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

將第一個事情搞定,周亞夫就拿起了第二份帛書,在稍微掃了一眼後,周亞夫感慨:“果然如此!”

事實上,在他將這個議題放進去的時候,周亞夫就已知,此事必然會成爲這石渠閣上的焦點。

原因很簡單——因爲它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既可以讓諸子百家的巨頭們感受一下‘世界在我手裡。我是國家主人翁’的滋味。

也可以讓天子享受一番阿諛奉承。

更關鍵的是——它幾乎不會影響漢室既定的任何策略。

這麼好的議題,周亞夫找遍了整個漢室九卿衙門,翻遍了故紙堆,也只找出了這一個。

它若不能被選,周亞夫都要懷疑世界了。

微微清了清嗓子,周亞夫面帶的笑容的念道:“陛下詔曰:朕聞之古者有三老五更,先王親袒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酭,祝鯁在前,祝噎在後!今禮崩樂壞,先王之制無存,朕甚憫焉!諸子皆名士,明於古今之政,請教之以朕——何行可以復三老五更之制,以示天下,朕尊老之心?”

養老、尊老、敬老!

這是漢室無可置疑的政治正確。

甚至貫穿了整個兩漢的政治和歷史。

在漢室,三老的地位和威權,無可爭議!

他們享有着比擬甚至超越官員的特權!

地方上名望高,年歲大的三老,甚至敢於拿着几杖,追着郡守、郡尉打。

但對方非但不敢還手,被打了,還要笑臉相迎,要說打的好!

誰要敢還手,立刻就會被社會輿論和高層重壓給撕成碎片。

而,漢室的三老數量還不少!

根據丞相府統計,目前天下的受杖人,總計達到了將近兩千。

當然,不是受賜几杖,就可以當三老。

但,三老必然是受杖人!

一般來說,平均每兩個受杖人,就會出現一個三老。

這意味着目前漢室天下的三老數量,很可能達到千人之多!

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因爲,基本上,能夠出任三老的,不是當地德高望重,深受民衆擁戴的老者,就必然是退休致仕的高級官員和高級軍官。

看上去,似乎漢室的養老制度,已經冠絕世界了。

之後任何王朝,都再未有如此完善的尊老和養老體制。

但說出來,你可能不會相信——漢室至今沒有將這個制度規定完善,更沒有設計出一套相應的養老禮!

歷史上,開始考慮設計和完善養老禮,那要等到東漢明帝時期,纔會將這個事情視爲國家大政,撿起來,鄭重的復興起來。

所以,後世許多歷史學家和史官,都經常說西漢禮樂崩壞,這不是沒有原因。

西漢皇帝在初期甚至連天子禮都沒有……

劉徹現在除了在正式場合,其他任何時候,他的衣着打扮都是隨心所欲。

有時候他甚至會cos一把將軍,穿着特製的胸甲,騎着高頭大馬,在宮廷散步。

至於去上林苑遊獵,他甚至是胡服加身……

但並沒有任何人會來指責他。

因爲老劉家就沒有制定天子禮的打算!

從前沒有——想當年,劉邦當了皇帝,還跟大臣們同坐一席,講葷段子呢!後來還是叔孫通建議,搞了大朝議,纔算停止了這種君臣上下打鬧和嬉戲的把戲。

但……

依然然並卵……

太上皇劉太公他老人家當年就帶着家臣和家兵,直接跟人幹架!

現在也不會有——因爲劉徹纔不會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連天子禮都沒有,你覺得會有養老禮嗎?

但,劉徹即位後,就一直準備將這個養老禮撿起來。

這既是因爲做這個事情,可以刷無數聲望,更是一個可以鞏固統治,團結各階級的大殺器。

但禮儀這種事情……

由於宗周毀滅已經幾百年了(平王東遷後,周王朝的影響就基本GG了),現在,幾乎沒有人知道,古代的禮儀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也就尚書和詩經裡有些記載。

但問題是,這種事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朝堂上面,黃老派和法家吵成了一團,根本無法達成共識。

劉徹也不想再在這個事情上面浪費精力了。

乾脆把這個事情拿出來,讓‘天下人’來決定!

