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節 太子劉德(4)

午時,天子儀仗出現在了渭河東岸。

不需要人通秉,坐於營帳中的竇太后和劉德等人就都知道了。

因爲,就在那剎那,整個渭河沿岸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萬歲’歡呼。

幾十萬百姓軍民,齊聲高呼萬歲,製造的聲音衝破天際。

竇太后想不知道都難了。

“皇帝回來了,你們都出去迎接吧,哀家啊,就在這候着……”竇太后等外面的聲音稍微平息了些,就對劉德等人吩咐了起來。

“諾!”劉德帶頭,躬身彎腰,慢慢的退出營帳。

出了帳門,劉德就看到了漫山遍野都在歡呼雀躍的民衆。

“這就是我漢家的民心民氣啊……”劉德回頭對劉閼道:“皇弟你看,有此民心民氣,江山社稷就穩如泰山!”

這倒是實話!

漢室在關中的地位和名望,是之後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的!

在尚未立國之時,還是漢王的劉邦,就已經把關中當成了自己的老窩和根據地經營,楚漢爭霸,重新奪回關中後,更是下了血本。

歷代天子,對關中施以種種政策優惠和利民措施。

而且,託秦朝的福,關中擁有天下最發達的水利灌溉系統和渠道系統,基本上從惠帝開始,關中就沒餓死過人。

因此,關中的百姓,優越感那是爆棚的。

在這時候,有個關中戶口。基本上等同於後世有個帝都或者魔都戶口,關中百姓對待外鄉人也基本跟後世的魔都百姓對待外鄉人差不多。

所以,後來楊僕才恥於自己不是關中人。費盡心思,終於將函谷關東遷到了自己老家之前。

也正因爲如此,漢室天子才能打着守陵的名目,對天下地主豪強割韭菜。

劉閼微微頷首道:“皇兄說的是……”

劉榮卻覺得這個氣氛有些難受,心裡憋的慌,下意識的道:“皇弟慎言,民心民氣。皆是父皇的……”

劉德卻忽然回過頭,看着劉榮,心裡想着。劉榮的變化還真是挺大的,以前,他是斷然說不出這樣的話的。本來,劉德想着是要威脅一下劉榮。讓他閉嘴。反正左右也沒有閒散人,劉閼也肯定會把看到和聽到的事情爛在心裡。

只是在這瞬間劉德想起了前世,劉榮被廢黷以臨江王的身份被郅都關在中尉衙門的時候的事情。

他知道,對劉榮,不可逼迫過甚,也不能讓他感覺受到了天大的侮辱。

不然,萬一他跟前世一樣是個玻璃心,自我了斷了。誰敢擔這個責?

老爹的板子敲下來,打在他的屁股上是會很疼的!

不止如此。威迫兄弟的名聲也不好聽。

劉德實在犯不着與劉榮計較。

於是,到了嘴邊的話被劉德吞了下去,換了副面孔,微微低頭道:“大兄說的是……”

然後他擡起頭,一臉關切的問道:“對了,大兄,您在常山過的怎麼樣?可還習慣,回京這麼些日子,還沒聽您說過呢……”

劉榮的臉色起初還是很得意的,畢竟,能讓劉德吃癟不爽,對他來說就是很爽。

可是當他聽劉德提起了常山國時,頓時臉色就像掛了層冰霜。

常山國本名恆山郡,因避先帝諱更爲常山郡。

但全郡總共才十八個縣二十五城,人口加起來不過十萬戶,四十萬。

就這樣還得跟劉非分享,西邊八縣十城歸了劉非,東邊的十縣十五城纔是他的。

別說跟劉閼的河間國三十一城比了,就連劉發的長沙國,也有二十二縣三十三城,雖然是窮鄉僻壤,但名義上也是一個大國啊,更別說吳苪五十七年經營,給長沙國留下的財富與人口土地了。

唯一能聊以自慰的,可能就是,他起碼還留在中原,算中國人。

但因爲是剛剛立國,所以王宮還在修建,他只能住在真定縣縣衙裡……

劉德不說常山國也就罷了,一說常山國,他的火氣就蹭蹭的冒了起來。

這下子,他不止看劉德不順眼了,連劉閼看着也不順眼了。

誰叫劉閼撿到的河間國有着完備的宮殿廟宇和完整的一個郡的土地人口呢?

每年光是收稅都比他多!

