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節 入關

武州塞,這個在三天前,還是漢軍的營地,有着歡聲笑語的邊塞。

此刻,已然是一片狼藉,猶如人間地獄。

街道上,隨處可見斑駁的血跡還有凌亂的肢體碎片。

一個個坦胸露乳,瘋狂至極的匈奴人,揮舞着武器,捏着一個個人頭,大笑不已。

“你們這些漢朝人,怎麼就不知道好歹呢?”一個匈奴的貴族,披散着小辮子,手裡抓着一個人頭,對着旁邊兩個在賠笑的漢朝商人,故作疑問的道:“既不願意給我大匈奴做奴隸,也不肯投降,還要抵抗,真是讓我爲難啊!”

那兩個商人滿臉賠笑,說道:“貴人說的是……貴人說的是……此輩愚夫,不識時務,不知天數,妄圖與大匈奴爲難,真是死有餘辜!”

在階梯之下,跪着數十個被捆綁起來的漢人。

這些人披頭散髮,衣衫襤褸,顯然是過去在此被勒令勞作和屯墾的罪犯與刑徒。

在漢室,基本上這樣的被髮配邊疆的罪犯與刑徒,主要是贅婿跟鄉中的地痞無賴。

這些人,有的已經認命了,耷拉着腦袋,在一旁默不作聲,唯恐得罪了匈奴人,丟了性命。

也有人滿臉堆笑,只想着怎麼巴結征服者。

但也有人一臉不忿,瞪着眼睛。

“夷狄走狗!”有人吐出一口唾沫,罵道:“待我大漢王師一到,爾等皆要立爲齏粉!”

“聖天子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說不定,此刻,句注軍與飛狐軍。已在雁門關外了!”這人掙扎着起身,大聲罵道:“長安的禁軍,恐怕也已經在路上了,爾等就等着被我無敵的王師,碾成肉泥吧!”

“聒噪!”那匈奴貴族聞言大怒,丟下手裡的人頭。大步向前,一腳將那人踢倒在地,問道:“你難道就不怕我一刀殺了你?”

“哈哈哈哈……”這人仰頭大笑:“男子漢大丈夫,死則死矣,有何可怕?”

那貴族聞言,氣的直接拔刀,砍下此人的腦袋,頓時鮮血噴濺。

“還有誰?還有誰?還有誰敢反抗偉大的大匈奴?”這貴族一臉猙獰,拿着那個人頭。大口大口的飲着滾燙的鮮血,叫罵着。

“賊子!”又一個人站起來,罵道:“漢人是殺不絕的,你殺得了一個人,還能殺得了天下千千萬萬的大漢豪傑?”

“而且,爾等無視和親之約,擅起邊畔,必遭天譴!”

“又一個不怕死的!”這貴族臉色大變。他想不到,這漢人居然還有人有這樣的膽子。

他走過去。依舊是一刀。

不過,這一刀,砍的地方是那人的膝蓋。

頓時,那人就跌倒在地上,雙腿鮮血噴濺。

“你服不服?”這貴族大聲問道,將刀子架在對方的脖子上。

“呸!”這個看上去有些平凡的漢人。一口唾沫吐在對方身上。

“我乃堂堂華夏貴胄,安肯臣服爾等夷狄禽獸腳下?”這人慷慨激昂的道:“我張氏自古以來,就未有委身夷狄之人!”

“啊……”這貴族大叫一聲,將此人的雙手砍下來,跳着腳問道:“你願不願降?若願。我立刻讓人給你包紮,保證養你一輩子!”

“呸!”回答他的依然是一口飛唾。

“去死吧!”這貴族舉起刀子,將這個漢人的腦袋砍下來,然後提着這個腦袋,說道:“我要將你做成酒器,當成尿壺!”

