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節 和親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須卜雕難懷着忐忑的心思,來到劉徹的御臺上,微微恭身行禮:“尊敬的皇帝陛下,不知道您喚外臣前來,有何吩咐?”

他用的自然是匈奴語言,但一邊的翻譯,既是準確的將他的意思翻譯成了漢話。

劉徹呵呵一笑,九旒的珠子都有些微微抖動。

“貴使觀朕的虎賁衛,與貴國單于的‘射鵰者’相比如何啊?”劉徹故意問道。

射鵰者,是匈奴國內最勇敢最強大的騎士纔可以擁有的稱呼。

大抵是與後來蒙古人的哲別差不多。

史書上,就曾記載,李廣單騎射殺一位匈奴射鵰者,因此被公認爲猛將。

由此可見,射鵰者在匈奴的地位!

須卜雕難聽完身旁官員翻譯後,微微低頭道:“皇帝有所不知,我主大匈奴撐犁孤塗,英明神武,如日月一般,光輝燦爛,他麾下的射鵰者,像草原上的牛羊一樣多,皇帝的軍隊雖然精銳,但與大匈奴的射鵰者相比,還是有所不如!”

說着須卜雕難也是硬氣的挺直了腰桿。

匈奴人的射鵰者,就是這個時代近乎無敵的存在。

他們射術精湛,能於百步外發箭,射中一隻在草叢在奔跑的兔子,更能搭弓彎箭,射下在蒼穹翱翔的大雕。

匈奴人信仰原始的薩滿教。崇尚圖騰崇拜。

雕,在匈奴被視爲神鷹。

能射下神鷹的勇士。被認爲是受到了撐犁(上帝)保佑的人。

漢人的新軍雖然厲害,但須卜雕難並不認爲。這些漢人能挑戰受到撐犁庇佑的射鵰者。

劉徹聽完被翻譯過來的話,哈哈大笑。

能讓匈奴人說出這樣的話來,就證明,匈奴人實質上已經底氣不足了!

射鵰者確實很牛逼,即使劉徹把整個漢室軍隊裡的神射手都找來,估計也還沒匈奴一個大部落裡的射鵰者多。

然而,時代已經變了。

未來的戰爭,誰還跟人玩個人勇武,單體的射術?

這又不是打三國無雙……

在經過虎賁衛與羽林衛的實踐後。劉徹已經開始調整了自己未來的整軍戰略。

陌刀和重騎兵,這兩個曾經寄予厚望的軍種,從劉徹規劃中消失了。

答案很簡單,陌刀兵和重騎兵,要求士兵具備極高的身體素質和戰術素質。

就是虎賁與羽林這兩支從全國精銳中海選出來的部隊,能符合條件的人也不多。

既然如此,那還玩個蛋!

對劉徹來說,凡是不能大規模列裝和批量製造的軍隊和裝備,都是渣渣。

將來的戰爭。不打則以,一打,肯定是用xx海去淹了匈奴人!

在那樣的局面下,就算真有個開無雙的呂布。匈奴人估計也只能跪了!

須卜雕難不明所以,他低頭問道:“皇帝因何發笑?”這次情急之下,他居然是用着蹩腳的漢話在問——作爲匈奴正使。須卜雕難自然懂漢話。

劉徹一揮袖子,也沒在意須卜雕難忽然會講漢話這個事情。笑道:“朕就是單純覺得好笑而已……”

這句話一出口,須卜雕難的臉都青了。

好笑?

是指匈奴無敵的射鵰者好笑嗎?

然而。形勢比人強,須卜雕難,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劉徹見此情景,臉上的笑意更濃了。

他就是故意要用這麼一種方式來羞辱一下匈奴的使團。

只爲一件事情——給朝堂上那幫主和的朝臣壯膽!

讓那幫傢伙看看,匈奴人,也不是不可以羞辱和打擊的。

身處於劉徹的這個時間點,漢室的主和派們的力量是空前強大的。

這些大臣,你要說他們是軟骨頭,賣國賊,那倒未必。

這些人不過是過去幾十年和親政策下的寄生蟲或者說寄生在和親政策上的官僚而已。

在政治上,萬事開頭難,一旦開頭,就很難再有回頭箭。

如今這些主和派大臣,已經習慣了和親,也習慣了跪舔匈奴人,真要一下子讓他們站起來,挺直腰桿,去面對匈奴人,劉徹估計一時半會,他們的三觀也接受不能。

所以,劉徹纔要這樣試探一下匈奴使團,叫那幫主和派知道,匈奴人,其實也怕漢室!

唯一讓劉徹慶幸的事情是,幾十年的和親政策,並未在漢室內部形成一個類似後世天朝跪臺辦的機構或者說利益集團。

不然,他就要頭疼了。

現在的話,劉徹清楚,他只需要一步步來,就可以輕易的瓦解掉如今看似強大的主和派官僚體系。

對匈奴在言辭上表達強烈,這是第一步。

消滅朝鮮,開疆拓土,這就是第二步了。

劉徹相信,只要他能征服衛滿朝鮮,將漢室疆土拓展到朝鮮半島上,整個朝局都會發生變化。

這也是他上臺不久,就想打朝鮮主意的根本所在。

朝鮮國小,兵少,就像一隻粉嫩嫩的蘿莉,輕柔、體嬌,易推倒。

更關鍵的是,推了以後還能給自己上個buff,振奮士氣,還能練兵。

有這麼多好處,衛家的統治,還想維繫,已經基本不可能了。

“好了,好了……”劉徹看着還在糾結不已的須卜雕難,得意的揮揮手,道:“朕與貴使開玩笑呢!”

