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

就在亦石表面上假裝憤怒,實則內心喜悅無比的時候。

亦石的死對頭,左谷蠡王狐鹿涉忽然站起身,走到場中,對着軍臣單于撫胸鞠躬,說道:“大單于,我得到消息,且之那個賊子,背叛了偉大的匈奴,向漢朝人卑躬屈膝,甚至還給漢朝皇帝上書,稱漢朝皇帝爲‘天單于’!”

狐鹿涉的話音一落,整個大帳,立刻就炸鍋了。

不管帳中的貴族如何瞧不起,看不起且之和他的呼揭部族。

但是,無論如何,他都是單于親封,而且在碲林大會上得到諸族認可的右賢王,匈奴四柱之一,幕南部族的首領!

他的投降,給了匈奴帝國的霸業致命一擊!

特別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整個幕南,恐怕都將因此不穩!

要知道,在草原上,匈奴人的人口,只佔不到四成。

其餘六成多,都是非匈奴的部族。

倒不是匈奴不願意自己的部族的人口,佔據草原的主要人口。

實際上,在過去的歲月裡,只要匈奴願意,他完全可以讓整個草原的部族,都加入匈奴,從而在名義上完成遊牧民的大一統。

當年,老上單于就曾經雄才大略的想要做一個這樣的改革。

但奈何,除了老上單于自己,其他人幾乎全都不同意。

畢竟,要是引弓之民,真的併爲一家,皆爲匈奴,那匈奴去奴役和剝削誰呢?

所以,儘管當時,老上單于,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

但,反對者依然是如過江之鯽。

甚至,就連匈奴的別部,也是抗議聲不斷。

無數人揚言,倘若老上單于那樣做了,那他們必然要搞個大新聞。

爲了帝國的穩定,老上單于不得不放棄那個計劃。

哪怕他深知,唯有那樣,匈奴才能真正擁有未來。

而老上單于駕崩後,這個事情,自然再無人提及。

匈奴各氏族,都心安理得的趴在其他遊牧民的身上吸血,甚至,連本族的牧民,也要敲骨吸髓!

如今,且之的倒戈,立刻就會在整個幕南的部族之中,引發軒然大波。

那些對匈奴人充滿仇恨和不滿的部族,都將立刻聚集到且之的大旗下。

但,且之投降漢朝的後果,卻還不止如此。

便是匈奴自己,也將被嚴重影響。

尤其是下層牧民和奴隸,恐怕都將不穩。

軍臣更是氣的攥緊了拳頭,牙齒咬的咯咯作響,即使他早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但再聽一次,他都依然是火冒三丈。

甚至,在軍臣眼裡,現在,河間地的得失以及呼衍當屠損失的兵力,都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要先殺死,並且徹底消滅乾淨且之和他的部族。

不然的話,麻煩就大了!

匈奴將會分裂,草原諸部,更會陷入漫長而殘酷的攻伐之中。

但,現在,且之那個王八蛋,卻被漢朝人保護起來了。

在事實上來說,在沒有擊敗漢軍之前,匈奴人不可能傷害到且之,而漢朝軍隊,對目前的匈奴騎兵來說,又太過強大,甚至算得上無可力敵。

所以,這就陷入了一個悖論:匈奴的當務之急,是要殺死並且消滅且之和他的部族,但要消滅且之和他的部族,需要先擊敗漢軍,但匈奴又無法漢軍。

這讓軍臣,真是惱火無比,但卻偏偏必須要想辦法先解決且之。

而其他貴族,則是一邊憤怒無比的跳起來,痛罵着且之。

對他們來說,高闕的丟失和河間地的失去,都不如且之的投降,對匈奴的傷害更大。

丟掉高闕和河間地,只是丟掉一塊富饒的土地而已。

實際上對匈奴的傷害,其實比較有限,影響的也不過是幕南和河西走廊的安全而已。

但河西走廊,崇山峻嶺,峽谷密佈,地勢險要,道路崎嶇。

除非漢朝人能飛,不然的話,河西走廊足以拖住漢朝軍隊的速度。

至於幕南部族?

講真,打不過,就跑,在草原上不會有人嘲笑。

這也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

對遊牧民來說,從幕南轉移到幕北,這是習以爲常的事情。

在過去的千百年歷史上,他們的無數代祖先,都曾經反反覆覆的走過這條遷徙道路千百萬次。

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

大不了,將幕南暫時放棄給漢朝人。

這又不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當年,秦王朝強大的時候,包括匈奴、東胡和月氏在內的所有部族,都放棄了幕南,轉進到了幕北。

那時候,匈奴人弱小而貧窮,牲畜也少,日子自然過的很艱苦,但總歸是活下來了。

而現在,匈奴全有西域,而且還可以通過西征補血和補充。

講道理的話,放棄幕南,也不是什麼不可以的事情。

反正,漢朝是農耕民族,他們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在茫茫草原上種田!

