讓劉昌郝感到有些憋的慌。

“打擾陳公了,”劉昌郝作揖辭別。

“某送你。”陳繹將劉昌郝送了出來。

劉昌郝找到朱三他們,等的有些久,但朱三知道,劉昌郝去開封府可能會說一些重要的事,一行人去軍營。到了軍營前,上午的操練也差不多結束了,朱三進去找到樑小乙,讓他將全營的人一起叫出來。

劉昌郝帶了一些禮物,一人一筐瓜,一張藨席、一張竹蓆、一個竹枕、一雙藨鞋,竹蓆與竹枕是在圍山村買的,藨席與藨鞋是在烏頭渡買的,在圍山村與烏頭渡不值多少錢,但放在京城,價格又貴很多,甜瓜更是如此,不能將它當成十餘文錢一斤,買,一斤就得需二十多文錢。

主要是人多,這個手筆便不小。

有的官兵發愣,樑小乙喝道:“讓你們拿,你們就拿。”

“諸位,”劉昌郝態度溫和地說:“快點先搬回軍營,搬好了,我請諸位出來吃個飯。”

一會,大夥一起出來,一個禁兵高興地走過來說:“昌郝哥哥,我是十將了。”

劉昌郝認識,他便是去年樑小乙的手下,叫韋小青,人有些機靈,劉昌郝說:“恭賀。”

他卻看了樑小乙一眼,樑小乙使了一個眼色,兩人落在後面,樑小乙說:“朝廷決議南征。”

劉昌郝緊張地問:“主將是誰?”

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227章 閣對(上)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15章 喜事第209章 農家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三章 苗苗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167章 鳳鳳第186章 恭賀第五十七章 攔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九十二章 藏手第六章 團行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179章 魏武卒第120章 傳奇(上)第四十一章 藏金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七十六章 佔山第126章 交換第二十七章 經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01章 免費第223章 迎春宴(四)第115章 喜事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153章 責問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194章 作死(四)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五十七章 攔第144章 落戶第150章 燕離(下)第114章 血脈裡的東西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62章 見(三)第二十章 收地第186章 恭賀第112章 十將(下)第146章 買村第116章 予之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163章 見(四)第九十一章 拜年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132章 戶帖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111章 十將(上)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八十六章 僥倖第二十章 收地第217章 敢死隊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104章 甜第206章 賣弄(下)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十五章 租子第130章 撒石灰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210章 敵意第146章 買村第126章 交換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五章 任務條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59章 召.編故事(下)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165章 反常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145章 花木第185章 小水利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七十五章 高潔第九十八章 彼之毒藥,我之良草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八章 傳家寶第108章 蛻變(上)第五十五章 冬衣
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227章 閣對(上)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15章 喜事第209章 農家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三章 苗苗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167章 鳳鳳第186章 恭賀第五十七章 攔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九十二章 藏手第六章 團行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179章 魏武卒第120章 傳奇(上)第四十一章 藏金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七十六章 佔山第126章 交換第二十七章 經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01章 免費第223章 迎春宴(四)第115章 喜事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153章 責問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194章 作死(四)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五十七章 攔第144章 落戶第150章 燕離(下)第114章 血脈裡的東西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62章 見(三)第二十章 收地第186章 恭賀第112章 十將(下)第146章 買村第116章 予之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163章 見(四)第九十一章 拜年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132章 戶帖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111章 十將(上)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八十六章 僥倖第二十章 收地第217章 敢死隊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104章 甜第206章 賣弄(下)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十五章 租子第130章 撒石灰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210章 敵意第146章 買村第126章 交換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五章 任務條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59章 召.編故事(下)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165章 反常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145章 花木第185章 小水利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七十五章 高潔第九十八章 彼之毒藥,我之良草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八章 傳家寶第108章 蛻變(上)第五十五章 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