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見(四)

“小乙哥,快施禮。”劉昌郝低聲說。

樑小乙立行大禮,宋朝不像清朝,行了禮趙頊讓樑小乙站起來,看着樑小乙,塊頭大,長相也憨厚。可能小黃門在路上未說清楚,樑小乙繼續懵逼中。

“小乙哥,勿擔心,我朝陛下皆是官家。”劉昌郝低聲說。

總體上宋朝出了不少昏君,但沒有出暴君,劉昌郝聲音雖小,趙頊也聽得到,他呵呵一樂。這不是不尊重,恰相反,乃是最大的尊重、褒獎。

樑小乙才清醒過來,也低聲說:“居然有如此地圖,其乃有大用也,乃是何人所繪?”

這下子,十幾個大佬一起笑了起來。趙頊點點頭,說明這個樑小乙還真是懂的,知道有大用。

繼續,其他的都無所謂,得想辦法完成“保衛河東”。劉昌郝說:“陛下,諸公,小乙哥揀爲十將回家,我曾說了一個比喻,唐太宗手中有一支玄甲軍,所向披靡。然到唐明皇之時,羽林軍迅速墮落,洛陽關中百姓承平已久,皆不習戰,故安祿山叛亂,封常清率領此支雜牌軍,敗,高仙芝來,亦敗,哥舒翰來,還是敗。”

“安祿山非是戰神,雙方指揮能力相當,然軍士戰鬥力懸差大,故一敗再敗。於是我再三戒告,需苦練之,用不上則已,用上,自己與屬下皆勇猛過人,不但能活命,亦能建功立業,出人頭地。”

“此言極是。”趙頊說。

但下面的,又打他臉了。

“陛下,甜瓜上市,臣帶娘娘來京城看病,順便與小乙哥相會矣,小乙哥卻對臣說,他帶領屬下訓練,其他十將皆不樂也,以爲小乙哥惺惺作態,影響他們作樂或家事。京城禁兵亦墮落矣。”

“祖宗家法,乃是輪戍制,兩年或是三年,雖有別離之苦……對了,陛下,可讀過范文正公的《漁家傲》。”

“讀過,此乃妙詞。”

“非也,范文正公著寫此詞時乃是何職,掌控多少軍士,擁有多少權利,此詞明爲寫邊塞之苦,實乃欲乞和也。”

若是別人寫,則是好詞,若是范仲淹寫,未必是好詞。慶曆五君子,富弼未去前線除外,餘下中,只有龐籍才獲得了一些真正的戰功,當然,范仲淹比韓琦與文彥博要好得多,韓琦有好水川之敗,文彥博消失不見了。但人家正大光明的朋黨,互相拉攏吹捧,全部得以上位。

“這……”

“然范文正公操守天下無雙也,固國家需要呂文靖公,亦需范文正公。臣非是議論此詞與範文正功過,乃是欲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國家固然須善待軍士,其終用生命守護國家與億兆百姓,然善待不代表着不磨礪。”

“輪戍便是一種很好的磨礪,然京城官兵磨礪實少,一旦重用時,其戰鬥力必弱,其膽魄必弱,其軍紀必鬆散,只是一羣消耗大量薪酬的裝飾物。小乙哥,若讓你於沙場上,同樣是十人小隊,有多少小隊能及你之小隊?”

樑小乙還在懵懂中,他很是想不明白,爲什麼劉昌郝來到政事堂,與皇上以及諸位宰相談****,不過慣性地答道:“陛下,諸公,昌郝,雖我,雖臣練兵時間不長,然能及我之小隊者,甚少。”

大夥都聽懂劉昌郝的意思,不是用得多少錢,這些京城的官兵得落實輪戍,否則一旦敵寇來到京城外,當年安史之亂,洛陽是什麼樣子,開封便會是什麼樣子。

“陛下,臣於民間又聽到傳聞,說是西北用兵,先讓蕃兵衝鋒,次之保捷,勝,禁兵一擁而上,敗,立即撤退。不知小王相公在乎,此事是真是假?”

一人扭過頭,說:“此事是假,禁兵亦不弱。”

王韶也來了,那豈不是說兩府宰相全在這兒?劉昌郝拱手作揖:“王相公替國家拓地兩千裡,聲震西北,末學敬佩也。然,末學想問,公用兵熙河,有多少來自京城官兵,或公,敢讓他們頂於最前方?”