但,且之倒戈後,整個戰略態勢就完全改變了。

漢朝人有了一個傀儡,一個打手,一個代言人。

這使得,漢朝可以控制和統治草原了。

這樣一來,一旦匈奴放棄幕南,且之和他的部族以及那些可能會投靠且之的奴隸,立刻就會填補匈奴撤離的留下的真空,並且迅速強大起來。

在草原上,歷來都是如此。

你不要的牧場,馬上就會被其他人佔據,他們會用你無法想象的速度,填補你留下來的空白,然後發展壯大。等你發現的時候,對方已經尾大不掉了。

更可怕的是,這些人,不像漢朝人,會對瀚海望而生畏,不敢前進。

相反,他們跟匈奴人沒有什麼兩樣,他們知道怎麼穿越浩浩瀚海,知道怎麼尋找食物和水源,知道怎麼辨別方向。

這樣一來,麻煩就大了。

原本,放棄幕南,只是爲了消耗和浪費漢朝人的力氣,讓匈奴獲得安全和休養生息、發展壯大的時間。

但,現在,漢朝有了且之這個傀儡,完全可以在幕南,建立起由且之控制的秩序。

等且之穩固下來,他肯定會帶領漢軍,跨越瀚海,殺到幕北來。

今年棄河間,明年棄幕南,後年棄什麼?

幕北嗎?

幕北再丟了,匈奴就只能西遷到西域諸國這樣的狹小地域生存。

而且,漢朝也不可能不追殺。

最終,匈奴難道要跟月氏人一樣,遠逃數千上萬裡,離開自己的故鄉和草原,前往遠方的世界?

這對任何一個現在的匈奴貴族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結果!

但在另一方面,卻有很多貴族,都在心裡動搖了。

這也是且之的背叛,必然帶來的連鎖反應。

畢竟,右賢王都投降了,那我們也投降,好像也沒什麼不對?!

當然,嘴上沒有人會說。

但,卻有很多人都在心裡面爲之心動,尤其是幕南貴族。

“這單于庭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許多人都在心裡琢磨着:“我們得爲氏族的存續考慮……”

對遊牧民而言,氏族或者部族的存續,纔是最終極也最迫切的問題。

爲了存續,他們什麼事情都乾的出來!

見此情景,即使是方纔居心叵測,想要搞個大新聞的亦石,也慌了神。

且之的背叛,終於讓他知道,匈奴帝國已經走上了懸崖,隨時都可能要粉身碎骨。

他想要的是匈奴帝國的單于之位,可不是一個被人拆成了碎片,當成奴隸驅使的單于。

於是,他悄悄的收起自己心裡的那點子心思。

至少,在匈奴渡過危機之前,他不會再亂來了。

“大單于……”右大將,須卜氏族的須卜呼難出列撫胸道:“不如,我們派個使者去漢朝,跟漢朝人談談?漢朝若願意交出且之,那我大匈奴就承認漢朝對河間地的佔領,如何?”

這個建議,自然只能由大臣提出,而不能由單于自己,或者攣鞮氏的王族提出。

不然的話,單于就會被認爲軟弱。

而須卜呼難的地位,也足夠提議這樣的事情,而不必擔心被人指責。

須卜氏族強大的騎兵,足以,讓那些敢於嘰嘰歪歪的傢伙閉嘴。

在須卜呼難後,狐涉鹿也道:“大單于,臣以爲右大將所言,甚爲不錯……”

這也確實是目前匈奴最好的選擇了。

拿一個已經不屬於自己的河間地,換來危及自己生死存亡的且之的性命。

這個交易划算的很!

倘若漢朝人答應了,那就可以藉此斬斷漢朝伸向草原的手,更可讓諸部族都知道:投靠漢朝,就是這樣的下場!

讓其他人,從此以後,在投降的時候,都要考慮考慮:漢朝可是有着出賣投降者的記錄的!

在未來的漢匈戰爭中,爲匈奴取得一定的優勢。

即使漢朝不答應,匈奴也沒有損失不是?

更可以藉着和談和使者往來,給匈奴調整部署和戰略以及擴軍備戰,訓練軍隊,爭取彌足珍貴的時間。

軍臣聽着,裝出一副猶豫的樣子,說道:“可是,漢朝背信棄義,撕毀和親條約,悍然奪我河間地,本單于不去向漢朝復仇,卻還要跟漢朝人委曲求全,這讓本單于實在難以接受!”

“請大單于爲大局考慮!”

“請大單于爲大局考慮!”許多貴族都出聲符合,這些人多數都是幕北部族的首領。但也有幕南部族的首領。

畢竟,匈奴作爲一個民族和國家,整體雖然愚昧、落後。

但其最頂層的貴族,卻都具備着一定的眼光和見識。

他們都清楚,現在對匈奴來說,當務之急是什麼?

