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

未央宮裡,清涼殿。

劉徹看着大鴻臚遞來的一個奏摺,撓了撓頭。

“大秦……”好半響,劉徹纔想起來,他似乎好像曾經撿到過一隻來自羅馬的使者。

但,這個羅馬使者,他也就曾經關注過那麼一陣子而已。

之後,就把他丟給儒家,讓他去自生自滅了。

畢竟,羅馬共和國或者羅馬帝國,哪怕墨索里尼、希特勒吹的再厲害,再霸道,那也是一個跟中國相隔幾萬裡,在沒有蒸汽火車之前,大抵是不太可能有什麼交集的國家。

此時此刻,羅馬對漢室的意義,更是僅僅只是一個絲綢與香料的傾斜市場。

而且更關鍵的是,真正能流到羅馬的漢朝產絲綢與香料的數量,恐怕少的可憐,而且,絕大部分利潤,都被匈奴人跟波斯人給佔去了。

漢室,不過是個打工仔,賺了幾個辛苦錢罷了。

所以,劉徹也就新鮮了一陣,然後就把這個事情跟這個人給忘了。

但如今,這個來自羅馬的使者,卻忽然找到了大鴻臚,遞來了一個請求朝覲的奏摺,聲稱有身毒的消息和情報要跟劉徹當面報告。

“印度……”劉徹敲了敲案几的檯面。

“這人倒是確實有可能知道一些此時印度的情況,以及中亞西亞地區的國家、部族和勢力劃分……”劉徹在心裡想着。

畢竟,幾百年前,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曾經征服了廣袤的中亞和西亞,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橫跨歐亞的帝國。、

雖然這個基佬很快就掛了,他建立起來的帝國也隨之解體。

但假如劉徹沒記錯的話。解體後的亞歷山大帝國,在一段很漫長的時間裡,依然深刻的影響着他所征服過的地區。

現在在中亞-西亞甚至印度一部分。都有着許多的希臘化王國與城邦。

一個羅馬使者,從歐陸渡海而來。確實是應該知道,這些王國與城邦的虛實雖然他的情報可能已經過時了,可能有些城邦與王國現在已經滅亡。

但最起碼,這是第一手資料。

“只是,他之前不說,現在卻忽然跳出來說……”劉徹在心裡狐疑着。

歐陸的人,劉徹可是再清楚不過了。

哪怕是過了兩千年,這些渣渣繫上領帶。穿上西裝,一口一個契約精神的時候,也是出了名的坑死人不償命。

其誠信值,幾能與毛子媲美。

至於現在的羅馬共和國的誠信或者說羅馬貴族的信譽……

迦太基、波斯和希臘的屍體就是證據……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劉徹敲了敲那個奏摺,冷笑兩聲。

不過,見一見也無妨。

哪怕這個人是純心來欺騙的也沒關係。

因爲,當一個人說謊話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說出一些真相。

就像你玩狼人殺,哪怕最強的狼人選手。悍跳的時候,總會露出他的狼尾巴。

現在,劉徹最缺乏的就是來自遙遠異域的情報和信息了。

劉徹現在甚至根本就不清楚。目前月氏人的勢力膨脹到什麼程度了,距離它進化成那個雄霸中亞的貴霜王朝,還要多久?

沒有錯,收拾匈奴後,月氏人或者說月氏人建立的貴霜王朝,就是漢室最大的敵人了。

“讓大鴻臚帶人來見朕罷……”劉徹對身旁的王道說道。

半個時辰後,穿着一身儒袍的庫裡提奧斯,現在漢名叫趙秦的羅馬使者,就被帶到了劉徹面前。

“外臣趙秦。拜見尊敬的皇帝陛下……”庫裡提奧斯哆嗦着身子,趴在殿中。學着自己學到的漢朝禮儀,叩首拜道。

此刻的庫裡提奧斯自然已經知道。中國或者說漢朝天子,這是一個怎樣強大的君王了。

他的威權,覆蓋了幾乎整個東方。

而他的神聖,更是如同神明一般,不可褻瀆。

他就像羅馬神話中的奧斯匹林諸神一般,擁有着種種不可思議的能力。

此時的羅馬,深受希臘文化影響。

封建迷信程度,比起中國來還要嚴重。

面對這樣一位下凡的神王,萬神之神,庫裡提奧斯只覺得,自己的小腿肚子都在抽筋了。

而在畏懼之時,他心裡也隱隱深處一些自豪與驕傲的心理,甚至有種:我居然如此榮幸,能幾次三番,得到這位偉大的神皇接見,聆聽聖訓………

“使者在我國,過的可還習慣?”劉徹微微笑着,對這個來自羅馬的使者溫和的問道。

“回稟陛下,外臣一切都好,感謝陛下的熱情招待,有朝一日,外臣回國,一定將陛下的友好與恩德,告訴敝國上下,尤其是元老院……”庫裡提奧斯謙卑的答道。

“這就好!”劉徹點點頭,然後問道:“聽說使者有來自身毒的消息和情報,要稟報給朕?”