須卜雕難聞言,如蒙大赦一般。他低頭問道:“皇帝陛下,外臣這次受吾主之命,前來朝賀陛下登基,主要就是想問一下陛下,是否還會繼續秉承貴國兩位先帝與我大匈奴之間的盟約?”

剎那間,整個世界都好似凝固了一般。

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了劉徹身上。

劉徹閉着眼睛,靠在御榻上。

現在的長安,就連三歲孩子都知道,匈奴使團是打着‘朝賀’的幌子,來行訛詐之事實。

上一次和親條約重訂,不過三年而已!

但劉徹又能怎樣?

落後就要捱打!

後世總有人非議漢室的和親政策,說什麼用女子和財帛來換得平安巴巴拉拉什麼的。

但,當劉徹登上皇帝的寶座後。

他就已經很清楚,暫時來說,和親政策,依然有它繼續存在的必要性。

誠然,主動送錢送物甚至送妹子給匈奴人,這是懦夫的行爲。

可是,假如不送……

劉徹甚至不需要用大腦思考,就知道,從漁陽到雲中,自代北而至燕趙,漫長的漢匈邊境,將變成地獄修羅場。

前世,馬邑之謀後,匈奴人就報復性的襲擊了漁陽、右北平、雲中、代北,造成數千無辜平民死亡。

對付匈奴這樣的惡犬,必須做到一擊斃命,至少也要在開戰後,就打斷他的爪牙。

不然,數以百萬計生活在長城邊境附近的平民百姓以及那些還在打基礎,還在慢慢成長的牧場,誰去保護,誰能保護?

是以,和親還沒到撕毀的時候。

劉徹睜開眼睛,看向須卜雕難,淡淡的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漢匈和睦,此亦朕之所願也。”

劉徹站起身來,接着道:“只是,一直以來,只問漢嫁公主,不聞單于嫁女,朕以爲,恐怕不符兩國兄弟之邦,平等交往的規矩吧?請貴使回國轉告單于,這一次,漢匈換個和親方式,請匈奴單于嫁一公主入長安!”

對於匈奴公主什麼的,劉徹其實是一點都不抱希望。

這只是一個政治表述,也是一個拖延時間的招數。

畢竟,送了錢,送了物,居然還要送妹子!

這是劉徹心底很難接受的事情。

所以,他才拋出這麼一個想法,娶一個匈奴單于的女兒。

這麼做有好處,也有壞處。

但總的來說弊大於利!

而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假如,將來伊稚斜那個傢伙真的如歷史上一樣逆襲成功,那麼,漢室,就有了名正言順,介入匈奴國內,甚至於接收部分匈奴部族的理由和藉口了。

“天單于的名頭,朕還是挺喜歡的……”劉徹在心中想着。

因而,那個匈奴公主是醜是美是傲嬌還是三無,都不重要。

而劉徹也並不擔心匈奴人會拒絕這個提議,匈奴人是出了名的喜歡聯姻的民族。

以史書記載來看,匈奴人幾乎與所有西域國家都相互聯姻,通過聯姻來達到操控對方的目的。

此事唯一的阻力來自於東宮和朝臣。

ps:下週要去武漢出差,大概可能會有兩天沒法碼字,所以這兩天,我得存點稿子~

第674節 暖冬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372節 警告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1357節 乞和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205節 撕逼!(1)第921節 齊魯第1188節 明主(1)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1603節 僵持(2)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63節 修改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622節 恐嚇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682節 籠子第1334節 戰場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610節 胸甲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1063節 屠殺(2)第52節 難題第409節 考舉(2)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42節 野望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598節 獎懲第569節 人心(1)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658節 南巡(3)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1603節 僵持(2)第735節 心軟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313節 賞賜(2)第401節 法統(1)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5節 目標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948節 整頓(2)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1323節 抉擇(1)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1310節 協議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070節 血戰(1)第464節 大朝儀(4)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548節 猶豫第96節 趙胡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461節 大朝儀(1)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637節 壁虎斷尾
第674節 暖冬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372節 警告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1357節 乞和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205節 撕逼!(1)第921節 齊魯第1188節 明主(1)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1603節 僵持(2)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63節 修改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622節 恐嚇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682節 籠子第1334節 戰場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610節 胸甲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1063節 屠殺(2)第52節 難題第409節 考舉(2)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42節 野望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598節 獎懲第569節 人心(1)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658節 南巡(3)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1603節 僵持(2)第735節 心軟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313節 賞賜(2)第401節 法統(1)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5節 目標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948節 整頓(2)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1323節 抉擇(1)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1310節 協議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070節 血戰(1)第464節 大朝儀(4)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548節 猶豫第96節 趙胡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461節 大朝儀(1)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637節 壁虎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