“你們,還有誰不願意給我大匈奴當奴隸?”這貴族滿身是血,問着那些被逼着跪在地上的俘虜。

“夷狄果是禽獸!”又有人掙脫匈奴兵的束縛,站起身來大笑:“爾等以爲,華夏貴胄,是能用刀子殺的服的嗎?”

“該死!”這貴族氣急敗壞,走過去,又是一刀。

“哈哈哈哈……”又是一人,昂首挺胸的起身:“率獸食人之輩,技止於此而已!”

這匈奴貴族,終於感到害怕了。

“瘋了,你們都瘋了!”他顫抖着雙手,看着這滿地的鮮血和屍骸。

他知道,這些俘虜,都是什麼人。

除了少數的漢軍士卒外,大部分都是漢朝的罪犯。

這些罪犯,主要是漢朝社會地位最低的贅婿和鄉間的地痞無賴。

他們是被漢朝社會唾棄和鄙夷的一羣人。

但是,就是這些人,這些連在其國內都備受歧視和打壓的人,都是這樣的悍不畏死,這樣的鐵骨錚錚。

殺不完,滅不絕。

只要漢朝人口裡有一半是這樣的人。

匈奴,就永遠沒有辦法擊敗這個敵人,永遠沒有辦法,像對待西域的王國一樣,奴役這個國家。

這讓他感到恐懼,感到害怕。

漢朝人有多少?

至少是三四千萬!

人口是匈奴的幾十倍!

這樣的現實,讓他產生了絕望的情緒。

在這種情緒下,他癲狂的大喊:“有敢起身者,打斷雙腿……”

“住手!”他的命令正要被執行時,一個嚴厲的聲音傳過來。

一個騎在馬上的匈奴貴族,戴着狼皮帽,鼻子上串着銅環,策馬過來,他看向這個場地,用着嚴厲的話語道:“鷓鴣!你瘋了嗎?這些奴隸,都是我大匈奴的財產,怎麼可以這樣隨意殺戮?”

名爲鷓鴣的匈奴貴族,見到此人,連忙屈膝半跪:“偉大的樓煩王,這些****不知死活,我只是教訓教訓而已!”

“鷓鴣!”樓煩王下馬走到那些俘虜面前,說道:“這些都是義士,是壯士,你做的太過了!”

“來人!”樓煩王下令:“將擅自殺害漢朝義士的骨都侯鷓鴣拖下去,重打三十馬鞭!”

這兩句話,樓煩王是用的漢話說的。

然後,他向前一步。走到那些站着,昂着頭的漢人面前,拱手道:“諸位壯士,本王素來喜愛諸位這樣的壯士,諸位若願降本王,本王立刻就封諸位爲小王。統帥一部,號令一地!”

樓煩王身邊,一個披散着頭髮,但面容卻明顯是漢人的男子,立刻笑着道:“諸君,還不快快跪謝偉大的樓煩王?匈奴的小王,可是相當於漢朝的縣令,可以管轄一部,統御百騎。能有嬌妻美妾!”

樓煩王回頭對那人訓斥道:“壯士義士,豈能用美色富貴誘之?本王是誠心誠意,如同漢朝的周文王仰慕賢人那樣請求各位義士輔佐本王的!義士,本王向來最是尊崇!”

“大王說的是,奴才孟浪了!”那個男子立刻低頭說道。

“哈哈哈……”一個漢朝男子大笑起來:“身爲諸夏人,死爲中國鬼,那個什麼樓煩王,我勸你不要做夢了!”

“我張某人這輩子。殺過人,放過火。可以說無惡不作,但,獨獨有一個事情,哪怕是死了,骨頭都被磨成粉了,也不會做!那就是背祖忘宗。被髮左袵,化爲夷狄!”

樓煩王聞言色變,臉上也有些慍怒。

他勉強止住心裡的怒火,溫言道:“壯士不必擔心,爲本王部曲。不需要被髮左袵,也不用背祖忘宗,本王對待義士,向來是懷才之心,如渴望春雨滋潤的土地一般,不拘一格……壯士如願降我,立刻封爲當戶,本王更願將一女嫁給壯士爲妻!”