“可漢朝,十之八九,不會答應……”軍臣卻是繼續猶豫。

作爲單于,他必須保持對外強硬的態度,決不能軟弱,特別是涉及到河間地這樣的匈奴重地時,他決不能留下任何話柄給人。

否則,說不定哪天,匈奴在漢朝人面前再吃一次虧,憤怒的匈奴士兵,就可能自己發動政變,將他的腦袋砍下來了。

“大單于,我們並不需要漢朝人真的答應……”須卜呼難說道:“我們只是要迷惑和遲滯漢朝人,爲除掉且之,爭取時間!”

須卜呼難道:“奴才,已經有一個計劃了,一旦漢朝人拒絕交出且之,那麼,奴才就立刻發動,在漢朝內部,刺殺且之!”

聽到須卜呼難這樣說,軍臣這才順驢下坡,道:“既如此,此事就交給右大將了!”

反正,無論如何,這個事情,跟他這個單于是沒有關係的。

不過,見到這一刻,有數位從老上單于時代走過來的匈奴大貴族,都感覺有些心灰意冷,甚至倍感淒涼。

老上單于在位的時候,他雄才大略,從不用陰謀詭計,也更從不像這樣瞻前顧後。

他總是果斷而明確的下達命令,要求諸部族服從。

反觀如今的單于,卻連這樣是爲了匈奴本身的計策,都要避嫌,都要將責任和後果,推諉給臣子。生怕自己沾上麻煩,成爲其他人攻仵的目標。

老上單于若泉下有知,恐怕已經在墳墓裡打滾了!

甚至,他連已經死掉的尹稚斜,也都比不上。

尹稚斜至少不會跟軍臣這樣,都這個時候了,還在顧忌自己的名聲和地位。

要不是如今匈奴面臨危局,這些貴族甚至都有了換一個單于的想法。

但軍臣對此卻茫然不知,他甚至還覺得自己乾的非常漂亮,完美的保住了自己的單于名聲以及威望,更得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他得意洋洋的說道:“諸位,再商討一下,蘭陀辛應該怎麼處置吧?”

蘭陀辛被他騙到單于庭後,本來應該是立刻殺死的。

但,因爲須卜呼難以及狐涉鹿等人求情,蘭陀辛得到了一個獲得公開審判和給自己辯解的機會。

“將蘭陀辛那個罪人,給本單于押上來!”軍臣對左右吩咐一聲。

立刻就有武士,拖着被五花大綁的蘭陀辛,來到這大帳之中。

諸位部族的首領和貴族,紛紛將視線,投注到蘭陀辛身上。

對於匈奴人來說,在他們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父殺子,也曾經發生過子殺父。

至於其他什麼兄弟相殘,叔侄互博等等事情,更是數都數不清楚。

而大臣貴族的叛亂和政變,幾乎每年都要發生一兩次。

然而,一個貴族,帶兵進入龍城,逼死母閼氏,殺死一位德高望重的氏族老人,這卻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無數人都關注着此事的結果。

……

推薦榮譽與忠誠的最新力作《席捲天下》!

敢寫五胡亂華時代的作者很少,而能寫出漢人在逆境之中,奮發圖強,驅逐韃虜,雪恥復國的人就更少了~

所以,推薦之~(。)

第1425節 使團(2)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43節 貓膩第624節 隔閡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1533節 敲打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1318節 運動戰(2)第74節 豬隊友們第699節 目的(1)第873節 腦洞第191節 造假第361節 微服(4)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396節 尚武第467節 家宴(1)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458節 掀桌子(4)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069節 反撲(1)第1139節 權勢改變命運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32節 殿問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861節 杜仲膠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1128節 波瀾(2)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609節 定策(3)第1188節 明主(1)第489節 移民(2)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1065節 屠殺(4)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44節 歸一(1)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9節 蝴蝶效應第487節 開源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1250節 調整(2)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217節 兄弟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583節 敲竹槓第641節 廟算(3)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478節 引導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413節 相親(1)第386節 制度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342節 背鍋俠(2)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76節 黑心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1192節 戾王第783節 捕鯨業奠基第1412節 河套的開發(3)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59節 微服(1)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537節 洗腦(2)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215節 漢鼎!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84節 籌劃
第1425節 使團(2)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43節 貓膩第624節 隔閡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1533節 敲打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1318節 運動戰(2)第74節 豬隊友們第699節 目的(1)第873節 腦洞第191節 造假第361節 微服(4)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396節 尚武第467節 家宴(1)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458節 掀桌子(4)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069節 反撲(1)第1139節 權勢改變命運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32節 殿問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861節 杜仲膠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1128節 波瀾(2)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609節 定策(3)第1188節 明主(1)第489節 移民(2)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1065節 屠殺(4)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44節 歸一(1)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9節 蝴蝶效應第487節 開源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1250節 調整(2)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217節 兄弟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583節 敲竹槓第641節 廟算(3)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478節 引導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413節 相親(1)第386節 制度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342節 背鍋俠(2)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76節 黑心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1192節 戾王第783節 捕鯨業奠基第1412節 河套的開發(3)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59節 微服(1)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537節 洗腦(2)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215節 漢鼎!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84節 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