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節 權貴下場

商人們的反應,則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方案一公佈,無論是關東還是關中的豪強、富商,全部目瞪口呆。

“這一手……”無數人看着被送到自己面前的官府公文,公文上,未來長安的佈局已經清晰可見。

長安九市,將全部搬遷,並且搬遷到九卿各衙附近。

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這九市商鋪,從此就將寸土寸金!”

商人們眼睛不瞎,當然意識得到,當長安九市如此靠近人口密集的長安核心地帶後,所能產生的爆炸式的盈利前景!

於是,一時間,無數人聞風而動,紛紛驅車,前往少府。

甚至,就連許多士大夫家族也躍躍欲試。

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然而,當人們趕到少府官衙時,卻被自己的眼睛嚇壞了。

“平陽侯、舞陽侯、復陽候……”

一輛又一輛奢華的馬車,將整個官衙前方的空地擠得水泄不通,一個又一個聲名顯赫,權柄赫赫的家族,整整齊齊,排列在人們的眼前。

而這僅僅是在官衙門口排隊的情況。

在官衙門前的停車場內,更顯貴的大人物的影子,也在若隱若現。

“天哪!”有人指着停車場內的一輛樸實無華的馬車尖叫了起來:“那是護濊將軍、安東都護府都督薄世的同產兄弟薄治的車輛!我絕對不會認錯的!”

薄氏外戚,現在最顯赫的就是那位安東都護府都督了。

而這位安東都護府的都督,世人皆知,是薄太后的侄子,他這一系,除他之外,僅有一個兄弟,就是這位薄治!

薄治平時向來很低調,一直深居簡出,避免在外面給乃兄惹禍。

而此刻,他的馬車卻出現在此。

很顯然,他不是來隨便玩玩的,極有可能,他承載着的是整個薄氏外戚的利益!

但這還不是最讓人震驚的。

“我剛剛看到了故郎中令周仁的親弟弟……”有人尖叫着指着一位顯貴的大人物的馬車說道。

故郎中令周仁是先帝時期一手遮天的大人物。

傳說,先帝即使幸後宮妃嬪,也不避開周仁,由此可見此人在先帝心裡的分量。

如今,周仁雖然致仕,但作爲先帝的肱骨和心腹大臣,卻一直擔任陽陵令和陽陵內史的職位。

是故,其權柄雖失,但地位依舊顯貴。

至少,比一般的五千戶列侯的地位要尊貴得多。

很顯然,周仁的親弟弟,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在這裡,他來此,必有所圖。

而讓人吃驚的是,無論是薄世外戚的代表還是先帝的元老大臣,這些人的馬車竟然只能停在少府門口,而沒有資格被恭迎入內。

可以想象,在少府官衙的院子裡停的馬車,又該是何等顯貴的大人物?

“走吧……”看着這個情況,原本意氣風發的田廣嘆了口氣。

“田兄這是何意?”無鹽冗有些不解,連忙問道。

“吾今日方知……”田廣嘆着氣,說道:“吾輩之卑微啊……”

“所有的計劃,都必須重新開始了……”田廣皺着眉頭說道。

“嗯?”無鹽冗隱約猜了出來,但卻怎麼也不敢相信,說道:“田兄的憂慮,該是不可能的吧……”

他望着這滿箱子的馬車。

每一輛,都是一位兩千戶食邑以上的列侯或者兩千石以上士大夫、將軍的家族的馬車。

雖然來得都是旁系,在法律意義上來說,屬於布衣的成員。

然而,這些人終究是帝國貴胄啊!

大抵是不可能的!

田廣卻是笑道:“貴平君和奉仁君都可以經商,何以外戚的兄弟不能做買賣?”

“況且,財帛動人心啊!”田廣低聲說道:“今日之封君,縱然食邑千戶,歲收不過二十萬!而列市賈肆,販賣貨物,一歲可得之利,十倍、百倍於此……彼輩又握有權柄,持有資源,若真個下場,吾等恐怕……”

其他商人聞言,都是面面相覷。

他們終於知道,對於他們來說,什麼事情是最可怕的了!

真正的威脅根本不是來自關東,而是就在長安城內,就在戚里和尚冠裡之中的列侯外戚。

他們若是可以下場經商了。

以他們的資源和人力物力、握着的權柄,商人們拿什麼去跟他們競爭?

他們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哪怕做生意做不過自己,也可以將桌子一掀,改變規則。

尋常人,壓根就不是這些傢伙的對手。

哪怕是根深葉茂的田氏、無鹽氏,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而引發這一切結果的,卻偏偏是他們這些商賈。

在現在,田廣和無鹽冗終於知道了,什麼叫做‘自作自受’、‘作繭自縛’。

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心,慫恿和鼓勵儒家出來製造聲勢,自己還出錢組織了地痞無賴幫忙宣揚。

結果徹底惹惱了未央宮的主人。

放關東商賈入場這是第一步。

真正的殺招,就在這裡呢!