“而且,壯士依舊可以戴冠帶,衣左衽,如同在漢朝一般……”

但,回答他的依然是一聲:“呸!”

“別假惺惺了,張氏子弟,永遠不會爲夷狄走狗!”

這讓樓煩王,有些氣急敗壞。

但是,他也不是沒有收穫。

有兩個漢朝男子,在聽到了樓煩王的保證後,經不住誘、惑,選擇了屈服。

他們跪下來,拜道:“幸蒙大王不棄,願爲大王麾下之將!”

在他們想來,這匈奴樓煩王,能屈尊降貴,親自招降,許以好處,也算一個明主了。

畢竟,在中國,他們也不可能有這樣的前途!

這讓樓煩王多少挽回一些面子。

但,除了這兩人外,其他三人,卻是一臉不屑的昂頭挺胸,都說道:“夷狄酋長,不需廢話了,要殺便殺,要剮便剮!”

“本王就不信了!”樓煩王搖搖頭道:“來人,將這幾人,統統押回南池,看管起來,待本王會師,將他們帶回祁連山!”

“你們既不願意做匈奴人,那本王就將你們帶去匈奴,不做也得做!”

樓煩王與漢朝打交道二三十年了。

在這過程中,他漸漸的知道。

刀子和弓箭,是無法征服漢人的。

殺戮和鞭笞,就更不可能了。

更重要的是,每招降一個漢朝的義士和人才,對匈奴,尤其是他的部族,都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

這些漢人中的人傑,每一個都是匈奴無法培養的精英。

他們能幫助樓煩部族,管理人民,制定規章制度,訓練士卒。

好處大的無法想象。

甚至,在樓煩王的心中,入侵漢地,所得的最大收穫,其實不是搶了多少財富,戰勝了多少漢朝軍隊。

而是,收了多少漢朝的人才。

每多收一個人才,精英,樓煩部族就會強大一分。

若能得到漢朝的官員和工匠臣服,那好處就更多了。

爲此,最近十餘年,樓煩王漸漸的走上了懷柔道路。

讓部下唱白臉,他來做好人,以此收服人心。

可惜,漢朝人中,有很多人的骨頭,都硬的可怕。

殺、打、折辱,都無法屈服他們。

這讓樓煩王也感到有些無奈。

幸運的是,並非所有漢人,都是這樣的硬骨頭,也並非所有的硬骨頭都無法屈服。

美色、富貴、刑罰,總有一個能讓人低頭。

即使這些都不能屈服,也還可以慢慢的用水磨工夫感化。

一般來說,只要這些漢朝的硬骨頭,在匈奴生下孩子,有了後代,就會漸漸認命。

所以,樓煩王一點也不擔心。

“這次來漢朝,最少也要得個幾十的義士回國……”樓煩王在心裡盤算着:“若是能在得到幾百工匠,那就再好不過了!”

“不過,我得提防折蘭王來壞我大事!”

與他不同。

折蘭王和他的部族,是徹徹底底的瘋子和野蠻人。

這個部族歷次入侵,都會將沿途的一切,燒成白地。

殺光搶光燒光,就是折蘭部族的信條。

折蘭的騎兵,甚至還停留在過去的原始時代,以誰家收藏的腦袋多爲榮。

此番進軍,樓煩王心裡認爲最大苦楚,不是漢朝軍隊,而是折蘭部族的那些瘋子。

“我得去找白羊王談談……”