王韶語塞,是有的,但他可不敢將這些京城的禁兵頂在最前面,一是戰鬥力弱,二是他們是京城人氏,死的多,家人披麻戴孝,自己明明有功,也會糊出一陀翔。

“陛下,一練二戍三戰,缺少一樣,皆不能成爲精銳之師。”

只要宋朝讓開封、洛陽的禁兵也認真執行大規模輪戍,河東新增的堡砦還會缺少守衛軍隊?但宋神宗是怎麼做的,也恰相反,寧願從各地募平民爲禁兵輪戍熙河路,也不願意調動京城官兵執行輪戍制,加上腐敗嚴重,缺少訓練,全部成了樣子貨,故百姓恥之,喚曰赤佬。

過猶不及,有的劉昌郝不欲說了,其實官兵墮落,宋神宗知道,王安石也知道,這才推出保甲法與將兵法。

王韶說:“劉昌郝,汝未去過陝西路,爲何陝西路、熙河路地形亦精準也。”

論對熙河路地形的熟悉,可能當地蕃人都不及王韶。不過也不要緊,雖然第一幅地圖尺寸足夠地大,但繪製的地方更多,熙河路放在裡面僅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能繪的不過是大山大河,典籍上皆有記載,能說神奇,然不會懷疑。

劉昌郝裝傻,訝然,然後撓頭:“王相公,不會吧,此乃我據典籍所繪,必有誤差,王相公,不妥,切莫當真也。”

會不會有誤差呢?王韶盯着地圖看,說:“劉昌郝,你所繪確實頗準。”

頗準就行,千萬不要定義爲精準。果然,聽到頗準,趙頊收回視線,看着書稿。先打開的是樑小乙的兩次手稿,趙頊看着,第一次的手稿確實太幼稚,第二份的手稿開始有長進,不但有長進,字也漸漸不醜。然不是第二份手稿,它意味着樑小乙一是用了功夫,二是以飛躍的速度進步着。況且他後面還有一個神奇的好發小,在教他,指點他。

“劉卿,說說你們兩家,你們兩人的故事,”趙頊不是傻子,劉昌郝指名樑小乙,這是在推薦呢。能讓一個果斷拒絕制科試的人,變相推薦另一人,背後肯定有着許多故事。

有些不妥吧,這是政事堂唉,反正是皇帝要聽,那就說唄,劉昌郝說了樑父與自己父親的一些故事。特別是樑父再三辭桑,又替劉父擋刀,趙頊說:“果乃義人也。”

至於農村爭水打架,即便他是皇帝,也是能理解的。

劉昌郝又說自己在蒙學裡,樑小乙對自己的庇護,李老學究貪婪,趙頊也能理解的,最後劉昌郝說:“去年臣家裡出了一些變故,義父準備便賣其桑園,替臣家化解危機。臣父與義父,臣與樑小乙,非親兄弟,然勝於兄弟。小乙哥幫助我,我從來不言謝,我幫助小乙哥,亦不讓其言謝,此乃兄弟責任也。”

既然情義如此之深,幫助樑小乙,也是很正常。趙頊聽了也有點小感動,又問:“劉昌郝,汝既言霍去病,然太史公言,驃騎將軍爲人少言不泄,有氣敢任。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所以說得多讀書,不然在這些場合裡,連應對都做不到。

劉昌郝答道:“太史公所著史記固是佳作,然其是史官,見識、特別是軍事見識,終有限也。如他十分推崇李廣,李廣能及衛霍乎?因其遭遇,關於漢朝記載或多有偏頗,僅能兼聽,不能全聽。”

“又,太史公所信非儒家之術,更非兵家之術,乃是黃老無爲、道家之術也,尤其厭惡法家之術,或固有此語。”

“且漢書載,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若兵法不重要,淮陰候與留候何必著兵書?或論用兵,太史公勝於留候與淮陰候也?”

“非是兵法不佳,其乃是會讀與不會讀、會用不會用之區別。”

是不是狡辨?但細想,真不是狡辨。一個韓信便壓死人了,況且還有一個張良。但司馬遷地位也奠定起來了,趙頊不好評價,便打開劉昌郝的書稿,初看,文字太過樸素,已經很不容易了,每篇戰役點評,劉昌郝皆修改了兩三次才定稿的,否則更難以目睹。但趙頊不是這樣想的,樑小乙識字不多,必須得這樣寫。

不計較文字華麗與否,那就有的看,這些點評幾乎是從全方位地去分析,趙頊看起來沒問題,樑小乙眼下看起來,依然頗是吃力。而且劉昌郝記憶力指數很高,他自己也一有空便看書寫字,各種的引經據典,宋朝有很多猛人,引經據典不稀奇,但通過這些引經據典看出來,劉昌郝確實讀了無數的書籍。

主要是這些引經據典乃是後爲信息大爆炸的產物,各種的腦洞大開,趙頊居然看入了迷,看完一篇,說:“諸卿,你們亦看看。”

於是十幾個大佬一起在看這些點評。

元絳低聲說:“兵法居然如此寫?”

“公,末學乃點評,非是著兵法。”

“你今年幾歲?”

“十七。”

“介甫,須讓其進太學。”

王韶冷哼一聲:“太學亦教不了。”

“王相公,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公過誇矣,然末學家有母親,亦不能進太學。”

“劉昌郝,乃是何人爲汝師?”