列侯外戚士大夫們要親自下場了!

只要想想,這些恐怖的傢伙帶着他們的權柄和人力物力財力入場,所有人都是不寒而慄。

因爲遊戲規則將會被徹底改寫。

靠山再硬,能硬的過當朝九卿?手握槍桿子的兩千石大將?

呵呵……

而偏偏,這些人是因爲關中商賈自己的緣故才能解禁。

在今天以前,貴族士大夫是不能經商,也不可經商的。

無論是輿論還是法律,都牢牢的捆綁住了他們的雙手和雙腳,即使再貪婪的人,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涉足商業活動。

因爲,上有國法,下有輿論譴責。

長久以來,天下人也都習慣了士大夫清貴,列侯外戚尊崇,不涉賤業的設定。

從未有人設想過,有朝一日,貴族士大夫們會丟棄他們的清高和身份,更不曾去想,國法和輿論、道德等桎梏會消失的可能。

但……

現在,一切都可能改變!

“吾輩作繭自縛,自受其咎啊……”田廣哀嘆道。

在他眼裡,事實就是如此:關中商賈們不自量力,企圖想與天子掰手腕!

然而,所有人,包括他在內,都不曾想過,當今這位天子,可是自證天命的聖王!

就如那傳說中的堯舜禹一般。

天心既我心,天意即我意!真正的口含天憲,履則乾坤,動合陰陽!

當今天子,既可以證天象,預言災禍,也可以口封山神河伯,赦令三山五嶽、四海六合。

就像秦始皇帝當年在和氏璧上所銘刻的文字一般——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在這樣一位天子面前,所有挑釁和挑戰,都是螻蟻憾大象。

更糟糕的是——螻蟻挑戰大象,大象並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會當一回事。

而,當今,或者說劉氏皇帝的整個世襲,從高皇帝以來,每一個都是小雞肚腸,睚眥必報,尤其愛算舊賬的主。

劉氏相信的道理,從來都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想到這裡,田廣就手足發冷,渾身戰慄。

因爲他想起了他前兩日聽說的一個事情——法家的張恢,寫信給儒門的董仲舒、胡毋生、申培、韓嬰等巨頭,要求儒家各派解答和定義‘直躬案’‘三北案’。

由此重新點燃了儒法的戰爭硝煙。

在今天以前,田廣並不關心這場戰爭,誰勝誰負。

但在現在,田廣已經明白了。

這場戰爭,一旦儒家一路潰敗,再也守不住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那麼……

沒有了‘與民爭利’的輿論譴責和道德束縛,這貴族士大夫們就可以赤膊下場,修改漢律,從此,所有商賈都差不多可以gg思密達了。

因爲商人,必然打不過手握權力,控制了槍桿子的貴族士大夫和將軍們。

縱容白圭在世,陶朱公復生,貴族士大夫們玩不過,大不了掀桌子!

從此,無論是田氏還是無鹽氏,仰或者其他任何人,都很可能會成爲列侯貴族們的家奴。

所有的財富,都將盡歸於食祿者!

聽着田廣的話,再看着眼前的場景,所有的商賈都低下頭來,悔恨不已。

他們現在終於怕了。

但沒有人能有辦法解決當前的困境!

……………

與商人們的哀嚎不同。

列侯、士大夫們,此刻志得意滿的坐在自己的雅室之中,等待着消息。

於他們而言,現在的情況,其實很好解釋——現在,商人們自作自受,自取其辱,天子震怒,授意法家重新發起了‘直躬案’和‘三北案’的大討論。

一旦,法家獲勝,消除了所謂的‘與民爭利’的道德困境和輿論壓力,大傢伙可以光明正大的做生意。

那這財源必定滾滾而來!

這些人這些年來其實一直很不服氣! щщщ▲ тtκan▲ ¢○

他們,身份地位何等高貴?

但財富卻不如那身處賤籍的商賈!

有巨賈甚至擁有宅院千重,奴僕千人,車馬數百輛,僱工以萬計!

而他們呢?

即使食邑一萬戶,官至兩千石,一歲租稅所得不過兩百萬,俸祿所得不過百餘萬而已!

哪怕算上天子賞賜、太后嘉勉的黃金,也遠遠不及那些富至數千萬的巨賈的家訾!

這誰能服氣?誰能忍得了?

早就不服氣了!早就忍不住了!

在歷史上,這些不滿和不服氣,最終醞釀出了武帝朝的告緡令。

以至於告緡令一下,竟無人爲商賈說話。

朝野上下,甚至民間的百姓,都是拍手稱快。

漢室自太宗以來數十年寬鬆政策下繁榮至巔峰的工商業一夜之間被打落凡塵,無數曾經富可敵國的大賈頃刻之間,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

而如今,這些不服和不滿,衝向了另外一個通道。

貴族士大夫們,再也按耐不住了。

他們再也不想在岸邊看戲,玩什麼黑白手套的遊戲了。

他們要自己下場來控制資本!從幕後走到臺前!