這樣想着,樓煩王就重新騎上戰馬,向前而去。

………………

此時此刻,過去的漢朝邊塞,分割着文明與野蠻的武州塞內外,已經變成了騎兵的海洋。

數以萬計的匈奴騎兵,正在井然有序的通過武州塞,進入到漢朝境內。

戰馬和人流,延綿長達數裡。

“可惜,還是讓漢朝人點燃了烽火!”尹稚斜騎在馬上,遠遠的望着那一路延綿至遠方的狼煙。

這是匈奴人對漢朝邊塞最頭疼的地方。

每次匈奴入侵,面對這些漢朝的邊塞的抵抗力量,都無比的煩躁。

這些邊塞,駐軍雖然少的可憐。

但每每都能成功的將狼煙點燃。

然後,一個個烽燧臺,不斷的點火,烽火將直接延綿到漢朝的腹地。

用不了半天,太原的漢朝軍隊和飛狐口的漢朝軍隊,就都會動員。

最遲三天後,長安就會得到警迅。

然後,就是可怕的動員。

漢朝人在曾經的歷史上,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動員出了五十萬的大軍,北上抵抗匈奴軍隊。

而這樣的可怕動員速度和規模,是匈奴人最畏懼和害怕的。

這樣規模的軍隊數量,足以將匈奴人一路逆推回草原。

然後,兩國軍隊,就在長城邊塞腳下,開始玩起了大眼瞪小眼遊戲。

直到雙方都筋疲力盡。

“有朝一日,我若爲單于,我就要想好,怎麼破解漢朝人的這個政策的辦法!”尹稚斜在心裡想道。

至於現在?

“這事情就讓軍臣去頭疼好了!”尹稚斜在心裡冷笑着,然後揚起馬鞭,對左右下令:“傳令全軍,進入漢朝境內後沒有本王命令,不可輕舉妄動!”

他現在,只有一個萬騎的力量。

也只有這個能保障可靠和忠誠的力量。

自然而然,要保護好。

反正,尹稚斜已經打定了主意。

衝鋒陷陣,就讓白羊、樓煩跟折蘭人去做。

一旦發現事情不妙,他就馬上丟下這三個軍臣的奴才開溜。

“遵命!”左右轟然應諾。

然後,一面繪着狼頭的大纛,就開始在匈奴軍隊中升起。

跟着這面旗幟,匈奴右賢王的本部萬騎,開始入關。(。)

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84節 蠢貨第125節 難題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149節 廷議第1265節 戰略(1)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1029節 狂歡(3)第675節 神蹟第1478節 京兆尹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22節 過繼(3)第419 長安諜影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821節 臣服第1158節 合縱(4)第550節 無題第543節 酷吏(3)第53節 條候第1473節 衆智(1)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946節 整頓(1)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760節 交易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21節 過繼(2)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43節 貓膩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470節 在安東(2)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409節 考舉(2)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873節 腦洞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1473節 在安東(4)第323節 疑慮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438節 收買(3)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1323節 抉擇(1)第632節 新學派?(1)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459節 一箭N雕第711節 骯髒時代(2)第320節 敲打第1152節 安排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1388節 聯盟(2)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1591節 統治(1)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608節 定策(2)第1308節 疑惑第354節 緣由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932節 廣關(1)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216節 基本盤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655節 無奈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825節 腹黑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
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84節 蠢貨第125節 難題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149節 廷議第1265節 戰略(1)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1029節 狂歡(3)第675節 神蹟第1478節 京兆尹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22節 過繼(3)第419 長安諜影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821節 臣服第1158節 合縱(4)第550節 無題第543節 酷吏(3)第53節 條候第1473節 衆智(1)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946節 整頓(1)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760節 交易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21節 過繼(2)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43節 貓膩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470節 在安東(2)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409節 考舉(2)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873節 腦洞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1473節 在安東(4)第323節 疑慮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438節 收買(3)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1323節 抉擇(1)第632節 新學派?(1)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459節 一箭N雕第711節 骯髒時代(2)第320節 敲打第1152節 安排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1388節 聯盟(2)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1591節 統治(1)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608節 定策(2)第1308節 疑惑第354節 緣由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932節 廣關(1)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216節 基本盤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655節 無奈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825節 腹黑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