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閣對(上)

劉昌郝隨石得一進宮,七繞八繞之下,忽然看到好幾個宮女,他低聲說:“石公,汝欲將我帶至何處,莫害我啊。”

宋朝宮城很小,因此也不是劉昌郝所想象的那樣,前面的是皇城,包括許多部司,兩府等機構,還有朝堂與大慶殿。後面的也不完全是內宮,中間有一條過道將後宮一分爲二,東邊的則有皇城司、國史院、軍器庫、翰林御書院、左右藏庫等機構,當然,會有太監、官員、胥吏以及士兵進進出出。後半部西邊也不完全是真正的內宮,有着一系列的宮殿,如紫宸殿、垂拱殿、集英殿,這裡宮殿裡依然有一些辦事的官員、胥吏,有的與真正的內宮僅一牆之隔,故一個劉姓妃子給宋仁宗戴了綠帽子。

劉昌郝知道宋朝的宮城十分捉狹,不過出現了宮女,明顯進入了真正的內宮,這能進麼?

石得一忽然輕笑起來:“劉有寧,汝也有害怕之時?”

“石公,莫開玩笑。”

“無妨,乃是太后欲見汝。”

“石公,我非是女子,太后如何得見?”

“你個少年郎,有何忌諱!”石得一敲打劉昌郝腦袋,不過他也反應過來了,劉昌郝想的與他想的不一樣,便說:“此乃邇英閣!”

邇英閣相當於御書房,大臣皆在這裡替皇上講課,偶爾也會在這裡召見臣子,這一片地區不但有邇英閣,還有延和殿、柔儀殿、清居殿、保和殿、宣和殿……有點亂,宋朝皇帝也會在延和殿召見大臣,但延和殿邊上的福寧殿(正寢)柔儀殿(內寢)卻是皇帝的寢宮,周圍又有一些小宮殿乃是太后、皇后與妃嬪之所。保和、宣和幾殿是貯藏字畫、玉器、儀器之所。地方太小,想要規矩森嚴也不可能,不過北宋前面幾個皇帝還算儉樸,內宮宮女數量不多,勉強也夠用。

換成愛好字畫,喜歡女色的宋徽宗則不行了,故將宮城東北大片民宅拆掉,擴建艮嶽。

聽着石得一的介紹,劉昌郝才舒了一口氣,然後自嘲,高滔滔怎麼可有犯下如此大的儀禮錯誤呢。

幾名宮女是高滔滔帶來的,高滔滔與趙頊則在邇英閣裡面。

進了邇英閣,劉昌郝伏下說:“臣拜見太后、陛下。”

趙頊雖疑心病重,對臣子還算是好的,劉昌郝不懼,不過換成高滔滔,劉昌郝得小心了。

“平身吧。”高滔滔說。

是你讓我平身的,還繼續客氣麼,劉昌郝站了起來,看到趙頊坐在正前方,邊上則是高滔滔,但拉了一道珠簾遮擋着。他是多心了,關於這些儀禮,人家遠比他想象的講究。

“果然是一個俏郎君。”高滔滔誇道。人家四十多歲的人了,誇一句自己的外貌也可以,但劉昌郝想的不是這個,而是本來是趙頊召見的,爲什麼高滔滔也趕了過來,雖然她的寢殿離邇英閣也不遠。專門看自己,別臭美!

“說話時小心一點吧。”

“反正自己想的是如何將風暴變小,應當不會讓高滔滔生氣。”

“坐吧。”趙頊說。

“謝陛下賜坐。”劉昌郝在邊上的椅子上坐下。

“皇兒,此子氣度果然不凡,”高滔滔在簾後輕聲說。

氣度便是膽色。

趙頊微微額首,他指着桌案上的奏本說:“劉昌郝,汝且觀看之。”

劉昌郝拿過奏本觀看,它是郭逵書寫的奏本,看完後,劉昌郝微微嘆息。

“劉昌郝,汝去年便料到如此?”