這又不難……講道理的話,在這以前,很多就已經偷偷摸摸的在私底下做了許多擦皮球的事情

譬如,宋子侯許九,當年悄悄的走私青銅器,還跑去西南夷購入僰奴。

也譬如那石奮一家子,悄悄的用子侄的名義在自己的莊園裡開設作坊。

但這些事情,終究不能見光,甚至可以說見光死!

而現在,一旦法家獲勝——雖然法家依舊仇商,並且態度遠比儒家極端。

但,沒有了‘與民爭利’的束縛和道德困境。

貴族士大夫們縱使自己不能經商,但子女和親戚經商,法家難道還能管不成?

大不了,做做樣子,驅逐掉幾個經商的親人,與他們‘劃清界限’就是了!

唯有少數有良知和道德的士大夫與貴族們,內心焦急無比,來回奔走着、打探着消息。

在這些人心裡,整個世界在現在都已經是一片灰暗了

丞相周亞夫更是在得到消息後,立刻就入宮求見劉徹。

“陛下,商賈賤業也,高皇帝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擾之……”周亞夫一見面,就直挺挺的說道:“臣聽說,如今少府官衙之中,竟有大批列侯、外戚甚至士大夫的家屬,正在排隊勸說,都欲要涉足商賈之事!臣請陛下即刻下令,盡數逮捕,論之如法,以儆效尤!”

對周亞夫而言,列侯貴族和士大夫是絕對不可以參與到工商業之中的!

若他們下場經商,周亞夫甚至無法想象那個場面!

這些渣渣,會幹出什麼樣的事情,更是不需要用腦子去想的。

在過去,列侯子弟和外戚的家人,就經常在市井之中橫衝直撞,欺男霸女,更是家常便飯。

一旦,他們沒有了束縛,可以參與商業活動。

那麼,背靠着父祖的權勢,他們還不得翻天啊!

強買強賣恐怕會成爲家常便飯。

而藉助權勢,擾亂經濟活動甚至干預國家政策,更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而他們一旦成功,就是周亞夫的失敗!

毫不誇張的說,自太宗以來,漢家天下太平的時光很可能會終結。

從今天開始,天下將烽火四起,硝煙瀰漫於九州內外。

而這是周亞夫萬萬不敢答應和願意看到的事情!

劉徹看着周亞夫,卻是笑了起來,他擺擺手道:“丞相稍安勿躁……”

一邊安撫着周亞夫,劉徹一邊下令:“尚書令,傳朕的命令給執金吾,立刻出動京輔都尉衙門和左右式道候的軍隊給朕將所有聚集在少府官衙前的貴族士大夫子弟統統給朕送去上林苑裡冷靜冷靜……”

“諾!”汲黯如釋重負的鬆了口氣。

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908節 換俘(1)第93節 尷尬第498節 閱兵第590節 新世界(6)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070節 反撲(2)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471節 在安東(3)第638節 轉折第467節 家宴(1)第324節 佈置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845節 善後(2)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414節 相親(2)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579節 視察(1)第206節 安排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409節 考舉(2)第218節 認可第755節 鯨川海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405節 賄賂第1141節 選擇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470節 在安東(2)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537節 洗腦(2)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129節 撫慰第1261節 居庸關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372節 警告第122節 過繼(3)第437節 收買(2)第132節 殿問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675節 神蹟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493節 到來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1058節 大鐵礦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209節 調查(3)第1320節 爲難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358節 微服(1)第976節 陌刀威武(4)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569節 人心(1)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456節 三越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226節 安排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753節 遠航(2)第916節 哭廟(2)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1448節 決策第171節 投名狀第268節 來自印度的消息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691節 文治(2)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367節 新的時代(3)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444節 歸一(1)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465節 大朝儀(5)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342節 背鍋俠(1)第114節 高廟事變(1)
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908節 換俘(1)第93節 尷尬第498節 閱兵第590節 新世界(6)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070節 反撲(2)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471節 在安東(3)第638節 轉折第467節 家宴(1)第324節 佈置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845節 善後(2)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414節 相親(2)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579節 視察(1)第206節 安排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409節 考舉(2)第218節 認可第755節 鯨川海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405節 賄賂第1141節 選擇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470節 在安東(2)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537節 洗腦(2)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129節 撫慰第1261節 居庸關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372節 警告第122節 過繼(3)第437節 收買(2)第132節 殿問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675節 神蹟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493節 到來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1058節 大鐵礦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209節 調查(3)第1320節 爲難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358節 微服(1)第976節 陌刀威武(4)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569節 人心(1)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456節 三越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226節 安排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753節 遠航(2)第916節 哭廟(2)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1448節 決策第171節 投名狀第268節 來自印度的消息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691節 文治(2)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367節 新的時代(3)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444節 歸一(1)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465節 大朝儀(5)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342節 背鍋俠(1)第114節 高廟事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