“尉氏宋夫子,其人才德雙全,”劉昌郝忽然擊胸:“我亦有錯,自尉氏回來,居然都未看望他。”

“汝於盤石上看到一扇門乎?”趙頊問。

雖然劉昌郝說,我只長於種,但這些點評涉及到多少東西,制度,經濟,民生,物產,氣候,山川地形,以及一些冷門隱晦的前代考證,等等,趙頊都懷疑劉昌郝真的看到一扇門。

“陛下,此乃非是彼門,若是彼門,臣未看到,若是此門,臣確實看到了。”劉昌郝說,這時代略有些迷信,然而放在個人身上,能神奇,但不能怪異。

…………

落日照長街,滿城皆索瑟。

光線昏晦,如同一個遲暮的老人。無風,空中卻莫名地飄蕩着一絲陰冷,如無影蛇,一個勁地往人身上鑽。

樑小乙身強力壯,無所謂,看着劉昌郝,出了政事堂,依然在懵逼,劉昌郝將前後說了一遍。樑小乙說:“昌郝,你需小心,我在軍營裡聽說了,如今朝堂爭得厲害。”

“是啊。”

特別是黃嵬山這個大黑窟窿,最容易做文章不過的。但爲了完成這個任務,劉昌郝也豁出去了,連門都搞了出來,就顧不得這麼多了。其實劉昌郝還是小心的,如同保甲法,劉昌郝並沒有說保甲法不好,只說了教頭勒索。至於他自家的,如花谷久之流,一個字都沒提。

“昌郝,你現在也厲害。”

前面的樑小乙不大清楚,即便劉昌郝,剛纔也未提地圖,樑小乙便不知道這些地圖全是劉昌郝繪製出來的。但劉昌郝這些點評,卻被趙頊留了下來,派人謄抄後,再將原稿送給樑小乙。

“小乙哥,皆不懂,故覺得神奇。”

不要說自己這些點評了,即便徐禧那廝,還將趙頊忽悠得不知天南地北。

然而現在的樑小乙終非是劉樑村的樑小乙,便問:“小王相公亦不懂乎?”

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三十四章 山塘第107章 搞事情第219章 附從第223章 迎春宴(四)第129章 導水第182章 王氣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130章 撒石灰第167章 鳳鳳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十六章 跳腳第124章 鳳凰(上)第九十六章 開始(上)第124章 鳳凰(上)第五十四章 真的種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46章 買村第106章 真正的開竅(下)第217章 敢死隊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十章 可惡(下)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109章 蛻變(下)第117章 取之(上)第五十七章 攔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20章 傳奇(上)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220章 迎春宴(一)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199章 安息第八十六章 僥倖第191章 作死(一)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七十一章 淘沙第110章 德魯伊第六十章 石板第144章 落戶第135章 請客第157章 愛惜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217章 敢死隊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135章 請客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30章 撒石灰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157章 愛惜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八十章 僞證第210章 敵意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110章 德魯伊第113章 燕子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107章 搞事情第七十三章 樑得寧第九十二章 藏手第181章 大宏願第192章 作死(二)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165章 反常第188章 父子第133章 知曉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161章 見(二)第126章 交換第127章 市易務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120章 傳奇(上)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八十五章 退釵第194章 作死(四)第177章 農學第九章 可惡(上)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三十五章 韓大虎第151章 驚魂一刻(上)第九十一章 拜年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61章 見(二)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五章 任務條
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三十四章 山塘第107章 搞事情第219章 附從第223章 迎春宴(四)第129章 導水第182章 王氣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130章 撒石灰第167章 鳳鳳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十六章 跳腳第124章 鳳凰(上)第九十六章 開始(上)第124章 鳳凰(上)第五十四章 真的種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46章 買村第106章 真正的開竅(下)第217章 敢死隊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十章 可惡(下)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109章 蛻變(下)第117章 取之(上)第五十七章 攔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20章 傳奇(上)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220章 迎春宴(一)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199章 安息第八十六章 僥倖第191章 作死(一)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七十一章 淘沙第110章 德魯伊第六十章 石板第144章 落戶第135章 請客第157章 愛惜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217章 敢死隊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135章 請客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30章 撒石灰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157章 愛惜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八十章 僞證第210章 敵意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110章 德魯伊第113章 燕子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107章 搞事情第七十三章 樑得寧第九十二章 藏手第181章 大宏願第192章 作死(二)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165章 反常第188章 父子第133章 知曉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161章 見(二)第126章 交換第127章 市易務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120章 傳奇(上)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八十五章 退釵第194章 作死(四)第177章 農學第九章 可惡(上)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三十五章 韓大虎第151章 驚魂一刻(上)第九十一章 拜年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61章 見(二)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五章 任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