“陛下,路上石公再三誇臣智慧,沒有此般神奇,若臣聰明過人,智慧似妖,前幾年亦不至於被花谷久逼得狼狽不堪,差點家破人亡,幸好遇到一道士,留給臣一枚鏡子,臣用那枚鏡子纔將危機化解。去年更慘,差點被糊塗知縣,花谷久聯手活活打死。”

“劉昌郝,以後不會有人敢害汝。”

劉昌郝心想,真不好說,尉氏各個大戶人家是不敢害自己了,然而換成吳充呢,或高家子弟呢。

就像這次,也不完全是硬懟,懟了,說了,孫固怎麼辦?這等大事,繼續裝聾作啞,那真成了欺君之罪。稟報,其他人也許不知道,但劉昌郝知道趙頊幾個缺陷,一是不會用人,二是疑心病重。無論孫固用什麼方法去稟報,只要稟報了,必會喚起趙頊的疑心。趙頊必派人調查,也易查,只要查,真相便會漸漸浮出水面。

劉昌郝也不希望到這地步,即便吳充搞下去,他後面還有一大幫大佬呢。

然而怎麼辦?

吳充敵意滿滿,又陰險狠毒,即便自己聽從孫固勸說,閉上嘴巴,吳充終是首宰,以後有的是辦法,讓自己無聲無息地從人間消失。

那隻好將吳充弄下去再說了。

不但吳充與高家子弟,京城有的大佬與權貴,敢害自己。

Www¸ Tтka n¸ c○

但沒必要擡扛,劉昌郝繼續說:“謝過陛下,臣之所以料到一些,乃是從前年,臣聞交趾入侵便開始關注,隱隱有不好猜測,故於相國寺前寫下三個邕,如哭泣狀,”劉昌郝說了原因:“去年陳公來臣家,臣也向陳公解釋過。”

“理念之爭……”趙頊喃喃道。

邇英閣邊上便是延和殿,劉昌郝忽然想起司馬光與王安石那場有名的爭執,它便發生在延和殿內,於是說:“臣於民間聽聞,司馬公與王相公曾於延和殿內爭執,王相公曾言,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然變法以來,民賦稅添加許多,諸多貧困百姓生計日漸困苦。王相公變法,一爲節流,二爲開源,用得好,若方略得當,固能接近不加賦稅而國用足,然無論有何良策,不變則罷,一變,必有人受益,有人受害。”

“司馬公則言,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此不過設法陰奪民利。臣更以爲錯矣,與前朝相比,我朝賦稅多了數倍,然民未必比前朝困,何也,我朝更富矣。”

“或如江東圩,前朝乃是荒蕪的湖蕩,到了我朝則漸漸變爲良田,豈是止有此數?還有臣的棉花,若馴種成功,推廣於北方,會有許多人家受益,每年能增加千萬貫收益。或如真宗推廣占城稻,直接讓黃豆從主食上消失,養活億兆百姓,又豈止有此數?”

這是現實的例子,高滔滔也不能辨。

趙頊卻來了興趣,問:“汝之言,乃是正確開源,如何正確開源?”

“如何正確開源?”劉昌郝本來是不想說的,他看着那道珠簾,忽然意識到,高滔滔在這裡,未必是壞事,她在,說了,只要她不反對,以後必不會算後賬。

“陛下,臣還真有一策,理念上接近民不加賦稅而國用足,然容臣放在後面,先說徵南事。”

“行。”

“對於徵南,臣聞有大臣贊成,邕州欽州十萬百姓也是我大宋子民,何容小小交趾屠殺!有人反對,南方終是皮毛之癬,一味開邊南方,乃是本末顛倒。臣卻沒有明顯看法,徵南可,不徵亦可,然戰之,必戰之能勝,戰之能歸。”

劉昌郝用這幾句做開場白,不僅是戰之能勝,戰之能歸,責備吳充與郭逵,重心還是前面的,我不是主和派,也不是主戰派,我不是司馬光等舊黨,但也別將我往王安石那邊拉。雖然這樣說會兩邊不討好,但比若干年後簾後那個女人算後賬強。

“民間時常議論朝政?”趙頊皺眉問。

“陛下,堵不如疏,莫禁民慧,亦莫禁民口,百姓能議論朝政,是變相督促,亦是一種參與,若人人都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念頭,國必強矣。如臣,正是我朝開明,能讓臣聽到許多時政,才能讓臣時常思考諸多時政問題,若禁之,臣亦愚矣。”

“亦是,汝繼續往下說,”

“陛下可否派人將臣所繪大地圖取來?”