“是的,尊敬的陛下……”庫裡提奧斯趴在地上,用着事先想好的說辭答道:“承蒙陛下與貴國照顧,外臣無以爲報,外臣又聽說陛下對身毒,也就是敝國所說的印度,非常有興趣,因此,外臣便想以身毒的消息和情報,作爲對陛下以及貴國優待的回報……”

“嗯……”劉徹微笑着點點頭,然後站起身來,看着這個傢伙,冷不丁問道:“那朕怎麼聽說,那身毒國中,目前有個王國,與使者的大秦,有着非常深的淵源?可謂是同出一源?”

在廣義上來說,所謂的希臘-雅典城邦以及迦太基、羅馬、馬其頓,在此時,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文化的共同體

他們的宗教和文化以及***甚至人種都高度相似。

這也是羅馬人能君臨歐陸,一度統一歐陸的緣故。

但是,羅馬人顯然沒有中國這樣的大一統傳統和高度的文化向心力以及凝聚力。

或者說,羅馬曾經有過這樣的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

但基友教的發展壯大和強盛。毀掉了這一切。

所以,後世的歐陸,只能用一盤散沙來形容。哪怕是勉強被利益和口號捏到一起,成立了歐萌。但,實際上,歐萌可能還不如它的前身,那個鬆散的歐洲共同體呢!

但對這個問題,劉徹懶得去考慮和思考。

歐陸的蠻子是死是活,與中國,與漢人,與諸夏民族。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劉徹現在,想知道的事情,只有一個現在的印度,究竟是怎麼一個情況?中亞的月氏人的力量,膨脹到什麼地步了?

庫裡提奧斯聞言,卻是渾身一震。

心中的惶恐,已經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了。

希臘人的巴克特里亞王國,與他的祖國羅馬之間,確實存在着非常深厚的聯繫與淵源。

但是,在這遙遠的東方世界。知道並且清楚這一點的外人,卻是少之又少。

“漢朝的這位神王,果然有着如同天神一般的威能……”心裡想着。庫裡提奧斯於是恭敬的一拜,然後道:“回稟偉大的陛下,確實是這樣的……”

“但……”庫裡提奧斯擡起頭,用着崇拜的口吻道:“陛下有所不知,那身毒的那個巴克特里亞王國,是希臘-馬其頓人建立的,而敝國,雖然在文化上跟宗教上,與這兩者大同小異。但究其根本,希臘人也好。馬其頓人也好,都是敝國的潛在敵人……”

羅馬的霸權哪裡來的?

шшш .тTk дn .℃o

還不就是從希臘-馬其頓人手裡搶過來的?

地中海也好。小亞細亞也罷,這些地方之前的霸主,可都是希臘-馬其頓人。

羅馬通過戰爭,從這兩者手裡搶過來的。

“希臘-馬其頓嗎?”劉徹看了看庫裡提奧斯,冷不丁的道:“朕倒是有所耳聞,聽說這兩國,曾經有過像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和阿基米德這樣的大賢,其所著的思想和書籍,哪怕在中國,也能算的上是博士了……”

“但可惜啊,好像這些大賢都已經去世了……”劉徹砸吧了一下嘴巴,搖了搖頭,一副特別遺憾的模樣。

但庫裡提奧斯卻嚇了個半死!

亞里士多德、柏拉圖還有阿基米德,這些希臘的思想巨擘的名字,可是從未傳到過東方

哪怕是如今的巴克特里亞王國,知道並且清楚這幾位的思想和成就的人,也已經屈指可數了。

換句話說,這些名字本不該跨越數萬裡的距離,傳到這遙遠的東方世界。

這中國的皇帝從哪裡得知的?

只能有一個解釋了!

這位神王,在聽到希臘-馬其頓的名字後,立刻就從心底浮現了這些訊息。

這到底是多麼可怕和偉大的一位在世神啊。

荷馬史詩中描述的阿克琉斯一類的半神,與他相比,無疑是天與地的差距。

只是,爲何這位神王,只提亞里士多德等人,而完全不管羅馬共和國呢?

難道……

“只有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偉大賢哲,纔有資格,爲他所知……”庫裡提奧斯苦澀的在心裡想道。

但卻也不得不承認,羅馬共和國,在文化和藝術方面,被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人領銜的希臘思想界和藝術家給甩到溝裡面去了。

正因爲如此,羅馬纔會毫無保留的全盤接受希臘的文化、思想、宗教以及藝術。

劉徹卻是沉吟片刻,接着道:“朕好像還聽說,那位叫阿基米德的大賢,是被貴國的士兵所殺?”