反正,不管怎麼搞,都不會影響其他事情。

而這個事情一提出來,諸子百家,就連一直有些懶洋洋的黃老派也一下子就精神起來了。

禮樂,這是中國政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理論上來說,沒有其他任何事情,比禮樂重要性更高的了。

因爲,禮樂就是等級,就是社會階級的劃分方式。

天子用什麼禮,聽什麼音樂?諸侯王又用什麼禮,聽什麼音樂?這是關係到上下秩序的大事!

所以,孔子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法家雖然不在乎什麼禮樂,但,世界如此,他們也不得不依從。

所以禮樂,在法家思想裡也佔有重要篇幅。

至於黃老派,那就更不用說了,禮樂制度,也是黃老派的核心要素之一。

就連墨家這個濃眉大眼的漢子,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他們也是禮樂制度的推崇者。

當然,推崇的方向不一樣。

但不管怎麼說,在今時今日的漢室,諸子百家,在禮樂上的態度,是相同的——雖然很可能主張和訴求不同,但對其的重視是一定的!

所以,大傢伙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精神抖索,摩拳擦掌,全都準備大幹一場。

許多人都深深的覺得,這次天子召開石渠閣,真的可以說的上是誠意十足了!

連禮制都可以拿出來讓天下人來討論!

太完美了!

雜家的幾個代表,更是激動難安!

雜家追求的,就是類似今天這樣的場面——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天下人的天下,當然要由天下人來決定!

甚至就連朝臣們驚訝無比,在內心深處感覺,天子是不是玩大了?

這種事情怎麼可以讓世俗之人來插手?

唯有劉徹看着這個場面,有些哭笑不得。

但偏偏,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好這一口。

這也是中國特殊的人文和思想環境所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

所謂樂由中出,禮自外作,大樂與天地和同,大禮與天地同節。

所以王者功成作樂,治定製禮!

也就是他這個骨子裡是個穿越者的傢伙,對此不敏感。

但其他所有人,卻基本上都覺得,這是天下的頭號大事,甚至比打匈奴還要重要!

不過,這樣也好!

正好拿着這個事情,來給自己臉上貼金!(。)

第373節 科技樹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657節 南巡(2)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238節 喪母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1156節 合縱(2)第827節 十面埋伏(1)第59節 微服(1)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691節 文治(2)第1343節 屍山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874節 未來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349節 決戰(1)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67節 安排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210節 新法家(3)第428節 戰爭!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1341節 接觸戰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1343節 屍山第403節 拉皮條第1507節 遊說(2)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579節 視察(1)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676節 覺醒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458節 趙佗!第599節 無題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690節 文治(1)第987節 動員(2)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859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2)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382節 殖民(2)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308節 疑惑第1295節 帝國的毀滅(4)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1069節 反撲(1)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1058節 大鐵礦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57節 證據第825節 腹黑第347節 兄弟們(3)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583節 敲竹槓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333節 滅亡(1)第1377節 任務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699節 目的(1)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437節 收買(2)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239節 回長安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67節 安排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933節 廣關(2)第513節 鼓譟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801節 先鋒(2)第513節 鼓譟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
第373節 科技樹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657節 南巡(2)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238節 喪母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1156節 合縱(2)第827節 十面埋伏(1)第59節 微服(1)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691節 文治(2)第1343節 屍山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874節 未來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349節 決戰(1)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67節 安排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210節 新法家(3)第428節 戰爭!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1341節 接觸戰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1343節 屍山第403節 拉皮條第1507節 遊說(2)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579節 視察(1)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676節 覺醒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458節 趙佗!第599節 無題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690節 文治(1)第987節 動員(2)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859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2)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382節 殖民(2)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308節 疑惑第1295節 帝國的毀滅(4)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1069節 反撲(1)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1058節 大鐵礦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57節 證據第825節 腹黑第347節 兄弟們(3)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583節 敲竹槓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333節 滅亡(1)第1377節 任務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699節 目的(1)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437節 收買(2)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239節 回長安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67節 安排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933節 廣關(2)第513節 鼓譟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801節 先鋒(2)第513節 鼓譟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