“行。”趙頊叫來一個黃門去拿地圖。

地圖拿來後,劉昌郝與黃門將它懸掛在牆上,這才徐徐說道:“陛下,去年臣聞聽朝廷欲徵南,於心中推演。”

“趙陀、漢武、馬援、孫吳雖順利徵南,然離我朝太遠,時與勢皆不同,不可謀擬。”

“南漢國主殘暴,大臣昏庸,徵南勝負亦不可比擬。侯仁寶徵南,盧多遜陰阻之,亦不可比擬。”

“能取之,乃是邕州之觴。”

“蘇公犧牲雖壯烈,然邕州之破,其需負主要責任,若設備,邕州如何被攻陷?此亦不可取。能取之,乃是交趾分出的北上大軍,雖兵力衆多,然於邕州北境被當地土人聚集的兵馬擊破之。此才使交趾害怕,撤軍南返。”

“此役之勝,一是交趾兇殘,所過之地,寸草不留,連和尚道士也屠之,使得當地人背水一戰,同仇敵愾。二是交趾軍隊戰鬥力有限,若強大,僅是當地人組織的反抗軍隊,兵器不精,鎧甲幾無,平時少訓練,更無配合,如何能破之?”

就像梅山蠻,章惇平定前,宋朝數次派兵征討,無功而返,這個無功而返的原因是宋軍來了,當地山民藉助大軍躲藏了,宋軍只好無可奈地撤軍,但不是將宋軍打敗了,讓宋軍無功而返的,這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兩相對比,邕州北境各部酋組織的兵馬與北宋前期梅山蠻的兵力相彷彿之,宋朝雖征討了好幾次,也不可能爲一個梅山蠻派出數萬大軍,不過數千兵力罷了,相比之下,還沒有交趾北上的兵力多。

故兩相比較,交趾軍隊戰鬥力遠不及宋軍!

“亦是啊……”劉昌郝拿出梅山蠻比較後,高滔滔在簾後聽了,同樣認可了這個比較。

劉昌郝這才指着大地圖說:“陛下,且看,交趾北部與西部地區多山,東部水網密集,開發又落後,多是沼澤湖蕩,故郭逵南下,走的是中線,若交趾不在夾口隘設下伏兵,郭逵避之,我軍南下,則與當年南漢軍隊南下路線相彷彿,亦要跨過白藤江。然交趾於夾口隘設伏,郭逵率軍西上,再率軍南下,兩者行軍路線已不同,然走的還是中線。”

不走中線不行,西線遠,且多是山區,不可取,東線水網密集,不利大軍行軍。

這個沒錯,劉昌郝說的也不是這個:“走中線,難的便是開始,多是山區,跨過山區,皆是平原地帶,交趾便可險可守,山區各蠻部對我朝不忠心,然對交趾也不忠心,誰強之,便會向誰倒戈。”

“卿真是張良也……”趙頊聽傻了。

第四十章 新事物(下)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二十一章 蒙學第十四章 家第217章 敢死隊第七章 五色瓜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20章 傳奇(上)第十五章 租子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99章 安息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二十章 收地第126章 交換第120章 傳奇(上)第163章 見(四)第219章 附從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五十一章 修路(下)第203章 提花第十六章 跳腳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188章 父子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54章 文字(上)第195章 作死(五)第160章 見(一)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106章 真正的開竅(下)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112章 十將(下)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128章 一千兩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81章 大宏願第209章 農家第118章 取之(下)第三十四章 山塘第101章 免費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177章 農學第七章 五色瓜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五十五章 冬衣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九章 可惡(上)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30章 撒石灰第204章 南征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七十章 制度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88章 父子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103章 鞭貴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145章 花木第十三章 欠條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133章 知曉第198章 佳話第131章 大佃戶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206章 賣弄(下)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122章 邸店第203章 提花第180章 解鎖第127章 市易務第213章 瘴病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三十五章 韓大虎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
第四十章 新事物(下)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二十一章 蒙學第十四章 家第217章 敢死隊第七章 五色瓜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20章 傳奇(上)第十五章 租子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99章 安息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二十章 收地第126章 交換第120章 傳奇(上)第163章 見(四)第219章 附從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五十一章 修路(下)第203章 提花第十六章 跳腳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188章 父子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54章 文字(上)第195章 作死(五)第160章 見(一)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106章 真正的開竅(下)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112章 十將(下)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128章 一千兩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81章 大宏願第209章 農家第118章 取之(下)第三十四章 山塘第101章 免費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177章 農學第七章 五色瓜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五十五章 冬衣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九章 可惡(上)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30章 撒石灰第204章 南征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七十章 制度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88章 父子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103章 鞭貴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145章 花木第十三章 欠條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133章 知曉第198章 佳話第131章 大佃戶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206章 賣弄(下)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122章 邸店第203章 提花第180章 解鎖第127章 市易務第213章 瘴病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三十五章 韓大虎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