他搖搖頭,對庫裡提奧斯道:“貴國怎麼可以這樣呢?野有賢者,豈能以刀兵相加?應該恭敬的用禮儀,將這樣的大賢,請到廟堂之上,商討和討論國家政策,讓他們的智慧,造福百姓嘛……”

庫裡提奧斯卻是已經渾身都在打擺子了。

阿基米德之死……

好吧,這是羅馬人自己也懊悔不已的事情。

庫裡提奧斯過去在羅馬的時候,也沒少罵過當初攻入敘拉古的將軍和士兵。

整個希臘文化圈,更是常常以此嘲笑羅馬人的粗鄙和不尊重學者。

現在,這個醜聞甚至都已經被東方這個國度的神王知道了……

以庫裡提奧斯所知,這個東方的帝國的皇帝,雖然比歐陸的帝國的皇帝的權力和權柄還要大。

但是,這個國家自古以來,就有着優待和善待文人學者思想界藝術家的傳統。

一個類似阿基米迪那樣的大賢,在這個國家,絕對會受到全國上下的尊重和愛戴。

至於蘇格拉底那樣的人物,若是出生在這個國度,恐怕,根本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只會恭敬的膜拜在他的思想和藝術成就之下。

若是這兩人的故事,爲這東方帝國的人民所知,那麼……

庫裡提奧斯彷彿已經看到了,羅馬-希臘的名字在中國臭大街的未來了

他很清楚,在這個東方的帝國,思想界、文化家、藝術家,享有特殊而崇高的社會地位和來自全國的尊敬。

任何傷害侮辱這樣的人物的人,哪怕是貴族,皇帝,也會被人唾棄,更不用殺害了!

“與這樣的一個成熟的帝國相比,羅馬,果然還是有很長的道路需要走……”庫裡提奧斯在心裡想着,然後他擡着頭,看着端坐於上首的那位漢朝的天之子,無可置疑的神王,在心裡思索道:“或許,羅馬應該向這個古老的帝國學習,學習它的政治制度和結構體系……”

在中國這將近一年,他耳聞目睹,這個東方國度的強大動員力和國力。

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緊密的團結在了天之子的領導之下,至高無上的天之子,以其無上權柄,統治和管理着這個比羅馬還要龐大的帝國。

用仁德、道理和慈悲,而不是武力、詭計和陰謀,治理國家。

庫裡提奧斯曾經去過這個漢朝首都的平民區,經過對比,他也不得不承認,哪怕是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貧民,在精神面貌和身體素質以及個人修養上,也完爆羅馬的平民,甚至很多人都有着堪比羅馬公民甚至貴族的文化修養和個人素質。

於是,這樣的帝國,君臨他所在的世界,並且領導他所在的世界,自然是理所應當和順其自然的。

這樣的帝國的主宰,受到神明褒揚和庇佑,更是無可置疑和順理成章的。(。)

第550節 無題第1055節 糾纏(1)第483節 閱兵第1326節 怎麼辦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464節 大朝儀(4)第521節 條件(2)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1130節 刷新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章 復活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006節 繳文第224節 你行的!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1365節 瓜分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186節 轉折點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1253節 戰略(1)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394節 說服第1343節 屍山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1249節 調整(1)第792節 廟算(1)第990節 交易第650節 嘗試(2)第735節 心軟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21節 招攬人才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503節 接班(1)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482節 視察第394節 說服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691節 文治(2)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397節 津關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004節 漢三藏第14節 樑王劉武第1158節 合縱(4)第1502節 擔憂第43節 貓膩第56節 燕飲(下)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155節 合縱(1)第167節 明君?第293節 挖坑(2)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498節 閱兵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1320節 爲難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60節 微服(2)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788節 馬邑會戰(2)第1253節 戰略(1)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271節 反應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71節 投名狀第674節 暖冬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39節 突圍第1116節 培育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1581節 籌備(1)第394節 說服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
第550節 無題第1055節 糾纏(1)第483節 閱兵第1326節 怎麼辦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464節 大朝儀(4)第521節 條件(2)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1130節 刷新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章 復活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006節 繳文第224節 你行的!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1365節 瓜分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186節 轉折點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1253節 戰略(1)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394節 說服第1343節 屍山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1249節 調整(1)第792節 廟算(1)第990節 交易第650節 嘗試(2)第735節 心軟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21節 招攬人才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503節 接班(1)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482節 視察第394節 說服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691節 文治(2)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397節 津關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004節 漢三藏第14節 樑王劉武第1158節 合縱(4)第1502節 擔憂第43節 貓膩第56節 燕飲(下)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155節 合縱(1)第167節 明君?第293節 挖坑(2)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498節 閱兵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1320節 爲難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60節 微服(2)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788節 馬邑會戰(2)第1253節 戰略(1)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271節 反應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71節 投名狀第674節 暖冬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39節 突圍第1116節 培育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1581節 籌備(1)第394節 說服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