但劉德卻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自顧自的道:“大兄是不是對常山國不滿意?沒關係,你我骨肉兄弟,我會找個機會向父皇請命……淮南王劉安不是謝罪自殺了嗎?他留下的淮南國,大兄要是願意,小弟願向父皇上奏請移大兄於淮南!”

“……這……”劉榮聽了劉德的話卻是猶豫了起來,一時間竟然都忘記了怨恨劉德了。

淮南國,可是大國啊!

王都壽春更是出了名的風水寶地,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最重要的是,不管土地人口還是文明程度,都比曾經是北狄的常山強出n條街啊!

劉德一見劉榮這表現就呵呵一笑。

見小利而忘大義,做大事而惜身,劉榮還是跟前世一樣啊!

這樣的人,不值得再去提防和應對了。

於是,劉德道:“那就這麼定了!”

劉榮只要不是做出太過分的事情,這塊牌坊劉德該立還是得立!

更何況,劉德一旦做上太子位,胞兄胞弟按規矩是要益封和嘉賞的。

譬如前世,劉榮做了太子,劉德的河間國就被益封三千戶,賞賜錢一千萬,布帛五百匹。

而劉榮的常山國確實是小了點,讓天下人看到,會說他這個太子弟弟太摳門,臉上無光啊!

但劉榮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按道理,劉榮覺得再怎麼樣也輪不到劉德跟他許願許諾啊。

但是,這麼好的條件,劉德沒有任何條件的就願意幫忙,劉榮感覺,要是錯過了這次機會,他可能這輩子都會跟劉非窩在常山那個地方,天天看着太行山發呆了。

劉德現在已經沒有空理會劉榮了。

因爲這時候,對面的天子儀仗開始渡河了。

當此之時,長安有一個已經在後世消失的奇觀。

那是渭河三橋。

想要橫渡渭水,進出長安,這三橋是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特別是天子儀仗這麼龐大的隊伍,想要靠渡船來完成運輸,基本不可能,只能人馬從橋上過,而其餘雜物、侍女宦官,和輜重由槽船運載——本來他們也能走橋的,但是,因爲渭河三橋是木石結構的大橋,考慮到要儘量減輕大橋的負擔,所以,輜重與不太重要的其他侍女啊底層宦官都是乘船。

此刻,首先開始渡河的就是這些輜重與侍女。

然後,打着黃蓋的天子儀仗也開始緩步走上了對岸的渭河大橋。

天子回京恭迎儀式,正式開始了!

ps:??嗯,今天就這一更了~剩下那章明天寫吧~其實我今天算上那張被我誤刪的就寫了12000字嘿嘿,

第952節 公羊學的野望(3)第1442節 魔爪第1514節 戰略(2)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995節 廟算(1)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1305節 問題第378節 喜事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120節 過繼(1)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569節 攪局者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065節 屠殺(4)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576節 決定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1028節 狂歡(2)第184節 蠢貨第462節 大朝儀(2)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156節 宰肥羊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56節 燕飲(下)第1529節 刷經驗(1)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263節 上谷第1569節 攪局者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166節 決心第167節 明君?第755節 鯨川海第852節 影響(2)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334節 滅亡(2)第1393節 畫大餅(2)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854節 封賞(1)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1141節 選擇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519節 盤算第1357節 乞和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359節 微服(2)第59節 微服(1)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861節 杜仲膠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1207節 撕逼!(3)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419節 鹿鳴宴(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86節 傳播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207節 撕逼!(3)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319節 投機
第952節 公羊學的野望(3)第1442節 魔爪第1514節 戰略(2)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995節 廟算(1)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1305節 問題第378節 喜事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120節 過繼(1)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569節 攪局者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065節 屠殺(4)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576節 決定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1028節 狂歡(2)第184節 蠢貨第462節 大朝儀(2)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156節 宰肥羊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56節 燕飲(下)第1529節 刷經驗(1)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263節 上谷第1569節 攪局者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166節 決心第167節 明君?第755節 鯨川海第852節 影響(2)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334節 滅亡(2)第1393節 畫大餅(2)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854節 封賞(1)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1141節 選擇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519節 盤算第1357節 乞和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359節 微服(2)第59節 微服(1)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861節 杜仲膠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1207節 撕逼!(3)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419節 鹿鳴宴(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86節 傳播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207節 撕逼!(3)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319節 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